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和顺/乡土中国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蒋高宸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和顺乡位于腾冲城西3公里。自古以来,和顺就是一个文化发达,地灵人杰的地方。水碓是和顺的名景,这里的风光如诗如画,青山如黛,绿影婆娑;碧波粼粼的元龙潭如一面明镜,倒映出古色古香的元龙阁,使人兴味无穷,流连忘返;玲珑典雅的和顺图书馆,是中国乡镇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图书馆……由蒋高宸编著的《和顺》以图文随记的形式,描摹出和顺乡社会生活的历史情状、文化内涵、民俗风貌。

内容推荐

《乡土中国》系列旨在介绍中国民间传统的地域文化。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中华本土文化之精髓,复苏久远的历史场景。为探究历史传承、反思文化变迁的人们,开辟一片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乡土社会的史书库。

蒋高宸编著的《和顺》为该系列之一,走进和顺乡,只见古朴典雅的祠堂、牌坊、月台、亭阁、石栏比比皆是。

目录

走进和顺:遥远边地上的一个人文世界

地图

一、留住古道的记忆

 渡泸水:肠断金沙万里楼

 越兰津:一跨能穷天外天

 走夷方:山重水重路迢迢

二、找回失落的古城

 古城生长的基因分析

 古城完备的防御体系

 古城留下的永久纪念

三、透视600年的生活轨迹

 “军户”立基

 侨商兴乡

 树人为本

四、村落

 基本功能和空间元素:圣与俗

 公共中心和文化蕴涵:宗祠与庙宇

 景观特色和环境观念:选择、利用与优化

五、居民

 合院系民居的流行:面向中原一侧的倾斜

 家堂在民居空间中的独尊地位:神圣的祭祖礼俗

 合院系民居中的文化交融:本体与载体的双重视野

试读章节

这条古道,是商队的马帮踩踏出来的,如今,马帮已如历史的烟云,只有留在古道石板上的深深的马蹄印痕,成了永久的纪念。

一条古道的开发,就是人类一次伟大的文化创造。蜀身毒道云南段,正好横跨横断山脉的纵谷地区,翻高山越大江艰险异常。但是终未能阻止住人类前进的脚步。相反地却激发了人类的创造性智慧。越过历史的天际线,让我们去寻觅我们的先民们在战胜古道三大天险中所留下的历史记忆。这些历史记忆莫不是创造性智慧的结晶。

渡泸水:肠断金沙万里楼

蜀身毒古道自成都出发,过大渡河,沿安宁河南下,经会川(今四川会理)到姜驿(古称河子镇),由此进入云南地界。从姜驿行七十里至泸水(金沙江的古称),然后“乘皮船渡泸水”。渡口就在今云南元谋县江边乡的龙街村,当地人称其为龙街渡口。唐代的樊绰认为,当年蜀相诸葛亮远征南中时,便是由该渡口渡过金沙江的。

过了龙街渡口,经弄栋(今姚安)、南华、祥云、弥渡而至大理。由成都至洱海地区的这段路又称姚嶲道或清溪路,是两汉以来人云南的重要通道。

明代学者刘文征在其所著的《滇志·建昌路考》中对龙街渡口和从渡口到姜驿这段道路的情况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渡口)江水驶奔,挽舟里许,乃横舟乱流而济。江北无居民,惟南岸有巡检司,傍而居者百余家,多好浮屠。……渡金沙江北五亭达姜驿。初行谷中,沿溪而上,十里升火焰山。其高三十里,峰回路转,陡绝之处翼以木栈。至山巅三里许,即姜驿。”至今巡检司衙门遗址和残长20余米的古栈道犹在,在姜驿尚存重修栈道功德碑一阙。这些,均是宝贵的历史佐证。

古代的中原人,对云南知之甚少,他们受汉文化中心的影响,视云南为“不毛之地,疫疠之乡”,在地理上把泸水视为“文明”与“不毛”、“安乐”与“疫疠”的分界线。诸葛亮就在《前出师表》中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天宝年间,唐王朝曾两次派遣大军攻击南诏,结果均以全军覆没的惨痛失败而告终,以致于数十年后,诗人白居易还把对云南、对渡泸水的恐惧心理流露在他的诗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途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这种心理,在尔后的中原文人墨客的文中也大有体现。明代状元杨慎在《宿金沙江》一诗中这样写道:“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栏杆曲。江声彻夜扰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岂意漂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就是这个杨慎,后来在谪寓云南期间,受到云南各地人民的礼遇和崇敬,对云南文化的发展也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可见,泸水不是隔绝中华各民族的鸿沟,而是维系中华各民族的纽带。

越兰津:一跨能穷天外天

蜀身毒道从大理至保山(古名永昌)一段,又称博南道。其具体走向是:大理——漾濞(平坡乡鸡邑铺、太平乡大哨山)——永平(黄连铺、北斗、梅花铺、永平县城、上博南山、花桥、杉阳镇、过澜沧江)——保山(水寨、板桥、金鸡镇、保山城)。博南道的高潮在过澜沧江处。

P4-6

序言

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蕴育出乡土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乡者,故乡也,土者,民间也。吾乡吾土,是故土,是老家。

数字化的今天,世界风云变幻。现代都市入于历史留下的印痕已无可言说。老村、古镇、旧宅、败祠、发黄的族谱,或可引发人们对乡土中国的思索。

本系列旨在介绍中国民间传统的地域文化。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中华本土文化之精髓,复苏久远的历史场景。为探究历史传承、反思文化变迁的人们,开辟一片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乡土社会的史书库。

亦借此呼吁: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珍视我们的历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9: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