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是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秦始皇为了北击匈奴。有利于戍边战争,特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军队和数十万民夫修建而成,距今已有2226年,比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德国境内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建于1932年)早2144年,比著名的罗马大道宽3—8倍,长10倍(古罗马大道修建于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之间。古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当年的罗马境内可以畅通的道路历程8万多公里,罗马大道纵然壮观,却是由许多条道路连接起来的,每条道路最长也不过100多里,平均路宽5—8米,而且前后修建有四五百年之久)。
秦直道是世界公路的鼻祖。据记载,秦直道全长“千八百里”(约合今1434里),途经陕西、甘肃、内蒙古等三省区十八个市县,八十余乡,“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历时两年半主体全线贯通,是当时由咸阳至漠北九原郡最为捷近的道路。
秦直道是宝贵的中华历史文化遗产,跟长城、兵马俑、阿房宫等同一时期诞生。秦直道是矛,长城是盾,兵马俑是兵,阿房宫(秦咸阳宫的一部分)是士兵守卫着的宫殿,它们四者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它们形成了一个强大王朝的象征。
但是今天,长城和兵马俑以世界奇迹的面目获得世人的普遍瞩目,阿房宫要花巨资重建被闹得沸沸扬扬;尽管2013年秦直道全程有六处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直道所经过的三个省区都开始对秦直道的利用与保护重视起来,可秦直道如同一个新新事物,才刚刚被人发现和重视,对它的保护、开发、利用还任重道远。
十五年前我来到西安,当时陕西的文化名人都不知道秦直道为何物。秦直道几乎是这个时代的弃儿,不但不被人们看重,连政府也几乎抛弃了它。当时目睹过秦直道尊容的人屈指可数,99%的人都不知道这条伟大的道路是否依然存在,如果存在,它的遗迹又在何处。
以前,有个别的专家曾经考察过秦直道,也曾刊登过相关的文章,但意见相左之处甚多,甚至对于秦直道的线路都说法不一,这更使得这条古道扑朔迷离。我也查阅了大量的有关秦文化的资料书籍,却很难找到关于秦直道的线索,这不得不说是一大悲哀。
所幸的是这十几年来,我都在努力地寻找和不停地呼吁,不但出书立传,还组织各类的文化采风以及民间徒步旅行等活动,使得秦直道话题迅速升温。现在全世界都开始关注秦直道。政府也多次组织专家对秦直道进行考古挖掘,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总算揭开了秦直道冰山一角的神秘面纱,使得人们对秦直道有了初步的认识。
可是,秦直道至今依旧迷雾重重:秦直道工程质量和用料之谜,秦直道上的战争之谜,秦直道的兴亡之谜,秦直道是否完工之谜,秦直道后人是否重新修建之谜,秦直道当时勘测之谜,秦直道是否还存在之谜……其中,最大的谜却是秦直道线路之谜,《史记》中只是简单地记载了秦直道的起点和终端,而途经何地却所记不详,以致后代考察者对路线的认识相差甚远,而我们今天所能知道的最直接的考古一手资料还是从《史记》中那不过百字的记载得出的。所以使得这条道路更是扑朔迷离,以至于许多专家学者在写秦代历史的时候跳过秦直道而言他,即使写秦直道也是一笔带过,或者原封不动地照《史记》抄上一段,这的确是秦文化延续的一大缺憾。在本书中,我要将一个尽可能完整的秦直道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来填补秦文化研究的这项空白。
据我所知,在现代,还没有一个人能一米不漏地走完秦直道,许许多多的秘密埋藏在这崇山峻岭和厚厚的黄土层下,要想完全地、准确地展示历史的真实面貌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根据所考察的情况,结合当时的国力以及秦代的其他大型工程,也包括以后的秦直道的使用价值等来分析当时的情况。
随着考古的深入,秦直道路线之谜基本上已经解开,秦直道所经过的地区应该包括陕西省咸阳市的淳化县、句邑县,延安市的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志丹县、安塞县,榆林市的横山县、靖边县,甘肃省的正宁县、合水县、华池县、宁县,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伊金霍洛旗、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包头市等。P28-30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又是一年,屈指算来,我为秦直道已经奔波了十五个年头!
十五年,秦直道!它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消耗殆尽。
十五年,秦直道!也不知道是我成就了它,还是它成就了我。
十五年前,我从湖北来到陕西,那时很少有人知道秦直道,更没有人跟我说起有关秦直道的故事。而十五年后,世界各地都在说秦直道的故事,也在说徐伊丽的故事。好像我和秦直道捆绑销售,买一送一,谁也离不开谁。以至于有人给我取了个绰号“徐直道”,这样我和秦直道更是永不分离了。
就在前天还有一位作家告诉我,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编剧来到陕西,问他是否认识徐伊丽,还说陕西的作家她就知道陈忠实、贾平凹、徐伊丽。这可能是个玩笑,徐伊丽再厉害也不能跟陈忠实、贾平凹这两位前辈相提并论,但是她知道秦直道。
也就在前天,百余人在陕西宾馆召开青年文艺家重点扶持计划大会,由于平时跟人交往得少,对坐在我周围的人我都非常陌生,可他们看见我面前桌签上的名字,都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问:“咱们认识吗?”他们都说:“你就是那个写秦直道的作家,我知道你。”我很高兴,高兴的原因不是别人认识我,或者记得我,而是秦直道这条世界第一道终于被人知晓、被人关注了,这不就是我期盼、想要的吗?
这个世界对人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回报,尽管我为秦直道付出了十几年的宝贵时间,而我也通过秦直道认识了很多朋友。今年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就被通知入选为“陕西百名青年文艺家重点扶持对象”,而且还是全票通过,入选的条件有一条是“在各自从事的文学门类中具有全国性的影响”。这么说来,还是秦直道成就了我!
原本不想占这个名额,因为我写书很慢,人说十年磨一剑,我写一本书花不了十年也得八年,因为我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十万八千里路。就像写这本书一样,不只要看秦代历史书籍,不只要全程考察秦直道,而且我必须将跟秦有关的大部分书籍都阅遍了,跟秦有关的文物古迹都勘踏遍了,跟秦有关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大部分都拜访遍了,这才下笔著此书。所以我写一本书很费时间。而青年文艺家重点扶持是带任务的,我万一在有限的时间里完不成政府交给我的任务可如何是好?
那天在会上也有青年文艺家说他只做了很少的一点点事情,政府却要支持他,帮助他,他表示感谢。说此话的人的意思我明白,心意也能理解,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其实政府支持不支持,帮助不帮助,我们不都要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吗?我们不是在为政府做事情,也不需要做什么事情给什么人看,而这原本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我们生产、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他的使命的,每一个人都在自觉地承担着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政府官员为人民服务,卖早点的也是为人民服务,谁能说他们就没为社会、为他们所在的地区做贡献?那谁来扶持他们呢?只是工种不同,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啊,我比那个发言的青年文艺家代表感触更深。我们原本只是在做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若不做就没了工作,没饭吃,可我们的政府却对我们念念不忘,把我们当人才,当重点扶持的对象加以支持。真心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社会,感谢接受我们、包容我们的所有人!
人说好运总是会眷顾有准备的人,而我的好运向来都是突如其来。我压根就来不及准备,什么好事却都能让我赶上。先是去年就要出版我的大型考古历史散文集《正说秦始皇》,却阴差阳错拖到今年才出版。由于这几年的创作量太大,人也太累,《大秦直道》原本想缓一缓,过两年才再版,却无意中在贾平凹先生家碰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的张建明先生。张先生第二天就打电话很诚恳地约稿,并说想尽快出版出来赶图书会。
盛情难却,当下却又拿不出稿子来,应人事小,误人事大,于是只好利用春节期间没日没夜地将书稿整理出来。
这样一来,原本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和创作任务就这样在马年伊始就完成了。正因为有这两本书垫底,我才敢应承这个青年文艺家重点扶持计划。这两本书能为陕西的文化事业做多少贡献还不好说,但是我是认真的,我问心无愧。
这次这本书与上一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简洁明了、更准确。六年前出版的《探秘秦直道》一书以游记为主,有许多都还在探索和研究之中。六年过去了,随着考古的跟进,有许多新的发现和论断也加到这本书里了,所以这部《秦直道档案——大秦直道》应该更全面、更准确。
年前参加陕西省广电局的会议,在会上,西影集团董事长张宏先生说,陕西啥都不缺,就缺一个影视基地。他的话一出口,坐在台上的刘斌局长就会意地冲我一笑。因为早在三年前我就想将秦直道打造成影视基地,这一路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非常适合拍各种类型的影视剧。由于投资巨大,我自己的财力有限,政府又顾不上,所以只得搁浅。可我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在秦直道上修一些吊桥,让考察者、旅游者都能不下山就穿越秦直道,让千年直道又能贯通。我将这一想法跟朋友们一说,基本上是一呼百应,有几个人还愿意跟我一起去实地详细考察,看千八百里的秦直道需要修筑多少吊桥,每一座吊桥修在哪里,长宽是多少,根据实际情况来计划用工、用料和花费等。可也奇怪,我们制订好计划和考察的时间后,却天天下雨,只得从长计议了。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我的心全在直道上:直道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为直道高兴;直道遭受洪灾,我为直道揪心;直道考古有了新发现,我为直道呐喊;直道遭到人为的破坏。我为直道痛心……
好在现在陕西、甘肃、内蒙古都很重视对直道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每次去直道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变化,我很欣慰。
在中国西部广阔的大地上,有一条出现在秦始皇时期的奇道——秦直道。
在古代,秦直道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北部边疆的重要防御体系。若将长城比作一面横挡着的盾,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柄直刺而出的矛;如果说长城是一张拉开的弓,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支即将飞出的箭。
秦直道可与秦兵马俑和长城相媲美,它是世界公路的鼻祖,是人类第一条“高速公路”。
全长千八百里,堑山堙谷,走过关中平原,翻过子午岭山脉,越过黄土高坡,穿过毛乌素沙漠,驶入内蒙古大草原,这是一个奇特的、美妙的、欢快的、杰出的地貌组合。陕西、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因它相连、相融、相亲、相携。
秦直道是秦先民留给后人宝贵而丰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挖掘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追溯一段逝去的辉煌,探寻世界上最宏伟的古道,倾听鲜为人知的直道秘密。
作者徐伊丽,钟情于秦直道十五年,多次踏上秦直道执着探索,而今以严密的考证、诗性的激情和崭新华美的文字,奉献出《秦直道档案——大秦直道》,为我们揭开了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的神秘面纱。
《秦直道档案——大秦直道》呈现了作者探秘秦直道的穿越之旅,是作者多次踏上秦直道实地考证、亲身体验、思考见闻的集成,简明却不简单。全书文笔轻松潇洒,图文并茂,推理严谨缜密,展现了秦直道的修建历程及目前秦直道的线路走向、沿线的道路遗存,对秦直道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尝试性解读,对秦直道的现状进行分段详细的讲解,除此之外,对秦直道的历史之谜进行细致的探究。
《秦直道档案——大秦直道》,可以带你畅游神秘莫测的世界第一道,并为你解密这条千年古道诞生和修建的种种谜团;可以带你探秘古道千年问的金戈铁马、物是人非;可以带你体验古道上古堡驿站的风土人情,开启浪漫的文化之旅、神秘的地理探秘和险象环生的激情探险;可以使你解剖历史,感悟历史,重新认识历史,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解密秦直道,将拨开历史的迷雾,让这条淹没在历史烟尘中的千年古道能为世人所认识和了解!
在这里,不但能够使你在深人了解千年古道的同时,沉醉于古代伟大工程的气势磅礴和古道西风的万般情怀,还将让你听到祖先的心跳,感受到祖先的心劲儿……
《大秦直道(秦直道档案)》呈现了作者徐伊丽探秘秦直道的穿越之旅,是作者多次踏上秦直道实地考证、亲身体验、思考见闻的集成,简明却不简单。全书文笔轻松潇洒,图文并茂,推理严谨缜密,展现了秦直道的修建历程及目前秦直道的线路走向、沿线的道路遗存,对秦直道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尝试性解读,对秦直道的现状进行分段详细的讲解,除此之外,对秦直道的历史之谜进行细致的探究。
《大秦直道(秦直道档案)》,可以带你畅游神秘莫测的世界第一道,并为你解密这条千年古道诞生和修建的种种谜团;可以带你探秘古道千年问的金戈铁马、物是人非;可以带你体验古道上古堡驿站的风土人情,开启浪漫的文化之旅、神秘的地理探秘和险象环生的激情探险;可以使你解剖历史,感悟历史,重新认识历史,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解密秦直道,将拨开历史的迷雾,让这条淹没在历史烟尘中的千年古道能为世人所认识和了解!
作者徐伊丽,钟情于秦直道十五年,多次踏上秦直道执着探索,而今以严密的考证、诗性的激情和崭新华美的文字,奉献出《大秦直道(秦直道档案)》,为我们揭开了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的神秘面纱。
在这里,能够使您深入了解千年古道,沉醉于古代伟大工程的气势磅礴和古道西风的万般情怀,您还可以昕到祖先的心跳,感受到祖先的心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