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过麦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金萍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也许,只有这份纯真和梦想

才能让她挣脱种种

像风一样自由

自由地略过麦田

掠过河流

掠过山岗

掠过这世界上

一切美好的事物……

王金萍所著《风过麦田》用文字引领读者一起与作者掠过这浮生繁华,掠过这沧海桑田。

内容推荐

《风过麦田》为作者王金萍的散文随笔集,共分为七辑,描述了作者童年的农村生活,青少年时期大山里的陶醉,故乡的风景抒发了作者对青葱岁月和逝去青春的怀念,对朋友的怀想,对唯美爱情的追忆。也有描写了作者寻常生活中的场景,也有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记录了作者对家人生活趣事的调侃,以及互相支撑、携手走过每一个人生阶段的心路历程;勾勒了作者身边的女性友人,她们的故事、性情和逸事等,最后作者沉浸于大自然的怀抱,在旅途中发现的浪漫和意义。

目录

像风一样自由(序言)胡迟

辑一 往事如风看山

 30年前。年少的我们

 山沟记忆

 在。记得”中抓住幸福

 在乡下看戏

 乡野的味道

 我的运动生涯

辑二 情感小站春天的盛宴

 “美丽行动”

 这条路.这些人

 经得起测试的友情

 东北.东北

 十年一瞬

 青春无痕

 喜事

 春风沉醉的夜晚

 那些病房里的母亲们

 生命最后的灿烂——怀念母亲(一)

 我看到您最美的模样——怀念母亲(二)

辑三 生活状态美在俗世间

 心情飞来飞去

 夏日的快乐

 在小吃街品味世俗生活的美好

 宅妇的退思

 简单的美

 也许,他们给予我们的更多

 准老太太的愿望

 一朵一果

 让我惦记了100天的贵州小吃

 面食的味道

 幸福提示

 文字的气息

辑四 家庭漫画惬意

 家的味道

 谁是你的理想爱人

 听婆婆说话

 婆婆语录

 妈妈的剪纸及其他

 琴瑟和谐老两口

 婆家大哥

 一个想要“在屋顶睡觉”的小孩儿

辑五 朋友小像和你约定

 温暖如柴

 老马学画记

 大V九枚玉

 平和如胡

辑六 行走·风景行走对于我的意义

 600年光阴在这里凝固——屯堡印象

 秋浦河记忆

 溪口、宁波、普陀(散记)

 包河,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浪漫圣地

 风居住的城——怡人的琥珀山庄

 在杏花公园,倾听自然的呼吸

辑七 物质之外一辈子的事情

 她代表了全世界

 镌刻在四牌楼的读书记忆

 不敢自诩读书人

 见证《白马集》出世——清明雅集:两岸文学民间交流会散记

 你不是二丫吗?-——读吕2民画

 附录朋友眼里的风自由又自在的风马丽春

 风就是我的朋友柴岚绮

 金萍这个人清风徐

后记:自由的风掠过麦田

试读章节

她一直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展现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个瞬间,如此生动,如此活灵活现。

看她写的也都是小人物,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你”“我”“他”。她爹她娘,她周围的邻居,同事,路上迎面碰到的行人,小店里的老板娘,卖板栗卖红薯的小贩们,超市里的柜台小姐,公交车上偶遇的乘客,或者,其他一些平平常常不起眼的人,在她的笔下,都有了一个新发现——似乎,她善感的敏锐的心,能瞬间捕捉出他们外表下的内心,和藏在身躯里的灵魂。她描写他们的生活,不仅是生活的层面,她还给他们的灵魂塑像,她会编故事,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在她的叙述里,他们的形象立体地凸显出来——为什么我们不能发现这些细微的东西呢?为什么我们视而不见这些细节里深藏着的本质呢?她笔下的他们,像一部精致的电影,镜头摇曳中,灵魂相继登台表演——她的文字,总是有强烈的镜头感和戏剧感。

我总是说,柴应该去当编剧,写电影电视剧本,或搞广告创意。她太有画面感,太能以细节打动人了,并且每时每刻都处在想象力高度发达的状态中(而想象力,对一个人来说,比任何技巧都重要,都可贵和不可求)。从来在她那里,看不到空洞的描写、议论(这是我最痛恨自己的地方,我总是想概括或表达观点),她应该是很感性的人,这或许是天生的。她的眼睛,似乎是集探照灯、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扫描仪于一体,擦肩而过的瞬间,你的秘密信息已被她尽收眼底。

呵呵,可以说是特异功能了。这也许得益于她的星座,处女座,一个“可怕的”星座——非常细致严格追求完美,因而,格外细腻,格外唯美和敏感,也就可以理解了。

天赋肯定是有的,能把自己感觉到的东西,那么驾轻就熟、含而不露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本事了。

真的很感激她,在看完她的文字以后,心中总有暖流在涌动——感动于她揭示出生活表象下,我们熟视无睹的美好底色,感动她把这么好的感觉,娓娓传递给我们。生活繁杂多艰,诸多不如意,但在她的笔下,我们可以看见“鸟语花香”,她给了你一副3D眼镜,透过它,你能看到世界的另一重光影——经常,在阅读完她的文字后,我有种压抑的冲动,去拥抱下她,为了她带给我如此美妙的精神愉悦。呵呵,当然,这是不可以在现实中实施的煽情动作,因为,我们都是内敛的,害羞的人。

一个好的作者,就是这样的,不给人特别使劲、咬牙切齿的感觉,轻轻松松、云淡风轻地,就把她内心所感所悟传达出来,并毫不费力地引起你的共鸣和激动。这样的作者,制作出的不是大鱼大肉,而是清雅素淡的简餐,好看营养又好吃。这样的作者,才是写作的高手啊。

看柴同学好多年了,愈品愈有味。

P194-P195

序言

一直觉得,金萍是一个命好的人。这样说,她一定会反驳,怎么叫命好啊?我除了一堆狐朋狗友,要啥没啥的,跟你们玩,你们还净挤对我,我到哪儿都是受欺负的命!

但她这么说的时候,并不真得觉得委屈。因为她知道,平日里这些打趣她、唠叨她,甚至摆出一副长者姿态教导她的人,其实都是爱她的。

合肥的文艺圈有很多小圈子,她几乎活跃在每个圈子里,兴头头地享受一切风花雪月。每个圈子,似乎也都乐于她成为其中一员。赏花,摘菜,登山,品美食,听音乐,看书画……她的生活,充满了斑斓多彩的文艺气息。

有时候,我真的不明白,一个中年女人,现实中这么多牵牵绊绊,怎么能像风一样来去自由呢?

她不承认自己是自由的,她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被各种力量禁锢着。但这并不妨碍她那一颗向往自由的心。

金萍的网名叫“自由的风掠过麦田”。自由和田野,是她最爱的吧?所以,她这个曾经的理工科高才生,毕业后一转念就停薪留职,应聘到一家报社做起了副刊编辑。约稿、编稿、排版,每天工作到深夜,薪水不多,她却乐此不疲。平日里,她一念起,可以转乘几路公交去爬山;兴致来了,则徘徊于山野直至天色昏暗;可以晚上读书直至凌晨;可以假日里睡到自然醒;可以随时起身到朋友家小聚;可以为看一场她喜欢的演出疲于奔命……不愿错过的,她怎么都不肯错过,也不会错过。

这种因执着而拥有的自由与随性,是我望尘莫及的。

和金萍的相识很偶然。似乎是多年前的某一天,一个自称是《安徽市场报》记者的小姑娘来单位找我,要我就一次水彩画展的画作写几句点评的话。我看了她拿来的几张作品照片,就糊里糊涂地写了。若干天后,金萍打电话给我,说自己是副刊版编辑,看了我那几句话,觉得太喜欢了,想约稿。电话里,那个绵软的女中音将约稿的理由说得诚恳缠绵,我说你要我写什么,她说,你随便写什么。

于是,我就开始随便给她写稿。她来者不拒,篇篇都刊登。我的许多实验性文体,她也照单全收。

我得承认,一个作者的创作欲是容易被一个欣赏你的编辑激发的,那时节,我投给她的稿子甚至超过了老牌的《新安晚报》。

但一直没有见面。

有一天,她又打电话给我,说想约一群作者聚聚。那次,是她私人请客,约了一群女作者。有我相熟的,也有陌生的,大家一见如故。那是我第一次见她。高鼻大眼、五官立体饱满,是我喜欢的样子。她讲话语速不快,声音敦厚、温婉,许多话都淹没在别人的高声大嗓中。很多时候,她就傻呵呵、笑嘻嘻看着大家,啥也不说。那天,她做东的一场饭局,她成了配角,甚至是观众。

后来,这群人经常聚会,并以这群人为核心,成立了绿色文学社。

都说文人的友谊是难的,女人的友谊似乎更难长久。但绿色文学社的女子们却一气儿做了10多年的朋友,将最丰美的时光奉献给了彼此。我们办各种笔会,自己筹钱印刷国内第一本生态文学民刊《绿皮书》,一起策划撰写非遗读本《打开记忆之门》……大家是知己,是闺蜜,更是姐妹。

相熟后,我们各自露出了性格的短板,我在生活上的弱智和金萍在生活习惯上的种种小毛病常常成为众矢之的。众人打趣,我们也凑趣附和,并不恼。

时光荏苒,我从不谙世事到杂事缠身,人生愈来愈疲态毕现了。其他人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相继远离了闲云野鹤的生活。金萍似乎仍是自由的,经常在博客上拈花惹草,闹腾得自个儿花团锦簇。或言笑晏晏,晾晒自己的趣味人生;或感风伤月,致敬消逝的青春与过往的情感;或思绪翩飞,抒发自己的人文情怀……好像,她一直与当下繁杂的现实生活相互屏蔽。

其实,文字之外,她的生活屡多变迁,她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也是纠结难解。我好几次晚上要睡的时候接到她的电话,听她絮絮叨叨倾诉自己种种想不通的事情,她看世界的角度,似乎一直停留在初涉人世的少女阶段。我们见怪不怪的事情,在她那里永远是一个结。我试图化解,后来索性只负责聆听。因为我知道,一觉睡醒,她会自然痊愈。照样风来风去。

也许是逃避,也许是小小的反抗,她在文章里为自己营造了另一种生活。她用自嘲的笔调调侃自己和家人,这些描述家长里短的文章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这些文章很契合她在朋友群中扮演的开心果角色,她用幽默化解了生活中那些毛糙的部分,凸显着日常的欢喜和温情。愉悦了他人,也慰藉着自己。但另一个她却在一条荒草弥漫的小径上独自行走,在无人打扰的幽寂中回味人生,探寻着自己思想与情感的方向。这个她,于我们是陌生的,但却是她自己更为认可的样子。

今年,她兴头头地宣布,她退休了!她计划满满,要出书,要出游……湖光山色,良辰美景,狐朋狗友,这些她一直向往厮守的,似乎触手可及。可是母亲的一场病加上身体的不适,又将她困在无解的泥淖里。再见她时,明显憔悴了很多。但聊起文学艺术,依旧双眸发亮,胸前的小相机,还是咔嚓咔嚓闪个不停……

她说:“我有一个信条,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限的对美好的追求中。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让美好占领心空。”活到这把年纪,多少人的心印上了岁月的褶子,她却不管不顾,坚持做一个充满纯真与梦想的文艺女青年。

也许,只有这份纯真和梦想,才能让她挣脱种种,像风一样自由,自由地掠过麦田,掠过山川,掠过河流,掠过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样的人生,才是她一直想要的人生吧。

后记

“自由的风掠过麦田”,最初是我申请的天涯博客的网名,天涯不好上,才转移到新浪,无奈改为“自由的风”。

“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爱过的地方……”常常,深夜听着音乐诗人李健,从《风吹麦浪》开始,去找回那些被遗落的感动。

大约是骨子里的朴素,我特别喜欢风过麦田那种自由而舒展的感觉。风过处,麦浪滚滚,很温暖,很踏实的幸福,契合了我骨子里的需求。

朴素而优美,是我追求的一种风格吧。包括文字,都喜欢这样一种味道,我愿意我的文字,如麦子般饱满结实,给人以朴素的营养,和简单温暖的享受。

我写的,大多是自己真实的生活:家庭的温馨,朋友的真情,日常中的感动,尘世里的小悲欢,还有,就是一介书生对社会、人生的一些思考。它们基本不是什么宏大主题的东西,但,却是一个普通女人切肤的感受。

这些在深夜灯光中写下的文字,它们和着我的呼吸,有着生命的温度,在整理它们的过程中,我再次感受到久远空间和时间里,那些痛苦和欢乐,它们真切地存在过,如今依然打动了我——不知何时,它们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有着和我一样朴实的容颜,折射出对真善美追求的渴盼。

这些独处的时刻,是我最喜欢、最美的时刻,任由思绪纷飞,放牧在无边的原野。时而,会闪进那个宣泄情感和灵魂诉求的树洞,喁喁私语,仿佛回到前世或异度空间。

博友的沟通,是我坚持码字的动力。清风徐和据说同学,是最早鼓动我开博写字、并时时鞭策的人。而博友,则是我更能进行心灵对话、更纯净的朋友,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我感受真情,感受鼓励。他们关注的目光,鞭策懒惰的自己向上,向前。

直接催生这本书者,是亲爱的朋友马孔多先生,我习惯呢称她老马,她的话点中了我的穴位,促成了我出书的念头。有幸得其扉页题字,并多幅赠图收入书中——拙朴而天真的字画,我是多么垂涎。从她那里获取的正能量,我永怀感激。

还有就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朱移山副社长和合肥绅士刘政屏先生(安徽图书城经理,热心的文化传播者),他们的热情、关心和对图书事业的责任心,让我不敢懈怠。以及我诸多可爱的女友和同学们,有了他们精神上的滋养和支持,这些文字才得以跟大家见面。封面题字,是我最喜欢和崇敬的著名美学家郭因老先生的手笔,我爱到不行。郭老在20世纪80年代即提出三大和谐理论,是安徽绿色学会的创始人,也是对我影响至深的人。在郭老身上,我看到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永不泯灭的激情,他思想的高度和做人的风范,是我一辈子学习的楷模。

本书由我亲爱的朋友、学者作家胡迟女士(这样叫太别扭,还是称其我给她起的名号胡专家吧)作序,胡专家知我甚深,我们的友谊从上世纪末开始,她是我最依赖和钦佩的人之一(虽然我比她年龄痴长几岁),无论学识、人品、文章,均为佼佼者——而我更喜欢她的,是她骨子里的温文尔雅和对朋友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关心,我为有这样的女友而倍感自豪。

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我家领导、我的先生(还是叫老牛同志更顺口)的全力支持,老牛同志一直想要我出本书,看我无动于衷,甚至自作主张把我博客里的文字,加上电脑里他能搜到的文章,收集、打印、装订成3大册的文稿,然后像献宝一样捧给我看——叫我哭笑不得,其中竟有一半是工作稿件——有这样的秘书,我还能有什么话说呢?更要感谢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的婆婆,我的家人,他们给予我的太多太多……

在此书整理前期,突遇我妈妈生病,每日奔波在求医的路上,焦虑、难过、身心交瘁,完全没有任何心思再做。是朋友们的关心,慢慢给了我勇气;是妈妈坚强地面对命运的挑战、乐观平和的心态,帮我树立起并肩作战的信心——当几个月后,妈妈身体逐渐好转,我才又在朋友的催促下,重拾起被撂在一边的书稿,恢复对文字、对生活的感觉。……回望那些平常平淡的日子,更觉珍贵,愈发珍惜。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我爱的和爱我的人们,感谢有你!如果你能从此书中感受到发自内心的真诚和爱意,将是此书最大的意义。

补记:就在交出版社审阅稿即将发出之际(为减少遗憾,一直想在手中多捂几天),妈妈猝然离世。崩溃、剧痛之后,重看此稿,电脑显示末次修改日期:2014年10月16日凌晨,而16日清晨妈妈即阖然长逝,去了她向往的永久安乐之国。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让此书收入我写妈妈的纪念文章《生命最后的灿烂》,我生命里至真至痛的文字,献给我最慈爱的妈妈。这,是此书最重的文字,也是此书最大的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