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企业的战略选择(资本魔方与上市顶层设计)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沈翎//薛飞//彭彭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三)企业集团的发展

企业集团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垄断组织,包括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其中康采恩是以一家实力雄厚的垄断企业为核心,将分属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联合在一起的一种垄断组织,已经接近现代的企业集团。

美国的企业集团产生于几次大的并购浪潮之后。20世纪初,美国产业格局分散混乱,数以千计的钢厂、汽车厂等中小企业在低水平层面进行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企业难以获利。J·P·摩根利用金融杠杆将近千家钢厂联合组成美国钢铁集团公司,杜兰特则将近200家汽车厂商整合成通用汽车公司。这样的产业整合在当时的美国有很多,通过这样的产业整合运动,在美国崛起了第一批大型现代工业企业,直接加速了美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也催生了现代企业集团。随后,这些经过产业整合形成的大型企业又开始了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出现了垂直一体化的趋势。到1917年,美国最大的267家企业中,有225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垂直一体化。如卡内基钢铁公司整合了铁矿石、炼焦煤、运输船队等大量上下游企业;福特公司经过垂直一体化整合,已经可以生产整车和全部汽车所需零配件。在垂直一体化运动后不久,美国的企业又开始了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混合联合企业。到1966年,美国60%-的企业已经成为混合联合型。例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本是一家电信公司,但在当时它还同时经营汽车租赁、建筑工程、玻璃制造和保险等业务。在经过数量扩张、垂直一体化和多元化经营之后,美国企业形成了总部与事业部、母子公司的分权管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集团已经形成。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企业又通过组织结构和管控手段的改革来适应剧变的内外部环境。许多企业集团缩减了组织的层级、明确了母子公司定位、完善了母子公司权责体系,改善了上下沟通反馈的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大大提高了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率,使美国企业集团的总体发展状况和管理水平走到了世界前列。

日本在19世纪末就出现了财阀家族控制的大型烟草、化工等近代工业企业。在财阀的推动下,日本产业资本开始了集中化的过程。到1928年,三井、三菱、住友等企业集团的资本总额已经占日本产业资本总额的16.5%。同一时期,日本的企业集团也开始了规模化扩张的步伐,其中,三井的成员企业达到97家,三菱65家,住友30家。在规模扩张完成后,日本企业也出现了垂直一体化和多元化的过程。日本战败后,盟军司令部开始对日本企业按照西方企业制度进行改造,清除财阀对日本企业的影响。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政府开始鼓励金融机构持股,日本公司的股权结构开始逐渐由个人股东向法人股东转移,并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六大企业集团,即三井、三菱、住友、富士、三和与第一劝业。日本企业集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法人互相持股非常普遍,并在各公司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持股的网络。2000年以后,六大集团走向瓦解,日本的企业集团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过程。通过银行间的重组,日本在原有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三大集团,即三井住友集团、三菱东京HFJ金融集团、瑞穗集团。经过战后多年的变革,日本企业逐渐形成银行导向型的企业集团。

我国企业集团的历史并不长,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国有企业都是按照地区、部门由各级政府直接管理,企业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没有催生企业集团的环境和土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推动了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合,企业集团开始出现。

P12-13

书评(媒体评论)

资本魔方与上市顶层设计,两个看似时髦的名词,背后却是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专业课题。“资本魔方”回归了企业集团成长的朴素原理,“上市顶层设计”界定了企业集团利用资本市场的基本原则,二者相互联系又贯成一体,值得研究。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 曹凤岐

以资本市场为依托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以整体上市为手段促进市场化改革,是过去十年国企改革的主线。在新一轮国企改革即将起航之际,沈翎女士的著作让我们看到了中央企业的思考,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国务院国资委总会计师 沈莹

大型企业集团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复杂话题。作为一名优秀的央企集团高层管理者,沈翎女士在这方面的思考既深刻又接地气。在以管资本为主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今天,这样的经验分享十分及时。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 白英姿

作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大企业集团,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沈翎女士的独到分析,让我们了解了积极的大股东在面对资本市场时的所思所想,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独特视角,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主任 欧阳泽华

企业集团和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展现。作者聚焦于大企业集团,以极强的逻辑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专业而不刻板,平实而不枯燥,清晰勾勒出企业集团资本运作决策的路线图,足见功底深厚。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东明

作为中国H股的早年参创者之一,我读过许多亚洲大企业家的书,但我认为沈翎女士领衔的这本著作是迄今为止最深刻、最专业的关于中国企业与资本有机结合、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驱动企业成长的教科书;是当今中国企业转型艰巨、升级克难大时代下的企业家必修课;同时也是我们金融界的朋友了解并精准地服务于中国企业的辅导课。我强烈建议大家一读,相信定会受益匪浅。

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执行主席 蔡洪平

目录

序言

前言

全书逻辑总图

第一章 大企业:大国崛起的中坚力量

 一、航母Style

 二、从大企业到企业集团

 三、大企业与大国崛起

第二章 资本魔方:企业成长的驱动之轮

 一、资本与企业成长

 二、资本魔方的静态解构

 三、资本魔方的动态运转

 四、资本魔方的模型化

 五、永恒的主题

第三章 充实资本: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

 一、核心资本的源头活水

 二、走进资本市场

 三、上市,上市

 四、“混改”主战场

 五、中国式“整体上市”

第四章 顶层设计:对接市场的理性抉择

 一、单分之选:顶层设计的静态选择

 二、进退时机:顶层设计的动态调整

 三、谋定后动:顶层设计的权衡要点

 四、相机抉择: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

 五、适应性:顶层设计的分析框架

第五章内部适应性选择

 一、企业的DNA:内部适应性三大结构

 二、业务周期性:波峰波谷的轮回

 三、业务专业化:“术业有专攻”

 四、业务多元化:跨界经营的诱惑

 五、业务协同性:集体的力量

 六、业务生命周期:四时有常的宿命

 七、组织结构:巨人的骨架

 八、管控的本质:“两种体制”的平衡

 九、管控的模式:集权与分权的取舍

第六章 外部适应性选择

 一、透明的鱼缸:外部适应性三大环境

 二、产业与经济环境:变幻莫测的“大气候”

 三、资本市场波动:经济的“晴雨表”

 四、投资者偏好:“混合果汁”效应

 五、治理博弈:茶壶里的风暴

 六、监管环境:显微镜与放大镜

第七章 最优化:顶层设计原则的再思考

 一、内外协调:适应性因素间的相互影响

 二、核心关系:企业集团中的母子公司关系

 三、运行成本最小化:顶层设计中的管理视角

 四、资本充实最大化:顶层设计中的财务视角

第八章 案例分析:没有终点的旅程

 一、形散神不散:嘉能可国际

 二、孵化注资:华润集团

 三、众星捧月:通用电气

 四、一盘很大的棋:中航工业

 五、进退自如:复星集团

 六、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序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以移动互联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移动智能终端、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全球的交流与交易方式。在此驱动下,以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为主题的工业4.0时代也会即将到来。这个时代,以不久前结束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标志,发达经济体无约束的金融衍生创新和新兴经济体拉动全球需求的二元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后危机时代,各国的有效需求、产能组合、成本结构以及金融环境都已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都在新常态下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这个时代,中国已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必将为经济改革注入持续而强大的动力。

在这样一个变革时代,各国需要大企业作为支撑大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就在2014年11月,作为科技创新的代表、早已富可敌国的美国苹果公司市值已突破7000亿美元大关。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也以超过250亿美元的全球IPO融资,刷新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历史纪录。西门子、蒂森克虏伯等德国大企业在国家战略引导下,已悄然开始谋求工业4.0时代的先发优势。中信股份借壳中信泰富,实现中信集团整体对接香港资本市场,开启新一轮中国企业资本国际化的探索之路。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换股合并,未来致力于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复星集团矢志于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在国际产业格局演变中主动参与全球竞争。IT巨头惠普已完成的分拆分立,也反映出企业成长需根据市场要求不断加以变化的现实……可见,在全球大国博弈的舞台上,兵无常势,但大企业始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中国既需要无数中小企业作为经济活力的坚实基础,也需要更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

那么,如何造就有竞争力的中国大企业,这无疑是亟待深入思考的问题。尤其在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普遍面临内外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要素成本攀升、技术进步加快、金融市场不稳等诸多外部压力。我们亟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国有和民营等社会各类资本的积极性,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造就体制机制完善、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微观市场主体。因为它们能通过资本的有效驱动和资本市场的孵化培育,不断成长为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企业。

在这样的大趋势和背景下,对于企业成长、大企业培育、对接资本市场这些主题的研究,显然极具理论和实践价值。沈翎女士领头撰写的这本著作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的探索。尽管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但已有的研究大多从产业组织、资源要素、企业家精神、企业发展史等角度展开,能够立足企业自身,把企业视为有机生命体,回归“资本驱动企业成长”的基本原理,将资本、资本市场与企业的互动机制作为研究对象的著作,目前还很少。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五矿集团的高层管理者,沈翎女士长期处于中央企业财务、投融资与资本运营等管理前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繁忙工作之余,她能将多年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这既是对国企改革的积极参与,也是对全社会的有益分享。在本书中,作者围绕企业集团的资本驱动机制和对接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两个主题,揭示这两个主题及其间的内在逻辑,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大型企业集团的资本逻辑、理解其在资本市场的行为选择的独特视角。

本书作者视野开阔,案例解读详实,并没有局限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自身,而是基于企业集团的本质属性和资本运作的基本规律加以研究,这也有助于在新一轮国有资产监管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引发大家更深入的思考。作者通过逻辑性思维、结构化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等进行阐述,对若干主题的探讨,如资本杠杆放大机制、核心资本缺口测定、上市顶层设计适应性原则、顶层设计的底层依据等,都没有停留在一般性分析上,而是注重相关研究的理论穿透性和现实说服力。此外,作者还从重复博弈的稳态运行机制角度探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提出了颇有启发性和建设性的观点。总之,相信读者会从本书中受益匪浅。

我很高兴沈翎女士的著述能够出版,欣然提笔,是为序。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孟建民

内容推荐

在当令这样一个变革加速与竞争加剧的时代,大企业越来越成为支撑大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沈翎、薛飞、彭彭编著的《大企业的战略选择(资本魔方与上市顶层设计)》聚焦于大企业战略路径选择,重点探讨资本如何助推企业成长、企业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对接好资本市场等问题。

本书的两大主题,一是“资本魔方”,二是“上市顶层设计”。“资本魔方”从财务视角阐述驱动企业成长的资本构成、杠杆原理与作用机制,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企业成长与资本驱动的关系。“上市顶层设计”则从管理视角研究企业集团针对上市架构及其动态调整所进行的理性选择,提出顶层设计的本质要求是企业约束条件下资本市场行为的最优化选择,包括综合成本最小化和资本充实最大化。

对于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等热点话题,本书也提出了探讨性的观点。

编辑推荐

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国的大企业都在想法设法通过登陆资本市场,获取融资平台、获得价值倍增、完善公司治理,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助力,这是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被视为企业的成人礼。但对于即将登陆资本市场或有意愿登陆资本市场的大企业来说,以何种平台架构与资本市场进行对接最为有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沈翎、薛飞、彭彭编著的《大企业的战略选择(资本魔方与上市顶层设计)》就是将主题锁定在大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平台架构上,本书从现象出发,以适应性原则为基础,建立企业底层结构与外部环境适应性的分析框架,对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一套全新的判别准则和分析思路。同时,通过大量真实案例,使读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为那些准备登录资本市场或有意登录资本市场的借鉴思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