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创世论,是历史学的前沿学科,是了解一个民族形成的一扇窗口。藏学的范围很广,有关创世神话故事,绝对是藏学研究的一大主要内容。
曲甘·完玛多杰编著的《雪域创世纪》集系统性、研究性、资料性、欣赏性于一体,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一点研究文献,这出版此书的初衷,也是为了抛砖引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雪域创世纪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创世论,是历史学的前沿学科,是了解一个民族形成的一扇窗口。藏学的范围很广,有关创世神话故事,绝对是藏学研究的一大主要内容。 曲甘·完玛多杰编著的《雪域创世纪》集系统性、研究性、资料性、欣赏性于一体,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一点研究文献,这出版此书的初衷,也是为了抛砖引玉。 内容推荐 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已有口皆碑。多少年以来,国内外学者潜心研究,遗翰纷呈,造诣颇深,名家迭出。曲甘·完玛多杰编著的《雪域创世纪》将以创世神话故事的形式展开内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宇宙本原 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宇宙 第二节 日月星辰何以运行 第三节 苯教的宇宙观 第四节 佛教的宇宙观 第二章 芸芸众生 第一节 苯教的创世观 第二节 创世神话故事 第三节 佛教的创世观 第四节 《格萨尔王传》话创世 第五节 图腾演绎的创世观 第六节 考古印证创世神话 第三章 最早的国王 第一节 结缘众敬王 第二节 天子滑绳而降 第三节 初王后裔 第四节 文明曙光 第四章 创世歌片语 创世歌之一 创世歌之二 创世歌之三 试读章节 藏族把宇宙比喻为能容纳万物的一个器皿,即“器世间”。“器世间”中的“器”,指“宇宙”、“空间”、“世界”,总之泛指生命赖以生存的星球。 藏族创世论的内容丰富多彩,别具一格。首先在论述我们这个世界如何形成的问题时,这样说道:在第一劫数(鸿漾年代)之时,首先出现了水,水被认为是这个世界的本原。世界的中心是什么?是金刚座(菩提道场,坚固永恒的地方)。地球的形成还要依赖四大种,即地、水、风、火。地属于固性,水属于湿性,风属于动性,火属于热性。这四种现象互为作用,才使得天地有别。 我们这个世界要经过四个中劫,即灭劫、空劫、成劫、住劫。灭劫,住劫已尽乃至尚未虚无空旷之间,即自内情世间阿鼻地狱有情生育断绝时起,直至外器世间经由火、水、风三灾坏灭,中间有二十中劫。空劫,世间已经坏灭,乃至尚未重新形成之间所有虚无空旷之二十中劫。成劫,世界已经空无之末,乃至住劫未至之前所有一段时间,自外器世间最下风轮形成之时起,直至内情世间阿鼻地狱出现第一个有情为止,中间所有二十中劫。住劫,世界形成以后,尚未坏灭以前的一段时间.无间地狱中最初出生一个有情时,即为住劫开始。中间经过人寿无量减至八万岁,次第出现拘留孙、拘那舍、迦叶波和释迦牟尼四佛,乃至弥勒佛未出现之前,为一上限长劫。尔后人寿减至十岁,复由十岁增至八万岁之间,这样周而复始。如此十八往复之末,千佛中最后一佛即善观佛出现为止,为一下限长劫,如是二十中劫。 地心——宇宙的中心金刚座之上有座直冲霄汉的山,这山名叫须弥山,也称擎天柱。这山下有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众生贪爱饮食,享五妙欲,其器世间亦为有贪欲的众生之所居处。色界,须弥山顶天空中,自初禅天至四禅天所居天人,光明身莹澈妙好,离欲界贪。无色界,包括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四空诸天,除净色意识外,全无粗色,超离欲、色两界贪欲,但尚有无色界贪。 大海里首先出现一金龟,它气宇轩昂,头朝南方,右翼朝东,左翼朝西,四肢控制着四方。因此,这个世界出现四个方向:东、西、南、北。这个世界因缘而成,始终都在变化,直至毁灭。毁灭的途径是水、火、风。水要淹没整个世界,诸如暴雨、洪水、海啸等;火要烧毁整个世界,诸如地震、火山爆发、山林失火等;风要刮跑整个世界,诸如龙卷风、台风、暴风等。 《贤愚经》(海神难问船人品)云:“劫欲尽时,两日并出,泉源池流,悉皆旱涸。三日出时,诸小河水,悉皆枯干。四日出时,诸大江海,悉皆枯竭。五日出时,大海稍减。六日生时,三分减二。七日生时,海水都尽,须弥崩坏,下至金刚地际,皆悉焦燃。” 陈兵所撰《生与死》一书对内情外器的成、住、坏、空有较详细的研究:汉语中常用的“浩劫”、“劫难”、“劫数”之“劫”源自佛典,为梵文劫波(Kalpa)音之略译,原意为极久的时间单位。佛经中称世界众生有大变化的周期为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三级。一般说人寿每百年增一岁,从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后,复从八万四千岁逐渐减至十岁,如是一增一减,名叫一小劫,合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如是增减十八次成为一中劫,或言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合三亿三千六百万年。四中劫为一大劫,合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一大劫中,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坏,分为成、住、坏、空四中劫。成劫世界开始形成,住劫为形成后的相对稳定期,只有在此期间,三禅天以下的众生才渐次出现、生存。坏劫世界破坏,众生不存;空劫为从坏尽到再生成的间歇阶段。 佛经中还说,三界众生因受共业所惑,在轮回过程中有共同的“三灾”恶报。三灾分大、小两种,小三灾主要在人间,为疾疫、饥馑、刀兵。疾疫灾起时,种种传染病、瘟疫蔓延,人在七日之内死亡殆尽,地上处处白骨累累,无人收葬,惟留一万人作种子。饥馑灾起时,六七年间天不降雨,地上寸草不生,滴水难得,一日一夜死人无计,亦惟留一万人为种子。刀兵灾起时,人们自相残杀,草木皆成兵器,七日之内,人类死亡殆尽。小三灾发生的时间,《立世阿毗昙论》说疾疫灾在住劫的第一小劫人寿十岁时。《优婆塞戒经》则说每一小劫中,有饥馑灾三次,疾疫灾三次,刀兵灾一次。 PP1-3 序言 本书将以创世神话故事的形式展开内容。 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已有口皆碑。多少年以来,国内外学人潜心研究,遗翰纷呈,造诣颇深,名家迭出。近几年,藏学研究在国内外骤然升温,特别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成立各种机构,包括公立的或者私立的,利用各种形式,举办各种活动,把这门学科做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形势委实可人。国内也在这方面奋起直追,建立权威机构,扩充人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对于发掘和整理博大精深的藏族文化,弘扬祖国文化瑰宝,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如此,与国外相比,国内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藏学的范围很广,有关创世神话故事,绝对是藏学研究的一大主要内容。很多年以前,国外有关专家学者就对藏族的创世神话故事着迷起来,他们不知道从哪儿搜集到了诸如《卓浦》等一大批创世经典故事书籍。除了他们的热情、干劲和毅力外,他们的研究方法独辟蹊径、别具一格。先后出现了石泰安、图齐、霍夫曼等一批大家,他们出版了很多研究成果,其见解新颖独到、令人信服。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大大滞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国内相关学者步其后尘,对他们的著作进行了选择性翻译和介绍,并开始了针对性的研究,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出版了《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数十辑)、《苯教史纲要》等。近几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朗氏家族史·灵犀宝卷》、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藏族创世论》、《黑头凡人的起源》等一批具有分量的创世经典书籍,这对于研究藏族的远古历史、地理地貌、社会动态、风情民俗、天气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创世神话故事的内容包括宇宙空间和人类社会两大部分。宇宙浩瀚无垠,人类绵延不绝,其二者的造化繁复万千,远远超乎人类的想象力,人类对宇宙和对自己本身的认知才刚刚开始。以《俱舍论》为首的数以万计的藏文典籍对宇宙的奥秘和人类的起源作了认真有益的探讨,许多见解与今天的科研成果非常吻合,令人称奇。 苯教在这方面的观点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一股风,风变幻出火,火变幻出水,接着有了大地,有了东胜身洲、北俱卢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四大洲,有了须弥山。雪域人的始祖诞生在东胜身洲的一泓湖内;也有说来自天梯;也有说来自天绳;也有说来自黑、白、花三枚卵。苯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比较注重事物本身,唯物色彩浓一点。 佛教在这方面的观点是,就宇宙的本原而言,跟苯教有点大同小异,但它的范围无限扩大了,可以说别有洞天、光怪陆离。而在雪域人的族源方面,佛教却独树一帜,它认为藏族的始祖是猕猴菩萨和罗刹女结为夫妇后所生的后代,接着繁衍为六个部落。这跟科学界一致认为人类是由猴子变化而来的说法不谋而合。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既有唯心的也有唯物的,二者相辅相成,强大的理论体系很好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创世神话故事所说的内容是不是真实的呢?青藏高原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摩崖石刻,都充分说明了它的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千百万年前青藏高原就是一片汪洋大海,斗转星移,沧桑巨变,陆地高原一经出现,雪域人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一直繁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直到今天。他们的体貌特征、语言文字,都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以一处摩崖石刻为例,雪域人至少有4500年的文明史。 民间传说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大胆而风趣的诠释了本民族遥远的过去,想象力那样的丰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诙谐幽默,令人浮想联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它有力地支持了创世神话故事的内容,其作用不可小觑。 创世歌是对创世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故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以深沉悠扬的旋律,讴歌了雪域古老民族对天地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所持的观点,歌词简练,意蕴深刻。它所吟诵的基本内容与创世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故事有些相似,但独领风骚。 这就是创世神话故事的基本架构。 创世神话故事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玄学,它有一定的传承性,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有一定的理论支持,是后人对祖先历史的追根溯源、浪漫想象,它是研究历史的一扇重要窗口,是正史不可或缺的补遗。透过创世神话故事,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远古历史,可谓温古知新。研究创世神话故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丰富学术内容,承前启后,进一步推动藏学研究健康、深人地发展下去。 截至目前,这方面的藏文古籍单行本不少,但用汉文糅合众家之长、撮要梗概者凤毛麟角。本人仅以微薄之力,撷取各种文本之精华,删繁就简,集成一册,诚所谓沧海一粟。 在编著之时,本着原汁原味、不加修饰的原则,仔细斟酌、慎之又慎,努力回避臆造杜撰之嫌。 集系统性、研究性、资料性、欣赏性于一体,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一点研究文献,这是我的初衷,也是为了抛砖引玉。 本书所介绍的内容,皆悉引经据典,所参书目,都一一录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