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说:“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我想,学会了回眸反省,学会了转眼看人间,远离纷飞的妄想,尘垢便不再结心,即使是眼泪干行,也会渐渐变成芳华满胸吧,一如晴窗睹物,内外俱馨,遂定名为《晴窗随笔》。《晴窗随笔》由地儿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晴窗随笔(地儿佛理散文新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地儿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楞严经》说:“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我想,学会了回眸反省,学会了转眼看人间,远离纷飞的妄想,尘垢便不再结心,即使是眼泪干行,也会渐渐变成芳华满胸吧,一如晴窗睹物,内外俱馨,遂定名为《晴窗随笔》。《晴窗随笔》由地儿编著。 内容推荐 地儿编著的《晴窗随笔》共五辑,49篇,19万字。所选作品,多在海内外媒体刊载过。信笔写来,长短不一,有散文、小品、随笔,文体颇杂。但点点滴滴,一如窗外卷舒的闲云,来自天心,回归天心,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悟。出版前,书名颇费神思,多次聚众研讨,未果。曾拟选为《情窗随笔》,因为篇什中大多为情感的梳理、反省,这也是目前社会上最关注的焦点—一隋感无处安放。后又选为《晴川随笔》,取其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心定物闲之义。 目录 晴窗细乳戏分茶(自序) 第一辑 转眼看人间 寂寞三昧 海南的树 缺憾为美 不预支悲伤 江上数株桑枣树 年关 永念他好 快乐不是衡量对错的标准 转眼看人间 早粥 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第二辑 爱为心友 翡翠观音 佛前供上雨落花 家庭里的“四摄法” 稚子的天空 我慢使我断友情 缘聚 爱为心友 把种子种在地上 共振 第三辑 心如工画师 有梦总是美的 岩石上的月光 随喜三忆 微笑的观音 心如工画师 苦根 常思己过 菩提树的奥秘 知止而后定 做个傻人 第四辑 送你一段缘 那慈容、那棒喝、那叮咛 寂慈师父 佛子在线 送你一段缘 沉静的柿树 哭泣的人参 禅意瓜果 听荷 不忍看你那双眼 温暖的木章 第五辑 屐印兰若 沙漠里的胡杨树 风中的思绪 参透无常花满天 失忆的王陵 甘露瓶 佛陀、理发匠及报恩, 佛门吃喝 佛子逸事 风雨中的金田寺 试读章节 安守寂寞 朋友来访,提起琳琅满目的古代经典,惭隗道:看不懂。 我安慰他说:同感,我也看不懂。 这是实话。昨晚,合上即将完成的书稿,仿佛眼前忽然拥有了一片辽阔的时光草原,便去读《大藏经》。那古老的词汇、迥异的句式,几页过后就颇觉头疼。顺手拿起南怀瑾先生讲解的《药师经》,越读越有味。读到十二药叉大将,各带七干眷属,向佛陀表示要守护所有读经人时,那场盛大集会中八万四干人同时起立,一起发愿的动地之声,恍若再现,令人不觉震撼。 不由得感叹,古文还真的把自己的视野给困住了。 24岁,参加大学中文系自学时,我就发心要背诵经典,把古文的障碍突破。可惜一年年过去,心一次次发,光阴渐老,记忆力日差,这个愿却始终没有真正落实。而网络上、现实中,却留下了一片片不成熟的东抹西画的文章的浆果,还有当初渴求的点击率,寂然停泊。仿佛一叶孤舟独泊野岸,再无点滴声息。时过境迁,浮华谢尽处,回头看来,了无意义。 为何会这样? 终于顿悟了,那是因为,不能安于寂寞。 古人说:“咬得菜根,做得大事。”昔年初读时,常起疑惑,难道吃肉,或者吃大白菜,就不能成就大事了吗?浮华的心境渐渐被时光洗净之后,才恍然大悟,他所咬的不是菜根,而是寂寞。 曾写过一组文章《这些年,你教会我的事》,其中有篇《早柿子》: 庭院里种了棵柿子树。年幼时,常到八月,就央求父亲把它们谢了,放在窖里烘熟,欣快地吮吸。后来,到他乡上卫校,寒假回家,父亲拿出几个拳头大的柿子犒赏我。柿味极美。我诧异地问:哪里寻来的这么大这么好的仙物?父亲说,就是那棵柿树上结的。过去你们嘴急,等不到它们长熟就吃了。今年你们不在家,我就让它可劲地长,长得又大又黄,人见人夸呢。 接着引申到: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曾有位小兄弟,中专毕业后,一心想到社会上去折腾。后来,听了我的劝告,就下决心继续读书,几年后,从就业艰难的中专生,成长为抢手的博士后,成为经济领域的青年专家。见到我,一个劲地感谢。我说,没什么,我也正在成长自己的柿子呢! 这故事很多人很喜欢,“被”转悠了好几个国家和地区。我也很喜欢,每次读到它,仿佛耳畔响起了那熟悉的民谣:“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黄了皮。”嗅到了那悠长悠长的柿子香。 有人问我是不是真的。 其实,这是真事。不过,为避免人们对号入座,小兄弟的事用了曲笔。实际上,他还真的到社会上去折腾了,中专毕业后,搞传销。起初挣了一些钱,后来,形势变差,他就像苏秦游说秦国未成功后一样,“面目黧黑,状有愧色”,狼狈异常。由于找不到就业单位,整日想找点什么可以变钱,买口饭吃。当时我们都在郊区租房,毗邻而居。一日,我请他帮忙处理一篇文章,次日一早,他就交给了我,工工整整抄了十几页,原来他竟一夜没睡。冬夜很冷,他就用被子把腿包起来,寒窗独对,坐了一夜。 这份情义和寂寞坚守的精神感动了我。我就劝他去读书。他听了,去了北京,读完本科后,留在一家报社打工,薪酬很低。我劝他不行就到南方去,他说,我的理解是,不要乱动,坚持。说完就在电话里调皮地笑了。 后来,我去北京,他一大早就找来车,在车站等我。玩了一天,吃了晚饭,到他租赁的小居,已是夜半。谈了会儿,他说,哥,你先休息,我还有功课没做完。说完就起身读书去了。原来,他给自己规定,每天读一篇古文,写一篇文章。几年间,研究生、博士生学历就到手了,咸鱼翻身,成了响当当的人物。 偶尔,朋友间谈起他,不少人常羡慕他命好。其实,谁又能知道,他背后不为人知的,独居北方小屋里的寂寞坚守呢? 与其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 道理都懂。但退而结网是件多么寂寞的事啊。很多人,都曾这样发心,想成就一番大事,结果,结了几天网,就忍不住外界的热闹,网还没结成,就出去吹嘘、卖未成的网去了。时光就这样一片片流散了。 自己不也是这样吗? 能安守寂寞,才能成功。这盏寂寞的苦丁茶,很多人却望而却步,难以品尝到它的至味。 只因为,欲心未平。享受寂寞 上卫校时,喜欢看小说。一旦上瘾,什么都忘了。甚至上课都在课桌下偷读。一次,老师踱到我的书桌前,我赶紧把小说藏起来。老头很幽默,没说什么,而是掂起我的《内科学》课本说,同学们,都要向地儿同学学习,你看人家的书保存得多好,就像没有翻过似的。哄堂大笑。读枯燥的教材,当然没有小说好玩儿,一个18岁的少年,怎么能抵御它的诱惑呢?就这样,功课荒废了。 上班后,喜欢看电视连续剧。看看要到深夜,就提醒自己,看完这一集,就不看了。一集看完,再提醒一次,不觉东方欲晓。结果,很多事情都荒废了。 这多么像一个人的一生。P2-5 序言 人间五六月,暑气方烦煎。 请收红尘脚,登此清冷轩。 读《圆觉》杂志总编明如法师寄赠的新书《宝胜禅寺》时,偶遇这首古禅师释守讷的《和李白水西诗韵》,异常喜欢。 《一切燃烧经》里,佛陀也指出了这些况味。有情的身心和世界,都因为欲望的炽烈而燃烧,一如五六月的暑气,让人烦恼似煎。清凉如水的林间小轩在哪里? 面对这种煎熬,自青年时代起,我便一直在行行复行行中寻觅。 几十年后,蓦然回首,发现,收住红尘里四处奔走的脚步,当下就是。“烟波何处所?明月照石矶。”收住脚,止住心,渐渐地,纷繁的烟波便飘零归无,只余明月和石矶,在林间静美,红尘即林轩,林轩即红尘。 前年,《总有清风——地儿佛理散文选》出版后,身心俱疲。本不想再写东西。没想到,它却意外受到读者欢迎,进入广东、北京等地畅销书排行榜,被加拿大和国内四家刊物选载,还被台湾一家出版社看中,准备出繁体版。不少海内外读者来信鼓励,并诉说人生的烦恼。面对众多焦灼的目光,于是,因忙碌异常无法一一作答的我,只得效法陆放翁,“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忙碌之余,坐在听松阁的晴窗下,把一饮一酌,一思一得,凝固在笔墨中,散见于海内外报刊,与天南地北的有缘人分享。希望诸君能通过这些文字,静观人生,稍稍安闲一下繁乱的脚步,体会到“楼悬新月半轮白,帘卷落霞干缕红”的人生之美,携手梦幻红尘里,无碍遨游。 本书共五辑,49篇,19万字。所选作品,多在海内外媒体刊载过。信笔写来,长短不一,有散文、小品、随笔,文体颇杂。但点点滴滴,一如窗外卷舒的闲云,来自天心,回归天心,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悟。出版前,书名颇费神思,多次聚众研讨,未果。曾拟选为《情窗随笔》,因为篇什中大多为情感的梳理、反省,这也是目前社会上最关注的焦点—一隋感无处安放。后又选为《晴川随笔》,取其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心定物闲之义。但一直不满意。最后的思路来自曾写过一首诗歌: 匆忙 ——致友人 总是在匆忙/匆忙地行走 无暇去想/这人生如何安放/何处安放 总是在喧嚣中迷失/在迷失中迷惘 无暇去想/这道路如何行走/走向何方 他年/回眸时 或许是/芳华满胸 也或许是/只有眼泪千行 《楞严经》说:“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我想,学会了回眸反省,学会了转眼看人间,远离纷飞的妄想,尘垢便不再结心,即使是眼泪干行,也会渐渐变成芳华满胸吧,一如晴窗睹物,内外俱馨,遂定名为《晴窗随笔》。 其实,回眸不回眸,小轩、清风都在那里,无智亦无得。 感谢宗舜法师,感谢同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赵泽毓女士,因了二位大德的努力,才使本书顺利出版。也感谢静修时空的诸多友人,为这本书的标题、栏目等出主意想办法,使枯柯生辉,顽石增润。 2015年3月12日于听松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