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八一三淞沪抗战亲历记/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标志了抗日战争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这本《八一三淞沪抗战亲历记》所辑录的文章,主要是当年亲身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原国民党将领的亲历、亲见和亲闻记录,对战役的起因、经过和战斗情况,各就所知,作了翔实的记述。

内容推荐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又聚集大量兵力,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广大官兵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毙伤日军四万多人,坚守上海达三个月之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胜、吞并中国的迷梦。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这本《八一三淞沪抗战亲历记》分五个章节,再现了淞沪会战的惨烈。

目录

第一章 战役综述

 回忆八一三淞沪会战 白崇禧

 冯玉祥出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见闻 葛云龙

 揭开八一三淞沪会战的战幕 张治中

 淞沪警备司令部见闻 刘劲持

 京沪杭国防工事的设想、构筑和作用 黄德馨

 确保淞沪会战通讯畅通 沈蕴存

第二章 第九集团军

 八一三淞沪会战记略 史说

 我在张治中将军身边 张文心

 杨树浦、蕴藻浜战斗 陈颐鼎

 谢晋元与八百壮士 孙元良

 淞沪会战纪要 张柏亭

 孤军奋斗四日记 杨瑞符

 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 陈德松

 血战淞沪 宋希濂

 杨树浦与江湾抗战 熊新民

 虬江、宝山、月浦、广福血战记 方靖

 蕴藻浜、苏州河战斗 黄杰

 孙立人将军智勇报国 郑殿起

 军民成一体,炭篓胜骑兵 吴羽军

 痛揍日军侦察,重机枪显威力 杨俊

 张华浜、八字桥战斗 严开运 刘庸诚 李慕超

第三章 第八集团军(右翼军)

 英勇战士,血肉长城 张发奎

 防守柘林、浦东纪实 焦长富

 浦东“神炮”立奇功 蔡忠笏

 浦东炮兵显神威 孙生芝

第四章 第十五集团军(左翼军)

 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淞沪战争 黄维

 血战罗店 薛祚光

 第十四师杀敌见闻 郭汝瑰

 第十一师同仇敌忾,殊死战斗 林映东

 第五十一师罗店防御战 邱维达

 浏河口、福山镇、无锡之役 牟龙光

 第七十七师参战简记 赵可夫

第五章 第十七军团(中央军)

 血溅杨行、刘行记 王应尊

 自告奋勇参加淞沪会战 贾亦斌

 与蕴藻浜阵地共存亡 严映皋

 第七十八师血战蕴藻浜 李日基

 第八师在蕴藻浜的日日夜夜 陶峙岳

 车运上海参战记 罗文浪

第六章 第二十一集团军(中央军)

 寸土不让,尺地必争 沈治

 淞沪会战历险记 蓝中民

 洛阳桥血战记 刘维楷

 桂军参战见闻 蓝香山

 坚守黄渡之战 刘启尧

第七章 第十九集团军(左翼军)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金柏源

 坚守松树浦阵地 安占海

 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向廷瑞

 桥亭宅石桥与陈家行之战 李介立

 为国牺牲,在所不辞 陈亲民

第八章 江防军及总预备队

 奋勇克敌,显树战功 刘铁轮

 英勇不屈,奋力拼搏 何聘儒

 江南船舶总队军运见闻 陈拔优

第九章 空军

 中华战鹰,殊死报国 王倬

 八一四空战获全胜 唐中和

 空军抗敌纪实 曾达池

 高志航淞沪空战立殊功 刘荫桓

附录

 一 淞沪会战大事记

 二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

 三 淞沪会战日本侵略军指挥系统判断表

 四 附图

 图1 淞沪会战前双方态势要图

 图2 淞沪会战要图

 图3 淞沪会战进攻阶段战斗要图

 图4 吴淞、浏河地区反登陆作战要图

 图5 淞沪会战转入防御前战斗要图

 图6 淞沪会战防御阶段战斗要图

 图7 浦东与杭州湾战斗要图

试读章节

我在八一三战役的整个过程中,总算是一个勉尽职责的人吧。不谈当时冒险犯难、奋不顾身的种种经过,仅从八月十四日以来,我没有好好吃过一餐正式的饭,也没有得到一夜的安眠。在过度疲劳之后,也忘记了困乏,只是感到眼睛是红的,喉咙是嘶哑的。这些我则视为当然,本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今天想起来,却有一些无端的横逆,常常在刺痛我的心。

记得八月二十三日,我把战斗序列调整了一下:炮兵第十六团及第六十七师都输送至嘉定附近,连同第一师、第九十八师都划归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指挥。是日深夜,总司令部已移设于徐公桥,我才吃了一点粥,在椅子上略靠了一下。我想应该去看看刘和鼎和罗卓英他们,商询对该方面登陆敌人的作战方策,并指示机宜。一想到这些问题,立刻动身,于清晨到达太仓,指示刘和鼎如何应付当面之敌。

然后,冒着敌机轰炸,从太仓到嘉定找罗军长。见面后,罗卓英很奇怪地问:“张总司令为什么会跑到我们这里来?”我当时内心里很明白:罗军长归我指挥,我应该来看看。可是一谈,才知道陈诚已不是军政部次长,他已经做了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自蕴藻浜以北地区的防务,统归第十五集团军,由陈诚指挥。我与罗卓英谈了半天,傍晚回到徐公桥总司令部。这时,我一肚子的闷气,怎么发表了陈诚做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连我也不通知。第十八军本归我指挥,为什么忽然划归第十五集团军?这究竟是什么缘故,真令人费解。

当我从罗卓英那边回到徐公桥的时候,我得到电话说顾祝同已到达苏州(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副长官顾祝同)。我心里想,两日以来,我只专顾前线,没有同后方联络,我应该到苏州看看顾祝同,和他商酌许多问题,并可借此向南京统帅部报告请示。

我一到苏州,还未及见顾祝同,就打电话给蒋介石,满想申说一番内心的苦闷。不料,蒋一接电话,就厉声问:“你在哪里?”我回答:“在苏州。”蒋又问:“为什么到苏州?”我就说明经过:“为着左翼作战,亲到嘉定会罗卓英,听说顾墨三(顾祝同字)着苏州来了,所以来同他商量问题。”蒋在电话里又大声地叫:“为什么商量?两天找不到你,跑到后方来了!”我也有点气愤了,我讲:“罗卓英原来归我指挥,我不能不去看看,我不知道他已划归第十五集团军陈辞修(陈诚字)指挥了!”电话里的声浪越来越大,蒋对于我讲的根本不理,只是严厉地责问:“为什么到苏州?为什么到苏州?”我耐不住了,索性说厉害一点:“委员长应该怎么办?我是到苏州与顾墨三商量问题的。我一直在前方,委员长究竟怎么样?”即听见粗粝地说了一句:“你究竟怎么样?还问我怎样?”一下就把电话挂了。由于这个电话,我伤心了!我怀着很大的伤感,莫大的委屈。为什么?八一三之战,是展开全面抗战的序幕,何等光荣,何等神圣。我在淞沪一带的部署,自信毫无错误。尤其像我以一个总司令的地位,大胆而勇敢,从八月十四日起,一直在师部,在第一线,亲在叶家花园的水塔上督战,始终站在最前线。至于上海未能一举占领,统帅部失机于先,三次叫我停止攻击;后来,大战展开,除陆军外,又没有有力的空军配合。在开战前,委员长问我:“有没有把握?”我的答复是:“一定要有空军和炮兵的配合。”而自开战以后,因为缺乏这些条件,以致未能达到占领全沪的目的。我这两天(二十三、二十四日)都在前线奔忙,稳住了正面,阻止了左翼登陆的敌人进攻。只因前线电话线屡被炸断,以致没有与后方通电话。我是临阵脱逃吗?为什么不能谅解,反向我生这样大的气呢?

这个意外的横逆,刺伤了我的心!

P26-28

序言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又聚集大量兵力,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广大官兵激于民族义愤,奋起抵抗,得到上海各界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上海是我国首都南京的门户,又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拥有发展军工生产的巨大潜力。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打击中国人民持久抗战的决心和能力,决计挑起战端,攻占上海,并在上海及其外围地区寻求与中国军队主力决战,企图速战速胜,在短期内压迫我国政府作城下之盟。我国政府限于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战役后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的规定:上海及其邻近地区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只能由保安团队及警察维持地方秩序;但为了积极备战,遂任命张治中将军为京沪警备司令,在苏州留园以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名义,主持京沪分区防御设施计划,构筑苏州——福山、无锡——江阴和嘉兴——乍浦的永久性国防工事,铺筑苏州至嘉兴的铁路。七七事变后,又派正规军一个团化装保安团,进驻上海虹桥机场,同时调集精锐,准备一旦战事发生,先发制人,一举歼灭驻上海日军。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从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开始,至同年十一月十二日国民党军队西撤,历时三个月。在此期间,日本侵略军先后投入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队十四个半师团的兵力,共约二十八万人,动用军舰三四十艘,飞机四百余架,战车三四百辆,狂妄地宣称一个月内占领上海。我国政府划京沪杭及浙江全省为第三战区,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团队,总计兵力约七十余师,投入战斗。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冒着敌人的现代化装备和陆海空联合作战的强烈炮火,前仆后继,奋力拼搏,毙伤日军四万多人,迫使其从国内及华北、青岛、台湾抽调兵力,四次增援,我军终于坚守上海达三个月之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胜、吞并中国的迷梦。这次战役之激烈,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广大官兵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均属前所未有,足以永标史册。

淞沪会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八月十三日至九月十七日,是我方按照预定计划,采取进攻态势,猛烈攻击日军在沪据点,阻击敌后援部队沿江登陆阶段。在此阶段,双方先在虹口、杨树浦一带进行市街战,我方官兵奋勇争先,逐街逐屋攻击前进,一度攻占敌海军操场、汇山码头,压迫敌军于黄浦江左岸狭隘地区,并包围敌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公大纱厂等据点,予敌重创。八月二十三日,曰军增援部队第三、第十一师团由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率领,在狮子林、川沙口登陆,与我方陈诚部遭遇,日军恃其武器精良,实施中央突破。我方不顾牺牲,先后在宝山县城、月浦、杨行、罗店一带几度逆袭,血战两周余。终因江岸地形有利于敌陆海空协同作战,同时敌增援部队陆续开到,我方为减少损失,主动退守。

第二阶段,自九月十八日至十一月四日,是敌我相持阶段。在此阶段,双方在刘(行)罗(店)公路、蕴藻浜、大场地区及苏州河沿岸展开激烈的战斗,一村一浜,往往经过反复争夺,双方均有较大伤亡。我方许多将领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以身报国;有的部队誓与阵地共存亡,出现了全团全营殉国的壮烈情景;有的士兵腰捆手榴弹,宁与敌坦克同归于尽,也不让敌坦克前进一步;有的部队几经整补,斗志不衰。十月二十一日,我方还以广西增援部队为主,向蕴藻浜敌人发起反攻,敌人每占一地,都须付出极大代价。

第三阶段,自十一月五日至十一月中旬,是我方转移阵地,撤离淞沪阶段。这时日军以三个半师团的兵力,趁金山卫一带中国军队防守薄弱之隙,偷袭登陆,淞沪地区守军侧背受敌,有被围歼的威胁,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于十一月八日下令全军撤离淞沪地区,转入南京保卫战。至此,上海除租界“孤岛”外,全部沦陷,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随之结束。

纵观这次战役,虽然在客观上,敌军装备精良,占有陆海空联合作战优势,我方武器落后,海空力量薄弱,难以抵御,但失利主要原因是指挥失当。初期由于国民党统帅部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未能积极实施进攻计划,失去战机;大场失守后,又未及时部署,予敌重创,转移至吴福线、锡澄线既设国防工事阵地组织防御,更造成战略、战术上的失误。以致进攻受挫,退守困难,未能达到全歼日军,阻敌增援,坚守淞沪,巩固南京的目的。尽管如此,淞沪战役是我国由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和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我国军队官兵,在这次战役中英勇抗敌,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胜的战略意图,迫使日军在华北战场上转攻为守,在青岛地区暂停军事行动,打乱了日军侵华的全盘计划,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短期内征服中国的迷梦。广大官兵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为抵御外侮,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反对侵略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而团结奋斗。

本书辑录的文章,主要是当年亲身参战的原国民党将领的亲历、亲见和亲闻,对战役的起因、经过和战斗情况,各就所知,作了翔实的记述,是研究抗日战争史的重要史料,也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由于当年参加这一战役的将领有的已经去世,有的散居海外,本书稿件来源,是全国和部分省、市、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部门的存稿,一部分转载自台湾、香港书刊,有的全文照登,有的做了必要的删节。在编辑体例上,除综合叙述外大体上按当时参战部队系统排列。为了阅读和研究方便,我们还编写了《八一三淞沪会战大事记》、《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八一三淞沪会战日本侵略军指挥系统判断表》,绘制了五幅战役要图,并搜集了一些历史资料图片。

在稿件征集和编辑过程中,得到作者和各地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上海市政协的同志在征集稿件、核对史料和整理加工等方面费了不少精力,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匆促,水平所限,在编辑加工和史料核实方面,如有疏漏讹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