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蒲深处》编者在汪曾祺先生自编文集的基础上编选修订,尽可能保留了各种文集本身的趣味;每部文集各自独立,又具一定的系统性;可以满足各个层面的汪曾祺先生的读者,也具有相当大的版本价值。汪曾祺了不起的成就在于悟性与境界以及风格魅力,或者说,他对于生活、对于人、对于趣味、对于美,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够生动地表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他更接近于诗人的气质,同时又是一个爱玩、贪玩、会玩、有童心、真诚、善良的才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菰蒲深处(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汪曾祺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菰蒲深处》编者在汪曾祺先生自编文集的基础上编选修订,尽可能保留了各种文集本身的趣味;每部文集各自独立,又具一定的系统性;可以满足各个层面的汪曾祺先生的读者,也具有相当大的版本价值。汪曾祺了不起的成就在于悟性与境界以及风格魅力,或者说,他对于生活、对于人、对于趣味、对于美,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够生动地表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他更接近于诗人的气质,同时又是一个爱玩、贪玩、会玩、有童心、真诚、善良的才子。 内容推荐 《菰蒲深处》是一部献给故乡的情歌,以汪曾祺故乡高邮为背景。经历风雨的老人,深情回顾故乡,只书写熟悉的故乡人和故乡事,发掘卑微生命里的坚韧,恬淡而自足,机智而淳朴。这本“献给家乡”高邮的书,包括《异秉》《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名篇。此次重编,仍遵循作者当初的编选原则,以高邮为背景的主要作品悉数收录。 目录 自序 小学校的钟声 异秉 受戒 岁寒三友 大淖记事 鉴赏家 八千岁 昙花、鹤和鬼火 故人往事 戴车匠 收字纸的老人 花瓶 如意楼和得意楼 桥边小说三篇 詹大胖子 幽冥钟 茶干 鲍团长 黄开榜的一家 忧郁症 仁慧 卖眼镜的宝应人 熟藕 薛大娘 莱生小爷 钓鱼巷 关老爷 合锦 百蝶图 侯银匠 异秉 附录:《菰蒲深处》初版本目录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小学校的钟声 瓶花收拾起台布上细碎的影子。磁瓶没有反光,温润而寂静,如一个人的品德。磁瓶此刻比它抱着的水要略微凉些。窗帘因为暮色浑染,沉沉静垂。我可以开灯。开开灯,灯光下的花另是一个颜色。开灯后,灯光下的香气会不会变样子?可作的事好像都已作过了。我望望两只手,我该如何处置这个?我把它藏在头发里么?我的头发里保存有各种气味,自然它必也吸取了一点花香。我的头发,黑的和白的。每一游尘都带一点香。我洗我的头发,我洗头发时也看见这瓶花。 天黑了,我的头发是黑的。黑的头发倾泻在枕头上。我的手在我的胸上,我的呼吸振动我的手。我念了念我的名字,好像呼唤一个亲昵朋友。 小学校里的欢声和校园里的花都溶解在静沉沉的夜气里。那种声音实在可见可触,可以供诸瓶几,一簇,又一簇。我听见钟声,像一个比喻。我没有数,但我知道它的疾徐,轻重,我听出今天是西南风。这一下打在那块铸刻着校名年月的地方。校工老詹的汗把钟绳弄得容易发潮了,他换了一下手。挂钟的铁索把两棵大冬青树干拉近了点,因此我们更不明白地上的一片叶子是哪一棵树上落下来的;它们的根须已经彼此要呵痒玩了吧。又一下,老詹的酒瓶没有塞好,他想他的猫已经看见他的五香牛肉了。可是又用力一下,秋千索子有点动,他知道那不是风。他笑了,两个矮矮的影子分开了。这一下敲过一定完了,钟绳如一条蛇在空中摆动,老詹偷偷的到校园里去,看看校长寝室的灯,掐了一枝花,又小心又敏捷:今天有人因为爱这枝花而被罚清除花上的蚜虫。“韵律和生命合成一体,如钟声。”我活在钟声里。钟声同时在我生命里。天黑了。今年我二十五岁。一种荒唐继续荒唐的年龄。 十九岁的生日热热闹闹的过了,可爱得像一种不成熟的文体,到处是希望。酒阑人散,厅堂里只剩余一枝红烛,在银烛台上。我应当挟一挟烛花,或是吹熄它,但我甚么也不做。一地明月。满宫明月梨花白,还早得很。甚么早得很,十二点多了!我简直像个女孩子。我的白围巾就像个女孩子的。该睡了,明天一早还得动身。我的行李已经打好了,今天我大概睡那条大红绫子被。 一早我就上了船。 弟弟们该起来上学去了。我其实可以晚点来,跟他们一齐吃早点,即是送他们到学校也不误事。我可以听见打预备钟再走。 靠着舱窗,看得见码头。堤岸上白白的,特别干净,风吹起鞭爆纸。卖饼的铺子门板上错了,从春联上看得出来。谁,大清早骑驴子过去的?脸好熟。有人来了,这个人会多给挑夫一点钱,我想。这个提琴上流过多少音乐了,今天晚上它的主人会不会试一两支短曲子。夥,这个箱子出过国!旅馆老板应当在招纸上印一点诗,旅行人是应当读点诗的。这个,来时跟我一齐来的,他口袋里有一包胡桃糖,还认得我么?我记得我也有一大包胡桃糖,在箱子里,昨天大姑妈送的。我送一块糖到嘴里时,听见有人说话: “好了,你回去吧,天冷,你还有第一堂课。” “不要紧,赶得及;孩子们会等我。” “老詹第一堂课还是常晚打五分钟么?” “甚么?——是的。” 岸上的一个似乎还想说甚么,嘴动了动,风大,想还是留到写信时说。停了停,招招手说: “好,我走了。” “再见。啊呀!——” “怎么?” “没甚么。我的手套落到你那儿了。不要紧。大概在小茶几上,插梅花时忘了戴。我有这个!” “找到了给你寄来。” “当然寄来,不许昧了!” “好小气!” 岸上的笑笑,又扬扬手,当真走了。风披下她的一绺头发来了,她已经不好意思歪歪的戴一顶绒线帽子了。谁教她就当了老师!她在这个地方待不久的,多半到暑假就该含一汪眼泪向学生告别了,结果必是老校长安慰一堆小孩子,连这个小孩子。我可以写信问弟弟:“你们学校里有个女老师,脸白白的,有个酒涡,喜欢穿蓝衣服,手套是黑的,边口有灰色横纹,她是谁,叫甚么名字?声音那么好听,是不是教你们唱歌?——”我能问么?不能,父亲必会知道,他会亲自到学校里看看去。年纪大的人真没有办法!P1-4 序言 我是高邮人。高邮是个水乡。秦少游诗云: 吾乡如覆盂, 地处扬楚脊。 环以万顷湖, 天粘四无壁。 我的小说常以水为背景,是非常自然的事。记忆中的人和事多带有点泱泱的水气。人的性格亦多平静如水,流动如水,明澈如水。因此我截取了秦少游诗句中的四个字“菰蒲深处”作为这本小说集的书名。 这些小说写的是本乡本土的事,有人曾把我归入乡土文学作家之列。我并不太同意。“乡土文学”概念模糊不清,而且有很大的歧义。合伍德·安德森的小说算是乡土文学,斯坦因倍克算是乡土文学,甚至有人把福克纳也划入乡土文学,但是我们看,他们之间的差别有多大!中国现在有人提倡乡土文学,这自然随他们的便。但是有些人标榜乡土文学,在思想上带有排他性,即排斥受西方影响较深的所谓新潮派。我并不拒绝新潮。我的一些小说,比如《昙花、鹤和鬼火》、《幽冥钟》,不管怎么说,也不像乡土文学。我的小说有点水气,却不那么有土气。还是不要把我纳入乡土文学的范围为好。 我写小说,是要有真情实感的,沙上建塔,我没有这个本事。我的小说中的人物有些是有原型的。但是小说是小说,小说不是史传。我的儿子曾随我的姐姐到过一次高邮,我写的《异秉》中的王二的儿子见到他,跟他说:“你爸爸写的我爸爸的事,百分之八十是真的。”可以这样说。他的熏烧摊子兴旺发达,他爱听说书……这都是我亲眼所见,他说的“异秉”——大小解分清,是我亲耳所闻,——这是造不出来的。但是真实度达到百分之八十,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徙》里的高先生实有其人,我连他的名字也没有改,因为小说里写到他门上的一副嵌字格的春联。这副春联是真的。我们小学的校歌也确是那样。但高先生后来一直教中学,并没有回到小学教书。小说提到的谈甓渔,姓是我的祖父的岳父的姓,名则是我一个做诗的远房舅舅的别号。陈小手有那么一个人,我没有见过,他的事是我的继母告诉我的,但陈小手并未被联军团长一枪打死。《受戒》所写的荸荠庵是有的,仁山、仁海、仁渡是有的(他们的法名是我给他们另起的),他们打牌、杀猪,都是有的,唯独小和尚明海却没有。大英子、小英子是有的。大英子还在我家带过我的弟弟。没有小和尚,则小英子和明海的恋爱当然是我编出来的。小和尚那种朦朦胧胧的爱,是我自己初恋的感情。世界上没有这样便宜的事,把一块现成的、完完整整的生活原封不动地移到纸上,就成了一篇小说。从眼中所见的生活到表现到纸上的生活,总是要变样的。我希望我的读者,特别是我的家乡人不要考证我的小说哪一篇写的是谁。如果这样索起隐来,我就会有吃不完的官司的。出于这种顾虑,有些想写的题材一直没有写,我怕所写人物或他的后代有意见。我的小说很少写坏人,原因也在此。 我的小说多写故人往事,所反映的是一个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时代。我们家乡曾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小城。因为离长江不太远,自然也受了一些外来的影响。我小时看过清代不知是谁写的竹枝词,有一句“游女拖裙俗渐南”,印象很深。但是“渐南”而已,这里还保存着很多苏北的古风。我并不想引导人们向后看,去怀旧。我的小说中的感伤情绪并不浓厚。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人的伦理道德观念自然会发生变化,这是不可逆转的,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是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保存一些传统品德,对于建设精神文明,是有好处的。我希望我的小说能起一点微薄的作用。“再使风俗淳”,这是一些表现传统文化,被称为“寻根”文学的作者的普遍用心,我想。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家乡。 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后记 《菰蒲深处》是作者要“献给家乡”高邮的书,收入的都是写“本乡本土”的小说。一九九三年六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文十八篇(组),包括《汪曾祺短篇小说选》中的《鸡鸭名家》、《异秉》、《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与《晚饭花集》有十篇(组)重复。 此次重编,仍遵循作者当初的编选原则,以高邮为背景的重要作品悉数收录。 一九九二年之后完成的短篇作品,也拣择部分与《大淖记事》、《异秉》等有人物、情节呼应关系的补入。 《异秉》作者曾多次重写,除为读者熟悉的文本外,四十年代文本也以附录形式收人,可作对照阅读。 李建新 二○一三年九月九日 书评(媒体评论) 汪先生的好,是如今大多数中国作家身上没有的好。他那种夫子气、文士气,率性而真切,冲淡而平和,有大学而平易,阅人阅世深厚而待人待物随意。——何立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