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云间笔会(2014)
分类
作者 上海市松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962年,壬寅岁五月,为纪念弘一法师逝世二十周年,由丰子恺编辑、马一浮(戏老人)题写封签,钱君匐题写扉签并任装帧设计,新加坡高僧广洽法师等施助,《弘一大师遗墨》出版。共103页,丰子恺作序,丰子恺女儿丰一吟执笔撰写后记,非卖品,限印300本,选用上好宣纸,图版采用柯罗版,堪称近代善本。

由于历史的原因,再加上限量发行,如今《弘一大师遗》存世数量已经屈指可数。我的藏本更因有钱君勾先生八十一岁高龄题字“云琴酷爱藏书得此珍本属题”,实属“举世无双”的孤本,弥足珍贵。钱君訇为丰子恺先生弟子,丰子恺为弘一法师高足。三代大师的师生情谊与文墨情缘汇聚一册,其难能可贵更是不言而喻。鄙人敬仰三位大师,皆为楷模、精神典范。我有幸藏此珍本,奉为至宝,珍爱有加。

开卷凝视钱君匐先生墨迹,回想初次拜访钱先生并得到他的谆谆教诲,此情此景,犹在眼前。钱君訇(1906—1998)少好艺事,早年人丰子恺创办的上海艺术师范学校。20世纪30年代以精于书法、篆刻、诗文、音乐、书刊装帧、收藏鉴赏等蜚声沪上。他开设的万叶书店出版了许多音乐、美术、文学等优良读物,犹如甘霖滋润艺术爱好者的心田,我就是阅读了万叶书店出版物得到启蒙,爱上艺术的。

20世纪60年代初,我从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去农村小学任教。由于现实生活的触发,写了一篇数千字既似散文又如小说的短文,投寄懈放日报》。十分幸运,我的习作被编辑先生选中,刊于《朝花》副刊,后来又连续刊用了几篇。报社编辑约我去市区编辑部面谈,我顺道去看望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前身)工作的朋友。朋友告诉我:“你久已敬仰的钱君匐先生如今在出版社任编审。趁此来沪机会,我陪你去拜访。”我怀着高兴与惶恐、忐忑不安的心情随朋友踏进钱君匐先生的办公室。钱君匐先生听了朋友的介绍,热情又随和地接待了我,说师范学院毕业去农村学校任教很好,并勉励我踏实工作,多读名著,勤思多写。这次见面后,我请朋友转达,请求钱君匀先生为我篆刻一方名章,还求了几幅条幅,钱君匀先生都满足了我的请求。

出人意料,“文化大革命”如迅雷暴雨侵袭大地,钱君匐先生是社会名流,自然被卷入风口浪尖……

1986年,“文化大革命”风暴平息十年之后,天空格外明媚的一个星期天,朋友陪同钱君訇先生光临寒舍,我真是喜出望外。是年先生八旬高龄,精神矍铄,风采依旧,只是双鬓添了不少银发。他握着我的手说:“趁我腿脚还爽健,来松江走走,去省松中(今松江二中)看看——那里曾是子恺先生兼课的学校。”我以河鲫鱼、毛豆荚等家常菜招待,钱君匐先生盛赞菜肴正合口味。便宴之后,钱君匐先生看了我的书柜,他发现我藏有《弘一大师遗墨》一书,凝视良久,从眼神里得知先生动了感情。我请先生在珍本上题字留念,他欣然同意了,只是因为身边未带印章,说带回上海再题写。不久我从朋友手里捧回先生题了字的珍本,抚摸页面,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钱君匀先生早已驾鹤西去,我也进人耄耋之年。《弘一大师遗墨》书香依旧,钱君匀先生的题字墨色光鲜不亚当初,先生的声音似在耳际。我真有幸,深感收藏全凭机遇,更是缘分。我要篆刻“子孙永宝之”的印章,盖在珍本上……品茶具述往事

乡邻顾太太携来瓷质壶、杯茶具两件,请我品析。薄胎瓷质白净细腻,釉面明亮滋润,无橘皮纹,器形秀美玲珑,工艺精致,为民国时期殷实人家婚丧寿亲去江西定烧的纪念礼品,瓷中的上品。瓷壶、杯上纹饰、题词、底款相同:一面正中以珊瑚红绘五蝠抱寿图案,环书“登域同寿”楷书贺寿语;一面墨彩行书题词“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孟冬家母孙太夫人九秩寿辰纪念”,落款为“松江君彦、曜、粹谨识”;底款为红彩“丽华瓷业公司”。孟是每季首月,十年为一秩。由此断定茶具系1940年10月雷府三兄弟为其母孙太夫人九十寿辰定烧的馈赠贺寿诸亲宾客的礼品瓷。

雷姓为晚清民国时期松江的旺族,聚居西门外秀南桥堍。雷补桐(186l一1930)是晚清举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以二品衔被清廷派往奥地利任大使。雷君彦、雷君曜、雷君粹为补桐族弟,其中雷君曜为光绪十八年(1982)举人,工诗文,被众乡绅推举主持修纂《华娄续志》,曾任扫叶山房书局编辑、《申报》主笔,传世……

P48-P50

目录

小说

 刘敏

走近我那遥远的旧村

 王季明

红包

 魏勇

荒诞又现实的1988年

 周平

 王斌

狂夫过年

散文

 施新土

那个年代的远足

交友“三处”

 许云琴

珍本《弘一大师遗墨》收藏小记

品茶具述往事

白蕉遗墨《兰石图》轴品赏

 邱剑云

无花的感言

 章绍岩

如厕

孙子和爷爷

情系莲香楼

香依味

 刘长海

冰雪凝结的美学境界——读刘敏的中篇小说集《猎鹿人》

草根情怀灵异之光——评榛子小说的创作特色

大姐是老松江

 沈敖大

海派文化的松江胎记及其他

上海为啥叫上海

《上海府县志丛书》标点差错

 范锦文

锻炼三章

 王元祚

美国三题

 景青

塞纳河风情

如梦似谜廿八都

夜游濠河

 钱明光

出国

 砻糠灶

松江人的乘风凉

挑步担

 刘晓辉

岳庙里的记忆

 欧粤

面食趣谈

长寿之乡巴马

 俞福星

西部行漫忆

 冯韬

我与孙女比童年

退休迎来第二春

我与石湖荡

榛子

一粒药

去月亮上

蝈蝈南瓜花

老文青福星

 邢砚斐

松江东外街

弯弯的环城路

闲话采花泾

叶榭软糕张泽饺

 徐亚斌

我的瓦尔登湖

 何伟康

浦江之首看梨花

跨塘月色

三角渡记忆

 胡志娟

陪着儿子走高考

 王勉

留韵金丝楠

梦中外滩

最后的渔村

 周平

记忆中的醉自池

 许平

我的小时代

 王斌

切勿等待

 周明

相遇鸟儿

杂谈超生罚款

自由与不自由——上海卷高考作文题随想

过自己的父亲节

 侯建萍

走近李白

 李烨

怀念纯真年代

 王民胜

因为诗歌的精神

 周民军

写在女儿中考前

 金明忠

桥路漫漫

 子薇

台北印象

清明,叩访小镇古迹

 徐俊国

走出鹅塘村

诗人何为——第三届中国散文诗大奖获奖致辞

中国最先锋的诗意现场,我来过了

 高春兰

王的城(外一篇)

 黄抒绮

唤醒记忆

编曲

 刘维韬

我们的离伤

两个万达

 张园勤

新西兰旅行剪影

 乔进礼

第一次旅行

诗词

 谭俊升

诗十首

 吴四一

咏松江新建国家出口加工区

欢庆大学城落座松江

夕游佘山月湖

寄语某君

读《松江府志》

习诗偶得

鹧鸪天·嫦娥揽月之歌

瑞鹤仙·遥献台海亲人

蝶恋花·致嫦娥

 柏才兴

船家孩子

 许近仁

板壁峰

橙汁

牛背石

三山岛

山枣林

 黄忠杰

松江九歌

 王迎高

大美云间(组章节选)

 李宗贤

末代知青自述

 宋顺弟

最后的落日(组诗)

梅芷

铁屋子

桃花潭

方向

明黄色的油菜花开到天涯

将半生的舟楫泊在老屋的窗下

 周民军

关于城市的量贩式短章

 李潇

时间里的鱼(组章)

古铜

迷失于森林的树

 谌贵芳

慢下来(组诗)

 王崇党

不二(组章)

 张萌

就像蝴蝶遗落在风里(组诗)

 吕玉萍

外婆:我童年的守望者(外二首)

 袁雪蕾

灵犀诗选

 顾雪莲

春天里(组诗)

 徐凤叶

光阴:意念的碎片

 乔晓琼

鹧鸪天·十二群芳谱

如梦令·风景这边独好

水龙吟·登滕王阁感怀

 吴安

落英(外一首)

寓言

 方崇智

石头的传奇

生命的真谛

剧本

 汤炳生

济人急难

序言

一年一度,又到了出年刊的时刻。

文联的六个分会,按照惯例,每年年底,各分会都要出一本年刊。譬如农人,到了秋天,不管收获如何,总要收割。

年刊是一个展示的平台。一年四季的忙碌,春夏秋冬的耕耘,各分会通过努力,为松江文化的繁荣发展,留下了难忘的作品,定格着生动的光影,回响着激越的旋律,挥就着绚丽的画面,演绎着鲜活的人生,舞动着墨香的线条……一年的辛苦和付出,在这里留下了欣慰的足迹;一年的智慧和成果,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展示。

年刊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各分会的年刊,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窗口。尽管各分会有着各自的内容,尽管艺术门类也各有千秋,但文联工作的推进和发展还是有着自身的规律。而这个规律通过各分会颇有特色的工作,正富有成效地行进着。在行进中,大家又在坦诚地交流着,相互吸取着营养,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我相信,当每个会员捧着一份年刊时,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

年刊是一个总结的平台。年刊从各个侧面,总结了一年松江文联的工作,展示了松江文联的精神风貌。但年刊又是一面镜子,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别忘了不足,在体悟进步的时刻别忘了问题。无疑,文联在为松江文化发展服务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从这些意义上讲,2014年的年刊,既是这一年的终点,更是2015年的起点。

内容推荐

上海市松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编的《云间笔会(2014)》的每一篇小文,都怀着一颗朴素的心灵关照着世间的万物,一草一木;爱生活,爱松江,爱文学是《云间笔会》的灵魂!历史文化名城松江别称“云间”,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被誉为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的松江,深得天地之灵气,滋养了万物,孕育了文明。《云间笔会(2014年)》的作者尽管有天南地北的不同,男女老幼的差异,但他们坚守并快乐着,秉先人之志,继先人之风,山高水长,生生不息。

编辑推荐

历史文化名城松江别称“云间”,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被誉为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的松江,深得天地之灵气,滋养了万物,孕育了文明。本书的作者尽管有天南地北的不同,男女老幼的差异,但他们坚守并快乐着,秉先人之志,继先人之风,山高水长,生生不息。

上海市松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编的《云间笔会(2014)》,每一篇小文,都怀着一颗朴素的心灵关照着世间的万事万物,一草一木,爱生活,爱松江,爱文学,是《云间笔会》的灵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