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湿热证治高手薛雪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湿热证治高手薛雪》一书主要向读者讲述了杏林大家薛雪的故事。薛雪自幼好学,颇具才气,所著诗文甚富;工画兰,善拳勇,博学多通。他因母亲多病而悉心研医,最后走上医学的道路。在他高深医术背后的艰难历程鲜为人知,本书将薛雪的行医历程介绍给大家。 目录 第一章 薛雪与温病四大家 第二章 学优而未仕 第三章 由儒入医 第四章 薛雪医话 第五章 不以医自居 后记 序言 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有创新文化的潜质。中医学 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 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 ,它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 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 床疗效等特征。在中华民族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 学始终担负着促进人身健康 的重要角色,是中华民族长 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 ,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 盛提供了重要保障。 《湿热证治高手薛雪》 这本书主要收录了薛雪的成 长经历和奇闻逸事等。读者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了解中 医名家救死扶伤、拯救天下 苍生的医德精神和中医文化 的博大精深。 本书内容通俗生动,易 于读者阅读。书中配以与中 医文化知识相关的图片,并 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水 乡和薛雪出生地的特色风光 作为跨页大图,使本书的内 容更加生动传神,更具亲和 力和吸引力。本书不仅是为 了让读者了解中医文化,更 是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中 医故事”。 希望通过本书,读者对 优秀中医文化会有更加深刻 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更加热 爱中医文化。通过我们对医 学名家的传颂,优秀的中医 文化必将再放异彩。 导语 清代有这么一位医生,善作诗,善画兰花。善书法,又善骑射拳脚。文武双全,博学多才,在医学上的成就却是无心插柳,成为湿热病方面的权威,与叶桂、吴瑭、王士雄并称“温病四大家”,他就是薛雪。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薛雪由儒入医的经历和他的部分医案故事,以及他人对薛雪的认识,展现这位博学多才,在温病学湿热证治方面有独特思想的清代名医的风采。 后记 薛雪,清代著名温病医 家,温病四大家之一,诗人 ,明清温病学发展的重要人 物。在其身后几百年的时间 里,中医经历过黑暗,最后 走到如今的繁荣景象。想要 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中 医,就要了解中医,知道中 医的大概发展过程。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中国文化更是 博大精深,名扬四海,遍地 开花,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承至今,服务百姓。中国 传统医学,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中医,就是这无数传承下 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中医”一词最早见于《 汉书·艺文志》,指中等水 平的医生。后来“中医”一词 有两方面意思,一是意为切 中医理;二是作为名词的“ 中医”。“中医”作为名词时 有古今两种含义,古义指中 等水平的医生或医术,并引 申为普通医生或医术的意思 :今义指中国原有医学或从 事中国原有医学的人,一般 是指由古代中国汉族劳动人 民创造的以传统医学为主的 医学。中医学曾有“岐黄”“ 华医”“旧医”“国医”“汉医”等 异名,中医的医生古今也曾 用名颇多,如郎中、大夫、 先生、明医、名医、儒医等 。 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医, 是相对西医而言的。“中医” 这个名词真正出现是在鸦片 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 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 起名中医。文字上今义“中 医”一词,既知最早见于185 了年在上海出版的合信《西 医略论》。此后“中医”作为 中医学的简称,开启了我国 中医、西医二元格局中指称 中国传统医学的新时代。而 “中医”作为法定称谓,应该 是1936年1月22日国民政府 训令公布的《中医条例》。 该条例与1930年《西医条 例》相对应,正式确立了传 统医学的法定称谓,昭示国 家从法律上承认中医是与西 医并存的医学。 …… 中医从最初的巫医跟随 历史一路发展到了清代。至 清代,中医基本上已经成熟 完善,与现代中医相差无几 。清代中医百花齐放,名家 辈出,如温病四大家“叶桂 、薛雪、吴瑭、王士雄”等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更是走 出国门,对汉字文化圈国家 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 、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 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 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为 各国人民带来健康保障。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薛雪 由儒入医的经历和他的部分 医案故事,以及他人对薛雪 的认识,展现这位博学多才 ,在温病学湿热证治方面有 独特思想的清代名医的风采 。薛雪本人所著著作并不多 。其医案更是简洁明了。部 分著作均是后人整理。由此 可见薛雪的医学成就甚高。 薛雪的成就有一部分是由历 史所造就的。明清时期江南 地区发生多次瘟疫,瘟疫在 中医中从一开始的《伤寒论 》,发展到明清的温病,病 因病机不断变换。因此产生 了温病学,也产生了很多温 病学家。 由于作者本人对于中医 也是初涉皮毛,对中医文献 方面也是刚刚入门,对于文 学创作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 次,因此在整理创作的薛雪 一书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望 批评指正。 精彩页 清代,随着印刷技术成熟,再加上社会背景等原因,无数前人的医书被印制。更多当代医家立传著述,阐述各家思想,也因此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学习中医,所以名医辈出,百花争艳。这些医生中的一部分,并非从小跟随师父学习医术,而是为了追求功名,先学习的儒家学术,在久不得志后,又因其他种种不同原因,转身钻研医术。这些人中有些并未拜师学习,而是自学成才;有些自学之余又遍访名师,多处拜师学艺,寻求医术的精进。生活在康乾盛世的薛雪,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名中医。 那个时候,中医学已经发展得相当细致了,那一时期产生并迅速成熟的温病学派更是名家辈出。在众多的温病学派名医中,有这样一位医家,非常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一生崇尚自由,甚至古代至高无上的君主——皇帝两次请他去做官都被他拒绝了。虽然他是一代名医,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医家,但他自己却不愿承认医生这个身份。他就是清代诗人、温病学医家薛雪。 《苏州府志》记载:“薛雪,字生白,又号一瓢老人,精于医术,好学能诗。”《清史稿》记载薛雪“于医,时有独见。断人生死不爽,疗治多异迹”,被称为“吴中名医”。 薛雪的号为什么是“一瓢”呢,难道真的是饮水的那个瓢?其实,关于薛雪号一瓢有两个说法。一是《宋元明清名医类案》中提到,薛雪“有先贤颜子之乐,故又号‘一瓢’云”。《论语》中孔子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的意思是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薛雪效仿颜回的节操,以表达自己的志向,无论什么情况,他都像颜回一样没有改变自己好学的乐趣,也没有减少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种说法出自《吴县志》,这种说法颇具故事性。 《吴县志》说薛雪“偶遇异僧,身挂一瓢,镌七字曰‘吃尽天下无敌手’,雪奇之,邀至家共饮。以瓢注酒容一斤。僧尽三十六瓢,雪仅一瓢,遂以自号”。据传说,有一天薛雪外出游玩,他潇洒地走在街上,欣赏着多日梅雨之后放晴的江南好风光,感受着阳光洒在脸上的温暖,心里掸掉了多日梅雨所积压的灰尘。这一刻,薛雪的心情也舒畅起来。走着走着,薛雪看见在他的前面聚集了一些人,这些人跟在一人身后,指指点点,低头小声地谈论着什么。心情好的薛雪也来了兴致,加紧几步赶了上去,也想;奏凑热闹,看看发生了什么。只见在人群前面走着一位衣着褴褛的云游僧人,这个僧人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在身上背了一个竹杖,竹杖上面挂着一个大酒瓢,酒瓢贴在背上,突出的一面向着外面,酒瓢上面随意地写着“吃尽天下无敌手”七个大字。薛雪一看,原来人们指指点点的是这么回事,顿时来了兴趣。薛雪原本就是一个喜欢饮酒之人,见到此事,心中更是好奇,于是便加快脚步走上前去,与僧人攀谈起来。“师傅好,敢问师傅从何处来啊?”僧人道:“从来处来,到去处去。”薛雪心里更觉得有趣,于是接着问道:“师傅这酒瓢甚是别具一格,让人不得不心生遐想,师傅可否告知一二这酒瓢的含义。”僧人笑答:“这酒瓢上的字含义就如字面上的意思啊!”薛雪来了兴致,“师傅,薛某不才,也是一好酒之人,不知师傅可否赏光,到寒舍对饮一番。”僧人笑了,很开心地回答他:“好啊!好啊!快走!快走!正愁呢,好几天都没喝个痛快了。”薛雪也不矫情,在前面引着僧人就回了薛府。薛雪邀僧人来到内院,命人备好酒菜,于是两人坐于席中,僧人见薛雪准备的酒具太小,便对薛雪说:“您这酒器太小了,喝着不痛快,我见你对我这酒瓢感兴趣,咱们就用这酒瓢喝吧。”薛雪见僧人如此说了,也不推脱,就用酒瓢喝起酒来。薛雪用僧人的酒瓢舀了满满一整瓢的酒,然后一饮而尽,接着僧人也用酒瓢舀了一瓢酒,同样一饮而尽。这满满的一大瓢酒约有一斤。薛雪饮完一瓢,就觉得有些头晕。而僧人在薛雪喝完之后,不紧不慢,一连喝了整整三十六瓢。薛雪被僧人的酒量惊得目瞪口呆,实在不敢相信自己所见。僧人笑着对薛雪说:“你一瓢也,一瓢也,哈哈!哈哈!哈哈!”僧人饮完酒就顾自离去了,而此时薛雪已经酒醉昏睡过去。自此之后,薛雪就称自己为“一瓢”。 一瓢之号,正是薛雪为人取向贤者,又放浪风雅的自命。上面的小故事也体现了薛雪为人豪爽、放荡不羁的性格。 薛雪的一生非常有趣,活到老,学到老,潇洒自由到老。薛雪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非常聪明有才气,喜欢学习。P1-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