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子其人
一、姓老,还是姓李?
二、我的名字:李耳还是李聃?
三、籍贯和乡里
四、当什么官?周朝“守藏室史”
五、太史儋是另一个人,我的后代
六、老莱子也不是我
七、“老”“彭”是怎么回事
八、我是孔子的前辈,孔子向我问礼
九、我活了多少岁? 马叙伦的考证
第二章 关于《老子》
一、《老子》成书年代众说纷纭
二、一以贯之的一家之言著作权属于我老子
三、文体问题哲理诗 不是论文
四、郭沫若关于“关尹”“环渊”的大胆设想
五、杨朱和《老子》书也没有关系
六、马叙伦《老子校诂》、朱谦之《老子校译》言之有据,研究《老子》不可不读
七、《老子》怎么变成了《道德经》?
八、上、下两篇怎么变成了八十一章?
九、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
十、《老子》郭店简本
第三章 关于“道”
一、“道”的内涵
二、“道”为万物之母
三、玄妙的“道”,超越“绝对理念”和“天理”
四、“谷神”和“玄牝”
五、“道”之“精”,唯物还是唯心?
六、宇宙“四大”:天、地、人、道 道为主宰
七、“玄德”云云
八、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不同态度
九、“道”:幽隐无名
十、“道”的哲学真谛
第四章 知识和知识论
一、“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二、您如不是读书多的史官,能感知天下吗?
三、“道”是不可感知的,靠感知未必能悟道
四、政教礼乐制度,是无用的文化垃圾
五、饱学之士,未必知“道”;懂得越多,忧患越多;道德教化,是反面的暗示;知识是罪恶的途径和手段
六、“绝圣弃智”、“绝学无忧”
七、“使民无知无欲”是“愚民政策”吗?
八、大实话:“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五章 人性论
第六章 “无为”一:原则
第七章 “无为”二:政治哲学
第八章 “无为”三:社会经济思想
第九章 “无为”四:立身处世哲学
第十章 辩证法思想
第十一章 策略思想
第十二章 军事思想
第十三章 道家怎么变成道教?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