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特工,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勇敢机智、冷酷洒脱的詹姆斯·邦德!而提起老牌的谍报机构,恐怕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007所在的英国军情六处!
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诞生于一触即发的战争前夜,大国之间的间谍战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无数美女间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留下了英勇的足迹,克里斯蒂娜机智美貌,是丘吉尔最喜爱的女间谍,007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以她为原型,塑造了著名的“邦德女郎”形象。
苏联著名间谍莫洛德潜伏在伦敦从事间谍活动,并以商人身份作掩护,很快成为一名富豪,竟因此而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封号,但最终暴露。
军情五处内部掀起了一场追查克格勃“鼹鼠”的活动,身为处长的霍利斯竟然成为最大的嫌疑人,他是否是潜伏在英国谍报部门高层的最大“鼹鼠”呢?
面对现代社会反恐与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007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这本书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的成立说起,讲述了英国间谍机构的成立、发展、革新以及所发生的著名间谍事件,图文并茂,知识性与通俗性并重。
英国的情报机构有着悠久的历史,英国国家安全局(M15,又称军情五处)和英国秘密情报局(M16,又称军情六处)都成立于1909年,它们分别负责英国国内和国外的情报及安全工作,迄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
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从一战、二战的硝烟中一路走来,以情报战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其间所发生的间谍故事更是异彩纷呈。而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它们又将会有怎样的精彩呢?这本书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的成立说起,讲述了英国间谍机构的成立、发展、革新以及所发生的著名间谍事件,图文并茂,知识性与通俗性并重。
一战前的德同蠢蠢欲动,实力的飞速发展早就让它那颗按捺不住的心满载帝国的美梦。实际上,这颗心的萌发还要追溯到久远的13世纪中叶,当时的德意志联邦也仅仅是由众多小邦小国组成的联合体,周边的法国、丹麦诸国虎视眈眈,宁可让其维持现状也不愿意看到它的统一,因为他们惧怕一个强大的德国出现。
惧怕的事情总会到来,时势也终究会造出英雄,德国成了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阅兵场。俾斯麦早就声称,要用铁和血来统一德国。谁又会想到,德国的铁与血后来缓缓流在了欧洲大陆上。尽管奉行铁血政策的俾斯麦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直至埋藏在墓穴里,但是,铁与血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整个欧洲大陆,并且还在日趋加重、蔓延,直到英国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巨大的危机。
1909年,伦敦的春天虽然不十分寒冷,却也透着丝丝寒意。帝国的防务会议正在威斯敏斯特区紧锣密鼓地召开,会议的主题就是讨论有关军事情报的问题。这一涉及国家安全的大事如此重要,大家对此也格外慎重。正襟危坐就是委员们的状态,他们正在聆听陆军情报部反情报处处长埃德蒙兹上校的讲话。
埃德蒙兹上校是专门从事情报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一生都在与德国的军队打交道,因此熟知德国的情况,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对于英国情报丁作的滞后,他深有体会。他也曾多次与德国军队交手,但是有好几次就是因为情报问题落得狼狈不堪。就拿几年前的英布战争来说,德国军队只是暗中支持了一下南非布尔人的军队,但这一小小的举动,就让大英帝国脸面尽失。为了镇压布尔共和国,大英帝国竟然出动了40多万部队,整整耗费了3年的时间才结束这场战争。这一切说明了什么?是大英帝国的无能,还是布尔人的顽强?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说明问题,真正的原因就是德国的野心!德国的前首相比洛曾经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文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的土地。”埃德蒙兹认为这次宣言就是对大英帝国的公然挑战,也是德国渐渐将触角伸到英国的开始。
埃德蒙兹为了打动前来开会的诸位高级官员,他也不顾自己身微言轻了,侃侃而谈。他声称,德国的野心已经到了非要遏制不可的地步,若是再不采取行动,大英帝国危险异常!埃德蒙兹深切地知道,现在英国的土地上布满了德国人的情报机构人员,他们已经采取了区域划分的方法,把英国分为一个个小区域,在每一个区域里都有一名情报人员负责,设法了解该地的地形、建筑、军备设施以及相关的情况,一旦战争爆发,所有的资料将会为德国提供极大的方便,从而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埃德蒙兹打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成立一个专门的情报部门来对付德国。
埃德蒙兹的慷慨陈词给委员会委员们呈现出了一幅大英帝国岌岌可危的图景,委员会的成员们不免忧心忡忡。但是,光听埃德蒙兹的一面之词也未免太过于片面。因为大家都知道,早在几年前英国人就在为德国的不安分做着积极的准备,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情报部门吗?英国的海军与陆军都有各自的情报部门,至于成立统一的情报部门,委员们犹豫了。
要设立专门的情报部门自然是少不了银子,实际上这也是英国情报部门最紧缺的。埃德蒙兹的苦口婆心没有其他的意思,他就是想要政府多拿出钱来补贴情报机构,以免重蹈布尔战争时期的覆辙。大家都知道,就在布尔战争期间,陆军情报处的经费寥寥无几,因此搜集情报的人手也是少得可怜。在总数额方面,与布尔人相比,英国人所花费的仅仅是2万英镑;陆军方面更是少到了2干英镑,布尔人却达到了28万多英镑。陆军情报部才区区18个人,让他们去应付整个战争,这难道不是天方夜谭吗?埃德蒙兹还牢骚满肚地抱怨,国内警察局的职责没有到位,德国间谍在英国公然行动,他们竟然一无所知! 埃德蒙兹的话立刻就遭到了警察局长亨利的嗤之以鼻:警察局是没有向情报处报告间谍的行动,但是,那是间谍,既然是间谍怎么会那么容易被发现和识破呢?对间谍的指控,要么就是事出有因,要么就是捏造出来,那样大英帝国不就乱了吗?这样,又该怎样向情报处报告呢?埃德蒙兹面对这样的反驳哑口无言,他自然深知这样是无法打动在座诸位的。
于是,埃德蒙兹就拿出了德国的例子。他说,德国政府严格控制境内的外国人,凡是境内的外国人都会受到监视,只要发现形迹可疑之人,就会立刻逮捕。而且,德国的立法机构还专门颁布了一部法律,禁止搜集军事情报,违犯者都要受到严惩。他举例说明,自己的一位德国朋友很关注德国的间谍行动,在他关注之后,德国间谍的间谍活动已经有所收敛,并打算潜伏下来,待机而发。
最后,委员会的主席霍丹尔总结指出,德国人是有许多人在英国行动,但是我们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至于德国间谍的问题,还是另会再议吧。
埃德蒙兹的苦口婆心最终化为一片流水,他的招旗呐喊看来暂时并没有打动那些委员,他也只好另寻他途啦。
埃德蒙兹劝说委员会建立新的情报机构未果,最终陷入了被动的境地。本来,一心为大英帝国着想的他,此时被无奈与失落萦绕着。
就在这时,一位作家主动前来帮助他了,那就是勒奎克斯。勒奎克斯1864年出生于伦敦,是一个混血儿,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英国人。或许正是因为身上流淌着法英两国的血液,因此对德国有着天生的憎恨。他本人是一名业余间谍,当然身份还不止于此,同时兼有军事记者、小说家。可能正是天生习惯使然,他对无线电情有独钟。早年的游历使他大开眼界,广泛的交游使他得以熟知欧洲各国人的情况,广泛的兴趣也为他提供了后来丰富的小说素材。种种经历使他认为,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是最绅士的,也是各国最羡慕的,其中就包括德国人在内。可悲的是,所有的英国绅士茫然无知,他们对各国的形势漠不关心,即使在德国蠢蠢欲动的时候,还是我行我素、怡然自得地享受着舒适的生活。P4-7
当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时候,人们经常会选择梦幻。因为梦幻美好,令人神往,令人鼓舞,乃至令人激动人心。回溯过去的20世纪,就有太多梦幻了。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充斥着令人心魂交迫的传奇。我们都对传奇人物007的不凡津津乐道,那是因为我们被电影中的演绎迷惑了,真实的007究竟是什么样子?香车、美女以及身手不凡,集各种优点于一身,眩耀着我们的眼球……我们总是在追溯007的影子。回首那个变动的年代,历史塑造出许多不朽的传奇。英国这个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国度,更是在历史的舞台上挥舞着谍报的旗帜,将一把把利剑插在了世界上每一个角落。
战争催发了近代英国谍报机构的产生,当德国的魔爪伸向大不列颠的时候,英国人也感受到了危机,为了对付德国的威胁,英国的近代谍报组织应运而生,从此揭开了英国谍报组织在近代历史舞台上的新篇章。两次世界大战中,间谍们在这个战争的舞台上尽情演绎着不朽的传奇。历史也将那些人深深铭刻在轮盘上,并且冠以各种各样的名号,无论是“月亮女神”,还是“勇士”,在每一个名号的背后都藏着一段令人回味不尽的故事。有人说是他们改变了战争的进程,也是他们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间谍机构与间谍组织在战争期间突飞猛进,高科技、新技术也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战争催发了间谍组织的迅猛发展,但是当战争的硝烟散尽,间谍组织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社会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国家利益的驱使,使间谍组织更是在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上继续扮演着不凡的角色。但此时的大英帝国在经历了战争之后再也不复昔目的辉煌,它只能委曲求全,向美国求援,由此拉开了追随美国脚步的序幕。英美双方联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间谍活动。尽管美国财大气粗,英国谍报组织凭借着自己的老牌,仍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难以忘怀历史的那一幕幕场景,当古巴导弹危机走在世界大战的前沿,当哈维洞延续到东柏林的驻地,当伊朗发生了国家政变……我们都会对历史的谜团津津乐道。当马岛上的风波再起,当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我们也不禁对这些事件胆战心惊。这里面都有英国间谍们挥之不去的阴影。
但是,英国间谍组织内部也不是一片净土,不少身居高位的间谍背叛了自己的祖国,投向了敌人的怀抱,不少绝密资料与情报也因此纷纷流出,为此英国谍报组织内部也展开了追查掩藏在内部的“鼹鼠”的行动。误解与失落并存,疑惑与得意同在,直到潜藏在苏联内部的间谍叛逃英国,这些疑团才渐渐被揭开。时间过去了,空留着一片彩虹在脑中萦绕。
就在英国现代立法的进程中,那些曾经不为人知的一幕幕也被公之于众,曾经掩藏在幕后上不了台面的一些做法也慢慢拉开了帘栊,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了英国特工的秘密,这些更加趋使英国特工从幕后走向台前。
当历史的车轮步入21世纪,新科技运用更是把偌大一个地球变为一个小的村落,新技术改变了世界,也改变着谍报人员的操作形态。新的谍报技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积极运用也给这个世界增添了新的光彩。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战在谍报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英国的谍报组织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