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移情问题(精)》的作者艾迪特·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胡塞尔生前最得意的女弟子。该书是首次运用现象学方法对移情与他人之构造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部具有原创性的现象学著作。施泰因试图系统阐明移情现象学,并将其运用到诸如身体、心灵、个体、精神人格等观念的现象学起源上来。她从现象学出发,试图在一种本质分析中来规定对陌生主体及其体验的经验,这构成了其思考的方法论起点。在对同时代其他关于移情的描述和对把握陌生意识的发生学理论的研究中,获得了移情概念的明晰性和对移情行为的理解,对现象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移情本质的澄清引导施泰因走向构造问题,并由此出发去分析移情理论所讨论的客观性是如何通过意识被建构的。
移情问题不仅是心理学也是现象学的核心问题。《论移情问题(精)》是艾迪特·施泰因在胡塞尔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也是首次运用现象学方法对移情与他人之构造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部具有原创性的现象学著作。国际哲学协会联合会(FISP)主席、爱尔兰学者德莫特·莫兰(Demot Mo22ran)教授认为,“她对位格、主体间性、社会和公共世界的构造等论题的思考要比萨特、梅洛-庞蒂和列维纳斯等人对类似论题的著述早几十年。”
译者说明
导言
前言
第一章 移情行为的本质
1.研究的方法
2.与其他行为相对照来描述移情
3.深入分析其他关于移情的描述,尤其是利普斯的描述;继续分析
4.表象论与现实论之争
5.深入分析发生学理论关于陌生意识的理解
6.深入分析舍勒关于陌生意识的理解
7.闵斯特伯格的陌生意识的经验理论
第二章 心理物理个体的构造
1.纯粹的“我”
2.意识流
3.灵魂
4.“我”与身体
5.转向陌生个体
第三章 移情作为对精神人格的理解
1.精神与精神科学的概念
2.精神主体
3.感受体验中的人格的构造
4.陌生人格的被给予性
5.灵魂与人格
6.精神的实存
7.对狄尔泰的深入分析
8.移情对于构造我们自己的人格的意义
9.把精神建立在肉体之上的问题
自传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人名译名对照表
术语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