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炜,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974年出生于重庆云阳,199年入伍。已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著有散文集《心灵的水声》、诗集《不朽之旅》、长篇报告文学《在那遥远的亚丁湾》。
其创作的《一路盛宴(精)》是一部散文集。
丁小炜创作的《一路盛宴(精)》是一部散文集,以抒情散文创作为主体结构,以颂扬革命英雄主义坚守时代精神为理念,收入作家军旅散文40余篇。
八九月份,北京天气依旧闷热,午夜时分若是有雨下过,空气一下就变得清新起来。这时开着车子出来,不用担心堵车,可以在环路上尽情奔驰,让湿润的风吹拂一路,车轮从雨后的路面跑过,发出嚓嚓嚓有节奏的声响。远离陆地久了,感到这样普通的陆地生活也是一种奢侈。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渴望脚触大地。想念那些普通的街道,6月覆盖5月,10月覆盖9月,梧桐树在风中撩起百褶裙,街边的一块石头抱着青苔入眠。
有一天,“干岛湖”舰在距曼德海峡不远的海面上临时漂泊,手机有了微弱的信号,我收到一条短信:“各位朋友,我这就到澳洲生宝宝了,将历时三个月的艰辛蜕变,回来以后大家再聚哈。”短信是北京细管胡同44号私家厨房的老板娘黄榛发来的,这个成都女娃子,多年前也曾是一介“北漂”,如今在北京经营自己的私厨,老公在澳洲壮大着他们的环保事业。现在,她又要赶着漂到大洋的那边去哺育下一代了。
我的左舷是太阳
我的右舷是月亮
这是数年前我在一首诗中写下的句子,当时心血来潮,恍恍惚惚写了出来,没想到多年后这一幕在亚丁湾上与我不期而遇。太阳还没落下去,一轮明晃晃的圆月已迫不及待地从东边升起来,准备接替太阳值更。那一刻,舰艇正好漂泊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而我正在甲板上漫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像一个参禅悟道的行者瞬间入定。也许命运早为我安排了这次远行,也许我注定要漂泊去远方。只要我们对时间、空间的某种存在怀有真挚的眷恋,心灵就可以在瞬间抵达。
升起来的,是亚丁湾的月,是非洲大陆和阿拉伯的月,也是李白和苏东坡吟咏过的月。有位战士给母亲打电话:“妈妈,您要是想我,就看看天上的月亮吧,儿子就站在那月亮下面。”谁说我们的战士不懂抒情?
甲板上,舰员三三两两在散步,轻轻细语。这时到舰艏去,那里是最安静的地方。海风轻轻地从耳边拂过,月光平静地洒满甲板,锚链和缆绳纹丝不动。就在这月色里站着,什么也不想。慢慢地,会感觉正从一首诗歌身边路过,身体里汹涌着血液的涛声。
黑暗中,坐在舰炮旁值更的战士动了一下身子,他手里的对讲机传出呼叫声。才发现,这里其实也有警惕的神经。
有月的夜晚,失眠尤其会不由分说地纠缠上来。出海的人,都不可救药地遭遇过失眠。渴望沉睡,从三点盼到四点,从四点盼到五点,然而两眼依然明亮。干脆起来看书吧,弗朗兹·卡夫卡说过: “一本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的海洋的一把利斧。”也不知是几点,我拧开床头灯,拿起一本书,是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硬着头皮看了几章。评论家说,作者描写了青年人心中的苦闷和压力,展现了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心中那沉重的困惑。也许各自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吧,我感受不到主人公那玩世不恭的所谓苦闷,即使我在他这个年龄的时候,也产生过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样满纸粗话的作品,居然被奉为经典。不禁想起马克·吐温的另一句话来:“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但又不想去读的东西。”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