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唯美品读书系”收录了鲁迅、朱自清、林海音等文学名家的作家的名篇佳作,具体包括《社戏》(鲁迅卷)、《背影》(朱自清卷)、《春桃》(许地山卷)、《华瞻的日记》(丰子恺卷)、《玫瑰和金鱼》(叶圣陶卷)、《断魂枪》(老舍卷)、《小桔灯》(冰心卷)、《呼兰河传》(萧红卷)、《黄油烙饼》(汪曾祺卷)、《城南旧事》(林海音卷)、《边城》(沈从文卷)、《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卷),丛书画面精美、导读精彩、所选作品经典且为语文新课标推荐必读书目,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春桃(经典美绘本)》是该丛书之一,收录了许地山先生多篇中篇小说和散文,包括《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缀网劳蛛》、《桃金娘》、《女儿心》等8篇小说,和《忆卢沟桥》、《蜜蜂和农人》、《落花生》等12篇散文。
《春桃(经典美绘本)》是最能代表许地山思想艺术成就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春桃是一个饱受命运打击和捉弄,却能够坦然、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女性。她因为战乱,与新婚一天的丈夫失散,在逃难途中遇到了刘向高,在相依为命靠捡字纸为生的过程中,他们走到了一起,在生活上互相帮助,精神上互相鼓舞,在平凡中享受快乐与幸福。而此时双腿伤残、沦为乞丐的丈夫却出现了。在这难解的矛盾面前,几经波折,他们终于建立起了新的三人关系。在这里有矛盾而没有争夺,有悲剧而没有相残,共同的悲惨命运使他们相互体谅和依存。
作者一边让春桃背负沉重的道义十字架,一边怀抱独立自主的乐观信念,从而以一种特殊的视角谴责了战乱频仍的旧社会,讴歌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宽广胸怀、善良品质.以及其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本书还包括《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缀网劳蛛》、《桃金娘》、《女儿心》等7篇小说,和《忆卢沟桥》、《蜜蜂和农人》、《落花生》等12篇散文。
这年底夏天分外地热。街上底灯虽然亮了,胡同口那卖酸梅汤的还像唱梨花鼓的姑娘耍着他的铜碗。一个背着一大篓字纸的妇人从他面前走过,在破草帽底下虽看不清她底脸,当她与卖酸梅汤的打招呼时,却可以理会她有满口雪白的牙齿。她背上担负得很重,甚至不能把腰挺直,只如骆驼一样,庄严地一步一步踱到自己门口。
进门是个小院,妇人住的是塌剩下的两间厢房。院子一大部分是瓦砾。在她底门前种着一棚黄瓜,几行玉米。窗下还有十几棵晚香玉。几根朽坏的梁木横在瓜棚底下,大概是她家最高贵的坐处。她一到门前,屋里出来一个男子,忙帮着她卸下背上底重负。
“媳妇,今儿回来晚了。”
妇人望着他,像很诧异他底话。 “什么意思?你想媳妇想疯啦?别叫我媳妇,我说。”她一面走进屋里,把破草帽脱下,顺手挂在门后,从水缸边取了一个小竹筒向缸里一连舀了好几次,喝得换不过气来,张了一会嘴,到瓜棚底下把篓子拖到一边,便自坐在朽梁上。
那男子名叫刘向高。妇人底年纪也和他差不多,在三十左右,娘家也姓刘。除掉向高以外,没人知道她底名字叫做春桃。街坊叫她做捡烂纸的刘大姑,因为她底职业是整天在街头巷尾垃圾堆里讨生活,有时沿途嚷着“烂字纸换取灯儿”。一天到晚在烈日冷风里吃尘土,可是生来爱干净,无论冬夏,每天回家,她总得净身洗脸。替她预备水的照例是向高。
向高是个乡间高小毕业生,四年前,乡里闹兵灾,全家逃散了,在道上遇见同是逃难的春桃,一同走了几百里,彼此又分开了。
她随着人到北京来,因为总布胡同里一个西洋妇人要雇一个没混过事的乡下姑娘当“阿妈”,她便被荐去上工。主妇见她长得清秀,很喜爱她。她见主人老是吃牛肉,在馒头上涂牛油,喝茶还要加牛奶,来去鼓着一阵臊味,闻不惯。有一天,主人叫她带孩子到三贝子花园去,她理会主人家底气味有点像从虎狼栏里发出来的,心里越发难过,不到两个月,便辞了工。到平常人家去,乡下人不惯当差,又挨不得骂,上工不久,又不干了。在穷途上,她自己选了这捡烂纸换取灯儿的职业,一天的生活,勉强可以维持下去。
向高与春桃分别后的历史倒很简单,他到涿州去,找不着亲人,有一两个世交,听他说是逃难来的,都不很愿意留他住下,不得已又流到北京来。由别人底介绍,他认识胡同口那卖酸梅汤的老吴,老吴借他现在住的破院子住,说明有人来赁,他得另找地方,他没事做,只帮着老吴算算账,卖卖货。他白住房子白做活,只赚两顿吃。春桃底捡纸生活渐次发达了,原住的地方,人家不许她堆货,她便沿着德胜门墙根来找住。一敲门,正是认识的刘向高。她不用经过许多手续,便向老吴赁下这房子,也留向高住下,帮她底忙。这都是三年前的事了。他认得几个字,在春桃捡来和换来的字纸里,也会抽出些少比较能卖钱的东西,如画片或某将军、某总长写的对联、信札之类。二人合作,事业更有进步。向高有时也教她认几个字,但没有什么功效,因为他自己认得的也不算多,解字就更难了。
P7-9
小时候的事情是很值得自己回想的。父母的爱固然是一件永远不能再得的宝贝,但自己的幼年的幻想与情绪也像叆叇的孤云随着旭日升起以后,飞到天顶,便渐次地消失了。现在所留的不过是强烈的后像,以相反的色调在心头映射着。
——许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