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丁编著的《傲慢与偏见》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语言清新流畅,充满机智,是奥斯丁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她善于在日常平凡的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伊丽莎白和达西,还是遭到讽刺挖苦的威克姆和柯林斯,都写得真实,生动。同时,奥斯丁注重锤炼语言。她在对话艺术方面讲究幽默和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和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的语调,这使她的对话既鲜明生动,富有人性,又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作者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与作者的其他五部小说一样,《傲慢与偏见》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单单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以金钱为目的的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的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故事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贝内特出身于小乡绅家庭,有四个姐妹。姐姐简美貌善良,举止优雅,但几个妹妹却让她伤透了脑筋。风度翩翩的宾利与简相爱了,但宾利的好友达西却劝他放弃这段感情。出身高贵的达西经常表现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而威克姆的刻意诬陷更使正直、善良的伊丽莎白对达西厌恶不已。另所有人吃惊的是,达西竟然爱上了伊丽莎白。他不顾门第的悬殊,勇敢地向她求婚,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后来,伊丽莎白渐渐发现达西的为人处世有了质的变化。他改变了过去骄傲自负的性格,并且暗中帮忙解决了威克姆和莉迪亚的婚事,挽回了伊丽莎白一家的声誉。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也逐渐消失……
新来的邻居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也许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呢,但是他的邻居们,只要家里有待嫁的女儿,都十分明白这一点。请大家想一想,当得知邻近新搬来一位既年轻又富有的单身男子,家里养着五个女儿的贝内特太太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亲爱的贝内特先生,”这一天贝内特太太对丈夫说,“内瑟菲尔德庄园终于租出去了!”
贝内特先生继续读着手里的书,仿佛没有听见妻子所说的话。
“你难道不想知道咱们的新邻居是谁吗?”
“既然你想告诉我,我听听也无妨。”
“听朗太太说,我们的新邻居是一个富有的年轻人,姓宾利。他星期一就去看过内瑟菲尔德了,对那里很满意,立刻就把它租了下来。当然,那确实是这一带最好的庄园了,连房子带花园有那么大!”贝内特太太兴奋地说。
“他成亲了还是单身?”
“哦,是个单身汉,亲爱的。他的年收入有四五千英镑呢。我们的女儿真是好福气!”
“哦?这和我们的女儿有什么关系呢?”
“我的贝内特先生,这你都想不明白吗?我正盘算着他能和她们中的一个结婚呢。”
“他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才搬到内瑟菲尔德的吗?”
“为了这个目的?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但是他倒是很有可能看上她们中的一个。这个大好机会,我可绝对不会放过。我想在其他邻居自我介绍之前,让他见见咱们的姑娘。你也得帮忙啊,他一来,你就得去拜访他。”
贝内特先生又埋首于书堆之中。
“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你自己带女儿们去就行了。我可以写封信让你带去,就说请他随便挑选,无论他挑中我的哪一个女儿,我都会欣然同意这门婚事。我还要为莉齐美言几句,那几个姑娘都挺傻,倒是她比几个姐妹伶俐些。要不索性让女儿们自己去,这样说不定更好呢。因为你和女儿们一样有吸引力,你一去,宾利先生说不定会看上你呢。”
贝内特先生自以为幽默地讽刺了自己的妻子,贝内特太太却早已失去了耐心。她开始抱怨丈夫不该这么说自己和几个女儿,不该让自己带她们去拜访一个单身汉,更不该折磨自己本已十分脆弱的神经。
贝内特先生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聪明机智,语言幽默,变幻莫测。贝内特太太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经验也没摸清他的脾气,从来没有听出过他话里的幽默之处。贝内特太太的心思就没那么难捉摸了,她是个孤陋寡闻的女人,心里藏不住话,往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碰上烦心的事儿,就认为是自己神经衰弱。她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女儿们风风光光地嫁出去,而最大的爱好就是走亲访友和打听家长里短。
他们的五个女儿在朗伯恩称得上是小有名气的五朵金花。大女儿简温柔敦厚,貌美如花,最让贝内特太太感到欣慰和骄傲;二女儿伊丽莎白(小名莉齐)活泼开朗,聪慧自信,是父亲的掌上明珠;老三玛丽整日埋首书堆,喜欢故作深沉,比起两个姐姐来,显得平庸而木讷;老四基蒂是最没有主见的一个,她和行为幼稚轻浮、性格冲动的小妹莉迪亚一样,经常让姐姐们头疼得不得了。
贝内特一家和用人住在离伦敦约五十英里远的赫特福德郡朗伯恩村的乡间宅子里。贝内特先生每年有两千英镑的收入,虽不富裕,但过得也算惬意。然而贝内特先生没有儿子,他死后,房产要传给一个远房亲戚来继承,而他自己的妻子、女儿将一无所有。可怜的贝内特太太除了指望女儿们能嫁个好丈夫,还能指望什么呢?
第二天一早,贝内特先生就去内瑟菲尔德拜访宾利先生了。其实他早就打定主意要去拜访这位新邻居,只是不想告诉妻子罢了。这样做既是想逗逗自己的妻子,又是想在事后给她一个惊喜。照事情的发展来看,贝内特先生的两个目的都达到了。就在拜访结束后的当天晚上,他和妻子、女儿们围坐在一起,时不时谈到舞会,谈到宾利先生,还谈到让人介绍之类的话题。
“亲爱的莉齐,我希望宾利先生会喜欢你的这顶帽子。”
贝内特太太听到了,没好气儿地说:“既然我们不打算去拜访他,怎么会知道他喜欢什么呢?”
“可是妈妈,你忘了,”伊丽莎白说,“我们会在梅里顿舞会上碰到他的。朗太太不是答应过介绍我们认识的吗?”
“朗太太?我才不相信她那个自私、虚伪的女人呢!她自己有好几个侄女呢,怎么会为我们作介绍?”
“我也看不起她,”贝内特先生说道,“你不指望她来替你效劳,这倒是叫我挺高兴。”
贝内特太太没有理睬自己的丈夫,把气全撒到女儿们身上,忍不住数落起她们来。
“基蒂,别老咳个没完,看在上帝的分上,稍微可怜一下我那脆弱的神经吧!”
“基蒂真不识趣,”她父亲说,“咳嗽也不知道挑个日子。”
“我又不是故意咳着玩儿的。”基蒂不高兴了。
“你们的舞会定在什么时候,莉齐?”贝内特先生下定决心要和妻子的神经作对了。
“从明天算起,还得两个星期呢。”P1-4
成年人总是热心。他们得为孩子们想很多事情,而且还会努力地去落实。这成为他们很多人白天的项目,接着还在梦里探讨。他们知道,这是属于他们应当有的一个大良知,因为他们既然有了后代,如果不夜以继日负责任地安顿、引导,那么家园怎么荣茂,这个世代的地球又如何安稳?
他们把这个大良知搁在肩膀上,挑成了一副最美丽的担子,他们自己也翩翩的了。
这是一个无穷多的人都喜爱参加的担子行列。
无穷多的担子里有各样的货色,各种的鲜艳和用处,它们不止是吃的,不止是穿的,不止是琳琅满目清清楚楚看得见的,它们还有浪漫和飘逸的,属于童话属于故事属于聆听和荡漾的。这所有的被挑了来的爱和美好都给了孩子,孩子们就算是隆重地接受了生命的大方向,接受了生命昂贵的分量,也接受了诗意的轻盈。
这样地挑着、行走,一次一次地在童年的面前放下,成了我们这个人的星球上的一幅最抒情的大图景。我们很自豪地告诉那位来自猴面包树小行星的男孩子说,亲爱的孩子,亲爱的小王子,你不要那么灰心丧气,也不要总是不满,你就试着在我们的这个星球上生活生活,你不会觉得只有无聊和茫然的,你向往的那些热情会照得到你的,你向往的风趣也会来到身边。你试试吧。
我说了这么些抒情话,我是想和你们一起来看看现在又有一副怎样的担子挑到了孩子们的面前。
是的,就是你们面前的这一大套书。这一副文学的担子。
里面有的是儿童的书,有的则属于长大以后应当阅读的书。
热心的成年人把它们选拢在一起。
他们知道现在的孩子们学业过量,阅读时间稀少,所以他们缩减、了它们的篇幅;他们心想,那些可以等到长大以后阅读的书,如果去除一些艰深的内容,却把精华仍留下,让孩子现在就欣赏到,不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吗?
这是一个品种。
很多年前就已经有。
它的名称叫“缩写本”、“改写本”。
这是一种热心和善良的产品。
在很多国家都有过受欢迎的例子。
我们所知道的那个最大的例子是英国的兰姆姐弟的例子。他们把不属于孩子看的莎士比亚的大剧改写成了孩子们可以阅读的故事集,改写成一本书。
这个成功的改写,成功的故事集,成为已经有两百年历史的一部名著,和无数舞台上演出的莎士比亚一样闻名。对于孩子们的阅读来说,它比舞台上的莎士比亚更闻名,更重要,更有意义。
只要有那热心,只要很讲究地去落实,为了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非常好。 挑给他们的任何的担子都有翩翩的美丽。
他们阅读着这些变薄的比原著简单了的文学、故事,心里喜欢,长大以后也许就会去阅读名著的全本。万一实在没有机会阅读全本的名著,也总算看见过里面的几片云朵,看见过霞光。
我们为什么不谢谢这一份热心?
我们是应当谢谢的。
然后,我们还得继续挑着这美丽的担子走下去。
我们会走很久。
在所有伟大的作家中,她的伟大之处是最最难以捕捉到的。
——弗吉尼亚·伍尔夫
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被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得到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我个人认为,《傲慢与偏见》总体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