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黎耆弥。他是个福禄双全的人,家财万贯,子孙满堂,他一共生有七个儿子,个个都很孝顺。到了成年以后,就陆续娶了亲,在这些儿子所娶的新媳妇中,最幼的媳妇名叫毗舍离,长得既美丽又贤惠,明理识事,善谋能断,并且博闻广见,见识超卓。因此在一家中,是最受人家的敬爱。黎耆弥长者很高兴地就把家庭的管理权,全部交给她去处理。毗舍离为人慷慨,善于和人相处,所以合家的男女老幼,皆和睦愉快。邻居乡里被感化的也不在少数。当她的贤名远传的时候,波斯匿王也得到了消息,在妇女群中,像毗舍离这样的女人,是稀有的人物。因此对于她那超越的才德,国王也很是钦敬。于是赐给金牌一面,做全国妇女的模范,并且认为义妹。
身为王妹的毗舍离,在结婚不久的某年,竞怀了一个怪胎,没有几个月,即接连生产了三十二个鸡蛋般的肉球。哪知那些肉球出来不久,竟一个个地自行破裂,并且从每个肉球里面,跑出一个男孩子,个个都容貌端正,长得非常可爱。一家人见到这三十二个孩子,都高兴非凡。
三十二个男儿,在毗舍离母亲的抚养下,慢慢地成长,到了成年以后,都勇健无比,腕力强大,犹如大力士一般,因此人家都称他们为国家的干城。
一般的世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为这三十二个儿子一一娶亲。他们都是门当户对的富家千金,就此,更添上了这一家的喜气与热闹。
黎耆弥长者的家里,个个都是乐善好施的人,因为在佛陀的开导下,他们都知道布施、忍耐。有一次,毗舍离又请佛陀到家里来受供,并且为大家开示。吃过饭后,佛陀正在说法的时候。一家人都围拢在佛陀的四周,谛听微妙的佛法。就在这个时候,那三十二个兄弟中,最幼的一个却心不在焉地,听不进耳,因此还没有散会以前,他便溜了出去,独自一个人,跨上象背,走向王城。当来到大桥边的时候,可巧碰见宰相家的小公子,坐着花车出来游玩。毗舍离的幼子非常顽皮,他看见那花车好玩,因此走向前去,用手推了两下,这一推在他本是轻轻的一举,可是坐在车内的小公子,却前碰后倒,撞得满头鲜血。因为他力大如山,险些闹出命案。受了伤的公子哭哭啼啼地回家,将一切情形向宰相父亲哭诉。自己心爱的儿子被人欺负,那是做父母最心痛的。尤其小公子那狼狈的情形。可是当今国王的义妹所生的儿子,其势力强胜,谁还敢把他怎么样。虽身居高位的相爷,都奈何不得,所以安慰儿子说:“儿啊!这个人体大力壮,并且靠着他母亲的势力,我们不好与他计较。等以后有机会,一定替你报仇。”
就是为了这件事,宰相时时刻刻牢记心中,他要设法陷害他们一家人。结果他想出一条毒计,托一位工匠制造三十二条空心的马鞭,在马鞭上又嵌了很值钱的宝珠,画了很美丽的花彩,此外又托铁匠,用纯钢制造葛蒲叶式的快刀三十二柄,当这两件东西都做好拿回家的时候,宰相把三十二柄快刀,统统纳入空心的马鞭里面,于是将合口再添好,就着人赠送给毗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这美丽精致的马鞭。使获得的人爱不释手,常常提在手中到处游玩,即使在国王的面前,也不回避。因在王宫里,他们是最熟悉,如自己的家里一样,国王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儿子,所以对于他们的行动毫不在意。可是国法规定,无论什么人,见王的时候,绝不准带刀,于是在一次的朝见中,宰相看见他们执鞭进朝,灵机一动,便向国王奏道:“国王!我们的国法不是规定说:在王之前不可带利器吗?今有毗舍离的儿子,仗着他们年盛力壮,怀着异谋,想要叛反,篡夺王位。”
国王听了很不以为然,问他有何证据。宰相的心里正焚烧着复仇的火焰,所以大声地嚷道:“王啊!证据在现场,他们兄弟,各造利刀,装于马鞭里面,如果不信,请国王下令察看。”
为了证实一切,国王随即下令检查,果真从空心鞭里掏出亮光光的利刀。这时国王非常震怒,他们兄弟也感到莫名其妙,但实证于前,国王不由分说,即下令将他们斩首。并且把三十二个头装进大箱子,派使臣送到义妹毗舍离的家里。P50-52
大藏经九干余卷,名词、文句、义理,都不是一个初学佛法者所容易探求的。在现在佛教出版界中,佛教大众化的读物,实在太少了。初学者的信心是虔诚的,初学者的智心是空虚的,为了要把佛法给大众普遍接受,《佛教故事大全》确是大家看得懂的一部书。
在佛教徒偏重信仰修持而不重视智慧理解的今日,出版一部一千数百余页的书,是一件为法牺牲的精神。不过,我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体解大道,长养信心,把书中的故事广为宣扬,自觉觉人,功德无量!
——星云大师
“法师!佛教里哪一本书。我们才看得懂呢?”
这一句话,我行脚在各地,常常听到有人问我。说来真惭愧,对于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竟然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大藏经》九千余卷,名词、文句、义理,都不是一个初学佛法者所容易探求的。在现在佛教出版界中,佛教大众化的读物,实在太少了。初学者的信心是虔诚的,初学者的智心是空虚的,为了要把佛法给大众普遍接受,《佛教故事大全》确是大家看得懂的一部书。
记得十年前,我应某地佛教会之请,在市区中心每周作一次佛法演讲,时间定为每次两小时。在这两小时的演讲中,如果半小时还不穿插一个故事,听众就会逐渐减少;但一讲到故事,听众又会逐渐增多。那时,我就深深觉得故事吸引人有莫大的力量!
本来,翻开佛经,大都是故事体裁,像《阿含经》《经律异相》等,可以说大都是佛陀和弟子之间的片断故事;就是大乘经典,如《大宝积经》《华严经》《维摩经》等,其文体也都是最生动的故事!把佛陀的言行,结集为经,成为故事的体裁,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佛陀度世的苦心。《佛教故事大全》的编著,可以说是体会佛心,适应大众需要的一部通俗的读物。
佛法,不容否认的,其艰深之处,皆因系阐扬宇宙人生的抽象的哲理,为了给大家接受,这需要具体的故事帮助说明。我平时讲法给人听,或是听人讲,每讲到难以给听众明了的地方,引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比喻说明,总会获得大家一个会心的微笑。可见故事比空洞的哲理,使大家容易铭记于心。佛法的宗要,也主张事理圆融。
《佛教故事大全》是由慈庄、慈惠、慈容、慈莲、慈嘉等所编著的。慈庄和觉珍、慈宜等主持佛教文化服务处,慈莲是儿童班的教师,慈惠、慈容、慈嘉系幼儿园老师。两年之内,在她们教课的余暇,能把这五十余万字的巨著完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她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女青年,能有这么大的热心毅力,研读佛经,著文宣扬,可以说,佛教青年在佛教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佛教故事大全》计有故事四百余篇,她们写好后,交给我审阅,我细读一遍,觉得这些故事,有的是依佛经改写的,有的是搜集各书刊上发表过的加以重编的。内容可说都非常忠实于佛典,但在情节上表达得还有不足的地方,而且,佛经中的故事仍多,也不止这四百余篇。虽然如此,但这已经是一部内容丰富、叙述简明的大众读物了。
本书依其内容性质,装订成册,分为十篇:
一、供施篇 二、因果篇 三、信修篇 四、悔愿篇五、忍进篇 六、智愚篇 七、苦空篇 八、本生篇九、弟子篇 十、警语篇
像这样的分法,便于给弘法布教者参考,但并不一定确当,例如在供施、因果等篇中,好多篇是本生谭,而并未完全收进本生篇中。又如一个故事,内中讲到供养、布施。可是又涉到忏悔、发愿,所以本书分类,只是一个大概的划分,这应该在此告诉读者。
在佛教徒偏重信仰修持而不重视智慧理解的今日。出版一部一千数百余页的书,是一件为法牺牲的精神。不过,我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体解大道,长养信心,把书中的故事广为宣扬,自觉觉人,功德无量!
1961年1月15日写在宜兰念佛会
史上最全面的佛教故事结集,收录佛教故事近60多篇。台湾佛光山慈庄法师等5位佛子倾心编撰。
《佛教故事大全(苦空本生篇)》,借苦空言解脱之法,以本生显佛陀之智。天下之苦,莫过有身,唯有彻悟苦空,此身方得解脱。本生记录佛陀尚未成佛的前世故事,处处显示出佛陀的大智慧。
史上最权威、最全面的佛教故事大全;小故事,大智慧。
《佛教故事大全(苦空本生篇)》收录佛教故事近60多篇。由台湾佛光山慈庄法师等5位佛子倾心编撰,以简明生动的笔触改写佛典中的有趣故事,将佛法的教义与智慧蕴含其间,既能借此全面了解佛教知识,又能启迪身心,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