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日)榊原英资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如今一提到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就必然联想到全球化这一口号。虽然事实如此,但问题远非如此简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时候,另外还有若干个现象也在同时发生。水野和夫①将在全球化中产生的结构变化归结为“帝国化”、“金融化”和“两极化”这三点。因其论证较为繁琐,在此仅通过聚焦于焦点问题,尝试将21世纪世界经济的特点做一梳理。

大致而言,目前有两大现象正在世界范围内同时发生。一个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后现代化,后现代化听起来有点抽象,其实指的就是经济成熟、人口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长率平均维持在2%~3%以下、经济第三产业化等状况。因为在这些国家,资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股票资产对于经济的影响开始超过了收入等现金资产。此外,信息通信革命普及,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传播和分析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影响。驱动这个大众化、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的是,电视、网络、手机等多样化、高性能的各种媒体。

对信息通信革命反应最为敏感、一直以来不断全球化的产业无疑是金融业。与制造业不同,金融无需移动实物,交易可以实时成立。人的移动也比制造业少。水野将“金融化”视为全球化的主要结构变化之一,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只不过水野提到“金融化”的时候,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以往的金融内涵上,而是意识到了其影响力已经大幅提升——到目前为止几乎与金融无缘的企业也受到了“金融化”浪潮波及的事实。所谓的基金资本主义就是其典型的例子。对冲基金和股票基金取得股权后,进行企业并购或者行使股东权,试图改变企业经营等活动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这种事情在20世纪是几乎不存在的。像富留得客沙司株式会社(BULL-DOG SAUCE Co.,Ltd.)这种过去与金融完全不沾边的企业,也在与基金的冲突中被迫卷入了金融化浪潮。

次贷危机后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目前信贷紧缩还在持续。这也是由于金融化进行过程中产生了金融泡沫,随后泡沫破灭所引起的。混乱应该还会持续一阵时间,但预计此次信贷紧缩不会使得金融化现象裹足不前抑或发生逆转。金融化在泡沫产生和破灭之反复过程中前进,这就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命运。

次贷危机的最大起因在于房地产泡沫。在金融化时代,资产尤其是稀缺资产经常会出现泡沫化。不动产、住宅、土地,尤其是人口聚集的都市和避暑胜地的不动产产生泡沫后,通常使得世界范围内出现不动产泡沫。美国正是住宅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即便进行不合理的融资,只要购买住宅就能获利的状况一直在持续,才出现问题。

所谓的次级贷款,有时所需支付的利息甚至高达收入的一半,这明显是不合理的水平。但在房价上升时期,无论是对贷款人而言还是对于借款人而言,这种不合理都没有浮出水面。倒不如说,在房价上涨的前提下,他们都是合理的。但是一旦房价停止上涨、转而下跌时,问题就会浮出水面了。住宅、不动产泡沫的崩溃就会引发不良债权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日本不动产、股市泡沫崩溃,不良债权问题也曾拖了日本经济长达十年的后腿。本次美国的次贷危机问题,在资产泡沫的产生和崩溃这一层面上看,应该可以说是和日本有着相同的结构。

所谓发达国家的成熟,其内涵几乎可以视为是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的积累。因为收入最多增长2%~3%,所以发达国家在收入和资产的关系中,资产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而且,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也是源自资产的运作。自然而然地,资产价格的变动就变得极其重要了。收人为资产所左右,金融随意操纵实物经济,这对于发达国家经济而言,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理所当然的。P13-15

目录

前言

序章 今日缘何需要日元升值政策

 安保骚动与广场协议——战后日本的转折点

 信息化、资源稀缺化时代的到来

 日元升值带来的国家利益

第一章 21世纪的世界经济

 发达国家日趋成熟与新兴国家产业化齐头并进

 无法进入后现代社会的日本

 农业、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力量

 “价格革命”带来中产阶级的没落

第二章 日本与美国的货币较量

 道奇制定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

 放任美元走低还是捍卫美元地位?美国政府举棋不定

 卢浮宫协议(Louvre Accord)后美元持续疲软

 在通商政策中使用外汇手段的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

 对日元升值反弹的积极干预

第三章 日本制造业的成熟

 内部化的劳动与金融市场

 主银行制度的变化

 广场协议后的混乱与调整

 日本经济重新规划的十年

第四章 美元与欧元——美元走低能否持续

 超越战争历史而建立起来的欧盟

 雄心勃勃的欧元诞生

 美元兑欧元汇率稳定后美元仍旧持续走低

第五章 日元贬值泡沫的形成与瓦解

 政策带来的日元贬值泡沫

 过长的零利率期

 空前巨额的美元买进干预

 “价格革命”下的金融政策

第六章亚洲的时代能够到来吗

 中国、印度的崛起带来资源问题的加剧

 亚洲国家问的资源战争

 在资源、粮食问题上日本能做的

 在亚洲推广日本农业政策的优势

第七章 结构改革与日元升值政策

 卖方体制向买方体制的转变

 通过全日本总动员加速资源确保战略

 日元坚挺可以为日本经济注入活力

 日元升值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

 日本银行有责任摆脱低利率和日元贬值泡沫的危机

 日元坚挺,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序言

目前,世界正在进入与大航海时代等同的急剧变化期,这是一个观念变革的时代。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迅猛发展的IT革命及其所带来的全球化,正在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90年代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受认可的各种经济常识开始受到质疑。以主权国家为单位,以一物一价为前提来分析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效用开始下降。单一国家的金融政策与外汇政策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

2007—2008年,世界似乎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的第二阶段。全球化时代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95年前后,持续了10年左右。在这个时代里,所谓的金砖国家,特别是中国与印度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以中国为中心,东亚地区形成了巨大的生产网络体系;另一方面,印度作为IT产业周转中枢,承揽了以欧美为主的全球范围商务流程的外包服务(Business Process OutSOLlrcing)订单。

日本企业在东亚生产网络体系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1995年占GDP9.3%的金融和服务输出比重,至2006年迅速增长到了16.4%。同时,金融和服务输入比重也从8.1%迅速增长到15.0%。这种贸易扩大的中心是与东亚特别是与中国的贸易增长。贸易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以直接投资与贸易量激增为基础,才在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生产网络体系。

这个时代即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全球处于经济通货紧缩的时期。全球化带来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扩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使世界范围内的物价趋于稳定。比如23个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物价平均指数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增长率大大高于5%,80年代后半期下降到了3%左右,1995年以后的10年间再次降低至2%左右。

日本在全球化浪潮中,与东亚经济合作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消费者物价指数长期呈现负增长,也就是说进入通货紧缩状态。日本的通货紧缩被国内外相关人士错误判断为经济停滞的后果或政策运行失败所致。但实际上这是东亚扩大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种结构性产物,是与2002年开始的经济复苏并存的现象。

通货紧缩与经济复苏同时存在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几乎不曾出现的现象。这种现象恰是世界经济大转折期的征兆,即象征了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但遗憾的是这种全新的状况很难被人们所理解。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国外媒体均认为日本的通货紧缩是政策不利所致,众多经济学家也与上述媒体意见相投。即使在日本国内,小泉政权下的财政部长竹中平葳处在经济复苏状态下也仍将摆脱通缩设定为最大政策目标。然而时至今日,世界与日本的经济通缩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导致的结果,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了。

但是,全球化进入第二阶段,通货紧缩正在转变为通货膨胀。更加精确地说,现在也许是正值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时代。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金砖诸国,特别是中国与印度经历了十年以上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中产阶级人数的急剧增加。在全球化第一阶段,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东亚生产网络体系中不断提供着廉价产品。中国、东亚向世界出口的产品看似属于初级的劳动密集型,实则是资本密集型高科技产品。印度也利用其低劳动成本优势,作为世界IT产业的外包承揽方实现了经济迅速增长,降低了世界范围内的IT产业相关产品价格。也就是说,不论中国还是印度都为世界市场中的高科技产品的成本降低与价格下滑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至今日,中国与印度都已经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的消费国。它们不仅在能源与粮食领域转变为纯进口国,同时这种进口需求的增长还与时俱进,日益庞大。又因为这一期间所爆发的次贷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中不知流向何处的资本最终流向了商品市场。说起来,20世纪欧美与日本的中产阶级人数最多不过五六亿,但这一数字在21世纪前半期因为中国与印度等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将激增至近20亿人。随之出现的能源与粮食紧缺问题是完全可以预见的。虽说会有投机资金流入的成分,但大的趋势却是十分明朗的。尽管也许会出现短时期价格大幅波动的状况,但从长期来看,能源与粮食等资源的价格将呈上升趋势。

也就是说,一场价格革命的浪潮正向我们涌来。在20世纪的市场上可以低价轻易取得的资源现在正变得稀少,而反过来曾经稀少的高科技产品价格正逐步变得低廉;即全球正在出现资源、粮食等曾经具有大众化属性的产品稀缺化现象,而曾经具有稀缺属性的高科技产品却表现出大众化的变迁趋势。如果没有革新性的技术进步带来资源供给的大幅增加,我想这种价格革命今后应该仍会持续不断。

正因为世界经济正在经历这样一种巨大变化,关于经济政策的思维模式以及经济政策本身也必须随之改变。本书通过厘清过往外汇制度以及其市场状况的变迁,试图对今后外汇政策应该做何调整的问题作出解答。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多年的历程,会发现至少从经济层面来讲,20世纪后半叶可以称之为日本的时代。日本不仅实现了从战争废墟中重新崛起,更是将本国的GDP增加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加入G5、G7的行列,成为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一员。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人均GDP更是曾一跃成为世界首位。

在这样的高速经济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中,日元汇率一度从1美元兑换360日元上升到突破1美元兑换80日元的大关,创下了空前的日元兑美元汇率高点。经济飞速发展导致日元升值是必然的。但是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的10年,日元升值势头特别迅猛。此时,日本外汇政策的制定总是围绕着如何使日元升值速度放缓,甚至是如何使日元汇率贬值来展开。这是保持日本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与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题中之义。此外,至少在日本国内,不论政府还是民间对这一做法也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问题是如何实现与美国、欧盟的合作,有时甚至需要进行艰难的外交谈判与实施外汇买卖的介入。

但是,在价格革命不断深化的今天,推行一直以来的外汇政策是否依然奏效呢?怎样获取价格不断攀升并呈现稀缺化的能源、粮食等资源,如何向此类资源的领域进行投资,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面对这样的状况,保持本国货币的坚挺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日元升值确实减弱了日本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但我们应该看到许多制造业企业是从国外进口几乎所有的原材料的。日元升值促使其提高了在世界范围内调配原材料的能力,直接带来筹措成本降低。同时伴随着资源稀缺化的不断深化,制造企业也日益有必要在国外进行资源投资。

本书将从这个层面,分析从卖方体制向买方体制转变的必要性,倡导转向日元升值的政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市场中的卖出与买进皆重要自不待言,但随着资源稀缺化的不断发展,买方竞争的激烈程度无疑将比以前任何时期都迅速提升。以强大日本经济为后盾的坚挺货币将会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手段。想必在不久的将来,日本的财务大臣也会像1995年的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爱德华·鲁宾(Robert Edward Rubin)那样,会说“日元坚挺是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

回到久未触及的专业领域,尝试写成了这本关于外汇的书,我依然认为外汇是充满魅力的。如若读者也能有此感受,实为幸甚。最后,向为本书的出版给予大力协助的东洋经济新报社的伊东桃子致以深深的谢意。

榊申原英资

2008年7月1日

内容推荐

在安倍政府的推动下,日元对美元大幅贬值,以期重振日本经济。对此,被誉为“日元先生”的IMF经济学家榊原英资认为,安倍此举是被相关人士误导,日元贬值将引领日本走上毁灭之路。日本只有采取强势日元政策,才能力挽经济于狂澜,“日元强日本才强”。《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以最具说服力的数据和案例,揭示了安倍的经济谬论。

编辑推荐

在安倍政府的推动下,日元对美元大幅贬值,以期重振日本经济。

被誉为“日元先生”的IMF经济学家榊原英资的危机预言:日元贬值是一条不归路。指出日本的经济问题是与东亚扩大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种结构性产物,是与2002年开始的经济复苏并存的现象。

《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以最具说服力的数据和案例,揭示安倍的经济谬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