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桥主编的《萧伯纳--我的幽默(精)》收录了萧伯纳在中国的谈话,并选录了萧伯纳访华前、在华时及离华后的各种报道和评论。书后还附有萧伯纳在华活动日程表。本书以此记录这段十分珍贵的历史,纪念萧伯纳的访华,纪念一代文豪萧伯纳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并以此献给当今的中国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萧伯纳--我的幽默(精)/亲历中国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康桥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康桥主编的《萧伯纳--我的幽默(精)》收录了萧伯纳在中国的谈话,并选录了萧伯纳访华前、在华时及离华后的各种报道和评论。书后还附有萧伯纳在华活动日程表。本书以此记录这段十分珍贵的历史,纪念萧伯纳的访华,纪念一代文豪萧伯纳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并以此献给当今的中国读者。 内容推荐 萧伯纳,英国一代文豪、幽默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于1933年2月来华访问,与宋庆龄进行重要谈话,坦诚地阐述了他的中国观。同时,他会晤了鲁迅、蔡元培、林语堂、梅兰芳等文化名人,并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接见了中外记者。他的来华,曾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褒贬不一的文章大量见于各种报纸。 康桥主编的《萧伯纳--我的幽默(精)》收录了萧伯纳与宋庆龄的长篇谈话,并选录了萧伯纳访华前后的各种报道和评论,反映了萧伯纳的中国观以及中国对萧伯纳的认识,生动地再现了萧伯纳访华这一历史事件。 目录 “亲历中国丛书”总序 序萧的幽默与幽默的萧 萧伯纳在中国的谈话 萧伯纳过沪谈话记(镜涵) 《申报》所载萧伯纳谈话 泰晤士报记者与萧伯纳谈话记(开洋) 萧伯纳敬告中国人民(宋春舫译) 萧伯纳的格言(徐志摩译) 中国人眼中的萧伯纳 萧伯纳(徐志摩) 欢迎萧伯纳(林一) 萧伯纳(黄河清) 萧伯纳的幽默(韬奋) 欢迎伯纳萧(李翼) 萧伯纳与高尔斯华绥(郁达夫) 五十分钟和伯纳萧在一起(张若谷) 马相伯老人之答问 翁照垣将军致萧伯纳书 飞游长城(慧珠) 萧伯纳颂(何家干) 政治的凹凸镜(瞿秋白) 迎萧灰鼻记(洪深) 关于萧伯纳(废名) 有不为斋随笔(林语堂) 介绍萧伯纳(郁达夫) 关于萧伯纳(玄) 绅士阶级的蜜蜂(许杰) 回去告诉你妈妈(阳秋) “无文化无组织”的民族出路(朴) 说真话(张梦麟)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鲁迅) 写在前面(瞿秋白) 《萧伯纳在上海》序(鲁迅) 谁的矛盾(鲁迅) 关于萧老头子(全增嘏) 萧伯纳与美国(林语堂) 萧伯纳与上海扶轮会(林语堂) 萧伯纳颇有老当益壮的感想(蔡元培) 幽默矛盾萧伯纳(洪深) 水乎水乎洋洋盈耳(林语堂) 我也总算见过他了(邵洵关) 文豪萧伯纳的诤言(廖沫沙) 萧伯纳之新选集(王统照) 鲁迅和萧伯纳(张华) 萧伯纳作客功德林(周劭) 萧伯纳在华活动日程表 试读章节 欢迎伯纳萧 英国文坛的老大家,伯纳萧已经来沪了,关于这位老战士的来华,我们表示着万分的欢迎。 萧是生长在老大帝国主义国家的英吉利,他已经有77岁的高龄,他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但是他绝对不像邓南遮的歌颂着法西斯蒂的威力;他也不像高尔斯华绥一样,对于时代乃至于政治的“冷淡”。自然,萧过去曾经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但是当他目睹了社会主义的国家的五年计划的成功,以及全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刻,他就意识到未来的世界,是必然的属于革命的建设和生产者,所以他从苏联回到英国时,回答专门发问“苏联坏到怎样”的新闻记者,是非常有力的两句话:“我只看见好的地方,没有去找坏处!”这两句话,不但揭穿了大不列颠绅士们的污蔑苏联的谣言,同时更给关心着苏联情形的劳苦群众一个忠实的情报。 不但如此,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盜行为,强占了东三省。进攻上海,强占榆关,这轰天的大炮声,不但轰起了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劳苦大众反帝的高潮;同时更轰动了这位老作家的心,他于是就到东方来实地观察帝国主义的强暴,和反帝大众的雄姿。在中国作家之群,听得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榆关就不敢去北平,和北平的学生仓忙逃难的现在,这位老作家的精神,是何等的可佩! 不但如此,当这位老作家经过印度时,几十位新闻记者包围着问他对甘地和印度独立的意见时:他的回答是,“绝食不是办法,假使我碰到甘地时,一定叫他吃饭”,而对于印度独立,是更有力的一句话,“印度随便独立好了”。 自然,这位老作家到现在为止,还不过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同情者(就文学上说就是同路人),我们希望他能够更进一步为着最广大的大众奋斗! 伯纳萧先生啊!高尔基在你的前面,你努力地追上!最少你也应该学到巴比塞那样参加反帝国主义的实际运动!我们希望着! 萧伯纳与高尔斯华绥 我们正在预备着热烈欢迎那位长脸预言家的萧老的当中,却不幸又接到了去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高尔斯华绥的讣告。萧今年76岁。高尔斯华绥今年65岁了。 照理说来,65岁,也并不算是天寿,但这位由法学家出身的英国上流社会的精密记录者,若是不死的话,以后说不定总还有几册巨著出来,来报告我们以英国上流社会的动摇与变迁。高尔斯华绥在文学上的功绩,不单是福尔赛斯家的史传,与《银盒》《斗争》《正义》《群众》诸剧本,可垂不朽,就以他当1893年在南海旅行的途中,发见了海军作家康拉特的一事业来说,也该在英文学史上占一席地位了。虽然是比较上流出身,但他那始终为人道而立言,对社会下针砭的态度,就是在时代不同,潮流激转的现在,我们也不得不加以十二分的尊敬。 P55-57 序言 千年以来,中国一直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作为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自古就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包容心态,接纳过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无论是千年前的零星游客,还是百年来的传教士、学者或者大师,他们先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落寞和当代的崛起。他们经历了从好奇、探究、兴奋、赞叹,到幻灭、深思的心路历程,最后形成了专业的海外中国学。不知不觉中,这些亲临中国的朋友本身也融入了中国历史的长河。 从五四时代起,有一批文化名人不远万里,亲临中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们通过讲演、谈话和著述,带来新学说,传播新思想和新观念,让我们不但有幸目睹他们的风采,从而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与世界沟通的愿望,并开始思索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些来华的文化名人中有美国的杜威,英国的罗素、萧伯纳,法国的萨特,印度的泰戈尔……他们是大师,是世界名人,更是朋友。他们多年来关注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的历史命运。在我们彷徨不定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指点前程;在我们遭受异族侵凌的时候,他们为我们呐喊奔走;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欣喜鼓掌。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热潮、一种力量。他们的每一次来访,都曾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当时的重大文化现象。他们坚定的目光、自信的话语、超人的学识,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伟人,也曾激励过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是的,他们与中国密不可分。或许他们的观点并不能让所有人接受,但历史会记住他们的真诚。我们收录这些大师的讲演、著述和谈话,记录他们在华活动的行迹,选录当时及之后的种种评论,试图以此重构这些历史画面。我们愿以此来纪念这些文化名人,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这就是我们编辑这套“亲历中国丛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亲历中国丛书》编委会 2014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