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睿智、对于生命的洞彻和其著述所蕴涵的深刻思辨,是中华文明流传于世的宝贵而丰富的文化矿藏,也是我们身处当下繁杂、喧嚣的多元文化境遇中的清凉剂与身心调和的文化时尚元素。
《帛书老子解读》作者杜伟民最大的心愿,便是期望有更多忙碌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人,能够在稍有阅读乐趣的氛围里,真正开始了解老子和他这本伟大的《道德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帛书老子解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子思想的睿智、对于生命的洞彻和其著述所蕴涵的深刻思辨,是中华文明流传于世的宝贵而丰富的文化矿藏,也是我们身处当下繁杂、喧嚣的多元文化境遇中的清凉剂与身心调和的文化时尚元素。 《帛书老子解读》作者杜伟民最大的心愿,便是期望有更多忙碌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人,能够在稍有阅读乐趣的氛围里,真正开始了解老子和他这本伟大的《道德经》。 内容推荐 《帛书老子解读》作者杜伟民最大的心愿,便是期望有更多忙碌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人,能够在稍有阅读乐趣的氛围里,真正开始了解老子和他这本伟大的《道德经》。 《帛书老子解读》共分为德篇、道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厚道与薄礼;太好,也不好;不理解,不奇怪;没有反,哪有正;对立的平衡;柔弱与无形;知足与知止等。 目录 写在前面 德篇 一章 厚道与薄礼 二章 太好,也不好 三章 不理解,不奇怪 四章 没有反,哪有正 五章 对立的平衡 六章 柔弱与无形 七章 知足与知止 八章 大境界,清静心 九章 有道与无道 十章 圣人的神话 十一章 学习?闻道? 十二章 善良与诚信 十三章 把握生命 十四章 道德涵养万物 十五章 欲望是祸 十六章 大道与捷径 十七章 由这边,看那边 十八章 物壮即老 十九章 智慧与超脱 二十章 忙啥呢?静点 二十一章 祸兮?福兮? 二十二章 节俭,不是小气 二十三章 小鱼·鬼神 二十四章 大国与小国 二十五章 法宝与保障 二十六章 大小与难易 二十七章 败在终点?痛 二十八章 玄德,很炫 二十九章 百川之王 三十章 理想的国度 三十一章 圣人的境界 三十二章 慈悲的力量 三十三章 最高的境界 三十四章 哀兵必胜 三十五章 知音难觅 三十六章 无知不要紧 三十七章 安民,天下安 三十八章 真正的勇敢 三十九章 别狗拿耗子 四十章 因果关系 四十一章 刚强与柔软 四十二章 弓箭原理 四十三章 正话反说 四十四章 天道无亲 道篇 四十五章 道可道,非常道 四十六章 有比较,有存在 四十七章 心静,天下静 四十八章 谁的儿子? 四十九章 风箱的启示 五十章 玄牝之门 五十一章 天长地久 五十二章 上善若水 五十三章 圆满的风险 五十四章 贡献,不为拥有 五十五章 无,成全了有 五十六章 诱惑害死人 五十七章 宠辱若惊 五十八章 “一”的恍惚 五十九章 得道者,微妙玄通 六十章 常态的包容 六十一章 我们自然就这样 六十二章 表象与实质 六十三章 有合才有得 六十四章 我行我素 六十五章 千古一道 六十六章 自己害自己? 六十七章 委曲才能求全 六十八章 天不长,地不久 六十九章 道法自然 七十章 不要轻举妄动 七十一章 无弃人,无废物 七十二章 低调的智慧 七十三章 天下爱自然 七十四章 要紧的是结果 七十五章 战争,不吉祥 七十六章 小溪归江海 七十七章 战胜自我 七十八章 渺小与伟大 七十九章 道是无,也是有 八十章 欲擒故纵 八十一章 天地自归正常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我读《老子》的几点心得 后记 试读章节 二十七章 (通行本六十四章) 败在终点?痛 事物安静时,容易把握。事情无先兆时,容易谋划。事物脆弱时,容易拆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处理问题,要在未发生之前。治理天下,要在未动乱之前。合抱的大树,生于细小萌芽。九层的高台,起于一筐泥土。八百尺之高,始于脚下一步。 谁有为,谁失败。谁把持,谁失去。因此,圣人总无为,所以无失败;不把持,所以无失去。 人们做事情,经常在快成功时失败。所以,结尾要像开始一样谨慎对待,那就没有失败的事了。 因此,圣人用无欲作欲望,不看重难得之货物。用不学来学习,以弥补众人的过失。虽能辅助万物自然发展,却不敢有所作为。 原文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责难得之贷,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二十八章 (通行本六十五章) 玄德,很炫 所以说:遵循道的人,不是要让人民精明,而是要使人民淳朴。人民的难于管理,是由于智巧太多。所以,使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祸害。不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福气。始终明白这两点,也得到一个法则。始终明白这个法则,这就叫做玄德。玄德深奥、悠远,与万物殊途同归,从而达到最大的顺利。 原文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二十九章 (通行本六十六章) 百川之王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于下游,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想要统治人民,必须先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想要引领人民,必须先把自身利益放在人民后面。只有这样,圣人在上,人民不感到重压;圣人在前,人民不感到危害。天下人乐于推举他,而不厌弃他。还不是因为他的与世无争吗?所以,天下无人能与他争。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 三十章 (通行本八十章) 理想的国度 使城邦小一点,使人民少一点,使上千人可用的大器具无用,使人民珍惜生命而避免迁徙。虽有车马舟船,但无需乘坐;虽有盔甲兵器,但无需陈列。使人民回到结绳记事的生活状态。让人民吃得好,穿得好,乐从其习俗,安于其住所。相邻城邦,相望可见;鸡鸣狗叫,相互听见;人民直到老死,不相往来。 原文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三十一章 (通行本八十一章) 圣人的境界 真话不漂亮,漂亮话不真。智慧者不广博,广博者不智慧。善人没有多余积累,多余积累者不善良。 圣人无积累,只是帮人越多,自己越富有;给人越多,自己也越多。所以,天的法则,有利万物而不妨害;圣人的法则,只去做而不争利。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三十二章 (通行本六十七章) 慈悲的力量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大,大得不像任何东西。因为大,所以不像。如果像,早就渺小了。 我有三件宝,一直保持着:第一叫慈悲,第二叫节俭,第三叫不敢为天下先。慈悲,所以能勇敢;节俭,所以能广大;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能做成就万事的首领。如今,合弃慈悲,只求勇敢;舍弃节俭,只求广大;合弃居后,只求争先,那必定死路一条。慈悲,用于攻战就胜利,用于防守就坚固。上天想要帮助谁,就用慈悲护卫他。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细久矣。 我恒有三宝,持而葆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P29-34 序言 讲中华文明,不说老子,肯定说不过去。 老子,其人其事,可见于汉代司马迁写在《史记》中的传说,据说就是那个李耳先生,但一生可考证的事迹,稀缺。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老子生活在其中间节点上,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被公认的存世著述,也就是《道》、《德》两篇文章(通常合称为《道德经》或《老子》),然而其思想的光芒却穿透了他身后的两千五百年,一直到达现代乃至将来。 一部《道德经》,寥寥五千言,历史上注译者有数百家之多,多个版本流传。这种状况,让学习者不免纠结,但至少说明了《道德经》确实是古今公认的经典,以至于反复被传抄,而其在这个流传过程中,也演化出多个版本。其次,由于年代久远,汉字变迁,传播条件的限制,方言因素,加之老子的文风深刻而简洁等原因,使得《道德经》确实很难读懂,致使历代后人读注《老子》分歧颇多,费解之处也颇多。所以,从我自己对老子及《道德经》的认识和学习经历中,感觉到一般的读者可能知道有老子,有《道德经》这部书,但未必轻易就能读懂这部超越时代的伟大著作。 鉴于此,我希望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加上一点勇气,取比通行本更接近原著原貌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为主本,湖北郭店楚墓出土竹简《老子》(甲、乙、丙)三组以及通行本为副本,在不损害原作、无歧义和普遍认同从优的原则下进行校订,对原文中的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消亡字等,均以当代中国大陆通行简化汉字予以替换。然后以此帛书《老子》校订本为准,做一次尝试和探索,译出一册相对通行本译本较少的帛书《老子》现代汉语白话译订本,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宝藏中的老子思想普及,同时保持文本的多样性,希望可以有益于未来的读者。因此这个现代汉语白话译本,将尽可能体现老子原著的精髓,以直译为主,尽力避免意译出现的主观随意性;原著中今天已为常见常用的原句,将不加译述,直取原句;同时尽量体现出原著在语言上的美感,包括节奏感、诗意,力求通俗、流畅,便于记忆。 本书的《道》、《德》两篇及章节顺序以马王堆帛书为准。为读者参读通行本的方便,在帛书章节序号右边的括号内,标出对应的通行本章节序号;对于两个版本中某些章节的前后顺序不同,在括号后加。号标记。 同时,为方便读者对各章内容的阅读识别或快速查找,本书在译文的每一章都添加了一个提示或概括性的小标题。 老子思想的睿智、对于生命的洞彻和其著述所蕴涵的深刻思辨,是中华文明流传于世的宝贵而丰富的文化矿藏,也是我们身处当下繁杂、喧嚣的多元文化境遇中的清凉剂与身心调和的文化时尚元素。 我最大的心愿,便是期望有更多忙碌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人,能够在稍有阅读乐趣的氛围里,真正开始了解老子和他这本伟大的《道德经》。 2012年11月10日 后记 断断续续,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终于完成了眼前的这部书稿。当初发此心愿,可谓也算一时的冲动吧——因为喜欢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所以便要去做。真正地去做了,才明白这不仅是个考试自己学识的事,更是一个考验意志力的活。但是为了一个信诺,为了一个挚爱,我只能开始艰苦的跋涉了。幸好在这样的跋涉里,常常可以看到好风景,有好收获。因此这项工作又成为我的生活乐趣。 我之所以会关注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是因为一次偶然。那天在上海图书馆内书店里,我看到蔡志忠的绘本《老子说——智者的低语》,一时好奇便买了。回家一读,才知道自己对老子的认识,竟是这般浅薄无知!转念一想,这也不能全怪咱呀,从小到大,谁曾给过我们正确认识老子的机会吗? 回顾我做学生的时代,似乎并不记得有哪一本教材或哪一位老师曾经热情详细地介绍过老子。每当涉及先秦文化、诸子百家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老子会被提及,但通常是简之又简:“老子,道家代表人物,著有《道德经》,与庄子并称‘老庄’,提倡无为,提倡愚民,劝人们回到结绳记事、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至于那部《道德经》到底说些什么,教材上没有,老师没说,考试卷上当然也不会有。一般应付考试,记住这些大概也足够了。 因为喜欢,所以有心要去找老子原著。一找才发现,因为《道德经》成书较早,手抄的失误,语言的简洁,汉语及汉字的变迁等,使得一部《道德经》古今流传的版本、注释分歧,纷纷纭纭,以致造成了《道德经》的难读、难懂。这一状况,激发了我想把问题搞清楚的热情。于是就有了那些对比和探索的艰苦跋涉日子,有了这部书稿的结果。 在那些对比和探索的过程中,我时时感到老子的《道德经》,虽然难读一点,但它的确是一本值得相伴人生的好书。当我们经历的挫折和磨难越多,就越能体会到老子思想的不朽价值。随着对老子和《道德经》认知的加深,我似乎可以看到:一位死而不亡的神秘长者,正望着历史的长河,在点头微笑。那么多已发生的、正发生的、未发生的万千世事,竟包容在他的寥寥数语之中。 从我自身研习老子《道德经》经历中,使我想到也许还有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其实还是希望了解老子和《道德经》的,只是因为种种的原因而错过了。我愿意通过我的工作,让这种错过的可能性可以降到最低的水平。这就是我那个冲动的初衷,期望我的工作让有兴趣的读者获得利益,获得愉悦,多一条走近老子的途径。 在此书即将出版之际,我十分感谢高艺芬小姐、俞国良先生、余小雄女士、印海红小姐的大力帮助,十分感谢文汇出版社的朱耀华先生、李英女士、陈政先生,以及朱来扣先生的鼎力支持,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我亲密的朋友:张湘君女士默默无悔的奉献。 2012年12月1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