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秘境的报告,著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带您亲历秘境家园,在秘境家园里,有各个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在秘境家园里,还保存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各民族创造的富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遗产等等;在秘境家园里,那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妙风景,那“天人合一”传统孕育的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和谐……以及置身其境的“仙境”感,让人觉得那里真是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秘境家园》丛书以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一定的篇幅生动地记录了秘境家园百姓的真实生活,本书是系列之一。
我的家乡丽江——这个昔日“纳西古王国”的首府,位于青藏高原到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喜马拉雅山东坡横断山脉的万重山峦中,是喜马拉雅周边文化带的文明重镇。“明月万古雪,清气满乾坤”,那座海拔5596米的纳西神山——玉龙雪山,用它每天的寒凉清爽之气,化育出“纳西古国”的一派空灵,一片吉祥,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古城和山野里度过,无论我在远方或回归故土,无论我漂泊在世路的那一站,一缕来自玉龙山的白雪之音,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点化着我的灵魂。这本书中如实选录下我的故土田野漫漫旅程中的一些脚印,记下那一个难忘的人和事,同时,也让下我行走在故土山水田园间的心路历程。从我留在这故土田野的一个个脚印中,读者能从中理会到其中有笑语欢声,也有那苦语悲音。
东巴是神巫,人神媒介,但又多是能工巧匠,我在田野调查中所认识的不少东巴不仅会传统造纸术,做各种各样的法器和祭祀用品,还会木工活、石匠活,会盖房、做农具、编竹器。他们有很强的谋生能力,不是仅仅靠做东巴教法事来糊口的人,不是终日打坐念经,靠信徒施合过日子的宗教职业者,他们耕樵渔牧,无所不做,是地道的农夫。塔城乡署明村的东巴和顺,就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署明离巴甸村不远,我在巴甸村调查了一段时间,便去这个地势更高,更贫困的山村。走了大约两个小时的山路,便到达这个山村,一百多户人家疏疏落落地分布在树林密布的狭长山坡上,青森森的树林在蓝得使人心颤的苍穹之下静默地拥围着这个深山中孤寂的小村。
署明村海拔2800米,当时分为6个自然村,共有142户,758人,和顺的家在第四村。该村的村民和巴甸村一样,大都是束氏族的后裔。
当时,这个“东巴之乡”残存的东巴教仪式主要就是丧葬仪式和婚礼,身体还好的东巴主要在做的法事就是为人主持这两类仪式。和顺属于身体尚好且比较高明的东巴之一,因此远近村寨请他做法事的人比较多,我到达署明村那天,他正好被陇巴村的一户人家请去主持丧葬仪式,只见到他哥哥和训,他也是个东巴,当时62岁。
那天他和12岁的孙子在家,我们去时碰到个有趣的小插曲。他的孙子因昨天自个儿打开家里的大酒罐喝自酿的大麦酒“茨日”(这种酒味道有点像啤酒,能一口气喝很多,但喝过后较长时间酒劲才发作),于是这饮酒过量的小孩酩酊大醉,长时间酣睡不起,我们去时小孩刚醒过酒来不久。和训老人正在埋怨小孙子不自量力,喝酒喝过了头。这一带的民众特别喜欢喝酒,你到村民家,主人敬你的不是茶而是酒。与其他很多纳西地区不同的是妇女和小孩也可以和男子一样喝白酒或这种大麦酒,很多家庭在待客时也给较大的小孩和妇女敬酒,很有点过去部落原始平均主义的古风。但妇女一般很少有喝醉酒的。
和训坦然告诉我,他对东巴经书和仪式的熟悉程度不如其弟。在他家里,我看到了几本和顺根据记忆重新写的经书和一些已装订好,打好格子准备书写经文的本子,其中有《祭三多神、山神、火塘神》、《咒语经》等。这些经书都是用棉纸和纸箱外层的纸粘贴而成,这一带劫后余生的东巴们已经不再按传统方法用称为构树的这种植物造纸。P26-27
寻访秘境家园——关于秘境家园及《秘境家园丛书》
人类创造的文明是多种多样、色彩斑斓的。今天,在现代文明和都市文明的喧嚣声中,有一种文明越来越让人们怀想,那便是“原生态文明”。
“原生态文明”大多保存于那些“隐藏”的地方“隐藏”的家园——秘境家园里。多年来,我们一直想组织知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去寻访越来越珍稀的秘境家园,将这些“世外桃园”的独特的人文历史文化及其美丽风光推介给读者。
一、绽放在秘境家园里的独特的文化之花是值得我们了解和开发的
生活在秘境家园里的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风俗、礼仪、饮食、居住、服饰、建筑等等,构成了绚丽的人文风景。在秘境家园里,还保存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各民族创造的富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遗产等等,使秘境家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更加神奇的色彩。
二、幽藏于秘境家园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是值得我们欣赏和亲自去看一看的
在秘境家园里,那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妙风景,那“天人合一”传统孕育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和谐……以及置身其境的“仙境”感,让人觉得那里真是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尤其是长居都市、身心疲累的读者,“到此一游”,收获将是多方面的。
您的眼睛太痛苦了,
到这里来看看草场上的鲜花吧!
您的脚太疲倦了,
到这里来踏如茵的尤姝芳草吧!
您的手太疲倦了,
到这里来安心地取牦牛的奶汁吧!
——摘自秘境丽江纳西族古情诗
三、秘境家园是值得我们关心、关注和保护的
当今世界,由于全球化、现代化浪潮汹涌奔腾,“隐藏”的秘境家园越来越暴露在世人面前,使“秘境文化”和“秘境生物”面临严重挑战和冲击,因此,对“秘境文化多样性”和“秘境生物多样性”的着力保护显得刻不容缓。
但是,对于“秘境家园”,由于多数读者无缘认识庐山真面目,对其价值认识还不深。因此,我们组织知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亲历秘境家园后撰写了《秘境家园丛书》,以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秘境家园的风采。其内容侧重“深度文化旅游”。“最先进、最赚钱的文化旅游就是看百姓的日常生活。”([美]杰罗德·阿德尔曼)本丛书以一定篇幅生动地记录了秘境家园百姓的真实生活。第一辑推出4种,即杨福泉著/摄影:《寻找丽江之魂——融入纳西古王国》、徐冶著/摄影:《横断山的眼睛——镜头下的西南边地人家》、郭净著/摄影:《仙鹤在哪里落脚——在旅行中朝圣》、王清华著/摄影:《凝视山神的脸谱——神奇的红河哈尼族梯田文化》等。
四、对于尚未被“发现”的秘境家园。我们将继续寻访下去
对于尚未被“发现”的秘境家园,我们将继续组织知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寻访下去,并将推出《秘境家园丛书》第二辑、第三辑。感谢第一辑的作者杨福泉、徐冶、郭净、王清华四位先生!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读者可以从他们的“简介”、他们的作品和行动中,更多地了解、认识他们。
亲爱的作者、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认为秘境家园值得寻访,有意义,有价值,请关注我们的行动;如果您“发现”有新的值得寻访、介绍的秘境家园,请直接与我们的策划人欧光明先生联系(E—mail:hwbis02@sohu.com)。让我们一起享受秘境家园,珍爱并保护好这片片神奇的“飞地”。
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6日
浮世喧嚣,风尘迷蒙。生于滇云边陲万山丛中,性喜雪山莽原,喜长歌于高山野岭,沐林下清风,读万年古雪,听山民之音,拾取被王朝“正史”遗忘的边地故事,平民悲欢。在雪山深峡的暮色苍烟中,连年留下一些脚印和心路历程,而身为学人,忙碌于学理探索,常将田野跋涉所得,化为严谨刻板的论文著作,往往忽略了那田野脚印中充满了风霜雨雪、悲欢离合的感性世界。
民族出版社的欧光明诸君,很愿聆听我们的田野故事、愿将我们留在边地原野上的一些心路印迹,我们记录的一些边地人物的喜怒哀乐,编印成书,与天下有缘之人共享。我很欣慰,借助民族出版社同仁之力,我留在“纳西古王国”的这几个印迹,我拾得的这些山野故事,将得以与大江南北对云南边地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同时,它们也将回归故土的高山大河,回归那些使我得益匪浅的父老乡亲,回归我那些已经回归茫茫天地灵界的师友之魂。
我走过的故园原野上,既有月下弦歌互答,歌舞唱酬的山野欢乐,朴实而又睿智达观的山民人生,充实灵动的丽江古城旧事今情,亦有残阳落照中的东巴老人,悲风泣月的雪国绝世情殇,蔓草荒烟中的古国王室,曾经佛光辉耀的古刹夕照和苍凉清寂的老僧故事。如水岁月、无常世事、文化变迁、人生苦乐悲欢诸多况味,皆反映在我浪迹故土山川原野的步履中,因此,这是一册充满悲欣交集之情的田野实录。
在此书即将付梓之时,我谨向欧光明先生等为这本小书付出了心血的民族出版社的朋友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
杨福泉
2005年5月1日于昆明家中
您的眼睛太痛苦了,到这里来看看草场上的鲜花吧!您的脚太疲倦了,到这里来踏如茵的尤姝芳草吧!您的手太疲倦了,到这里来安心地取牦牛的奶汁吧!——摘自秘境丽江纳西族古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