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朱熹指认的“浙学”及其流衍
一 朱熹所指认的“浙学”
二 “互补”模式的出现
三 明代对南宋“浙学”的认识
四 《宋元学案》中的南宋“浙学”
第二节 “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南宋浙东学派认识史回顾
一 章 学诚与“浙东学术”说
二 章 学诚“浙东学术”说的发酵
三 1949—1989年:回归“对抗”
四 1989年至今:弥合南宋浙学与明清浙东学派的尝试
第三节 关于本书的写法
第一章 南宋儒学的问题意识与思想背景
第一节 “二度抽离”与北宋思想遗产
一 道统的构建与一度抽离
二 -南宋儒学对北宋新儒学的反思
三 吕祖谦、陈亮对“转向内在”的忧虑
第二节 “祖宗之法”与北宋政治遗产
一 “祖宗之法”与五代政治文化
二 南宋继承的“祖宗之法”
三 “祖宗之法”与士大夫政治
第三节 “乾淳学术”的形成:陈亮的视角
一 隆兴元年:“东南三先生”定交
二 乾道元年至五年:“乾淳学术”的准备期
三 乾道五年至七年:“乾淳学术”的第一个高潮期
第二章 薛季宣与乾道末年程学的分化
第一节 程学传统中的薛季宣
一 薛季宣的家庭与程学温州一系
二 薛季宣的师承
第二节 “性不可知”与片面的“道问学”
一 自明诚与自诚明
二 制度新学何以必要
第三节 评价薛季宣所引发的分歧
一 朱熹、张拭对薛季宣的疑虑
二 吕祖谦与《薛常州墓志铭》
第三章 吕祖谦的思想转型与浙东学派的形成
第一节 淳熙年间吕祖谦思想学术的转型
第二节 围绕《皇朝文鉴》的分歧
第三节 《大事记》与司马迁
一 韩信、公孙弘与张汤
二 司马迁与《史记》
第四章 仁智二元与王霸义利
第一节 分歧的根源:仁智二元与论功计获
一 “仁智二元论”与功利主义
二 “论功计获”的工夫论
第二节 王霸义利之辩的展开
一 王霸义利之辩的导火索
二 王霸义利之辩中朱熹、陈亮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吕祖俭与枉尺直寻
第四节 王霸义利之辩的意义
一 真理的阶段性和分类
二 “道”的形而上与形而下
三 动机与效果的价值判断
四 心与迹
第五章 永嘉学派的崛起和朱熹的批判
第一节 绍熙二年:永嘉学派与朱子学的首次“相遇”
第六章 叶适:总结与创新
第七章 求索中兴之路
第八章 政治实践
第九章 传播与异化
第十章 结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