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是一套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展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风采的大型励志传记丛书。由李朝全所著的《徐光宪的故事》为其中一册,以科学家徐光宪的成长和生活为题材,详尽、生动地讲述了他在这成长的岁月里如何享受了童年时光,如何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如何立志奋发,为成就人生奠定了基础。作品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融合作家的采访和研究资料,化作平实的叙述,为青少年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大师、了解人生的窗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徐光宪的故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李朝全 |
出版社 | 安徽少儿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套书是一套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展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风采的大型励志传记丛书。由李朝全所著的《徐光宪的故事》为其中一册,以科学家徐光宪的成长和生活为题材,详尽、生动地讲述了他在这成长的岁月里如何享受了童年时光,如何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如何立志奋发,为成就人生奠定了基础。作品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融合作家的采访和研究资料,化作平实的叙述,为青少年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大师、了解人生的窗口。 内容推荐 徐光宪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致力于化学研究和教学,为适应国家需要,他曾数次变更科研方向,每次都能看准前沿,迅速取得累累硕果,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位优秀科学家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与故事,能够带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迪;他那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勤奋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宽以待人的崇高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由李朝全所著的《徐光宪的故事》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书系”其中一册,供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无忧无虑的童年 第二章 坎坷的少年时代 第三章 圆了大学梦 第四章 艰苦的大学生活 第五章 霞光情缘 第六章 留学深造 第七章 北大任教 第八章 第一次改变研究方向 第九章 第二次改变研究方向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 第十一章 回归“老本行” 第十二章 站在世纪的门槛上 试读章节 徐光宪先生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学院(原称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被评为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一生致力于化学研究和教学,在多个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位优秀科学家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与故事,能够带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迪。 1920年11月7日,农历庚申年九月廿七日,在浙江省绍兴市城内宣化坊39号一户殷实人家里,一个小男孩出生了。这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男孩的父亲叫徐宜况(1883—1933),从事法律工作,是绍兴当地一位有名的律师。他从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中,取一“宪”字,依照辈分排字给孩子起名为“光宪”。 徐宜况先生1883年4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上虞县汤浦镇下徐村。村子附近有座不太高的山,名唤“东山”;徐家屋宅前面有七亩田地,因此又称“东山七亩”。徐宜况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东山居士”。由于祖辈居住的地方是上虞,徐光宪虽然在绍兴城里长大,但是祖籍却依然是今天的绍兴市上虞市汤浦镇下徐村。 徐光宪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属猴,上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他出生时父母都已将近40岁,因此对他格外宠爱,生怕有什么闪失。从小母亲就让他留小辫子,手腕上戴银手镯——母亲希望借此佑护他这幼小的生命。 在当地的习俗里,父母中年得子,男孩要留小辫,就是在头顶上留一撮头发,形状似桃,在脑后留一撮头发编小辫子,这样可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要到12岁方可剪掉。因此,直到背着书包上学时,小光宪的脑后还留着一个小小的“尾巴”。 徐光宪的母亲徐陈氏(1881-1952),1881年4月9日出生在绍兴城内前观巷大成弄10号,那里是明朝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徐渭(徐文长)的故居——青藤书屋。徐陈氏的祖先陈无波先生出于对徐文长的景仰,买下了这一处宅第。 幼年时,小光宪常随母亲到外婆家,享受外婆的宠爱。外婆坐在藤椅上,每次总会拉开旁边的抽屉,拿出一只橘子或苹果给他吃。 后来外婆去世了,他还经常问妈妈:“外婆不在了,外婆的抽屉还在吗?” 小光宪也常到二舅住的屋子,津津有味地听舅舅讲徐文长的趣闻轶事。二舅卧室的墙外就是徐文长手植的青藤,墙上嵌有碑文。那时有很多人来拓碑文,以致碑文都有些被磨平了。 外婆去世后,每年清明节,小光宪都会随母亲去给外婆上坟。一家人坐在两艘四明瓦的大乌篷船中(乌篷船的大小以明瓦多少来区分,“明瓦”就是船上半透明的窗户;三明瓦的船约有12个座位,四明瓦的船约有16个座位),在水乡绍兴纵横交错的河道里穿梭,船停靠后再上岸爬山。 正值春日大好时光,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红艳艳的杜鹃花,绍兴人称作“映山红”。杜鹃的桃红与满山的绿色交融在一起,织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成为徐光宪脑海里一幅永远不能忘怀的童年图景。 上虞隶属绍兴市,位于杭州湾南部,属于平原地带,其南部有著名的会稽山脉。上虞是上古时代舜帝世居之地,因此舜帝又称虞舜。传说尧帝年老时,因为儿子丹朱不成才,他遍访天下名贤,最终决定把帝位禅让给舜。舜是位很英明的君主,他教老百姓用大象代替人力来耕地,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受到了百姓的拥戴。小时候,徐光宪经常回到老家上虞,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爬他们家附近的东山。 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古往今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以及大文学家鲁迅、大教育家蔡元培等。 1902年,徐光宪父母结婚后,即在绍兴城内宣化坊39号购置了一处房产,搬到绍兴居住。绍兴悠久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徐光宪的成长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徐家的房子是一栋三开间两进双层的楼房,这是典型的绍兴民居格局。房子的楼下中间是客厅,两边是卧室。楼上三间都是书房兼卧室。东面的厢房作为厨房,安有一个烧稻草的灶,两个灶眼能放下两口直径半米的大锅,灶台上供有灶神。北面三间是客房,中间是个大天井。夏天可以在天井里搭起凉棚来乘凉。正房北面有一个小菜园,很像鲁迅家屋后的“百草园”。菜园里也有一口井,还有一扇后门通往马弄1号。 房子前门正对着一条石头铺的马路,后面正对的是一条河,有一条台阶直通河水边。平常女人们会在河边洗衣服。河上每天都有乌篷船穿梭往来,叫卖青菜、稻草或是时令水果什么的。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