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龙编著的《教师关怀的生活样态研究——基于教师陶里往来书信的生活史研究(1963-1998)》是以教师生活史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教师关怀问题的一次尝试。在对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占主导地位的当代教育科学研究反思中,根据“教师关怀”这一问题的基本伦理特质,选用“教师生活史”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全文从整体上共分导论、文献综述、正文和基本结论四个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教师关怀的生活样态研究--基于教师陶里往来书信的生活史研究(1963-1998)/21世纪财经学术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范士龙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范士龙编著的《教师关怀的生活样态研究——基于教师陶里往来书信的生活史研究(1963-1998)》是以教师生活史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教师关怀问题的一次尝试。在对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占主导地位的当代教育科学研究反思中,根据“教师关怀”这一问题的基本伦理特质,选用“教师生活史”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全文从整体上共分导论、文献综述、正文和基本结论四个部分。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感受到的悖论与迷局 (二)深入下去的现实困境 (三)寻求一种合理的研究话语 二、研究问题 (一)问题的确定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意义 (一)从“学科话语”到“生活话语”的一次教师关怀研究尝试 (二)通过聆听生活亲历者的诉求,了解教师关怀者的生活历程 (三)理解教师的“自我”,联系教师研究的“理论与情景” (四)以一种草根式和合作式研究,变革我们的教师教育实践 四、新意与不足 (一)研究新意 (二)研究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一章 教师关怀:教育的呼唤 一、教师关怀的生活样态 (一)什么是“关怀” (二)“关怀”理论 (三)教师关怀 (四)教师关怀的生活样态 二、教师关怀的范畴分析 (一)什么不是“关怀”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三、理论基础与借鉴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及启示 (二)体谅德育理论及启示 (三)价值澄清理论及启示 (四)斯普朗格“心灵的唤醒”理论及启示 四、教师生活世界:教师关怀素养发展的植根土壤 (一)教师生活世界:教师关怀的精神家园 (二)现代教育的使命:培养具有“关怀”情感的人 (三)时代的呼唤:让教师成为“关怀型”教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师生活史:关于教师关怀研究的方法论 一、教师生活史研究 (一)国外“教师生活史”研究综述 (二)国内学者对教师生活史的理解 (三)笔者对教师生活概念的理解 二、西方生活史研究:兴起、衰落与复兴 (一)西方生活史研究的兴起 (二)与“实证主义”模式博弈中的西方生活史研究的衰落 (三)生活史研究的复兴:问题与可能性 三、进入学校教育研究的生活史研究 (一)从人种志研究的“两个假设”看教师生活史研究的必要 (二)作为教师发展研究方法扩展的生活史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总体设计 (一)一个真实的存在 (二)生活史研究是否需要理论支撑 (三)生活史研究成果是“夹叙夹议”还是“先叙后议” (四)生活史研究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适价值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一)生活史研究方法与质的研究 (二)具体研究方法 四、研究策略与设计 (一)教师生活史研究数据库的建立 (二)教师生活史研究内容的选择定位 五、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一)研究效度:“对个体的研究是透视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 (二)研究信度:个体生活与社会现实间的张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个案呈现:基于一个普通教师陶里的生活史考察 一、教师关怀的生活样态之生活章节 (一)金县二中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跨到90年代的“师生不了情” (二)九台葛家三社下乡时期——“是大姐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三)常兴财贸学院时期——大学生心目中的“妈妈老师” 二、教师关怀的生活样态之重要人物 (一)“这里就像一块大磁石,您就是这块磁石的核心” (二)请让我叫您一声“妈妈” 三、教师关怀的生活样态之个人意识形态 (一)最后一张纸条 (二)亲人的记忆 (三)生命的最后十二天 (四)是她告诉心灵:安顿利己心后我们做什么 (五)习惯了 四、教师关怀的生活样态之校内外交往方式 (一)妈妈老师与9219班的缘分 (二)追随恩师的足迹 (三)她是我人生的楷模 五、教师关怀的生活样态之生活主题 (一)师生情永远是一片净土 (二)悲痛的一天 (三)家庭会议: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四)原本只是个邻居 (五)从病友到“我的恩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个案分析:教师关怀生活样态的理论解读 一、关怀品质的内化:孕于主体的发展性前提 (一)陶里关怀品质的发生:源于教师“职业角色”的伦理关怀 (二)陶里关怀品质的形成:内化社会道德的心理过程 (三)陶里关怀品质的发展:道德主体发展性价值体现 二、关怀关系的存续:使关怀成为教育的基础 (一)陶里与他人的关怀关系:着眼于关怀品质的提升 (二)陶里寓于关怀关系中的理想:让每个个体都有道德 (三)陶里在关怀关系中的文化理解:中西方伦理文化的契合 三、关怀实践的升华:贯穿融会一生的关怀情感 (一)陶里助人为乐的道德情趣 (二)陶里止于至善的道德情愫 (三)陶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本结论:教师关怀的理想与可能 一、诗意栖居:教育理想中的教师关怀 (一)什么是“诗意栖居” (二)关怀理想的指向:每个人都流淌着关怀的血液 (三)关怀理想蕴于交往关系中:师生交往的灵魂 二、超越与局限:关怀伦理的必要限度 (一)关怀伦理:超越了传统理性伦理 (二)学会关怀:教育的另一种选择 (三)关怀教育:“界限”的厘定 三、达成的可能:关怀关系的可能性 (一)关怀本身:操作性难题 (二)教育的现实:无法挣脱的“功利”羁绊 (三)社会的压力:为了终点,忘了路上的风景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