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在塔什艾日克/这里是新疆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粟新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心灵牧场

2011年11月13日

昨天下午,新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鑫赞送我到塔什艾日克乡(以下简称塔乡),看过乡里给我安排的办公室和宿舍后,王部长对我说:“粟主任,塔什艾日克是自治区、地区、县里的贫困乡,条件比较艰苦,你就多担待。塔乡还是一个问题较多的乡,县委安排你到这,希望发挥你的作用,扭转这种局面。”

我苦苦思考着王部长的话。

今早一上班,乡党委陈博杰书记召集党政联系会,宣布县委对我的决定。我作了表态性的发言: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根在农村,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次组织让我到农村挂职锻炼,对我来说是寻根呢。

“过去20多年,我一直在机关、在城市,漂浮在生活的表层,没有扎到社会生活的最底层,时间长了甚至忘记了要怎样去和老百姓打交道。

“临走前,地委委员、纪委书记负书霞找我谈话,他说,要带着情感到农村,在那个环境里,新鲜的空气,清香的泥土,以及简单的人际关系,慢慢地,你会变得平和。

“我带着负书记的嘱咐来到塔乡,决心扑下身子,沉下心,真心下基层,真情联群众。向在坐的各位学习,向乡里的干部职工学习,向农民兄弟学习,拜塔乡的各族干部群众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民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民排忧解难,办一些实事、好事。我决不‘作秀’,不当‘过客’,请大家监督。同时也。恳请大家帮助、支持我。”

会后,陈博杰书记安排乡长艾尔肯·卡德尔领着我到全乡15个行政村走马观花地看了看,也算是与村干部“接头”了。

或许是生长在农村的缘故吧,我对庄稼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路过一块麦地、一块棉花地、一片果园、一片菜地,一种无比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不由得想起童年的许多往事,想起我和伙伴在菜地里偷菜放牛被抓的趣事,想起母亲领着我走进麦地、棉地教我割麦子、拾棉花的情景。

秋天的乡村是斑斓的,秋天的农民是富足的,这一切都来自于庄稼的馈赠。中午,艾尔肯·卡德尔乡长领着我到阿恰墩村党支部书记艾则孜·吾斯曼家吃饭,一进院让我目瞪口呆,两辆豪华汽车,一幢颇有气势的别墅,艾尔肯乡长告诉我,艾则孜·吾斯曼是大学生村官,10年前他大胆地尝试着在自家的果园里养鸡,从百只起步,发展到七八千只,有了积蓄就承包了土地,如今每年的收入上百万元,可以说艾则孜书记是我们这个贫困乡的首富……在他的带领下,阿恰墩村成为全乡两个脱贫村之一。

夕阳西下,艾尔肯乡长领着我去拜访老艺人,在未来挂职前,我就知道塔乡是“中国民间歌舞之乡”。

“我们的村宅树木多,就像那杜鹃鸣唱的花园……”我与乡长循着悠扬的歌声、激越的乐声来到老艺人赛买提·乃再尔家。

院内,赛买提邀来了乡里13位老艺人,切磋技艺。见过面后,老艺人们继续弹唱起那首名为《美丽家园》的套曲。优美的文辞,隽永的情感,悠扬的歌声,齐鸣的热瓦甫、艾捷克、都塔尔、手鼓……给我带来一种如甘饮醇般的愉悦和心灵抚慰。这仿佛让我又寻到了文化之根。

小时,家乡的父老乡亲经常汇聚到我家,听我父亲拉二胡、吹笛子、唱山歌,那音质和旋律,从我父亲指间、胸腔流出的是一种生命深处的苦难、欢乐、梦幻和渴望。我是在父亲的琴声、笛声、歌声中长大。

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盈满泪水/为什么我的内心总是不能平静/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在这里找到了魂牵梦萦的归宿。

第一天到塔乡,似乎我的灵魂也伴随着返乡,这是我自己也没想到的。(P1-2)

后记

2011年11月11日,我从地区纪委赴新和县塔什艾日克乡党委挂职副书记。在一年的挂职锻炼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段工作经历,使自己在党性修养、思想水平、廉洁自律、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服务大局意识增强,处事决策视野拓宽,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尤其在分管的维稳工作、文化宣传工作、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

新岗位、新举措、新收获

到塔乡挂职那天起,我时时告诫自己:挂职不是镀金,挂职不是作秀,这里就是我的工作岗位,决心扑下身子去多听、多看、多学、多思,沉下心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以“虚心的学习者、清醒的观察者、科学的参谋者、勤奋的践行者”的姿态,坚持“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这一理念,尽快实现“从机关到基层,从领导到干部,从家庭生活到单身生活”的转变,主动融入乡里,积极介入党委中心工作和所分管的工作,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开展“长治久安大宣教活动”中,按照地委统一安排,率地区驻乡工作组主动开展工作,积极参加大学习、大宣传、大教育、大走访、大清查、大揭批、大整顿等活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该县“大宣教”活动领导小组两次在塔乡召开现场观摩会,地区先后4次来乡检查,每次都充公肯定了工作队和我的工作,并把我们的主要做法在全县和地区推广。我也被县委评为“长治久安大宣教活动先进个人”。

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我带领全乡政法、民宗、统战、信访干部和派出所、警务室的民警、协警员、民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出台了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管理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宗教人士管理的“一二三四五”,信访工作的不冷不躲不拖不怕“四不”工作法,社会治安大清查倒查制,处突预案的演练制,情报信息的奖惩制等。通过狠抓落实,彻底改观了社会治安状况,全乡没有发生一起危安案件和事件,信访矛盾也得到有效化解。

在文化宣传工作方面,我倡导“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文化名乡”的理念。牵头制定了“文化进机关实施办法”“文化村(社)示范点实施办法”“文化中心户示范点实施办法”“文化旅游实施意见”“文化广场(巴扎)实施办法”“廉政文化进农村实施办法”等,实行项目化管理,立体化宣传,全员化参与。依托民间艺人,成立了“新和赛乃姆民间艺术团”。积极与新闻宣传部门联系,扩大影响力。据统计,《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法治人生》《新疆法制报》《阿克苏日报》《塔里木报》《阿克苏广播电视报》、新疆电视台、阿克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共刊(播)新闻文艺作品达95篇(其中我发表47篇,1篇获自治区优秀纪检监察调研报告奖),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干部思想作风管理方面,我带头转变作风,每月给乡村干部上一堂党课,每星期为年轻干部讲授写作知识课。针对干部思想作风中存在“庸、懒、散、低、乱”问题,我提出了“一讨二带三亮四试五评六比七员八线”和“三个一律”的办法和措施,通过党委讨论同意,并付诸实施。目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有了一定的改观。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履行着新的职能,也收获着新的理念,新的知识。

重推介、搭桥梁、促合作

挂职是我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宣传推介塔乡的平台。

我利用一切机会、场合,向各级领导、同事、朋友介绍塔乡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塔乡的优势资源,风土人情,加深他们对塔乡的了解,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为保护、挖掘、弘扬这一维吾尔艺术瑰宝,我奔走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工商局、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以“现身说法”,争取了展示塔乡艺人风采的机会,办理了营业性演出证,成立了“新和赛乃姆民间艺术团”,让其生命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和赛乃姆民间艺术团”成立后,我寻求加快文化发展的良计妙策,提出了依托塔乡文化优势,以“文化育民”为目标,用先进文化稳人心、暖人心,用文化“软”实力,夯实脱贫致富的“硬”基础,全力打造文化名乡的构想。地区纪委高度重视,4位领导先后到塔乡调查指导,并于6月25日命名塔乡为“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

“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的挂牌,更增强了我的信心。我利用自治区文联会员、自治区作协理事、《法治人生》特约撰稿人、地区文联理事、地区作协副主席的身份,向相关单位领导、朋友“游说”,并邀请他们到塔乡参观考察。自治区文联、自治区作协、《法治人生》杂志社、地区文联、地区作协、地区诗词协会分别授予塔乡为“自治区文艺创作基地”“自治区文学创作基地”“平安文化教育基地”“地区文艺创作基地”“地区文学创作基地”“地区诗词创作基地”。相关单位派出多批记者、作家、诗人、书法家、画家、摄影家到塔乡采风,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塔乡。

为更好地打造民间艺术团、示范点和基地建设,我从地委宣传部、地区财政局、地区民宗局、县委宣传部、工会争取了47万元资金和项目。

勤思考、献计策、谋发展

本着摆正位置、虚心求教、实事求是、有所作为的原则,通过认真刻苦的学习,我一方面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农村法规政策,熟悉和掌握了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流程规定,增强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向党委出谋划策。  为推进塔乡经济社会发展,我提出了“夯实三项脱贫基础,实施五大利民工程”。“三项脱贫基础”为思想脱贫、文化脱贫、经济脱贫,“五大利民工程”为文化育民、科技富民、稳定安民、卫生健民、党建带民。

为树立干部形象,强化内在素质,我提出了“五个亮出来”,即干部形象亮出来、学习成果亮出来、岗位职责亮出来、本人承诺亮出来、各项技能亮出来。

为建立学习型机关和干部,我提出了“五促学”法;为转变干部作风。服务基层群众,我提出了“一卡三步四农户五评”法。“一卡”即印制民情调查卡,“三步”即谈心、走访、商议,“四农户”即进农户门、吃农户饭、听农户声、办农户事,“五评”即自评、互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

在一些具体工作中,如干部如何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我提出“五点”,即完成基点(基本工作)、抓住重点、解决难点、创建亮点、处理新点(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又如在村两委换届中,提出要先定事再选人的办法等等。

这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被采纳,有效地促进了塔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展示出塔乡干部的风采。

重品行、讲廉洁、做表率

一到塔乡我就走村入户。早晨一上班就拉着乡干部入户走访,晚上顶着星星回来。夜深入静时,我开始埋头整理工作日记,思考解决群众困难的办法。

在挂职一年的时间里,通过走访,我较全面、准确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收集整理了村民们关于乡村发展的建议以及农牧民个人困难要求达30件。我的工作日记达20余万字。

热情接待每一位反映问题的干部和村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每一位来访者,我都详细记录来访者反映的每一个问题,能及时解决的当场答复,不能立即解决的想办法协调解决。

把群众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乡里14位老艺人家境贫寒,我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400元补贴他们的生活,并协调县工会为他们解决困难职工救助金,协调相关村委会解决低保。塔什艾日克村民芒孜兰木·阿皮孜是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模范,经济十分拮据,我每月都要买上粮油去慰问她。乔勒巴格村村民米吉提·托合提常年卧病不起,我先后给他送去了478元现金。乡中学举办“向贫困学生捐款”活动,我第一个捐款,并向乡中学赠送了自己著的140本书等等。

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工作到位不越位,认真履权不越权,始终置于乡党委的领导之下。我自觉遵守乡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乡里的各项活动,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没有因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向乡党委提出任何要求。没有乱花乡里一分钱。就连电脑、笔记本和笔墨都是使用原单位的。可以说,我是一个从严律己、清正廉洁的挂职干部。《新疆日报》《新疆法制报》《法治人生》《阿克苏日报》《塔里木报》《阿克苏文艺》等新闻媒体报道了我。摘于《2012年述职述廉述德报告》

粟新

2012年12月

目录

心灵牧场

治理札记

乡野走笔

民生絮话

草地心香

林间寄语

后记

内容推荐

粟新著的《我在塔什艾日克/这里是新疆丛书》以反映公安、纪检生活及基层风俗民情为体裁,并以写实为主要手法。粟新把群众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本书分为“心灵牧场”“治理札记”“乡野走笔”“民生絮话”“草地心香”“林间寄语”等专辑。

编辑推荐

粟新著的《我在塔什艾日克/这里是新疆丛书》讲述了作者在塔什艾日克的生活与工作。作者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工作到位不越位,认真履权不越权,始终置于乡党委的领导之下。自觉遵守乡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乡里的各项活动,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没有因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向乡党委提出任何要求。没有乱花乡里一分钱。就连电脑、笔记本和笔墨都是使用原单位的。可以说,作者是一个从严律己、清正廉洁的挂职干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