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周编著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内容介绍: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职场人都能感觉到一种急迫的、自我提升的需要。跟随“拆书帮”,你可以把经典图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中用得上的能力,相信你自己、你的同事和老板都会感受到你的进步,这样不断的进步会让你成为真正可用的人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这样读书就够了 |
分类 | |
作者 | 赵周 |
出版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周编著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内容介绍: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职场人都能感觉到一种急迫的、自我提升的需要。跟随“拆书帮”,你可以把经典图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中用得上的能力,相信你自己、你的同事和老板都会感受到你的进步,这样不断的进步会让你成为真正可用的人才! 内容推荐 赵周编著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内容介绍:经济学家指出,目前中国的发展速度是美国的4倍。在这样的疯狂变化中,怎样适者生存?答案是:你的学习能力要比美国人强4倍。你也许读过彼得·德鲁克,但你管理组织、管理自己的行为改变了吗?你也许读过菲利普·科特勒,但你营销产品、营销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吗?你也许读过一些职场指导书籍或是职场小说,但除了唏嘘感叹,你的收入因此增加了吗? 《这样读书就够了》帮助职场新人快速转变学习思想,强调学以致用、以读者为核心的读书法,让你的学习能力增长赶得上GDP,收入增长赶得上CPI!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成人学习的问题之一: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成人学习的问题之二: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主体 成人学习的问题之三: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 如何解决三大问题 第二章 这样读书就够了! 为什么你读书还像要考试一样呢? 成人教育学五大公理 为什么培训比读书贵几万元? 帮助学习效果提升百倍的I 从“读书”到“拆书” 拆书帮:让读书变得容易、轻松、有效 拆书家:掌握I的灵魂人物 拆书帮现场示例之《杜拉拉升职记》 第三章 通向高级学习者之路 你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者? 初级学习者 高级学习者 学习促进者 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你也可以成为拆书家! 第四章 拆书帮与成人学习理论 拆书帮理念的实践方法 与高级学习者相关的成人学习理论 与学习促进者相关的成人学习理论 小结 第五章 拆书帮现场学习全攻略 筹划 现场 课后 拆书帮现场示例之《即战力》 第六章 没有你拆不了的书 实用类图书 理论类图书 叙事类图书 其他类图书 小结 第七章 拆书帮职场核心能力 拆书帮职场核心能力 示范一:拆解出KC4说服能力 示范二:拆解出KC4说服能力 示范三:拆解出KC20超越思路的能力 示范四:拆解出KC20超越思路的能力 职场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管理 示范五:拆解出KC3提问能力 示范六:拆解出KC3提问能力 示范七:拆解出KC3提问能力 小结 第八章 拆书帮与学习型组织 内部拆书家:企业自己的学习导师 拆书帮俱乐部 拆书帮与知识管理 拆书帮在线示例之《SPIN销售巨人》 后记 附录:拆书帮现场学习FAQ 本书内引用图书版本信息索引 试读章节 但经验性知识不同于显性知识,要从中获益需要高质量的反思和较强的归纳一演绎能力。 德法两国对于“一战”的共同经验,在不同角度进行总结。反思的质量不同,效果就完全不同。法国把经验当成了陈规去墨守,大败而归。但德国则成功地从经验中学习,结果无论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占优势的德军坦克取得绝对胜利。 知识管理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我们无法详述,在此只简要说明:企业若打算实施和落实知识管理,拆书帮是有效的工具。拆书帮作为方法和工具,可以协助解决两类知识管理中的难点。 在第一类知识管理中,记录和存储显性知识并不难,难处在于已经存储起来的显性知识怎样取用、怎样再传递给员工。拆书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显性知识。 这很容易理解:归纳到知识库的显性知识,与图书的知识片段并没有区别。人们阅读图书有哪些问题,从知识库中取出知识就有哪些问题。换句话说,若不配合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若不设计学习时的体验和反思,若员工拿着这些知识却不能联系自己、规划应用,那么企业精心收集、归档的各类知识,就像是仓库深处蒙灰的设备,像是书架高处蒙尘的图书,很少有人去碰,就算拿出来也起不到实际作用。 在第二类知识管理中,难处在于经验性知识难以归纳整理,而拆书家能够促进员工有效地从经验中学习,把他人的经验性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为什么经验性知识难以管理?因为经验基本都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做法。比如,某公司重庆办事处,历时近两年终于拿下一家电信企业价值上千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这中间,公司十几人前后联系客户数百人次,写过的文档超过百万字,与客户谈话时间超过一千小时。这中间有没有值得留存的经验?当然有。可是,第一,所涉及的内容浩如烟海,哪些才是最重要,最值得总结、提炼、存储和传播的经验性知识?第二,北京办事处要跟一家电力企业谈项目,可以借鉴重庆办事处跟电信企业的经验吗?哪些经验可以复制,哪些可以借鉴,哪些完全没有意义? 经验性知识的管理难度就在于此——在那一个时候,对那一个客户的特定需求,我做了那些事,最后达到了那样的效果。而要把这些经验分享给他人,要么需要给出大量的背景和细节,于是难免冗长;要么需要高度概括,但高度概括后的东西,常常非常正确以至于没有意义(大家早就知道),或者缺乏情境从而不具备学习价值。 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情境变量太多,所以经验性知识很难“教”。如果邀请重庆办事处的项目负责人来给北京办事处的同事上两天课,这位负责人怎么设计这两天的课程? 这种情况下,“学”比“教”更有效。换句话说,如果试图把经验总结成一二三四五的金科玉律(通常叫作“标准操作流程”),教给其他员工记住,要他们照章办事、照猫画虎,这很难起到预期效果。但是,如果能够让学习者主动思考和加工,理解这样做的原因,然后把其精髓应用到自己工作当中,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习不是仅仅基于之前做了什么,更是基于对经验的反思。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是这个意思。P229-230 后记 2011年3月5日下午,北京的苏州街边,中国人民大学汇贤大厦的一个培训教室里,我给人大培训学院主持拆书帮现场学习。来参与的20多人都是人大往届MBA毕业生,所以这个活动也有一点校友联谊的目的。从前是每月一次读书会,后来改成了每两周一次拆书帮。 那天我们拆的图书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本非常优秀的关于亲子教育的实用类图书。但我们把它的内容拆解成在工作场合的沟通指导:如何应对同事的情绪、如何理解技术专家的思维方式、如何让你的建议更被重视、如何有效辅导新人……20多人都参与得很兴奋,无论是在小组讨论自己的经历,还是发言表达自己加工的案例。 结束后,十几个人留下来,聊读书,聊学习,聊拆书帮这种学习方式。我印象最深的问题,是一位叫Julia的女士问的,她曾在开场时自我介绍是某家上市集团的HRD。她说:“我们董事长很爱读书。他每次在机场都会逛候机厅的小书店,挑几本在飞机上看,回来就跟我们说他读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联想到我们公司的什么问题。有这样的老总,我们这些管理层人员也都读书,也希望所有员工都读书。我的部门有个工作,就是每季度都要给基层以上管理者发几本书。问题是,我后来跟进,发现大部分员工领了书都不看。最多的理由是没时间。可他们再忙也忙不过老总吧。我看就是人们不喜欢看书。赵老师,对不喜欢看书的职场人,你有什么办法?” 我记不清楚当时是怎么回答Julia的了,大概是说读的时候联系自己,这样更有趣,也不必要求读完全书,这样更轻松……诸如此类。 Julia没有再追问,但我猜她对这个答案不满意。我自己也不满意,因为觉得这样恐怕并不足以让不喜欢读书的人开始喜欢读书。 那天之后的一两个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对不喜欢读书的人,企业可以做什么?” 然后我读到一本书,里面记录了一个有点儿残忍的实验。 1965年1月,宾州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年轻的研究生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把一只狗放到特制的箱子里,然后给它电击。电击的强度不至于伤害小狗,但会让它非常难受。小狗蹦跳乱窜,很快发现,当它的鼻子撞到箱壁的一块板时,电击就会停止。在几天内多次开启电击,小狗很快就学会了用鼻子去推那块板。几天后,他把小狗带到另一个大箱子中。这个大箱子叫作“往返箱”,分为两部分,中间用一个矮闸隔开,一边有电,一边没有。小狗在进入大箱子后,几秒钟就发现可以跳过矮闸来逃避电击。 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新鲜的,小狗的反应都是可以预测的。 塞利格曼又带了一只狗,放到小箱子里,加电击。只是这次没有可以关掉电源的板了,小狗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让电击停止。 几天后,把这只小狗带到那个往返箱中。始料未及的事情出现了:虽然矮闸很容易跳过去,但小狗没有跳。它待在这一边,忍受电击,平静而无奈。它根本不想尝试去看看另一边是什么样子。 小狗学会了“无助(Helplessness)”。 这个实验非常著名,它首次确认了“习得性无助”这种现象,进深的研究发现“习得性无助”广泛发生在现代人类身上。塞利格曼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1998年,他以史上最高票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 要让人做一件事情,有两种驱动方式:一种是兴趣驱动,一种是利益驱动。要么他喜欢做这事,要么他不得不做这事。对箱中的小狗来说,跳过矮闸当然是后者。 所有的职场成功人士,都强烈认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如Julia的老总,如张瑞敏、柳传志、马云、任正非、李开复、王石……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每个职场工作者都挑战不断、压力很大、不进则退,这种情形下,学习不必与兴趣有关,但一定与利益有关。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 如果有件事不得不做,但有人还是不做,那只能是因为他认为做了也没用。在学习上,他已经“习得性无助”,不认为有什么法子能够帮自己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高效地提升能力。 他到别人家里,看到占据三面墙的书柜,会提出疑问:“这些书你都读完了吗?”然后,他会为自己找出“我无法这样读书”的理由。 他参加公司安排的培训,听到跟自己惯常做法不一样的思路,会挑战:“老师你讲的这些对我们的情况能有帮助吗?”然后,他在工作中依旧故我,或者尝试新技能稍稍遇挫后就断定还是老路好走。 他东奔西跑送孩子挤入重点小学,又花钱给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自己在电视前的时间却远多过阅读的时间。 这样的人,孩子能在他身上看到对学习的信赖吗?领导能在他身上寄予成长的厚望吗?在激变动荡的中国,他能顺势应变、逐波弄潮,成为胜出者吗? 如果企业中很多人有这种心态,那么谈“建设学习型组织”就如同在当今社会谈建设某某主义一一没有人会行动,没有人真的信,压根儿就没有人在乎。 那么,怎么帮助那些对学习已经“习得性无助”的人? 塞利格曼说,既然“无助”可以习得,也一定可以治疗。比这更好的是,“乐观”也可以习得。 在企业中定期组织拆书帮现场学习,帮参与者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接收知识、联系自己,在没有风险的环境中将知识拆为己用、演练技能,几次之后,就不知不觉强化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他们会尝到学习的甜头。 大家一旦发现阅读其实不必读完也不必记住,发现把知识“拆为己用”后可以实打实帮自己解决问题,就会愿意主动学习。无助将被治愈,即使仍然谈不上乐在其中,也会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去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去改变行为、升级能力。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身边暂时没有拆书帮现场学习的机会,欢迎来新浪微博@拆书帮参与拆书帮在线学习。 改变并不容易,但是必须。好在有拆书帮,在这里我们一起信仰学习。 书评(媒体评论) 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职场人都能感觉到一种急迫的、自我提升的需要。跟随“拆书帮”,你可以把经典图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中用得上的能力,相信你自己、你的同事和老板都会感受到你的进步,这样不断的进步会让你成为真正可用的人才! ——百度副总裁 郑子斌 在当今节奏飞快、海量信息的环境下,“拆书帮”让一个人乃至一个组织有效、迅速地抓住一本书的精髓,引导读者拆为己用,甚至惠及他人,这的确很有意义。 ——腾讯学院常务副院长 马永武 对于任何一本书,读者都可结合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阅读的内容,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一本书的精华“拆为己用”。在我多年的阅读和写作生涯中,也经常用此法读书、收集资料,颇有成效。故向职场中人推荐。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吴晓波 我们一生都在为职业与事业的发展做知识准备。如果要通过传统的读书方法来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就是活五百年也不够!拆书帮的这本《这样读书就够了》帮助我们去感受书籍,去理解、掌握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逻辑内涵,用有限的时间读懂更多的书籍。生命有限,知识无限! ——上海天翼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月庆 多年前赵周分享他在阿里的“拆书帮”实践,让我大呼精妙。拆书帮将一群爱书之人集合,让书中的文字与情节与自己的生命相联系,让读书真正可以改变思维、行为,成为自我培训的最便捷途径。小投入,大收获。 ——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培训部经理 许晓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