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一种模式叫山寨(弱者的强势生存法则)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钟殿舟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过去的2008年里,“山寨”绝对是国内最火暴、最流行的词语。在这一年,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心里,都飘荡着浓厚的山寨气息。山寨因其实质性的产品推出和行为出现,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迅速引起了民间和官方两种力量的密切关注,人们对此评头论足,态度各异。

本书则认为:山寨模式不是模仿,而是有效的竞争策略,是一种学习与创新的精神,是弱者变强的生存法则。

内容推荐

“山寨”一词是2008年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开始时被人们用来嘲讽一些通过简单模仿他人来获取利益的企业或个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再也不能以简单的方式来解读“山寨”一词。中国一些民营企业正是通过“山寨”的方式在中国巨型企业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那些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令人侧目,可以说,它们创造了一种弱者生存的文化——“山寨文化”或“山寨精神”。

“山寨模式”是一种弱者的自下而上模式,它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深刻了解市场的情况下,主动学习他人的长处、并加入自己的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慧地采取市场策略。其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其弱势的一面,因此都应该有一种“山寨”精神——立足现实、不断学习、勇于创造、灵活应用战略战术……

目录

第一篇 山寨现象横空出世:褒贬未定

 今天你山寨了吗

 哪些玩意儿在山寨

 今天你敢山寨吗

 勇敢祭出山寨的旗帜

第二篇 著名企业山寨之路:根正苗红

 微软山寨之路:技术跃进

 三星山寨之路:兼收并蓄

 丰田山寨之路:一路追随

 联想山寨之路:从制造到营销

 淘宝山寨之路:运营模式

 当当山寨之路:商业模式

 腾讯山寨之路:产品模式

 吉利山寨之路:多方求索

 小霸王山寨之路:敢为天下后

第三篇 山寨精神核心实质:学习创新

 模仿?复制?冒牌?剽窃?精髓在于学习

 劣质?廉价?恶搞?DIY?出路在于创新

第四篇 山寨精神成功之道:随机而动

 市场嗅觉是把握商业机会的首要因素

 商业速度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基本前提

 应变能力是适应市场变化的根本保证

第五篇 山寨精神独门武器:低价营销

 以低端价格优势赢得市场青睐

 迫使同行业商家降低产品售价

第六篇 山寨精神发展动力:利润至上

 紧盯利润,无所畏惧

 薄利多销,“蚂蚁商人”垒起大厦

第七篇 山寨精神市场策略:知己知彼

 全面了解行业状况

 准确估量自身实力

 比较分析竞争对手

第八篇 山寨精神竞争法宝:避虚就实

 避免与对手比拼实力

 争夺市场,寸土不让

第九篇 山寨精神生存秘诀:链系共享

 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相互配合,形成链系

第十篇 山寨精神终极目标:做大做强

 山寨只是策略而非战略

 品牌化是山寨模式的最终出路

后记

 山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试读章节

今天你山寨了吗

随着山寨手机的风靡市场,山寨现象立即在全社会闹得满城风雨,它已不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各行各界热切关注的对象。

对于山寨,人们早已淡忘了它的原始含义,而重新赋予了它文化精神与生存哲学方面的意义。

总之,“山寨”无疑成为当前最火暴的话题,“今天你山寨了吗”也变得如“今天你吃饭了吗”一样平常。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它都客观而真实地存在着。

当有朋友在网络上问“今天你山寨了吗”时,千万不要感到惊讶,更不要以为对方打了错别字,否则你会立即被笑:“土,太土!”

朋友所说的“山寨”并不是你想像中的山村或是传统意义中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它来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主要特点是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是利用小作坊起步,通过快速模仿知名品牌,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由此衍生的词语有“山寨机”、“山寨明星”、“山寨产品”、“山寨景点”等。

最早的“山寨”广泛流传于广东一些没有营业执照的电子厂、小作坊,它们依靠抄袭起家,生产劣质假冒电子产品,被当地人称为“山寨厂”。这些“山寨厂”利用已有的条件模仿市场上各种流行的手机样式,并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新颖的造型获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山寨厂家来说,尽管没有批准许可,也没有行业执照,却仍然在市场需求面前占据了自己的一个份额,并不断发展壮大,不断侵入正规品牌的地盘。后来,这种“狼性”生存方式逐渐扩大到更多更广的领域。于是,“山寨”在一时之间风生水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有正统的,就会有“山寨”的。

于是,各种名牌服装、百年老店、风景名胜、电视电影,甚至明星名人,都难以逃脱被“山寨”的命运。如前不久各电视台就纷纷推出一系列山寨电影、电视剧《山寨红楼梦》、《丑女无敌》等。可以说,山寨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冲击人们的眼球,每时每刻都在进人人们的生活。

不仅如此,“山寨”在各路媒体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吸引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

网络方面,到“百度”或“搜狗”上随便搜索“山寨”,将会显示多达几千万个相关的网页。其中有篇关于山寨现象的《我的山寨一天》博文受到网友们的热捧:早晨洗头之后感觉头皮很痒,仔细一看,才发现是“瓢柔”(本书作者注:飘柔)。先泡上一桶“康帅傅”(康师傅)方便面,再抽了一支“中萃”(中华)香烟。早餐后,穿上“报喜乌”(报喜鸟)外套下楼,到中国石油加油,开发票时才知道人家是“中围石油”。走进了“华朕”(华联)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有“可日可乐”(可口可乐)、“娃娃哈”(娃哈哈)、“下好佳”(上好佳)、“脉劫”(脉动)……哈,还有“丑粮液”(五粮液)呢!

报纸方面,除纷纷出现各种山寨版报纸外,各报纸内容也给予山寨现象大篇幅的报道。如《人民日报》在2008年12月23日发表了题为《“山寨事件”层出不穷,创意还是剽窃?》的文章;12月24日发表了《对“山寨”不能过于宽容》的评论;而《南方周末》则仅在2009年新年伊始就发表了《山寨文化是新圈钱文化?》、《“山寨春晚”变形记》、《商业电影“山寨”化》等与“山寨”有关的文章。

电视方面,2008年6月6日,CCTV-2的《经济半小时》对山寨手机进行了相关报道。报道说:深圳市最繁华的华强北路电子产品市场,过去曾经是以批发销售电脑产品为主的市场,而如今却已经被生意火暴的手机市场取代,10多个专营手机及其配件的店面,不计其数的手机柜台摆满手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些山寨手机超强的功能和超低的价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时隔半年后的12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又专门对山寨文化进行了深入报道,这是国家级电视台首次关注这种来自草根的语言词汇概括的文化现象,也令山寨现象第一次得到了官方的关注。至此,“山寨文化”在民间流行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闯进了主流文化的视野。

有了民间和官方两种力量的关注,山寨现象理所当然地在全社会引起轰动,并流行开来。

……

P3-7

序言

在过去的2008年里,“山寨”绝对是国内最火暴、最流行的词语。在这一年,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心里,都飘荡着浓厚的山寨气息。山寨因其实质性的产品推出和行为出现,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迅速引起了民间和官方两种力量的密切关注,人们对此评头论足,态度各异。

虽然“山寨”一词是新近才兴起的,但“山寨现象”自古便已有之,其之所以没有消亡,就在于它是弱势群体对抗强权最直接有效的“反抗手段”。因为有了“山寨”精神,才使整个社会在最有活力的草根力量的刺激下保持发展。

如今,“山寨”作为一种弱者的生存模式,绝不是简单的仿造和剿窃,而是一种学习和创新,是一种在自身条件较弱时采取的强势生存法则。正是遵循这种强势生存法则,才使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的夹缝中存活下来,并最终做大做强,如联想、华为、奇瑞、比亚迪等知名企业。

依靠着山寨精神发展壮大的企业,从骨子里流露出与传统企业发展之路完全不同的特性:它们的核心实质是学习创新,它们的成功之道是随机而动,它们的独门武器是低价营销,它们的发展动力是利润至上,它们的市场策略是知己知彼,它们的竞争法宝是避虚就实,它们的生存秘诀是链系共享,它们的终极目标是做大做强 … … 这一切,正是当前多数中小企业所缺失的致命弱点。作为整体实力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中小企业,应在上述方面努力向这些具备山寨精神的企业看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本书中,具备以下特征的企业都被划入具备山寨精神企业之列:以模仿或仿制其他企业产品起家的企业;以生产经营低技术含量和低利润而发展壮大的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某环节中不拘一格,别出心裁且取得成效的企业;在行业内以某种独特的形式引发革命性巨变的企业。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山寨精神”的“非正统性”,由于这种“非正统性”,驱使这些企业努力改变经营策略,打破原有局势,最终脱颖而出。

其实,具备山寨精神的企业并非真如传统观点给它们的评价:由于国内对知识产权的漠视导致这些企业见缝插针,钻了空子。同样,在国外,也存在很多“山寨”企业。

英国著名的“维珍公司”是家典型的具备山寨精神的企业,该公司的“维珍航空”、“维珍可乐”都是从“大企业屁股后面抢食的小狗”阶段开始发展起来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它们采用了非同寻常的战略战术,最终成为英国最大的私营企业而己。其创始人理查德 · 布兰森曾说过一句名言:“与那些财大气粗且惰性十足的品牌相竞争,很容易让顾客感到我们的物有所值。”说的就是低价营销策略。

不管企业的规模大小,也不管企业的性质如何,企业只要具备了不屈不挠的山寨精神,必然能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惟愿,山寨精神长盛不衰!

后记

山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山寨”,一个在2008年火遍全中国的概念,从山寨手机开始,演变成一场蔓延全国的山寨运动,不论是具体的实物产品,还是虚拟的文化产品,都迎来了一场山寨模仿秀,除了山寨手机之外,有山寨电影、山寨服装、山寨春晚等,最不可思议的是,竟然出现了山寨明星。山寨现象的出现,不但为大众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可以让大家在这个经济危机的年份,有一丝丝的笑意。

在研究山寨现象之前,老实说,对于山寨,本来的印象并不好。但是,武汉大学出版社龙光桂编辑的约稿,却让我放下自己原来的预想,认真地去了解山寨现象的起源,思考山寨现象全面兴起的内在逻辑。

笔者渐渐发现,山寨现象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山寨现象古已有之,今天很多人心目中的品牌企业,如微软、三星、丰田、联想等,都曾经走过一段不短的山寨之路。但是到了今天,也只有到了今天,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山寨现象才有机会得到更大的传扬。

山寨现象,表面上是因为采取了山寨手段。之所以说一种事物是山寨,是因为有一个参照的非山寨的存在,山寨是对非山寨的一种抄袭、模仿、学习,然后才是一种创新,这个顺序不能违反。没有抄袭和模仿,不成其为山寨,而没有学习和创新,则不能突破自己,永远只能是山寨。

资源少、力量弱的企业和个人,为了摆脱自己的命运,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采取一切手段,要为自己在激烈甚至惨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谁能说这种行为不对?山寨,不过是弱势群体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已。弱势群体在自己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顺势、借势、造势等方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这就是山寨。当然,因为它的威力,已经被更多的弱势企业和个人采用,但是,不论是被多少人采用,山寨依旧还是一种弱势群体的合法奋争的有效手段,而不是如一些“大人先生们”所视为的洪水猛兽。

山寨现象,从内在分析是一种山寨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奋斗的精神,是一种不屈的精神,是一种求变的精神,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那些弱势的群体不甘于平淡的命运,要力争上游,向自己底层的命运告别。这种精神,只要它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只要采取的是市场接受的方式,就不该受到否定和压抑。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曾经写过一本书——《以自由看待发展》。在该书中,作者认为,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乏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

对比来看,山寨,正是弱势群体的发展之道,是弱势群体提高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的过程。对于山寨,我们不但不应该打击,甚至更应该膜拜。虽然说,山寨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好的事物出现,但是,如果我们眼睛只盯着那些负面影响,而看不见更多的正面效果,进而对山寨禁止或者取缔,那不就是因噎废食吗?!可是,谁又会因为孩子在学习吃饭的时候哽住了,而取消他吃饭的机会和权利呢?!

在本书快要完稿的时候,恰逢每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上,涉及各个领域的提案不断被提出,而“山寨现象”,也为代表们所关注,甚至曾经的知名女主持倪萍坚决反对山寨,而且有传言说她提出要对山寨现象“立法封杀”,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  。

笔者听到这个新闻,起始愕然,随之莞尔,想起了一句古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事物的发展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和逆转的,如果无视这个规律,一切都只能是徒然。

钟殿舟

2009.4.10

书评(媒体评论)

其实山寨文化并非“洪水猛兽”,也不是“三只老虎”,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及在社会更替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处于边缘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只要我们引导得当,正确对待,其也会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契机。

——央视风度评论专栏作者 白峰

山寨文化,遗世独立于正统之外,自成一体所以拒绝约束,有点匪气故而也有点狼性,不怕丢人只怕还能惊人,善于模仿同时也敢于创新。作为雷词一个,山寨文化诞生的时间并不久远。但作为一种现象,其历史又不可谓不长。如今的山寨明星,若干年前叫做明星脸模仿秀。如今的山寨名牌,若干年前叫做冒牌水货。自从山寨一词被发明以来,中国语言在冷幽默方面的表现力迅即攀上了一个新高度。

——《潇洒晨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