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胡适编著的《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按照时间倒叙的顺序,追溯了从胡适的晚年至青年大半个人生的演讲历程,试图向读者呈现胡适一生思想之光的轨迹,同时,也向这位为现代中国拉开文明与进步、民主与自由大幕的先哲致以诚挚的缅怀和敬意。胡适的一生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极深,并不遗余力地将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介绍传播到中国,但并非主张全盘西化,他也十分看重并传承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宝藏,并且将数十年的光阴投身到“整理国故”以及考据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工作之中。在生活上胡适也是“中西结合”,虽留洋数载,常年身居异国,但仍十分注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爱穿中国传统长袍,并与他的“小脚太太”不离不弃、相携到老。抛开众多名誉的光环,胡适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始终为后代国人所称道。

内容推荐

胡适编著的《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是胡适先生的演讲精选集。作为近代中国最富盛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胡适的影响力至今不衰。《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对演讲稿的辑录,在时间的跨度上,从胡适的青年时代直至其晚年,而内容题材上,则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既保证了内容上的丰富,又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这些演讲大都十分浅显易懂,且充满睿智和风趣。在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侃侃而谈的智者,又可以体会到胡适对于家国的热爱和思考,对于民主和自由的守护和坚持。

目录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1

找书的快乐 6

容忍与自由 11

新闻记者的修养 17

大学的生活 22

谈谈大学 28

历史科学的方法 31

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典礼致词 34

大宇宙中谈博爱 37

报业的真精神 39

搜集史料重于修史 45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 49

选科与择业 57

新闻独立与言论自由 64

治学方法 70

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 109

自由主义在中国 113

自由主义 115

人生问题 122

考试与教育 125

我们能做什么? 132

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137

纪念“五四” 141

知识的准备 144

海外归来之感想 153

自责知耻才能有救! 156

治学的三根毫毛 158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问题 166

海外杂感 170

我们所应走的路 173

治学方法 177

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地位 184

为什么读书 195

在北平图书馆协会上之讲演 201

治学方法 204

中国书的收集法 207

科学的人生观 222

思想的方法 226

怎样读书 231

书院制史略 235

哲学与人生 240

北京大学第二十五周年纪念日的演说 244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246

学生与社会 254

好政府主义 260

在北大开学典礼会上的讲话 267

女子问题 269

中学国文的教授 274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287

在同乐会上的演说 297

少年中国之精神 300

美国的妇人

试读章节

找书的快乐

主席、诸位先生:

我不是藏书家,只不过是一个爱读书、能够用书的书生,自己买书的时候,总是先买工具书,然后才买本行书,换一行时,就得另外买一种书。今年我六十九岁了,还不知道自己的本行到底是那一门?是中国哲学呢?还是中国思想史?抑或是中国文学史?或者是中国小说史?《水经注》?中国佛教思想史?中国禅宗史?我所说的“本行”,其实就是我的兴趣,兴趣愈多就愈不能不收书了。十一年前我离开北平时,已经有一百箱的书,大约有一二万册。离开北平以前的几小时,我曾经暗想着:我不是藏书家,但却是用书家。收集了这么多的书,舍弃了太可惜,带吧,因为坐飞机又带不了。结果只带了一些笔记,并且在那一二万册书中,挑选了一部书,作为对一二万册书的纪念,这一部书就是残本的《红楼梦》。四本只有十六回,这四本《红楼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老的抄本。收集了几十年的书,到未了只带了四本,等于当兵缴了械,我也变成一个没有棍子、没有猴子的变把戏的叫花子。

这十一年来,又蒙朋友送了我很多书,加上历年来自己新买的书,又把我现在住的地方堆满了,但是这都是些不相干的书,自己本行的书一本也没有。找资料还需要依靠中研院史语所的图书馆和别的图书馆,如台湾大学图书馆、“中央图书馆”等救急。 找书有甘苦,真伪费推敲 我这个用书的旧书生,一生找书的快乐固然有,但是找不到书的苦处也尝到过。民国九年(1920年)七月,我开始写《水浒传考证》的时候,参考的材料只有金圣叹的七十一回本《水浒传》、《征四寇》及《水浒后传》等,至于《水浒传》的一百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廿回本、一百廿四回本,还都没有看到。等我的《水浒传考证》问世的时候,日本才发现《水浒》的一百一十五回本及一百回本、一百一十回本及一百廿回本。同时我自己也找到了一百一十五回本及一百廿四回本。做考据工作,没有书是很可怜的。考证《红楼梦》的时候,大家知道的材料很多,普通所看到的《红楼梦》都是一百廿回本。这种一百甘回本并非真的《红楼梦))o曹雪芹四十多岁死去时,只写到八十回,后来由程伟元、高鹗合作,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完成了后四十回。乾隆五十六年的活字版排出了一百廿回的初版本,书前有程、高二人的《序文》,说:

世人都想看到《红楼梦》的全本,前八十回中黛玉未死,宝玉未娶,大家极想知道这本书的结局如何?但却无人找到全的《红楼梦))。近因程、高二人在一卖糖摊子上发现有一大卷旧书,细看之下,竟是世人遍寻无着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因此特加校订,与前八十回一并刊出。

可是天下这样巧的事很少,所以我猜想《序文》中的说法不可靠。

考证《红楼梦》,清查曹雪芹

三十年前我考证《红楼梦》时,曾经提出两个问题,这是研究红学的人值得研究的:一、《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家世如何?家世传记有没有可考的资料?曹雪芹所写的那些繁华世界是有根据的吗?还是关着门自己胡诌乱说?二、《红楼梦》的版本问题,是八十回?还是一百廿回?后四十回是那里来的?那时候有七八种《红楼梦》的考证,俞平伯、顾颉刚都帮我找过材料。最初发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有程伟元序的乙本,其中并有高鹗的序文及引言七条,以后发现早一年出版的甲本,证明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而由程伟元出钱活字刊印。又从其他许多材料里知道曹雪芹家为江南的织造世职,专为皇室纺织绸缎,供给宫内帝后、妃嫔及太子、王孙等穿戴,或者供皇帝赏赐臣下。后来在清理故宫时,从康熙皇帝一秘密抽屉内发现若干文件,知道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等于皇帝派出的特务,负责察看民心年成,或是退休丞相的动态,由此可知曹家为阔绰大户。《红楼梦》中有一段说到王熙凤和李嬷嬷谈皇帝南巡,下榻贾家,可知是真的事实。以后我又经河南的一位张先生指点,找到杨钟羲的《雪桥诗话》及《八旗经文》,以及有关爱新觉罗宗室敦诚、敦敏的记载,知道曹雪芹名沾、号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接着又找到了《八旗人诗抄》、《熙朝雅颂集》,找到敦诚、敦敏兄弟赐送曹雪芹的诗,又找到敦诚的《四松堂集》,是一本清抄未删底本,其中有挽曹雪芹的诗,内有“四十年华付杳冥”句,下款年月日为甲申(即乾隆甲申廿九年,西历1764年)。从这里可以知道曹雪芹去世的年代,他的年龄为四十岁左右。

险失好材料,再评《石头记》

民国十六年我从欧美返国,住在上海,有人写信告诉我,要卖一本《脂砚斋评石头记》给我,那时我以为自己的资料已经很多,未加理会。不久以后和徐志摩在上海办新月书店,那人又将书送来给我看,原来是甲戌年手抄再评本,虽然只有十六回,但却包括了很多重要史料。里面有:“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午八月泪笔”的句子,指出曹雪芹逝于乾隆廿七年冬,即西历一七六三年二月十二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诗句,充分描绘出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情态。脂砚斋则可能是曹雪芹的太太或朋友。自从民国十七年二月我发表了《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之后,大家才注意到《脂砚斋评本石头记》。不过,我后来又在民国廿二年从徐星署先生处借来一部庚辰秋定本脂砚斋四阅评过的《石头记》,是乾隆廿五年本,八十回,其中缺六十四、六十七两回。

谈《儒林外史》,推赞吴敬梓

现在再谈谈我对《儒林外史》的考证。《儒林外史》是部骂当时教育制度的书,批评政治制度中的科举制度。我起初发现的只有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中的赋一卷(4篇),诗二卷(131首),词一卷(47首),拿这当做材料。但是在一百年前,我国的大诗人金和,他在跋《儒林外史》时,说他收有《文木山房集》,有文五卷。可是一般人都说《文木山房集》没有刻本,我不相信,便托人在北京的书店找,找了几年都没有结果,到了民国七年才在带经堂书店找到。我用这本集子参考安徽《全椒县志》,写成一本一万八干字的《吴敬梓年谱》,中国小说传记资料,没有一个能比这更多的,民国十四年我把这本书排印问世。

如果拿曹雪芹和吴敬梓二人作一个比较,我觉得曹雪芹的思想很平凡,而吴敬梓的思想则是超过当时的时代,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严刻地批评教育制度,而且有他的较科学化的观念。

有计划找书,考证神会僧

前面谈到的都是没有计划地找书,有计划地找书更是其乐无穷。所谓有计划地找书,便是用“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方法去找书。现在再拿我找神会和尚的事做例子,这是我有计划地找书。神会和尚是唐代禅宗七祖大师,我从《宋高僧传》的慧能和神会传里发现神会和尚的重要,当时便作了个大胆的假设,猜想有关神会和尚的资料只有日本和敦煌两地可以发现。因为唐朝时,日本派人来中国留学的很多,一定带回去不少史料。经过“小心的求证”,后来果然在日本找到宗密的《圆觉大疏抄》和《禅源诸诠集》,另外又在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及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发现数卷神会和尚的资料。知道神会和尚是湖北襄阳人,到洛阳、长安传播大乘佛法,并指陈当时的两京法祖三帝国师非禅宗嫡传,远在广东的六祖慧能才是真正禅宗一脉相传下来的。但是神会的这些指陈不为当时政府所取信,反而贬走神会。刚好那时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远避四川,肃宗召郭子仪平乱,这时国家财政贫乏,军队饷银只好用度牒代替,如此必须要有一位高僧宣扬佛法令人乐于接受度牒。神会和尚就担任了这项推行度牒的任务。郭子仪收复两京(洛阳、长安),军饷的来源,不得不归功神会。安史之乱平了后,肃宗迎请神会入宫奉养,并且尊神会为禅宗七祖,所以神会是南宗的急先锋,北宗的毁灭者,新禅学的建立者,《坛经》的创作者,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伟大的功勋。我所研究编校的《神会和尚遗集》可望在明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

最后,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找书的经验,发现我们过去的藏书的范围是偏狭的,过去收书的目标集中于收藏古董,小说之类决不在藏书之列。但我们必须了解了解,真正收书的态度,是要无所不收的。P6-10

序言

一、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胡适幼年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14岁时到上海求学,开始接触新思想。20岁时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留学,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后改读文科,25岁时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受其“实验主义”哲学影响颇深。1917年,27岁的胡适归国后即受聘为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之领袖,后历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心脏病猝发逝世于台湾,享年72岁。胡适一生涉猎甚广,著述颇丰,在文、史、哲、教育及社会活动方面均有建树,他的思想、行为及著述对20世纪的中国乃至今日社会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作为中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胡适的一言一行都备受时人瞩目。学成归国之后的胡适以改革旧中国、旧思想为己任,不只用笔,也通过演说向当时的民众孜孜不倦地播撒新思想的种子。胡适一生发表演讲无数,内容涉及文学、历史、教育、伦理、政治、学术研究等多个方面,加上胡适情思敏捷,能言善道,谈吐幽默,并能将深刻的哲思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白话,因此,胡适的演讲同他的著作一样受到无数国人的广泛关注,至今仍热度不减。

三、胡适的一生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极深,并不遗余力地将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介绍传播到中国,但并非主张全盘西化,他也十分看重并传承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宝藏,并且将数十年的光阴投身到“整理国故”以及考据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工作之中。在生活上胡适也是“中西结合”,虽留洋数载,常年身居异国,但仍十分注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爱穿中国传统长袍,并与他的“小脚太太”不离不弃、相携到老。抛开众多名誉的光环,胡适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始终为后代国人所称道。胡适去世之后,蒋介石曾在给胡适的挽联中评价他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四、胡适的思想在其生活的年代无疑是超前的,对传播科学、启迪民智、引导自由独立之风有不灭之功;而胡适的许多观点和理念对于今人今事也仍不过时。比如在青年的人格塑造上,胡适主张独立进取的个人主义,反对自私自利的“假个人主义”;他鼓励青年人注重以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职业,而不是只看重社会所需;在为人上,胡适讲究“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在治学上,胡适则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这些思想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虽然胡适曾多次声称自己“不喜欢搞政治”,但他的一生还是同政治密不可分。由于时势环境的不同,胡适的某些政治主张或许有待商榷,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认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相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加以甄别,但这并不遮掩他的独特思想和高洁人格的光芒。

五、今年是胡适辞世的第50个年头,我们特从众多珍贵的材料之中,甄选了胡适演讲稿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篇章,汇成《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一书,以飨读者。本书按照时间倒叙的顺序,追溯了从胡适的晚年至青年大半个人生的演讲历程,试图向读者呈现胡适一生思想之光的轨迹,同时,也向这位为现代中国拉开文明与进步、民主与自由大幕的先哲致以诚挚的缅怀和敬意。

书评(媒体评论)

40年来,能够一以贯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传他所相信的,而且在40年间,没有迷茫,没有“最后见解”的人,除了胡适,简直找不到第二个。——李敖

我觉得不但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就连大陆的下一代,尽管反胡适的时候许多青年已经不知道在反些什么,我想只要有心理学家荣格所谓民族回忆这样东西,像五四这样的经验是忘不了的,无论湮没多久也还是在思想背景里。——张爱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