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武林著的《这些书》是作者策划、主编、创作、阅读的感悟和体会,书中包含了作者作为一个编书人、写书人、读书人,他和书相处中的甜酸苦辣都在其中,阅读的乐趣,写作的乐趣,策划的乐趣,一件件与书之间的事,体现了一个书虫对书香的刻骨铭心的执著和迷恋。
安武林著的《这些书》分为说说·我写的书、说说·我策划的书、说说·我主编的书、说说·我写序的书、说说·我评过的书、说说·我读过的书等六部分,书中内容体现了作者对书的刻骨铭心的执著和迷恋。
武林一下要出8本个人的儿童文学精品集,这既是他高兴的事,也是我们这些老朋友高兴的事。在儿童文学界,像我们之间这样走动如此频繁的作者大概不多。我喜欢这样的来往,因为这种来往充满了快乐。他爱书,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他读书多,也是我们都知道的;他还喜欢淘书,我们知道他走到哪儿淘到哪儿。我喜欢与他来往,原因很多,比如,与他说话、说事可以不设防,可以推心置腹地跟他商量一些事情。但最喜欢的大概还是在一起谈书。他喜欢谈书,而我往往喜欢谈写文章。我们彼此似乎都很喜欢听对方谈书、谈写文章。他很少谈论自己创作的作品,而我认为他的作品是很值得一谈的。
武林写东西很杂,什么文体都写,并且不分长短。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他就开始写作了。二十多年到底写了多少文字,我问他,他说没有统计过,我估计少不了。我一直劝他把自己的作品归拢归拢,做成套系。这话说了好几年,他才像蜗牛一样慢腾腾地整理好。
既然是丛书,就要有个丛书名,并且这个丛书名要有品质、有味道,还要响亮。武林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托付给了我。我想了不少,又一一否定了。突然想到了武林的童话《老蜘蛛的一百张床》,我一下子觉得有灵感了。这篇童话是武林的代表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而在我眼里,蜘蛛这个形象就是他一个象征性的形象,是天定的。我说叫它“金蜘蛛”吧!这个形象很鲜明。他喜欢,别人也喜欢。
武林人高马大,一说话就“张牙舞爪”,很像飞快爬行的大“蜘蛛”。他忙忙碌碌地给自己织网:酒友,烟友,书友,写作上的朋友。再加上他奇特的人生经历:从山西到山东再到陕西,最后轰隆隆到了北京。天南海北,那些结交的朋友,就像一张硕大的网。这只蜘蛛是花了相当一部分精力去应酬的,这算他的人际网。他还有一张读书网,就是和他那些书友淘书、品书、交换书,分享读书心得。他读书、写书、评书、淘书、藏书、编书,这一张网更是巨大,他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了这张网上。他几乎每周六都要去淘书,如痴如醉。我和好几个朋友说过,武林是读书最多的人,如果把他写的书评、序、跋、读书文章整理一下,也能整理成好几大本书来。但“金蜘蛛”丛书里并没有专门收录这方面的文章,只有散文集里有几篇。
这套丛书收录了他的两本小说、四本童话、一本散文,一本诗歌。8本书,就像蜘蛛的8只脚一样,显示了他多样的写作才华。也许,这只是一种巧合;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也许,他就在等待着这次“成精”的机会。这只“蜘蛛”不简单,且不说他传奇式的人生经历,我就知道他很多的“第一”。他是第一个用童话写广告的人,他是第一个大批量写少儿编辑的人,他是第一个写儿童文学作家人物专栏的人,他是写了二十多年诗歌第一次出诗集的人,身份如此复杂而又安居乐业在出版社的,也是很少有的。但更重要的,他是一个具有唯美和性情两种气质相混合的人。他既有细腻的一面,又有粗犷的一面。这种气质决定了他作品的特色。
他的诗歌和他的散文,最能显示出他唯美的气质。他的小说、散文、童话,差不多都是以真挚的情感和温馨的文风而取胜的。因为有写诗歌的底子,他的散文诗文采斐然、飘逸、空灵,深受小读者和教师们的欢迎,其中不少是做了小学生期刊的刊首语。对武林作品的评价,我和金波先生是一致的。他童话中的温情和诗情,都受了诗歌的滋润。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些诗歌的因素在里面,即便是他写的那些书评,标题也是很有诗意的。所以,诗意、诗情、诗味差不多是武林整个作品的底色。 武林的“‘金蜘蛛’儿童文学精品系列”的出版,对于他个人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不仅是一个展示和释放,而且是他个人的一次飞跃。我希望,这只金色的“蜘蛛”能在孩子们中间结成一张大网。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