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阅读中华国粹》,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长城》(作者于法霖)是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长城/阅读中华国粹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于法霖 |
出版社 | 泰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阅读中华国粹》,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长城》(作者于法霖)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长城》(作者于法霖)是其中一册。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长城》分为长城与万里长城;进攻基地和开发作用;长城上为什么要建战台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长城概述 第一节 长城与万里长城 1.什么是长城 2.历史上修过多少长城 3.万里长城的起止点 4.万里长城有多长 5.长城是特定时空的产物 6.长城是民族融合的纽带 第二节 长城的特点 1.绵延蜿蜒——长 2.占据地利——险 3.迎风耐久——坚 第三节 长城的功能 1.报道敌情 2.防御功能 3.进攻基地和开发作用 4.威慑作用 5.精神象征 6.旅游作用 第四节 长城的组成 1.城墙 2.关隘 3.烽火台 4.长城上为什么要建战台? 第二章 长城的修建 第一节 先秦长城 1.齐长城 2.楚长城 3.魏、韩长城 4.燕长城 5.赵长城 6.秦长城 第二节 秦汉时期 1.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 2.直道 3.汉朝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修长城的? 4.卫青、霍去病与匈奴在长城大战的经过是怎样的7. 5.秦汉长城在边防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第三节 明清长城 1.今天地图上标注的长城 2.明长城的修筑 3.九边十三镇 4.“土木之变”与北京保卫战 5.庚戌之变与俺答封贡 6.明代南长城 7.清代的不修长城 8.清朝治理长城区域各民族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9.走西口与闯关东 第四节 长城的修建 1.修建长城的原则和方法 2.古时修筑长城的主要劳力 3.修筑长城的钱是怎么来的? 第三章 万里长城名关 第一节 山海关 1.名称由来 2.天下第一关匾额的故事 3.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吴三桂与陈圆圆 第二节 嘉峪关 1.天下第一雄关 2.定城砖 3.冰道运石 4.山羊驮砖 5.击石燕鸣 第三节 雁门关 1.外三关与内三关 2.得名由来 3.名将李牧 4.杨家将 5.抗日战争中的雁门关战役 6.雁门关外的民俗 第四节 娘子关 1.名称由来 2.经历战役 3.民俗传说 第五节 其他名关 1.阳关与玉门关 2.居庸关 3.偏头关 4.紫荆关 5.平型关 第四章 今天的长城 第一节 文化遗产 1.世界文化遗产 2.长城文化 3.长城文化特色及其内容 4.长城学的科学性质 5.长城学会 6.介绍长城的部分著作 第二节 旅游景区 1.八达岭 2.中国长城博物馆 3.北京慕田峪长城 4.金山岭长城与司马台长城 5.黄崖关长城 第三节 景点传说 1.八达岭阎王庙 2.仙女泉和青龙倒吸水 3.西麻草 4.白果树 5.金牛洞 6.石羊山 7.“慕田峪”名字的由来 8.慕田峪半截边的故事 9.莲花池 10.黑楼 11.将军楼 12.登天梯 13.仙女楼 14.压龟石 第四节 长城保护 1.自然损害 2.人为损害 3.保护法规 4.发现长城被破坏,怎么办?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长城的存在,常常可以增加敌对一方的顾虑,他们会顾虑长城易守难攻,得不偿失,因此,有可能在发动进攻之前就放弃进攻的计划,这是长城平时的潜在威慑作用。在战时,入侵者会顾虑侵入长城以后可能面临的后路被切断的危险以及可能的难以撤退的危险,而不敢深入,减少损失。当然,这种威慑作用是需要与有力的防备相配合的,没有将士们的用心防守,敌人是不会惧怕长城的。 长城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在不同政治家、军事家手中引发出不同的效应。在古代,万里长城发挥过极大的军事效用。随着时代的更替,特别到了封建社会末期,长城的实用价值逐渐消减。到了清代,满族作为北方民族人主中原,同时又征服了北方其他民族,于是,在明代作为边境的万里长城,失去了军事防御方面的价值。清末列强侵凌,改从沿海人侵,而且使用飞机大炮,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几乎完全丧失。 随着长城实用价值的消失,长城的精神作用反而大大加强,万里长城作为中国人在抵抗近代列强入侵时的心理上的长城,中国人以万里长城自豪,要为保卫长城而与入侵之敌作殊死战斗,长城成为凝聚全民族意志的新的中心,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时刻,抗战时代,一曲《长城谣》,不知鼓舞起多少中国人抗日的壮志,而诗人田汉所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中国人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被西方誉为“中国的马赛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长城与封闭、保守、退缩之间并无必然联系。长城也绝不是阻断与其他民族、国家交往的障碍,相反,长城也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这更被公认是充满开拓、探索精神,对人类文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创举。2000多年来长城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更能得到认同。而这种底蕴、内涵又与长城极为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出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上下2000年,纵横10万里,最终积淀、熔铸成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今天,长城的军事防御价值已不复存在,兄弟民族之间早已千年干戈化玉帛,但作为碰撞中融合的历史见证,作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长城将万古长存!万里长城具有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过去是实用价值发挥作用,现在是精神价值发挥作用。万里长城显示出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毅力,在启发着我们发奋图强的壮志雄心。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应该充分肯定,长城所象征的民族精神更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在今天,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旅游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增加知识,联系友情,甚至促进经贸活动的开展。长城旅游是我国独有的一大优势,而且又是用之不竭的财富。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再加上附近其他的名胜古迹,在古代就已经引来过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旅游事业更是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多民族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无一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过来参观游览。在旅游开放中,万里长城具有的独特的优势,还引来了众多外国游客的仰慕而纷纷前来参观。自然,长城的旅游收入还会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例如仅山海关一处每年就会有数亿元的旅游收人,这无疑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P16-18 序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