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建筑一本通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刘思捷//张曦//张园园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哥特、巴洛克、洛可可轮番登场,尽展建筑之美!从古希腊神庙到苏州园林,经典建筑一书囊括!

刘思捷、张曦、张园园编著的《世界建筑一本通》用最简单、最直观、最理性的方式解读中外建筑,是建筑爱好者的最新导读书。

内容推荐

《世界建筑一本通》由刘思捷、张曦、张园园编著。

《世界建筑一本通》内容分为外国卷和中国卷两个部分,用简洁、精炼、易懂的语言将世界著名建筑一网打尽,没有虚矫赘文,没有冗长枯燥的学术教条,只有精炼的篇章,富有时代感的文字,细腻地勾勒出金字塔的宏大,万神庙的伟岸,洛可可的妖娆,苏州园林的旖旎……令人深深沉浸其中。

目录

外国卷

第一篇 史前建筑

巨石阵——巨石天书

第二篇 古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

 古埃及建筑

吉萨金字塔群——死亡与永恒的纪念碑

哈特谢普苏特陵庙——一代女王的杰作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太阳神的府邸

阿布辛拜勒神庙——拉美西斯不朽的赞歌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

乌尔纳姆国王山岳台——苏美尔人的神祗之家

萨尔贡二世王宫——亚述帝国的杰作

新巴比伦城——失落的圣域

波斯波利斯宫——波斯帝国的如画江山

第三篇 爱琴文化的建筑——古希腊、古罗马建筑

 爱琴文化

克诺索斯宫——交叉小径的迷宫

迈锡尼卫城和狮子门——苍凉的繁华

 古希腊建筑

雅典卫城建筑群——自由的圣地

酒神剧场——西方戏剧的奠基地

宙斯祭坛——沉睡多年的古希腊艺术

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为胜者而歌

阿索斯广场——气势非凡的梯形广场

 古罗马建筑艺术

君士坦丁凯旋门——拼贴着古罗马雕刻艺术

恺撒广场——残垣见证的辉煌史

图拉真广场——名留青史的决心

庞贝城——火山灰掩埋下的壮丽之城

大角斗场——古罗马永恒的标志

万神庙——古罗马美学的至高峰

卡拉卡拉浴场——古罗马氤氲之梦

第四篇 拜占庭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帝国的灵魂

圣马可大教堂——欧洲最美客厅里的金色明珠

圣瓦西里大教堂——个用石头描绘的童话

第五篇 加洛林及罗马风建筑

亚琛大教堂——德国建筑和艺术历史的第一象征

圣塞尔南教堂——值得全世界来图卢兹的理由

杜伦大教堂——哥特式的报春鸟

比萨主教堂——托斯卡纳的大客厅

第六篇 哥特式建筑

巴黎圣母院——石头筑成的宏大交响乐

沙特尔主教堂——石砌的《圣经》

兰斯主教堂——兰斯的微笑

亚眠主教堂——石头上的百科全书

宫廷圣礼拜堂——最美的彩色玻璃窗

西敏寺——浓缩千年的英国史

米兰大教堂——欧洲第三大教堂

威尼斯总督府——威尼斯哥特式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科隆主教堂——哥特时代完美的句号

第七篇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圣母百花大教堂——最美的穹顶

佛罗伦萨育婴院——古典风格复兴之作

巴齐礼拜堂——早期文艺复兴杰作

美第奇府邸——家族印记

坦比哀多礼拜堂——集中式构图典范

圆厅别墅——完美的对称

罗马市政广场——巴洛克前奏

圣马可广场——欧洲最美的客厅

枫丹白露宫——蓝色泉水之宫

卢浮宫——博物馆之王

凡尔赛宫——几何化花园

恩瓦立德新教堂——为了纪念的荣耀

第八篇 巴洛克、洛可可建筑

 巴洛克建筑艺术

罗马耶稣会教堂——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圣卡罗教堂——起伏的波浪

圣彼得广场——世界上最华丽的广场

纳沃那广场——喷泉之家

 洛可可建筑艺术

南锡广场群——世界上最精致的城市广场

协和广场——历史的见证

第九篇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中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

雄狮凯旋门——群星闪耀的拱门

大英博物馆——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

勃兰登堡门——群星闪耀的拱门

柏林宫廷歌剧院——德国新古典主义高峰

 浪漫主义建筑

伦敦国会大厦——场华丽的哥特复兴

新天鹅堡——忧伤的童话

 折中主义建筑

巴黎歌剧院——琳琅珠宝盒

圣心教堂——独特的风景线

第十篇 工艺美术和新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红屋——工艺美术的滥觞

根堡住宅——东风西渐

罗比住宅——现代建筑的基石

 新艺术运动

巴塞罗那——高迪的城市

圣家族大教堂——未完成的交响曲

古埃尔公园——高迪的童话花园

米拉公寓——超现实主义的住宅

维也纳分离派展馆——“分离派”的集大成之作

第十一篇 现代主义建筑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包豪斯校舍——现代建筑里程碑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流水别墅——瀑布间叠落的风景

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最年轻的古迹

 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浮在空中的白盒子

马赛公寓——居住单元盒子

朗香教堂——柯布西耶晚年的奇葩

 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建筑艺术品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纯粹的宁静

西格拉姆大厦——第一栋高层玻璃幕墙建筑

第十二篇 伊斯兰、印度及东南亚、日本、玛雅建筑

 伊斯兰建筑

圣石庙——圣城金顶

阿尔罕布拉宫——宫殿之城

苏里曼耶清真寺——博采众长的奥斯曼巅峰之作

伊斯法罕皇家大清真寺——真主的乐园

 印度及东南亚建筑

泰姬陵——印度的珍珠

吴哥窟——高棉的微笑

 日本建筑

伊势神宫——神道教最古老的神社

桂离宫——日本古典第一园

紫宸殿——日式皇家居住建筑杰作

龙安寺——枯山水杰作

 玛雅建筑

特奥蒂瓦坎——众神之都

中国卷

第一篇 原始社会建筑

 建筑最初形态——穴居和巢居

 干栏式建筑和河姆渡遗址

第二篇 夏、商、周建筑

 二里头宫殿——最早宫殿建筑

 黄陂盘龙城——武汉的“城市之根”

 凤雏村——最早的四合院

第三篇 秦汉建筑

 长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阿房宫——谜一样的宫殿

 秦始皇陵——世界第八大奇迹

 汉长安城——因地制宜建“斗城”

第四篇 魏晋南北朝建筑

 白马寺——中国的耶路撒冷

 栖霞寺——半部金陵史

 嵩岳寺塔——“Stupa”(浮屠)在中国

 敦煌石窟——丝绸之路上的珍珠

 云冈石窟——现实与浪漫的交织

 龙门石窟——中国石窟艺苑的奇葩

第五篇 隋唐建筑

 隋唐长安城——世界大都会

 唐十八陵——中国“金字塔群”

 佛光寺——亚洲佛光

 神通寺——山东佛教名刹

 舍利塔——栖霞寺中的雕塑

 小雁塔——古城西安的地标

 安济桥——第一座敞肩拱桥

 奉先寺——摩崖石龛之冠

 香山寺——文人政客的佛寺

石楼:武则天“香山赋诗夺锦袍”

九老堂:香山九老“半移生计人香山”

乾隆御碑亭:乾隆与香山寺

蒋宋别墅:豪华别墅沦为牢狱

白园——魂牵香山居士

 笑弥勒——江南第一大佛

第六篇 五代、十国建筑

 南唐二陵——佳城郁郁

 光孝寺东西铁塔——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虎丘塔——吴中第一名胜

第七篇 宋、辽、金、元建筑

 永乐宫——道教圣地

 七帝八陵——露天艺术博物馆

 陀罗尼经幢——中国经幢之冠

 晋祠——三晋胜景

 文殊殿——木结构的创举

 独乐寺——蓟民圣地

 雷峰塔与保假塔—一湖映双塔

 报恩寺塔——吴中第一古刹

 释迦塔——世界三大奇塔之一

第八篇 明清建筑

 北京故宫——无与伦比的杰作

 布达拉宫——高原圣殿

 十三陵——依山傍水古道遗迹

 北京天坛——最美丽的祭祀建筑群

 曲阜孔庙——万世师表

 承德避暑山庄——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外八庙——宏伟的皇家寺庙群

 熠熠生辉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拙政园——苏州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

 留园——吴中名园之冠

第九篇 近代建筑

 上海百老汇大厦——移植来的欧陆风情

 南京民国建筑——西风东渐建筑艺术的缩影

 南京中山陵——第一座国家级现代纪念建筑

 广州中山纪念堂——民族复兴式大型会堂

 上海百乐门——东方第一乐府

第十篇 传统民居

 四合院——追忆老北京的似水年华

 王家大院——晋中民居的代表

 皖南民居——儒商的世外桃源

 窑洞——黄土高原的实用民居

 吊脚楼——“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五邑碉楼——侨乡的保险箱

 土楼——客家古城堡

 毡包——草原盛开的雪莲花

 阿以旺——新疆明亮的处所

 附表:失落的建筑和城市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神通寺——山东佛教名刹

神通寺规模宏大,为山东佛教的发祥地。原寺在北魏、北周时遭到毁坏,隋唐重加修建,隋文帝自以为得神通感应,而在583年改名为神通寺。当时,寺庙影响颇大,达到“上下诸院,十有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三度废教,人无敢撤”的规模。元朝遭兵火被毁,明代重修。到了清朝,寺院逐渐衰败,成为废墟。神通寺是我国佛教史上的一处名刹,现存十一通碑刻,其中元碑二个、明碑五个、清碑四个,提供了有关该寺历史特别是后期兴废变化的重要资料。从神通寺的右侧门出去,拾级而上,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棵巨大的松树,名为“九顶松”,当年神通寺的创始人朗公亲自种植,算来有一千六百多岁了。它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与四门塔交相辉映,使古老的建筑如锦上添花。传说九顶松原是一株高大挺拔的柏树,某天傍晚从远方飞来一只五彩缤纷的凤凰栖息在这棵树上。黎明时候,神通寺的和尚敲响了寺内的巨钟,洪亮的钟声惊飞了凤凰。因凤凰起飞时用力过猛,蹬断了粗大的树干。人们看看这折断的树干无不惊叹惋惜,可谁也没料到,只隔了一夜,这棵树竟从折断的地方长出九股粗大的枝权,而且挺拔苍劲,茂密葱茏,比之前更为壮观。

与九顶松相依相伴的是四门塔,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亭阁式单层石塔,名副其实的老大,而且又是留存文物不多的隋代的遗存,更具有标志性。该塔建于公元611年,塔总高15.4米,每边长7.4米,四面各有一半圆形拱门,檐部挑出,叠涩五层。塔顶用23行石板层层收缩叠筑,成四角攒尖方锥形,顶端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构成塔刹。塔顶四片芭蕉叶的相轮在后世的塔中很少见,只有福建的几座宋代宝箧印经塔,还有普陀山的元代多宝塔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塔的形制为塔心柱式塔,即以一根四方正棱的中心柱支撑整座建筑,这也是早期佛塔的形式。塔心柱上有16根三角形石梁,四面各有一尊石雕佛像,分别面向东西南北,都是螺髻、盘膝、朝门而坐。四门塔的佛像从一开始,就命运多舛,先是唐代的观音、势至等五尊造像遗失,接着是两块题记被盗,至今下落不明。到1997年初春,面向东方的造像又惨遭毒手,不法分子将佛首割下,盗卖到台湾地区。所幸的是,五年之后,又在台湾佛教界及海峡两岸信士们的共同努力下重新回归原位,成为二十一世纪海峡两岸携手酿造的一大文化盛事。尽管塔的建造年代让我们联想到杨坚和独孤皇后的狂热信佛,儿子杨广的贪婪残忍,但这一切似乎都和与世无争的四门塔无关。

神通寺的墓地称为“墓塔林”,而且是重要僧人,例如住持的墓地。按照佛教葬仪,寺僧圆寂后,佛徒们根据其佛学修养、佛教地位、生前享有的威望程度及其经济、佛德等情况,建造层级和高矮大小不同的墓塔,以示功德。但也有些和尚建有身骨塔和衣钵塔。这个墓塔林现存墓塔46座,墓碑15通,都是宋元以后建筑的。墓塔根据塔身和塔顶形状不同,可分成密檐式、阙式、幢式和亭阁式。这里的墓塔造型各异,刻工精细,式样繁多,可谓国内少有的古塔博物馆。

这群塔林中真正艳压群芳的是位于南侧,与四门塔隔谷相望的龙虎塔,不仅形体最大,雕塑成就也最高,与千佛崖一起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塔因塔身雕有龙虎而得名,属于石结构单层亭阁式塔。始建年代史无记载,据其形制及雕刻内容、风格判断应是唐代修建。塔高10.8米,宽、深各4米,平面呈正方形。基础为高大的三重须弥座台基,塔身近于正方体,塔身由4块石板筑成,雕有四大天王、迦叶和阿难、佛、菩萨、飞天、龙虎、云等。每面石板中央各开一宝珠券门,塔身内方形石柱上各雕盘龙、佛像、飞天等。塔檐用砖砌筑,仿木结构重檐,檐下有双跳华拱承托,上置覆莲、项轮、宝顶为塔刹。龙虎塔整座建筑造型优美、刻工精细、得龙腾虎跃之神韵,显示了盛唐造型雕刻艺术之精华,为我国稀有古建筑。

舍利塔——栖霞寺中的雕塑

由南京栖霞寺后院右边小门出去,首先看到的是舍利塔。这是栖霞胜境主要古迹之一。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年间,后唐时再建。塔用白石砌成,高约15米,由须弥座和五层密檐式塔室构成。全塔不仅结构精巧,构筑别致,而且雕刻华丽细致,堪称精品。塔基浮雕是表现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八相图:托胎、诞生、出游、逾城、成道、说法、降魔、人灭。每幅像结构严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衣饰器具雕刻精细人微,富有想象力。往东便是千佛岩。内有佛像五百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是无量寿佛,高约10米。左右两侧是观音、大势至菩萨立像,组成“西方三圣”。周围岩壁上遍布佛龛和佛像,这些佛像精美壮观,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

小雁塔——古城西安的地标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南侧的荐福寺北端,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荐福寺塔,是宫人“率钱而立,为天子祈福”的佛塔,历经沧桑,时至今日它仍保存着唐塔的原貌。小雁塔距大雁塔3公里,东西相对,如同昆仲,也是西安的重要标志。因比大雁塔矮小,建造时间也较晚,故称小雁塔。但从古建筑研究的角度看,它比大雁塔更有价值。

小雁塔为密檐式方形砖塔,初建成时为15级,高约46米。后因多次地震,塔顶震坍,塔身破裂,现存13级,高约43.3米。塔下为方形基座,塔身第一层特别高大,边长为11.83米。每层南北辟门,门框均以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方法,刻出供养天人和蔓草图案。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底层壁面简洁,末端放置倚柱、阑额、斗棋等。各层密檐均以叠涩方法挑出,下面挑出菱角形牙子,菱角形牙子上叠出层层略为加大的挑砖十五层,使塔檐呈现向内曲的弧线。塔的外形逐层收小,五层以下收分极为微小,自六层以上,塔身外形急剧收杀,使塔上部呈现圆和流畅的外轮廓线。这也正是唐代密檐塔的特点。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塔室方形,设木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但塔内空间狭窄,而且各层檐子之间距离小,仅南北辟小窗,供采光通气,因此塔内光线差,不便向外眺望。

小雁塔的造型和结构都堪称早期密檐塔的代表作品。塔建在巨大的夯土基上,夯土基中埋有纵横交错的木架,以加强土基的整体性。塔的每层檐角都埋有上下两层挑檐木,以加固挑檐部分。据记载,小雁塔有三次离合的传奇故事:公元1487年地震时,小雁塔自顶部至底端裂开近一尺的缝隙,“明澈如窗户,行人见之”。但公元1521年的地震将裂缝震合,小雁塔自行恢复原状;第二次是公元1551年地震,塔内中缝又出现,公元1563年地震之后,中缝又奇迹般地复合无痕;第三次是1691年,塔又被震裂,公元1721年又复合。小雁塔经过六次地震,三次震裂,三次又复合。其裂合之原因,至今还是一件令人难以解释的奇事。它经受住了地震和战争对它的破坏,虽已破裂,但幸免坍塌。为拯救历史文物,国家早在六十年代就拨款维修,在塔内实施了结构加固措施,即在二、五、七、九、十一层各暗置一圈钢箍,在塔顶增加了防水设施,安装避雷针。修复只保存13级,没有恢复到十五层的原貌,也许这样更显其悠久的历史。

安济桥——第一座敞肩拱桥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桥梁建筑有重要地位。不论是桥的设计、工艺,还是在建造技术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安济桥(赵州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瑰宝,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拱桥,欧洲敞肩拱造型的桥梁直到14世纪才在法国出现,比它晚了七个世纪。

安济桥立于河北赵县的皎河上,又称赵州桥,由匠人李春主持修建于隋大业年间。桥长54米,跨度37.47米,但高度只有7.23米,有28条并列拱券。安济桥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标志着我国桥梁建筑的成熟。桥的大拱跨度大,桥面平缓,有利于车马行人,水上船只来往也很方便。大桥洞上面左右各有两个小桥洞,这是一种独创,它既节约石料二百多立方米,又减少了桥身五分之一的重量,让桥基部分的负担大大减轻,同时还可以起分洪缓冲的作用,减轻了洪流对桥身的冲击力量。安济桥的桥台独具特色。为减少桥台的垂直位移,李春采取在桥台边打人许多木桩的措施,以此来加强桥台的基础,这种方法在今天的厂房、桥梁的建造上仍经常采用。由于安济桥在结构上有很多优点,它经历了多次地震的考验,承受了各种车辆、人畜无数次的反复重压,至今安然横跨在皎河之上。在1300多年前能建成这种跨度大、弧度低的桥梁结构,是非常可贵的创造。从造型艺术层面来看,敞肩的设计增加了造型的优美,四个小拱均衡对称,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显得更加轻巧秀丽,体现结构和艺术的完整统一,桥上装饰着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这种技术和造型都在古代堪称一绝,被誉为“奇巧固护,甲于天下”。

安济桥已经成为我国桥梁建设的典范。隋代以后,出现了许多与安济桥相类似的大型拱桥,已经发现的就有十几座,如山西的普济桥、晋城的景德桥、河北赵县的永通桥、济美桥等。然而像安济桥这样突出的技术成就和像李春这样杰出的桥梁专家,在封建社会中并不为封建统治者所重视,甚至在史书中也没有留下多少记载。我们除了知道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大桥外,其他却一无所知,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坚信,李春作为一代桥梁专家、安济桥作为一座历史名桥将永载历史史册,为后人所牢记。

P198-20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