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条歌的河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志成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是应该这样。所以,编者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这套《草原文学》由此出版。

这本《一条歌的河流》(作者刘志成)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一条歌的河流》(作者刘志成)是《草原文学》其中一册。

《一条歌的河流》收录了:《燃烧的高原》;《怀望麟州(节选)》;《沙柳蕤蕤在生命的高地上》;《遥远的秃尾河》;《祭奠白鸭》;《灵魂中的另一种疼痛》;《浪了一回东风峡》;《会起东风峡》;《蓝湖泊白湖泊》;《永远的阳光》;《殉葬的童婴》;《踏雪锦屏山》;《灵魂之约》等作品。

目录

第一辑 边地罹忧

怀念红狐

待葬的姑娘

伤逝的雪祭

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

裸坦的渴意

东胜的街道上走过

鄂尔多斯

独舞陋室

踏过驼峰上的黄昏

杏花滩

燃烧的高原

怀望麟州(节选)

沙柳蕤蕤在生命的高地上

遥远的秃尾河

祭奠白鸭

灵魂中的另一种疼痛

浪了一回东风峡

会起东风峡

蓝湖泊白湖泊

永远的阳光

殉葬的童婴

踏雪锦屏山

灵魂之约

日出龙眼山

行进毛乌素

第二辑 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

像狗一样行走

潮湿的窥望

被泪淋湿的哀颤

戴着十字架上路

穿越浮尘的光影

在城市的夜色里歌唱

夕阳下打开的秘密

儿是爹心头的一根勾魂线

一路往哪走

生命的花蕾,在淬炼中盛开

黑色刻度

第三辑 一条歌的河流

刮过明末的那一场大风

陕北歌悠悠

露水河漂流

月到中秋分外明

洇绿在春光里的阿荣

漂泊在漓江上的生命

一条歌的河流

洮砚

试读章节

那一年,我家耕种的荒地离家足有二十里。一个夏目的傍晚,我和爹锄了一天地往回赶时,就看见了那只叼鸡的红狐在不远的沙丘上站着,眨着水漉漉的两只菱形眼默默地望着我们。我的心里腾地起了一团火……

红狐的出现是在十多天前的一个月夜里。那时,淡淡的麦香渗在月光里浸濡了村子的夜空,仿佛要流进人心里来。出院撒尿的我,猛然间听见鸡窝里响起了几声惊恐的呱呱声。我揉了揉睡眼,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一团红艳艳的火团在眼前掠过,蹿上院墙,箭一样地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里。我疑惑地走到鸡窝边,见地上洒了一摊扎眼的血。黄鼠狼叼鸡了,妈。我的声音惊动了屋里的母亲,她一手持着煤油灯,一手罩着灯苗出来弯腰查了鸡窝,叹了口气。那是只红色的黄鼠狼,我说。那是狐,娃。母亲用渗满无奈的声音纠正了我的错误后,就回屋去了。那只老母鸡原打算卖了给娃攒学费的,母亲的唉声叹气混着爹响响的抽烟声飘出屋来,让我暗恨自己怎么当时就没手脚伶俐点……

偷鸡贼,今天非逮住你不可。我气恼地迈开小腿向红狐冲去。红狐冷冷地看着我,仿佛没把我放在眼里似的,一动也不动,待我快到跟前,才甩甩长长的尾巴倏地一蹿,不紧不慢地逃,不时还回头瞅瞅爹那儿。娃你追不上那家伙,不要白费力气了。爹喊声未落,我绊倒在地,一只鞋从脚上飞出,掉在了身边。我站起,拾鞋,向红狐狠劲扔去。红狐箭一样射出,跑上另一个沙丘尖后,就消失在了茫茫暮色里。沮丧地坐下,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回头却见红狐又在原来引诱我的那个沙丘上站着,水漉漉的眼睛一眨一眨地望着爹。偷鸡贼,有本事你等我到跟前再跑,我恼火地站起,又向狐追了过去。狐双腿一跃,朝我迎面闪过,蹿到爹身边,似要挑逗爹去追,见爹不理,长嗥着在我们周围绕着圈子。娃你不要追了,这畜生的窝就在附近,说不准还能扒一窝狐崽子哩。爹你怎知道?你没看见这畜生肚皮下的奶袋子鼓鼓胀胀吗?爹咧着嘴说。

果然,我们很快就发现附近的一个沙圪坨里有一黑土硬圪台,圪台下迎西有一洞,洞前涌起一堆土,不是新痕迹,若不是走近了根本发现不了洞口。爹把耳朵贴在洞口听,我也学着爹的样子凑了上去。很快就听见了几种不均匀的呼吸声。幸亏洞不深,要不我们就费事了,爹掩不住一脸喜悦。红狐见我们用小锄往外扒土,长嗥着蹲在十多步外,双眼流下泪来,乞求地望着我们。很快,我们就看见了四只狐崽.圆乎乎的蜷成一团像小绒球,眼黑黑黑的,眼白白白的,清亮得像小星星,扑闪扑闪地望着我们。把狐崽子拿回喂上些日子卖了,够我娃好几年的学费哩。爹的喜悦感染了我,像吃了块糖似的心里顿觉甜滋滋的。我展开布衫襟子,捧起它们,明显感到它们在颤抖。

红狐一路尾随着我们,凄凉地干嚎着,引得我布衫襟子上的四只小狐崽也哀鸣不止。我不耐烦地赶了它几次,它都不走,直到快进村时,它才站定,干号着望着我们,引得村中的狗也狺狺不止。我的心一软,站定就要央爹放下狐崽,犹豫了好一会儿,忽想起那只预备我学费的花母鸡来,遂把心一横向红狐狠狠唾了一口唾沫,转头追上了爹。不久,我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到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里的一段文字。当我读到老麻雀为了救护小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时,我不禁有眼泪滑落双颊,混着鼻涕一起淌下了嘴角。而其他的同学却一脸的轻松,我暗暗庆幸自己幸亏遭遇了红狐,才在童稚的无忧无虑中辨别出一种特殊的味道……

那时,四只狐崽只有一个多月,还没断奶。它们通体雪白,只有鼻头和尾巴发红。母亲用玉米面糊糊每天喂它们,间或也到邻居家讨些羊奶给它们改善一下伙食。我这才明白红狐偷鸡原来是为了这四只小狐崽子。我越来越喜欢这四只狐崽,常逗着它们玩。这种人狐和谐相处的局面刚刚维持了不久,一个月光朗朗的半夜里,院中突然响起了长嗥声。睡梦中惊醒的我揉揉眼几乎怀疑自己还在梦里,扒起窗子上的猫眼洞布向院中一看,只见那只红狐昂着头站着长嗥。屋里的四只小狐也哀鸣起来,屋里屋外的狐叫声凄凉地响成一片,引得村子里的狗也汪汪地叫了起来。红狐仿佛没听见狺狺的犬声,长嗥着立在门扇上,用爪不停地抓着门。我心里酸楚楚的,正耍央爹放了狐崽,见爹去开门,操起顶门棍,却被母亲劈手夺下了。我跳下地,拉开门,狐退到了院中,哀鸣着伏下前腿。我发现红狐已比那目见时瘦了许多,双目黯然无神,表情呆滞地望着我们,眼角隐隐有泪痕。一股悲哀突然袭击了我。我正用手臂抹眼角上的泪水,爹的喊狗声猛然在院子里响起,我不由得心头一紧,才发现邻居家那只高大威猛的狼狗已出现在院子里,龇着牙,喘着粗气要向狐发起进攻,被爹死死抱住脖子。红狐还没有走,只是嗓子已嘶哑,发出一种揪心的音节。母亲抱了四只狐崽,轻轻放到了大门外。红狐迫不及待地叼起院中的一只柳篮子,放到了狐崽们身边,低低地叫了一声,四只狐崽便爬了进去。我要过去阻止红狐带走篮子,却被母亲一把拉住了。红狐叼起篮子,看了看我们,便飞快地蹿出,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很多年后,红狐哀痛的嚎叫声还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触到了记忆,让我变得伤怀不已。曾经试着将那份感动讲给一些城里朋友分享,但他们一脸的漠然,反揶揄我是艳遇了《聊斋》里的狐女了。我知道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丢失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P3-5

序言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初始成果开始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荒蛮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专属各自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徙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她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风!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是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乌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7: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