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刚好遇见--张祖庆散文精选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祖庆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张祖庆,特级教师,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秘书长,中央电视台教育2频道“东方名家”特约讲师,北京大学远程培训特聘讲师,“浙派名师”学科导师,《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等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在儿童创意写作领域有独到的探索建树。编著有《张祖庆讲语文》《小学生萧红读本》《新经典日日诵》等,在《人民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后记 写作是一场心甘情愿的冒险 1 对我来说,写作是一场冒险。尤其是微信公众号的写 作,更是自设了一个随时都会掉人其中不能自拔的陷阱。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拿着手机读你文章的是谁。也许 是著作等身的学者,也许是饱读诗书的名士,也许是闲云 野鹤的高人,更有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发小、故交、 同学、亲朋,当然,更多是认识或不认识的吃瓜群众。 于是,冷不丁地,你把自己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你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玻璃人。 文章被阅读、点赞、转发,固然是存在的一种方式。 但,有时候,“一切阅读都是误读”。也许你的无心之语 ,被有心人对号入座,令其耿耿于怀,乃至怀恨在心,而 你却浑然不觉;甚至,你根本无意影射某人某事,但一定 会有热心的人,有意无意地把你的文章转给第三个人、第 四个人,且不忘意味深长地追问一句:嘿,你怎么看? 其实,更大的危险在于,你成了出卖自己的人。“词 语破碎处,无物可存。”词语的边界,就是见识的边界。 文章的字里行间,藏着你读过的书以及你的识见、才情, 当然,更暴露了你的种种不足。尤其在高人面前,你的所 有文字,都是那样幼稚和无聊。 写作,也常常令人沮丧。你费了老大的劲想发一篇文 章,可使尽洪荒之力,就是发不出去,更恼火的是,你也 许怎么也找不到发不出去的原因。此刻的你,就像卡夫卡 《城堡》中的那个土地测量员。 写作,有时候也很悲壮。有些真话,是不能说的。可 是,你没有忍住,大胆说了,也许就埋下了祸根。 写作,正如作家祝勇说的“我将自己的年华、生命投 入其中,很可能毫无意义,血本无归”。 写作,的确是一场冒险。 2 既然写作有那么多的危险,为什么还要写作?也许你 会问。 我们来听听作家们是怎么说的吧。 岛武郎:为欲望而写作。 卡夫卡:在可怕的不眠的夜里,我意识到自己单独监 禁的处境,不得不写作。 E。B。怀特:写作是一种秘密恶习,就像自我虐待。 史铁生:为不自杀写作。 蒋方舟:为虚荣写作。 迟子建:为风云变幻各异的命运而写作。 余华:为展现高尚而写作。 冯唐:为消除肿胀写作。 不同的作家,写作的出发点是各不相同的。 那么,我写作,为的是什么? 坦率地说,我觉得写作就是为了满足言说的本能欲望 。 嘴巴,不只是用来吃饭,更是用来说话的。表达,是 人的言语本能。只不过,有的人喜欢嘴巴不停地说,有的 人则喜欢用笔说话。用笔说话,就是写作。 江苏作家毕飞宇在《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一文中 ,深情地回忆自己少年时代随意涂鸦的快乐,他说:“一 个人不管多大岁数,从事什么工作,都有表达的愿望。” 表达,是人存在的方式。人本质上是孤独的,孤独的 人,通过不同的方式,确证自己的存在。 说话,是一种存在;写作,是一种存在。 写作,有时还是一种自我救赎。 司马迁被处以极刑,在写作中获得救赎;蒲松龄科场 失意,在写作中获得宽慰;曹雪芹家道中落,在写作中再 现繁华;刘再复远走他乡,在写作中驱走孤独…… 写作,是一种自我拯救。 3 我辈凡人,无意也无能立德立功立言,只想真实地活 着。这世界,不朽之文,汗牛充栋,文化巨匠,星汉灿烂 。我的文字,只是我活着、我思索的证明。 如此,而已。 写作,无非是用文字留下生命的断章。写作的意义, 在于满足表达的本能,还在于,垂垂老矣之时,也许我们 可以在自己的文字中确证生命的历程。至于精彩与否,浅 薄与否,与他人无关。我的文章不小心被您读到,或点赞 ,或转发,或反对,都是馈赠;当然,不小心成为他人的 谈资或把柄,那也是别人的,与我无关。只要心存善念, 只要问心无愧,我的文字,便无法伤害到我自己。如果, 不小心伤害了您,我替我的文字向您说声对不起。 4 生命需要冒险,写作,是一场心甘情愿的冒险。 我活着,我写作。 目录 第一章 上学记 我的顽童岁月 漫忆高龙中学 温岭师范三年 第二章 五味童年 漫忆童年零食 “爆米花媳妇” 夜钓 后山那片映山红 消失的池塘 两个水鬼 番薯的味道 我的“农民”生涯 父亲在,菜园便在 赶坟头 第三章 生活麻辣烫 趁你还年少,而我鬓未霜 母亲的菜单,世间最动情的长诗 母亲做的茶 家乡的年糕 听雨的况味 白马山游记 失误也美丽 催稿与逼婚 一部减肥史,几多辛酸泪 看不惯先生传 业主群变奏曲 第四章 先生归来 导师于永正 “厉而温”:我所认识的贾志敏先生 “是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才重要” 愿天堂只有好书、电影与美食 “80后”张光璎先生 支玉恒先生 “吾道一以贯之” 贵人 “说真话,做真人” “我的人生微不足道” 第五章 刚好遇见 刚好遇见 “管大” 其星其人 “种”出来的书 “一定会有更多人学汉语” 我真的不是“佛祖” “见字如面”与“石沉大海” 代后记 写作是一场心甘情愿的冒险 精彩页 我的顽童岁月 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王小波《黄金时代》 1 大年三十,带着儿子、外甥去寻访母校——其实,我所有的母校都已经不再存在——不仅仅是消失了名字,有些连建筑都荡然无存。 母校,只能活在我的记忆里了。 2 我在五年制村完小,读了六年书。 结束了七年野蛮生长的幼儿生涯,八岁的我与同村的所有学龄儿童一样,上学了。 母亲把姐姐用过的旧书包,稍加改造,缝制了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我背着一只什么都没装的书包,怯怯地走向村部——学校,是村部改造的。所谓学校,只有一个教室,一位老师,三个年级。 之前,我曾偷偷尾随邻家哥哥“考察”过学校——学校离家只有四百米远,没有围墙,没有操场。课桌椅也都是用村民山上砍下来的松树做的。课间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摔跤。谁摔跤厉害,谁就会得到老师的赞赏。我偷偷地躲在角落,看着他们在村部空地上疯玩,暗暗羡慕。 谁料上学第一天,我竟成了逃兵。跟着邻居哥哥来到学校门口,一看教室里边坐着不少块头比自己大许多的“高年级”。不知怎么的,心突突跳得厉害。 于是,贴着墙根,溜! 家自然不敢回。不然,母亲会“家法伺候”——用磨面的米棒打我屁股。疼自然是不疼的,但无端地怕。 怎么办? 逃! 于是,逃到同村姑妈家,央姑妈不要告诉我妈,允我混一天,放学时再回家。 姑姑哪肯依我!吃过中饭,把我押送回家。妈妈押送我进了教室。 村小的一年,记忆甚为模糊。本村代课老师,讲着本地方言,拼音无从学起。朗读、回答,全部用方言。上课下课,也没个概念。老师说,下课了,我们便一窝蜂地拥出来疯玩;老师说,上课了,我们便又一窝蜂地进教室,听老师传道。唯一清晰的印象是常常和三年级的大哥哥一起在小天井摔跤,玩得汗流浃背。 3 第二年,不知怎么,村小停办。于是,我们集体到邻村完小“留学”。说“留学”,还真不假。我们这一届一年级十来个学生,全部被“留级”一年。哈,村小一年,白读了。 于是,我们这帮“留学生”开始了又一次的一年级生涯。 教我们语文的也是个代课老师,陈云平,蛮清秀的女老师。比起村小的那位只会讲方言的老师,她的普通话不知好了几个等级。于是,我们从a、o、e学起。虽然多读了一年书,但和邻村同学比,并不占任何优势。 一切都是新的。 最好玩的是,所有课文都得从头学起。常常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个字不是这样读的,我们原来的老师是那样读的。逗得邻村同学哄堂大笑,老师也常常哭笑不得。 一次,老师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也记不得是什么课文了,只记得我小时候嗓门大,读得摇头晃脑的。陈老师一个劲地夸我,说我读得真有感情。此后,每逢陈老师让我们读课文,我都第一个举手。慢慢地,后来的课文,我都超前练习朗读。陈老师总是喜欢请我读。我也便成了班级里的“读霸”。 由此,我爱上了语文。 4 三四年级,是我们玩闹的黄金岁月。仗着年龄优势,我们常常欺负别村同学。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两个村的弱者终于联起手来,抗击我们。一下课,我们就冲出教室,占据地盘,和两个村的“敌人”对垒。叠罗汉,造人车,扔石子……“战斗”方式五花八门。每次,我们总能占得上风。 最原始的搏斗,便是摔跤了。我是村里最骁勇的猛将,大家都尊我为老大。我也不负众望,冲锋陷阵,屡建奇功。 一回,我“杀”得兴起,一下将两名同学撂倒在地——他们个儿特别小,正欲好好“修理”,品尝胜利“果实”,铃声不合时宜地打响了。我哪肯放弃战果,将两个小战俘死死摁在地上。他们无力地挣扎了好一阵子,无法逃脱我的“魔爪”。直到有人喊“老师来了”,我才悻悻地放了他们。 5 玩够了,该收心了。一晃到了四年级。四年级语文,是杨大寿老师教的。 杨老师略有耳背,然而能拉二胡,兼教音乐。他的语文课,我印象不深刻,但是对音乐课却记忆犹新。杨老师常常教了十来分钟的音乐后,便开始给我们讲故事。 杨老师最喜欢讲《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每次音乐课,我们总是很期待,缠着他把武松的故事一集一集地往下讲。讲完了武松,他便讲《薛刚反唐》,讲《瓦岗寨起义》。有个心急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结局,便到文化站租来小人书偷偷看。有时,杨老师因小小的激动而口吃,这心急的孩子便替杨老师将有些结巴的地方给补出来。 这心急的孩子,是我。 P3-5 导语 张祖庆为著名特级教师,目前在小语界活跃度极高,个人风格鲜明,其文笔柔和又不失老辣。 《刚好遇见》写作内容全是他的生命写真,其中不乏劲爆之料,并用自然、朴素、平白如话的文字营造出的浓浓的趣味。 序言 真的有趣 何夏寿 我喜欢真实。 有一天,祖庆老师给我发来一条微信,说是让我为他 即将出版的精选散文集写个序,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我 断定我会看到真实。 恕我孤陋寡闻,在教育界,写论文者众之,写案例者 广之,但写作并出版散文集的教师并不多。我这样说,不 是要抬高散文,也绝不是看轻书写论文案例者。恰恰相反 ,我特别佩服那些作者,能够从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中类 比征引,提炼出真知灼见,且写得很是纵横捭阖、入木三 分。由此而观散文,颇多信马由缰,虽也有感草木之微而 察宇宙之大时,却总是不及论文案例之严丝合缝、谨终慎 始。所以总与评职评优失之千里,或许一不小心还会惹上 麻烦。但我倒是特别欣赏散文这种不于潮流中逐波的特立 独行,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它的一种贵气吧。 散文之贵,贵在其真。这里的真不仅仅是情感之真。 情感之真是文学的共性,连最荒诞的童话、幻想小说都概 莫能外。散文之真,讲究作者本身的生活之真、生命之真 。一如巴金先生的“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读散 文,读的就是作者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说白了就是“ 读你”。读“你”的真见闻,真气象,真性情。散文要是 没了这些,那活着也是死了。在“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 全抛一片心”的文化语境里,一个写作者,在众人面前公 开“露真”,除了底气还得有勇气。当然,散文也可写些 花草虫鱼、山川日月之类的,来个托物言志,明话暗说, 在借景抒情的同时,规避一些风险,换得一份保险。可祖 庆老师几近完美地避开了它们。他的整部书稿,写作内容 全是他的生命写真,其中不乏劲爆之料。我想,他约摸是 做好了拉仇恨、惹麻烦、遭口舌的准备了。而一个执意要 将自己剖腹掏心给别人看的人,谁会不称道他的坦诚与率 真?这也便是他的真“贵”了。 是的,祖庆是真人。在《我的顽童岁月》里,他自曝 是“恶霸”:曾仗着年级高,力气大,常欺侮低年级同学 。在《“爆米花媳妇”》中,则毫不掩饰其“早早恋”苗 头:“此后,每到冬天,我便掰着手指头盼望着爆爆米花 。其实,是盼望和我同龄的那位小女孩儿。好看。”在《 赶坟头》中,他承认自己曾经白吃白拿别人的:“我也曾 混迹期间,赶过几次‘坟头’。”这些饱蘸童年底色的照 片,其实谁都会有,偶尔翻出来,也算是曝个写真,应是 无伤大雅,甚至还可卖个天真,讨个欢心。读到《“吾道 一以贯之”》,他说起自己曾想跟着周一贯先生学做文摘 卡,最后体验到坚持太难,终于放弃;读到《“管大”》 ,他想学管建刚老师办班级作文周报,“很认真地跟着做 了一阵——我发现办作文周报这活儿,太磨人了。做了半 年,扔了”。我在暗暗发笑的同时,打心眼儿里佩服祖庆 自揭己短的“很傻很天真”,心下嘀咕:作为一名特级教 师、公众人物,难道不怕别人读了后感叹,以为张祖庆鲜 艳得发紫,原来竟是如此的“不学好”啊! 真人讲真事。专集中《母亲的菜单,世间最动情的长 诗》《父亲在,菜园便在》《“是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才 重要”》《“说真话,做真人”》……不需要读文,光看 题目,其文之真之诚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更难能可贵的 是,祖庆的不少散文,不但能将真人真事写得让人深信不 疑、心潮翻滚,而且令你读有所思、思有所悟。在散文写 作中,能拥有如此一箭双雕功底的,不是高手也是老手。 主打篇《刚好遇见》是典型的怀乡记事散文,讲他陪同父 母回故乡去看“老屋”,无意中遇见了自己多年不见、常 常思念、正待寻见的恩师。“风水先生”“帮父母择屋” “三十五年的恩师”……一读到这些个关键词,我便无端 地想起《三国演义》片尾曲中的歌词“聚散皆是缘,离合 总关情”。散文写事,却非为写事,而重在抒情。祖庆深 明此理,他在借事抒情,抒发一种近似于哲理的情。他写 道:“这真应了‘心诚则灵’这个成语。不强求,不刻意 ,不迟,不早,就这样,不期然地,刚好遇见。”如果这 还算是停留在普通话式的公共模子里,那么紧接着的升华 ,便是个性独具的祖庆心语:“生活里,真有一种缘分, 它像一根缆绳,三十多年前打个结,你以为它断了,杳无 音讯,三十多年间,它却一寸一寸地,似断还连,似连若 断,断断续续,蜿蜒着。忽然,飘然而至,结的另一头, 又续上了。”不经意间,便被这样的心语触动了心弦,你 会不自觉地也去触摸自己的“心有千千结”。 真事连真话。人人想听真话,但人人都怕听真话。因 为有些真话难听,忠言逆耳嘛。但祖庆说了,且说得很透 彻。他坦白自己:“开了公众号之后,后台留言的朋友越 来越多,有人真误把我当‘佛祖’了。有问我要课件的, 有问我哪一课怎么设计的,有问我要某位名师的视频的, 有问我哪篇作文怎么写、怎么指导的,有问我对浙江新高 考制度怎么看的,有问我怎么没有哪课的录音的,有问我 孩子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应对的……”在《我真的不是“佛 祖”》中,对于如此把他当佛祖,要他普度众生的,他说 了真话:“简单的,回;自 内容推荐 本书为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个人散文精选集,分为“上学记”“五味童年”“生活麻辣烫”“先生归来”“刚好遇见”五个章节,,分别从儿时回忆、生活感悟、故人知己等几个方面来抒写人生况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