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理论与实证》中,作者曾广录的首要贡献是假设在只存在政府和私人两个融资主体条件下,建立了公共产品融资的基准数学模型,以严密的逻辑论证了公共产品私人融资的不足性,揭示了私人和政府的最优融资问题,并且通过加入收入差距变量分析了私人融资总量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这为深化公共产品研究奠定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作者的第二个贡献是在基准模型理论框架下,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了一个包含收入差距、政府行为偏好等因素在内的中国转型经济条件下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不仅揭示了收入差距、政府偏好因素各自对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具体影响,同时将政府偏好和收入差距因素综合起来考察了这些因素对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交互影响,这为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有效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001
1.2 研究意义/007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与方法/008
1.4 创新与不足/010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公共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012
2.2 国外公共产品融资理论研究现状/017
2.3 国内公共产品融资理论研究现状/021
2.4 现有公共产品理论关于融资研究的局限/024
2.5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历史考察/027
2.6 本章小结/034
第3章 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农村公共产品的类型/036
3.2 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一般影响因素/047
3.3 中国转型经济中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特殊影响因素/049
3.4 本章小结/052
第4章 公共产品融资:基准模型
4.1 公共产品融资模型的建立/053
4.2 人口因素对公共产品融资的影响/059
4.3 本章小结/061
第5章 收入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融资
5.1 收入水平对公共产品融资影响的一般性分析/063
5.2 均等国民待遇条件下收入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融资/064
5.3 城乡公共产品投入不均的马太效应/067
5.4 本章小结/071
第6章 收入差距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融资
6.1 问题的提出/072
6.2 收入差距与公共产品融资:一般情形/074
6.3 收入差距与农村公共产品私人融资:特殊情形/079
6.4 政府补贴下的私人捐赠效应/092
6.5 本章小结/093
第7章 农村公共产品融资中的克拉克机制
7.1 克拉克机制的基本思想/095
7.2 克拉克机制激励消费者显示真实偏好的原理/096
7.3 克拉克机制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应用/101
第8章 农村公共产品融资中的公共选择机制
8.1 公共产品融资中的公共选择理论/104
8.2 中国农村公共选择机制的特殊应用:“一事一议”制度/113
8.3 农村公共产品融资中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机制的相互配合/116
8.4 本章小结/125
第9章 政府行为与农村公共产品融资
9.1 政府行为与政府偏好/126
9.2 政府结构偏好与农村公共产品融资/129
9.3 政府城乡偏好与农村公共产品融资/137
9.4 政府偏好对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综合效应分析/140
9.5 政府偏好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142
9.6 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融资中的地位和作用/144
9.7 本章小结/146
第10章 非政府组织与农村公共产品融资
10.1 非政府组织的资源配置功能/149
10.2 非政府组织实现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150
10.3 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公共产品融资中的地位和作用/154
10.4 本章小结/156
第11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资产证券化融资
11.1 农村公共产品证券化融资的必要性/158
11.2 农村公共产品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163
11.3 农村公共产品证券化融资的模式选择/176
11.4 本章小结/179
第12章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实证分析
12.1 改革开放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问题及其原因/181
12.2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实证分析/193
12.3 本章小结/207
第13章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案例分析
13.1 案例Ⅰ:洞口县村级公路建设/208
13.2 案例Ⅱ:马甲村路灯工程/215
13.3 案例Ⅲ:荆门“划片承包”与农村水利灌溉/222
第14章 优化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对策分析
14.1 优化农村公共产品融资的基本原则/237
14.2 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私人融资的激励制度/240
14.3 优化农村公共产品政府融资的财政体制/243
14.4 农村公共产品的非营利组织融资/246
14.5 农村公共产品的资产证券化融资/249
参考文献/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