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德楠,山东临沂人,历史学博士,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以及运河史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后期资助、江苏省社科基金等项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黄运地区河工的主要类型及时空特征 第一节 黄运地区的环境状况及河工类型 第二节 明代河工的时空分布 第三节 清代河工的时空分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工建设与河流环境的变迁 第一节 河道工程与河流环境的变迁 第二节 堤防工程与河流环境的变迁 第三节 闸坝工程与河流环境的变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工建设与湖泊环境的变迁 第一节 堤防建设与湖泊环境的变迁 第二节 运道开凿与湖泊环境的变迁 第三节 闸坝修筑与湖泊环境的变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工建设与海口环境的变迁 第一节 苏北黄河人海口的变化 第二节 苏北其他河流人海口的变化 第三节 从苇荡营兴废看苏北海口环境的变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河工建设与土壤环境的变迁 第一节 河工建设与土壤环境的优化 第二节 河工建设与土壤环境的退化 第三节 从典型案例看土壤环境的变迁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河工建设与植被环境的变迁 第一节 河工物料的类型及使用 第二节 河工办料影响下的植被环境 第三节 河工办料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由李德楠著的《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建设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将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着重从河道开挖、堤防修筑、闸坝创建、物料采办等方面,探讨明清黄运地区河工建设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区域生态环境的变迁轨迹。 内容推荐 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是国家层面的大型水利公共工程,时空特征明显,深受黄运关系制约。由李德楠著的《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建设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通过对河道开挖、堤防修筑、闸坝创建、物料采办等河工建设活动的分析,揭示了其对区域内河流、湖泊、土壤、植被、河口、海岸等带来的环境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