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父母分隔两地,如何由打电话的音调判断出他们真的过得好,还是对你报喜不报忧?结识新朋友的时候,如何利用有效的几分钟迅速找到对方的喜好,拉近彼此的距离?你和恋人交往许久,如何不着痕迹地侦测出对方是不是也对感情认真投入?你的上司说很器重你,如何知道他是真的要栽培你,还是只是逢场作戏?作为公司的招聘官,你如何判断一个不错的应聘者所说的话是否真实?不用绞尽脑汁!看过这本《微反应读心术(FBI教你解读行为密码)》,你就能辨识出身边人最细微的本能反应,而顺利获取掌控对方的王牌,最终成为人际博弈中的大赢家。本书由杜丽丽、董豪旭著。
揭秘微动作背后的隐情!世界如此险恶,你要看透人心。FBI特工教你,如何从微反应中发现蛛丝马迹,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微反应读心术(FBI教你解读行为密码)》——一部瞬间读心识人、秒杀社交对手的操纵学宝典!
你可能不知道,微表情又称为“面孔微反应”,微动作又称为“身体微反应”,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广义的“大词”——微反应。一张或陌生或熟悉的脸孔下面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情感表达,都可以通过微反应一览无遗。
在《微反应读心术(FBI教你解读行为密码)》中,你将学会如何借助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等细微的身体反应,找出对方在有效刺激下露出的情绪破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引导对手,在交往中占据主动。本书由杜丽丽、董豪旭著。
被人们称为“读脸专家”的杰勒德·尼伦伯格,与助手进行了大量关于人的心理活动和面部神情之间关系的实验,结果发现,眉毛最能暴露一个人的心理秘密。
尼伦伯格表示,如果一个人只挑起左边或右边的眉毛,通常表示对别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不理解、有疑问,好像在说:“真的吗?你确定是这个意思吗?”(见图1.6)
如果一个人双眉向上挑起,则表示十分欣赏、喜欢或极度惊讶,有时也用来表明将要提出问题(见图1.7)。
乔治如约来到了局长办公室。其实像乔治这样的普通特工是很少有机会和局长面对面交流工作的,如果不是情况万分紧急,乔治也不会想到带着方案来直接约见局长。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乔治的一个线人告诉乔治,可能有两个恐怖分子将携带一批重要文件在明天抵达纽约某机场,其所乘航班十分特别。乔治对该次航班进行调查后发现,该班次恰恰是美国某高官回国所搭乘的那一趟。这样的情报,让乔治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可是这个线人给他的情报一向很准,他也不想因此而放弃一次消灭恐怖分子的机会。当乔治把自己的想法报告给主管后,主管因为乔治无法向其提供足够的证据而否定了乔治的方案。这让乔治感到十分懊恼,于是他决定亲自找局长来讨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乔治一进局长办公室,坐在大办公桌后面的局长就从头到脚地打量了他好几回,显然对他的到来并不太友好。
果然,还没有交谈几句,局长就开始对乔治的方案百般挑剔起来。无论是对整个计划还是具体的执行,都说了一箩筐的反对意见,最后甚至想以计划完全不可行为由,彻底否定此次行动。乔治不得不反复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可局长只是“嗯”了一声,并不自觉地挑起了左侧的眉毛,抽了抽嘴角,流露出一副完全不相信的表情。
乔治看出了局长的否定,于是他干脆向局长借了一张纸,掏出笔,在纸上将计划的每个步骤和时间安排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又将如果放弃这次计划可能带来的损失一条条为局长列了出来。直到这时,局长才把原来挑起的眉毛放了下来,眼里带着笑,不断地点头,显然已经接受了乔治的计划。
就是通过局长眉毛的一高一低,乔治敏锐地发现了在否定的信号中所包含的机会。事后乔治解释说:“一条眉毛上扬,一条眉毛保持下垂,是一个人‘疑惑’的标志;而一个人既惊讶又疑惑时,则会出现一条眉毛上扬的表情;如果两条眉毛都上扬,则表示非常惊讶。当时局长只有一条眉毛上扬,我便判断他对我的计划是感到非常惊讶和疑惑的。于是我对计划做了更详细的说明,并在说明的过程中套出了局长惊讶的原因。等局长心里的惊讶与疑惑都被化解了,他肯定会同意我的计划了。”
若一个人在说“是吗?原来是这样!”时扬起一条眉毛或是不停地用手抚摸眉毛或眼皮,就表示他并没有完全相信你。此时我们必须进一步套出对方不相信的原因或是拿出更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话。只有努力消除对方的疑惑,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信任。
如果你在说“有时间喝一杯”时,对方的眉毛做出了上扬的动作,就表示他认为你的邀请不过是一次外交辞令罢了。此时,若你能够继续向对方确认聚会的时间和地点,那么对方肯定会对此表示感激,并大大提高对你的信任程度。
正常情况下,人们很少出现一条眉毛上扬的表情,所以如果发现这种表情,一定不要认为它是偶然现象,而要认真对待,并努力找出原因。要知道,在交往过程中,任何一方心存疑虑都会切断沟通的纽带。如果看到眉毛上扬的动作,我们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消除对方一些有负面影响的观念,千万不要再按照原来设计好的思路继续该话题,否则只能无果而终。P14-18
人生就是一场化装舞会,每个人都用面具挡住自己的真实表情。站在你面前的他(她),是言为心声,还是口是心非?让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告诉你,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让他人的内心想法赤裸呈现,装不成,藏不住!
美国联邦调查局曾抓捕过一名间谍,虽然这名间谍愿意谈论自己涉及此案,但却拒绝说出他的同谋的名字,于是经验丰富、成熟老练的FBI特工戴维森使用了这样的方法。首先,戴维森列出曾与这名间谍一同工作过的所有人的名字。然后,把每个名字分别写在小卡片上,一张一张地拿给间谍看,并让他大致描述下每一个人。
其实,戴维森并不关心间谍的回答如何,而是注意观察他的脸部表情。虽然间谍在面对戴维森时目光坚定,嘴里说出的都是否定的答案,但戴维森还是发现,当间谍看到其中一个人的名字时,眼睛突然睁大,然后瞳孔迅速收缩,并将眼睛轻轻地眯了一下。
戴维森是研究肢体语言的专家,他知道当间谍看到同伙的名字时,因为紧张眼睛会下意识地突然睁大,但为了掩饰不安,又会将瞳孔迅速收缩,所以眼睛也变成了眯缝状。这些就是戴维森想知道的信息,他收起卡片起身离开了。
第二天,戴维森带着间谍有所反应的那个人的照片,对他说:“跟我说说这个人吧。”间谍的眼睛瞪得如同碟子般大,惊讶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戴维森说:“你不会真的认为你是唯一一个与我们合作的人吧?”间谍大骂:“这个畜生!”接着,他开始挖心掏肺地如实说来。最后,两个间谍都被定了罪。
所以,别再想当然地以为出卖你的只能是“第二者”“第三者”“第N者”。当你的“小心思”被别人猜透,当你的“小九九”被人家看穿,这很可能是你的微表情在作怪,也就是说是你的微表情出卖了你。
其实,不仅是一瞥一蹙,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一个信息,一种身体上的语言,唯有在一个人的躯体意欲如此行动时,他才会出现那样的动作。
我曾参加过一个研究会,主要讨论一项极具科学价值的新产品。所要讨论的内容包括专利权、权益情况、版税、研究开发费用,以及如何说服委托公司生产和销售该产品等各项问题。
讨论刚开始,对方团队里的一名成员便出现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姿态:浅坐在椅子里,身体向前倾斜,踮着脚尖,就像短跑运动员在等待发号令一样(见下图)。
由于他是对方团队中的一名技术人员,所以他的反应直接影响着我的推销结果。他这种“蓄势待发”的姿势就告诉我:他对正在讨论的东西很感兴趣。于是,我引导他提出一些技术性的疑问,然后由我方的科研人员分别给予解答。
其实,在刚开始的座位安排中,我就特意选择坐在这位重要人物旁边,以便更好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当我们充分解答了他在技术方面的疑问,消除了他的顾虑之后,他的态度显得非常乐意合作。
可以说,这次谈判进行得如此顺利的关键就在于:我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位技术人员所表现出的愿意合作的姿势,并且善加利用,于是很快签订了这份双赢的合作协议。
“谈判训练之父”杰勒德·尼伦伯格以真实的谈判经历告诉我们,与人交流时,只要稍稍留神对方的微动作,对方的心思就完全暴露在你眼前。因为不论多么不经意的小动作,都是心理活动引发的,都能彻底暴露埋得很深的心理状态。
你可能不知道,微表情又称为“面孔微反应”,微动作又称为“身体微反应”,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广义的“大词”——微反应。 一张或陌生或熟悉的脸孔下面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情感表达,都可以通过微反应一览无遗。因为微反应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经过长期进化而遗传、继承下来的本能反应,是刻意“装”不出来的,因此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
微反应是人们内心情绪的“阅读放大器”。一旦这个“放大器”像嗅觉灵敏的警犬一样,捕捉到对方眉毛抖动、擦揉鼻子、双臂交叉等隐藏的“潜台词”,你就会发现:看透人心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