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狄克森·卡尔又有笔名卡特·迪克森。是三十年代出道的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大师人物,在历史上他和英国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美国的埃勒里·奎因并称“黄金时代三大家”。
卡尔的小说中,从案发到结案所用的时间往往较短,而《我的前妻们》则几乎称得上卡尔笔下时间跨度最大的一案,前后历时达十余年;而且此案涉及连环杀手——具体地说是“蓝胡子”式的连续杀妻者,又属于古典推理中殊为少见的一类凶案:加之卡尔在此书中频繁穿插不少颇富时代况味的小细节,更令此书格外具有几分“不太一样”的意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前妻们/约翰·狄克森·卡尔系列/古典推理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约翰·狄克森·卡尔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约翰·狄克森·卡尔又有笔名卡特·迪克森。是三十年代出道的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大师人物,在历史上他和英国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美国的埃勒里·奎因并称“黄金时代三大家”。 卡尔的小说中,从案发到结案所用的时间往往较短,而《我的前妻们》则几乎称得上卡尔笔下时间跨度最大的一案,前后历时达十余年;而且此案涉及连环杀手——具体地说是“蓝胡子”式的连续杀妻者,又属于古典推理中殊为少见的一类凶案:加之卡尔在此书中频繁穿插不少颇富时代况味的小细节,更令此书格外具有几分“不太一样”的意味。 内容推荐 十一年前,神秘男子罗杰·波雷先后与几名女性结婚,而婚后不久妻子均离奇失踪,无一例外。警方费尽周折,终于掌握足以将其绳之以法的重要证据,然而布置周密的计划却功亏一篑,波雷自此逍遥法外。 十一年后,一份有关波雷的剧本手稿寄到了著名演员布鲁斯·兰瑟姆手中,其中的若干细节令人异常不安……尘封的旧案帷幕再启,在一个平静的乡村里,阴谋与爱情交错登场,现实中的一切竟完全按照剧本情节步步演进,逐渐滑向难以挽回的深渊……挽狂澜于既倒的唯一希望,就完全维系在亨利·梅利维尔爵士身上…… 试读章节 一个高明的凶手,从杀害一个猎物到寻觅下一个目标之间的轨迹总是曲折晦暗的,几乎从无可能按部就班、确凿无疑地用某种理论一以贯之。而警方是多么希望能办到这一点啊! 就拿罗杰·波雷的例子来说吧。 九月一个晴朗的午后,安吉拉·菲普斯小姐正沿着伯恩茅斯的海岸缓步徐行。菲普斯小姐年约三十多岁,是一名牧师的女儿,双亲都已亡故。她新近刚从一位姑妈那里继承了一笔数目虽不庞大却也颇为可观的遗产,足以让她弃却家庭教师的工作,并且用她的话说——“到处走走看看”。 根据眼下我们手头的照片来看,菲普斯小姐并非其貌不扬。据说她是一位棕色头发、蓝色眼珠、性情有趣但百分之百贤良端庄的淑女。在这个九月的午后,她头戴一顶紧紧的便帽,身着丝毫显不出腰形的上衣,正是1930年流行的装束,沿着伯恩茅斯海岸漫步散心。 正是在那里,她遇见了罗杰·波雷。 直截了当地说吧,这样一个陌生人能够俘获一名牧师之女那素来一尘不染的芳心,其实并不奇怪。正相反,简直是手到擒来。 就和诸多从小接受所谓“上流社会课程”严格教导约束的女性一样,安吉拉·菲普斯那娴静的眼帘背后,蛰伏着对浪漫爱情的渴求,她身体中蕴藏着的那股激情,足以让为数不多的朋友们惊骇不已。有鉴于此——罗杰·波雷想必提醒了你——一切都取决于过程。被严词拒绝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但这并不是因为你的意图,而是因为你展现那些意图的方式。 而这位安静、彬彬有礼的陌生人,带着魅力十足的微笑和斯文高雅的音色,没有犯任何错误。 三天之内,她便被他卷入了狂热的情感漩涡,甚至在写给自己的律师的一封信函中都语无伦次。两周后二人便在伦敦一家登记处共结连理。随后波雷先生带她前往苏塞克斯郡克罗布拉镇外一间半砖木结构的乡间小屋,这是他连同家具一起租下来的,如同田园诗一般可人。蜜月期间,有几位邻居曾和幸福得满面红光的她打过照面。一天下午临近傍晚时分,送报的男孩注意到了迷蒙的薄暮中.她那在门前的小道上清扫落叶的身影,那时恰是黄叶纷飞的季节。 此后再也没人见过她。 “我们夫妻俩必须回伦敦去了,”这位讨人喜欢的波雷先生告诉一位好心的银行经理,“我确信——让我想想——当初我们打算长住此地,所以用两人的名字开设了一个联合账户?” “正是如此,波雷先生。” “若您不介意的话,我们想注销这个账户,把现金提出来,”他笑道,“我妻子总说要去美国,所以我们急需现金。这是我妻子的签名,在我的签名下方。” 所有账单都结清了,小屋的租金也已付讫。当晚波雷先生开车离去,显然是和他妻子一起。没人怀疑什么,也没有任何犯罪的迹象,并且(请注意这一点)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会让人联想到一具尸体。 我们再次听闻罗杰·波雷是在两年后,在伦敦女王音乐厅一场交响乐演出上,他遇见了伊丽莎白·莫斯纳尔。 伊丽莎白时年三十二岁,略显瘦削,一头金发,爱好艺术。和安吉拉·菲普斯一样,她也拥有一笔小小的财产,使她可以投身于钢琴学习。和安吉拉一样,她也是孑然一身,仅有一个弟弟,却早已下落不明,断了音信。 P1-4 序言 但凡多少接触过几本卡尔作品的读者,大都会对他笔下的爱情故事印象颇深。正直憨厚的青年男子,机灵活泼的妙龄女郎。如此组合屡屡出现在卡尔的小说中。事实上黄金时代的推理小说作家运用爱情元素的比率相当之高,卡尔与克里斯蒂皆如是。总体而言,卡尔所刻画的罗曼蒂克情节多数时候略显生硬,套路也缺乏新意,但有的时候这条爱情线却在推动情节发展、参与整个推理布局铺设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卡尔在三十年代的作品更为侧重诡计设计,菲尔博士系列的《三口棺材》,H.M.系列的《瘟疫庄谋杀案》、《白修道院谋杀案》等作品均为典型代表。而在进入四十年代后,卡尔一方面仍然延续不可能犯罪的创作路线,另一方面构建整体案件布局的重心渐渐由诡计手法往故事情节上转移,虽然令人瞠目结舌的惊人设计不如之前那么多——例如二战结束前后的《女郎她死了》、《沉睡的人面狮身》、《青铜神灯的诅咒》《我的前妻们》等作品,更是尤其倚重故事主线为推理布局的核心,诡计的力度较十年前渐趋下降——但情节的曲折程度有增无减,此消彼长之下,保证了作品依然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 该时期卡尔作品的另一特色便是增加了不少时代感。推理小说是一种类型文学,古典黄金时期的推理小说更属于高度类型化的一脉。较之纯文学作品,典型的本格推理往往自备相对封闭和稳定的故事环境,与时代变迁、社会流转关联度不高;但二战为整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令推理文学这片小天地亦难置身事外。克里斯蒂、卡尔等当时身在英国、对二战感同身受的作家,更是有意无意地将其心中所思所想诉诸笔端。于是我们看到,他们笔下的故事,如克里斯蒂的《涨潮时节》,卡尔的《九加死等于十》等等,纷纷或多或少打上了二战的烙印。人心人性在动荡年代中的起起落落,使得许多推理小说也平添一层深沉凝重的底色。 卡尔的小说中,从案发到结案所用的时间往往较短,尤其是早期作品,经常在几天之内便水落石出,例如《疯狂帽商之谜》,在菲尔博士一轮轮抽丝剥茧询问证人之后。不到二十四小时凶手即已成擒。而《我的前妻们》则几乎称得上卡尔笔下时间跨度最大的一案,前后历时达十余年(虽然大部分主体情节的发生也只在最后一两天之内);而且此案涉及连环杀手——具体地说是“蓝胡子”式的连续杀妻者,又属于古典推理中殊为少见的一类凶案:加之卡尔在此书中频繁穿插不少颇富时代况味的小细节,更令此书格外具有几分“不太一样”的意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卡尔在戏剧方面颇有造诣,1939年底他的广播剧处女作在BBC播出,并在二战期间为BBC编写了一系列广播剧。1942年他的舞台剧处女作也得以公映。正如弗雷德里克·丹奈、曼弗雷德·B.李这对兄弟三十年代后期的好莱坞编剧经历直接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中一样,卡尔也在《And So To Murder》和《我的前妻们》中将电影、戏剧等元素娴熟地融合进来。《我的前妻们》主角为剧院演员,案情推进更与一部涉及多年悬案的剧本手稿高度重合,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假难辨的情节读来尤其令人手不释卷。 卡尔撰写的菲尔博士系列共二十三本,从1933年延续到1972年:H.M.系列共二十二本,从1934年延续到1953年。两大系列的水准大致分庭抗礼,难分高下。菲尔博士系列早期几部作品带有明显的探索性,类型各异;而H.M.系列则从开篇之始便将重点放在以密室为代表的不可能犯罪上。《我的前妻们》曾被资深读者称为“H.M.系列最后一部佳作”,盖因随着卡尔后期作品创作力的下降,H.M.系列的最后几部作品无论在诡计还是故事上水准均大为下滑:H.M.的形象后来也被处理成一个过于荒唐胡闹的老顽童,令人难以接受。其实这两点在《我的前妻们》中已稍露苗头,所幸故事整体的可读性甚佳,对喜爱卡尔的读者来说,应当会是一次愉快的阅读旅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