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编写的《书籍的慰藉》围绕“书籍的慰藉”及如何回报书籍的慰藉展开,书中收录了《克雷洛夫的“玩笑”》、《普希金与书刊检查官》、《奥威尔和旧书店》、《杜兰特的“人之书”》、《来吧,显克维奇》、《郑振铎“泡图书馆”》、《郑振铎“三十而立志”》、《“囚徒”的时间》、《当布瓦尔遇见佩库歇》、《爱书人的圣经》、《伯利的帮助》、《“书之爱”的另一种译法》、《一段引语的三种译文》、《“监狱图书馆”》、《法里亚神父的书单》等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籍的慰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成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成编写的《书籍的慰藉》围绕“书籍的慰藉”及如何回报书籍的慰藉展开,书中收录了《克雷洛夫的“玩笑”》、《普希金与书刊检查官》、《奥威尔和旧书店》、《杜兰特的“人之书”》、《来吧,显克维奇》、《郑振铎“泡图书馆”》、《郑振铎“三十而立志”》、《“囚徒”的时间》、《当布瓦尔遇见佩库歇》、《爱书人的圣经》、《伯利的帮助》、《“书之爱”的另一种译法》、《一段引语的三种译文》、《“监狱图书馆”》、《法里亚神父的书单》等作品。 内容推荐 黄成编写的《书籍的慰藉》围绕“书籍的慰藉”及如何回报书籍的慰藉展开,对爱书人的各种“情结”进行总结,对书籍与书房中的美景进行描绘,提出有关书籍的隐喻,通过阅读的变奏勾勒出爱书人的可爱,并在一张旧书单中奏响对书的礼赞。 这是一本充满灵感的书,书中会看到微博时代的博尔赫斯,看到卡尔维诺笔下没有完全展开的城市莱奥尼亚及其百科全书,看到发生在格里高尔身上的神奇事件竟然发生在卡夫卡身上,看到存在于书房里的“世界”纪录,看到爱书人对书所产生的疯狂和迷恋,看到“门德尔图书馆”,看到神奇的“语法树”,看到“监狱图书馆”…… 目录 辑一 书籍的慰藉 书籍的慰藉 焦虑与买书 嗜书者的誓言 嗜书如命的瘾君子 等待救赎的灵魂 复本情结 书痴的悔恨 天堂不是图书馆 再论复本情结 如何回报书籍的慰藉 把书插进上衣口袋 买书这件事 藏在书里的旧时光 史努比的作家梦 藏在书店里的旧时光 会发光的书 小心轻放的光阴 如何验收一本书 一则图书广告的效力 如何杀掉一本书 如何拆解一本书 读者的嗅觉 如果读书是一种工作 拾荒者的阅读时光 废墟中的读者 阅读的姿势 藏书这项竞赛 堂·吉诃德的后裔 给爱书人编个号 工具书情结 实体书店的“遗物” 别想摆脱精装书 “书虫”三境界 爱书人的“图腾” 我和书有个“约会” 图书分类问题 换一种方式“阅读” 书本里的秘密 阅读无处不在 无字书图书馆 谁能真正看完一本书 对“脸”的阅读 写在水上的书 全集控与搬运工 辑二 书籍与书房 书籍的灾难 书中的美食 可爱的书名号 书架、书堆与“知识的 尘埃” 书籍是巨大的锚 书房里的静谧时刻 书房的气味 在书房里捉迷藏 书房里的猫 震波穿过我的书房 书籍自有其命运 书的漂泊 有关书籍的梦境 书房里的“虫子” 书房里的“世界”纪录 书籍的待遇 书籍的牺牲 年轻的书房 辑三 书籍的隐喻 莱奥尼亚的百科全书 微博时代的博尔赫斯 门德尔图书馆 卡尔维诺的月球计划 卡夫卡变形记 星期三书店 2666专卖店 神奇的“语法树” 如何复制一本书 听伊索讲故事 书籍的隐喻之一 书籍的隐喻之二 辑四 阅读的变奏 卢梭的读书生活 卡夫卡与书的游戏 卡夫卡:出版与锻造 博尔赫斯与书 博尔赫斯与藏书室 叶君健“盘书” 叶君健:生命的意义在于 搬书 叶君健与“此君” 叶君健的“斗室” 叶秀山的“辞书之爱” 巴金的“仓库” 梭罗的木屋 卡尔维诺来信 伯林的留恋 保罗的假期 里尔克的“书之爱” 芥川龙之介的“书式生活” 林语堂的“枕中秘” 余华:有关阅读的四个 变奏 克雷洛夫的“玩笑” 普希金与书刊检查官 奥威尔和旧书店 杜兰特的“人之书” 来吧,显克维奇 郑振铎“泡图书馆” 郑振铎“三十而立志” 辑五 一张旧书单 “囚徒”的时间 《打赌》的两种版本 当布瓦尔遇见佩库歇 爱书人的圣经 《书之爱》在中国 伯利的帮助 《书之爱》英文版 “书之爱”的另一种译法 一段引语的三种译文 “监狱图书馆” 《哲学的慰藉》八种版本 法里亚神父的书单 理想藏书 青年必读书手册 中国读书大辞典 世纪学人百年影像 不够袖珍的口袋书 写在后面的话:给爱书人的117封信 试读章节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英译本前言中说:“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 卡尔维诺的这句话,不仅给了文学爱好者以信心,同样,也给了嗜书瘾君子以慰藉(以一本仅有88页的小册子的形态),因为,文学和书籍一样,都面临着其他艺术载体与承载平台的冲击。 请允许我略微改动卡尔维诺的原话,我想借卡尔维诺告诉广大嗜书瘾君子,“对于书籍的前途要抱有信心,因为,世界上存在着只有书籍才能以其特殊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书籍的慰藉。也是一个正常人之所以会沦为嗜书瘾君子的原因。 博尔赫斯也认为,书的消失是不可能的,因为读书是一种幸福,“书是为了读后永志不忘”,因为书里保存着“某种神圣的、奇妙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寻求幸福、寻求智慧的愿望。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购书理由:“我一焦虑就买书。”身边,也不乏天天处于此种“焦虑”状态的人,但是,在说这句话时,这个“焦虑”的人,似乎又是处于一种非常满足的状态。也就是说,这种“焦虑”,已经通过“买书”这一行为,得到了转换,他从中得到了书籍的慰藉。 为了不断获得这种慰藉,他便开始不断买书。而在13常生活中,“焦虑”几乎是常态,因而,这种循环通道一旦开启,基本上就无法停止了。 你永远无法相信一个嗜书瘾君子的誓言。“就这次,下次再也不买了!”如此信誓旦旦。这样的话你应该听过或者说过无数遍。但是,下次,总还会有下次的理由。何况现在网络书店频繁推出各种促销活动,若非真的弹尽粮绝,无法拆东墙补西墙的话,你是不会暂时消停的。只是暂时。 请原谅一个嗜书瘾君子的“谎言”,他的誓言多半是真诚的,他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嗜书症”的困扰,和正常人一样,看到一本书不至于两眼放光,不至于一切都以书籍作为衡量标准,不至于手不释卷忘乎所以,不至于目空一切书籍至上,不至于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而影响家庭和谐……但是,他实在找不到书籍的替代品,他的一呼一吸都与书籍紧密相连,他已和书融为一体。 对于同种病症,不同的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嗜书症”来说也是如此。你无法用硬性指标来判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嗜书症患者,嗜书如命。 举个例子来说吧,嗜书者,必然会尽力去打造一个自己的“书房”,倘若条件不允许,也必然会尽力去打造一面“书墙”;假若再不济,也会尽力去打造一个“书架”;即使出门在外,如果时间较长,也会在旅行箱里装上一堆书,放在近旁;平时出门,也要随身带上一本书,总之,书籍是居家旅行必备之物。 当然,带一本书去旅行,对于旅程来说,一定是惬意的,但在出行前的那一刻,却注定是纠结的。这种纠结是可怕的,令人抓狂的,它很有可能使一个嗜书症患者最终演变为精神病患者,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同时,嗜书者的书架,不会是整齐划一的,不断涌人的新书,不断考验着书架的承受能力,也考验着嗜书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旦整起书来,面对一屋子无序堆放的书籍,面对暂时失去正常秩序的书房,嗜书者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全有可能崩溃,他会不停地问自己:“书斋书灾,这是何苦来的呢?”P2-5 后记 我爱看书信、日记,在这些书信、日记中,学者、作家们可以说是毫无掩饰地袒露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些年也陆续搜集了一些书信、日记,如卢梭书信,康德书信,济慈书信,福楼拜书信,里尔克书信,鲁迅书信、日记,卡夫卡书信、日记,茨维塔耶娃书信,郁达夫书信、日记,朱光潜书信,丰子恺书信、日记,郑振铎日记,老舍书信、日记,海明威书信,奥威尔书信、日记,傅雷书信,伯林书信,卡尔维诺书信,扬之水日记,等等。在这些书信、日记中,我们往往可以窥见一个更加亲切的身影。 朱光潜先生在留学英国时,一边阅读,一边写作,他发现边阅读边写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可以挣点稿费补贴清贫的留学生活。他以广大青年朋友为收信人,写下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小册子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可以说是一本“畅销书”,而每一个青年或曾经年轻的读者,都是这些信的收信人。 有一个收信人是幸福的。如今已没有多少人提笔写信,我多么希望也能收到这样的信件——信里谈到你所读的书,所走过的路。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我多么羡慕你》这首歌,其中一段歌词令我难以忘怀:“我多么想念你,当时间都失去了意义,穿越思念后,等成信箱,让你需要的时候可以投递。” 我想,不妨把这本小书作为一个爱书人向这个世界寄出的117封信,信里写着他读过的、爱过的书,以及他的梦想。作为收信人,你该知道,他正焦急地等待着你的回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