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去幼儿园了,我睡不着了
妈妈,虽然您告诉了我那么多,虽然我也看到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了,可是明天就要去幼儿园了,想一想我还是有些紧张。
我的朋友郁郁去幼儿园第一天还玩得高离兴兴的,可听说她第二天就不舒服了,然后第三天就开始哭,后来居然生病了。
比我早一年上幼儿园的小尧好像在幼儿园里吃不好,听说是老师“不让”他吃那么多糖。到了吃饭的时候,他好像还不愿意吃蔬菜,老师还“硬逼”着他吃。
东东似乎更惨,每天早上去幼儿园都要使劲哭一次,天天哭,他噪子都哭哑了。好像他妈妈也不好受。
……
妈妈,他们可都是已经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怎么会有那么多问题出现呢?我是不是也会出现他们那样的问题?我也想哭了。我会不会也在刚上幼儿园不久就生病?吃饭的时候老师会让我必须吃掉吗?妈妈,一想到您会半天甚至一整天都不在我身边,我就好想大哭,我想我能体会到东东的感觉。
怎么办啊?妈妈!我睡不着啊!妈妈,我该怎么度过幼儿园的生活呢?我想您应该帮我做一些;隹备工作吧。
您应该让我知道您和爸爸还有其他家人都是爱我的,送我去幼儿园并不是不要我了。您还要鼓励我勇敢地走进幼儿园那个陌生的环境中,勇敢地去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度过幼儿园中的生活。
您要帮我调整作息时间啊,这样可以更快地适应幼儿园里的生活。之前我的生活好像挺没有规律的,起床和吃饭的时间根本不固定。在幼儿园里可不会像在家这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其实这样对我的身体危害也挺大的。我的作息时间在家里得到了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也会慢慢熟悉这样的安排,这有助于我尽快熟悉幼儿园里的生活规律。
妈妈,去幼儿园之前我还需要有一个齐全的;隹备。我需要带属于自己的小书包,包里要装上我的小水壶、换洗的衣裤、手帕、小水杯等。妈妈请在我的这些东西上做好标记,要么画个我喜欢的小鸭子,要么写上我的名字,这样我就不会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东西而着急得大哭了。
不过,妈妈,您是不是也要调整一下心情呢?我要离开您独自去和那么多陌生人一起度过一天又一天,您应该会感到担心吧?老师会好好照顾我的,您就别担心我吃不饱穿不暖了,而且,您一定要相信我会做个好宝宝,会听老师的话,并会和其他小朋友成为好朋友的。您不要这么焦虑了好不好?不然,我可是会受到您情绪传染的哦!
第二天去幼儿园的头天晚上您还要让我要早早地睡觉,不能因为太过兴奋而熬夜。如果我睡不着,您可以给我讲几个小故事,或者唱几首儿歌。这样我就不会因为睡不好而闹情绪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需要按时起床。您可以为我穿上我喜欢的衣服,并给我准备营养均衡的早餐,不过别让我吃起来没完,要注意吃饭的时间,否则就会迟到。临走前,您可千万别忘了再检查一遍我的小书包,以防落下东西。
等到了幼儿园门口,您可以和我拥抱,或者亲亲我,鼓励我勇敢地走进幼儿园的大门。当然,我可能会哭,毕竟这里还算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您这时候最好要“狠”下心来,只要您不表现得那么依依不舍,您的微笑与鼓励,会让我减轻对幼儿园的恐惧感。
幼儿园喜好,一有那么多小朋芨,还有玩具 妈妈,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小朋友,和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的感觉一点也不一样。而且幼儿园里还有那么多的玩具,比我们家里的玩具多多了,真好!
可是,妈妈,有时候我喜欢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也喜欢,他如果和我抢我该怎么办?我要是抢不过他又该怎么办,7别的小朋友会和我吵架吗?我会不会受到别人的欺负?我能不能得到所有小朋友的喜欢?我能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
其实我对这些问题一直很担心,我生怕自己做不好,怕自己会和蓉琳一样。
蓉琳小朋友已经4岁.不过,她总是不能和其他的小朋友和睦相处。有一次,别的小朋友先拿到了一只玩具熊,蓉琳也想玩就跑过去枪。那个小朋友当然不愿意把自已正在玩的玩具让给她,蓉琳就打他,使劲抢那个玩具熊。后来,那个小朋友被她打哭了,她也哭了。结果老师来询问的时候,她还说是那个小明友不让她玩玩具熊。现在,好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和蓉琳一起玩。
妈妈,虽然幼儿园真的很好,可是我需要知道该如何与这些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相处,我可不想像蓉琳这样,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排斥。
您需要通过观察和与幼儿园老师交流的方式,来了解我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孩子。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大概能分成三种类型:活泼开朗型、暴躁攻击型、胆小懦弱型。很显然,后两种类型都是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相处的类型。
如果我是暴躁攻击型的孩子,比如我随便就打人、抢玩具,这也许是因为我在家被宠惯了,受不了别人和我“抢”东西,这时您就要改变之前的教育方式,不要那么溺爱我。您可以对我这种不正确的交往方式进行处罚,不过别太严格,因为我还在成长,您应该包容我一点。
如果我是胆小懦弱型的孩子,您需要平时多注意培养我的自信心。如果有条件,您可以让我多表现一下自己,让我在家人面前唱歌,或者邀请其他小朋友来我们家,让我们进行一些画画之类的小比赛,让我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此时,您一定要鼓励我,对我的成绩也要及时提出表扬。这样,我才有可能恢复自信心。
您要教我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比如,我需要使用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您还要告诉我在什么场合下如何去使用。不过,您别给我讲太深奥的道理,否则我听不懂。
您还要教我学会谦让和与人分享,不能独占玩具。您得告诉我,幼儿园里的玩具是公用的,是属于大家的,不是我的私人物品,所以我不能因为喜欢某个玩具就强占着不让别人玩。而且,您也要提醒我,如果我从家里带去了自己的玩具,最好也拿出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因为这有助于我结交更多的好朋友。
另外,有些玩具是需要我和其他小朋友合作来一起玩的,比如大型的积木,我一个人可能无法完成拼搭,所以您也别忘了教我该如何与人合作。
假如我因为玩具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和小朋友吵架了,甚至打架了,您千万别“鼓励”我再去“骂回来”或者“打回来”。否则,这将助长我霸道的个性,我可能会因此交不到朋友。您要帮我认清楚,吵架、打架都是不对的,;如果受到了别的小朋友“不公正的对待”,我可以躲开这个自私霸道的小朋;友,转而去玩其他的玩具,没必要和他发生争执。
我该怎么对待幼儿园里的玩具?您也要提前给我讲清楚。比如,我应该爱护这些玩具,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不能因为争抢就弄坏玩具。还比如,我不能因为自己玩不到玩具,就破坏掉它,让别人也玩不成,否则就是自私的表现。如果我在幼儿园里错误地“对待”了玩具,老师也提醒了您我的错误行为,之后您就该直接告诉我这样做不对,让我记住绝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我还需要学会不打扰别人。有时候,别的小朋友在画画,我可能就会跑过去捣乱,您要告诉我这是个错误的行为。平时在家,您可以多给我讲一讲这方面的故事,给我找一些榜样,让我明白打扰别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您应该每天问问我在幼儿园里的情况,这样您将能够了解我的“动态”,还能发现我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方便您对症下药,及时解决我的问题。
P005-009
天下做妈妈的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这一点不用怀疑。不过,怎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妈妈都深思的问题。有时候,妈妈仅有一颗“教育好孩子”的心还是不够的,还得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不同的,孩子的心思与成人的心思也不同,所以,妈妈们千万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当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不懂得孩子心思的妈妈是不能做好妈妈的,不懂孩子心思的教育更是盲目的,是没有针对性的,很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孩子是独立存在的,他有独立的人格,不是妈妈的附属品,所以,妈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尊重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妈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想法、行为去理解、干涉孩子。只有在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孩子才会接受妈妈对自己的教育。
其实,一直以来,很多妈妈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孩子的,根本不懂得去探究孩子内心的想法。当孩子有想法要说给妈妈听时,有的妈妈也不会认真去倾听,甚至都懒得装个“听”的样子,结果,孩子有什么话也不会跟妈妈说,亲子之间的沟通就出现了障碍,而亲子关系就有了隔阂。最终,妈妈根本不知道孩子整天在想些什么,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所以,妈妈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美国著名的商业领袖李·艾柯卡曾经说过:“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卢勤老师也曾指出:“大人们是应该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倾听孩子了,这样才能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感受什么!”的确如此,如果妈妈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连孩子在想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呢?倾听孩子的心声就好像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世界的钥匙,不要因为孩子还小,还不是成年人,妈妈们就不重视他的内心感受,高高在上地对孩子的诉说不屑一顾。只有静下心来,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的艺术。说它简单,其实就是知道孩子在需求什么,并用心在生活中去实践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孩子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说它复杂,其实就是不了解孩子的内心,尽管看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却因为选择不当,没有发现正确而有效的方法,或者不会鉴别哪些方法是正确的,而且也不去实践,结果,教育孩子就成了“纸上谈兵”,道理可能都懂,方法就是不会用或者是误用,这样孩子怎么能教得好呢?
只有孩子最了解自己,所以,我们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就应该去听他的想法,听他的声音,看看他在想些什么。只有了解孩子,妈妈才能针对自己的孩子做出最好的教育判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进而对他进行最有效的教育。
不过,因为妈妈之前已经多次拒绝倾听孩子的倾诉,现在孩子已经不对妈妈讲心里话了。妈妈又该怎么办呢?为了让妈妈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策划创作了这套“中国第一套由孩子发声的家庭教育书”。本套书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阐述孩子们关心的家庭教育的种种问题,涵盖了从出生到16岁青春期的各个年龄阶段:0~3岁婴幼儿期、3~6岁幼儿期、6~12岁儿童少年期、13~16岁青春期。每个年龄阶段为一本书,共4本,分别为《0~3岁,爱我您就抱抱我》、《3~6岁,我最想对妈妈说的话》、《6~12岁,妈妈请您信任我》、《13—16岁,妈妈请您理解我》,全面展示了孩子的想法、内心的声音,从而帮助妈妈了解孩子、走近孩子,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0~3岁,爱我您就抱抱我》从“0~3岁,我渴望得到妈妈的爱;爱我,就请您给我最好的环境;爱我,就请您读懂我的敏感期;0~3岁,我具有的能力是惊人的;爱我,就请您给我最好的早期教育;0~3岁,请您这样开发我的智能:走近我,请您做个有智慧的妈妈;妈妈,请您换种方式爱我吧”等8个方面,全面表达了0~3岁孩子的心声和有关家庭教育方法,从而让妈妈真正学会爱孩子,做到“爱孩子就去抱抱他”。
《3~6岁,我最想对妈妈说的话》从“我上幼儿园了;我的心思妈妈不懂:我不是个坏孩子;妈妈说我要好好学习;我也能做个天才吗;我要学着照顾自己了:妈妈,其实我懂的也不少”等7个方面,全面表达了3~6岁孩子想说给妈妈的心里话,也阐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让妈妈真正读懂孩子,教育孩子。
《6~12岁,妈妈请您信任我》从“妈妈的信任是对我最大的激励;妈妈,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妈妈,我非常需要您的关怀;相信我,我一定能学得好:请放开我的手,我能自己‘走路’;您不用说话,我也能感觉到信任:赏识我,我不会骄傲,会更加努力;妈妈,您应该给我的‘信任大礼包’”等8个方面,全面阐述了6~12岁孩子心中对妈妈的期待,以及正确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让妈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信任孩子”。
《13~16岁,妈妈请您理解我》从“13~16岁,我是一个难解的谜:理解的前提是了解与尊重;请您理解我的心理需求;请您理解并调适我的负面情绪;理解我,您就能走进我的内心;您可以用非语言方式跟我沟通:请理解我青春期的各种问题;关于我的学习也请您理解我:我还想让您理解我的几件事”等9个方面,全面表达了13~16岁孩子的内心深处的声音,以唤起妈妈对孩子的理解,从而让妈妈做最好的妈妈,进而打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阅读这套书的时候,请妈妈们一定注意,不要认为孩子这么小怎么会说出这么多有道理甚至是高深的话,而且有的话连成年人可能也都不知道。其实,这些内容,一方面是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另一方面是我们借由孩子的嘴说出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方法、有效方法,孩子有时候俨然成了“教育专家”。所以,请妈妈们别太吃惊,用心去品读,就会进入孩子的世界。
其实,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今天的家庭教育图书领域还是第一次。这是一套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表达的家庭教育丛书,当妈妈们在阅读这套书的时候,会感觉是孩子在跟自己说话,会不自觉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更会开始思索孩子的想法,品读出家庭教育的真谛……
真诚希望天下的妈妈们通过阅读这套丛书,能够“抱抱孩子”、“倾听孩子”、“信任孩子”、“理解孩子”,做最好的妈妈;也真诚希望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人生不走弯路,早日拥有自己的幸福人生。
鲁鹏程
《3~6岁,我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由张振鹏等人著,从“我上幼儿园了;我的心思妈妈不懂:我不是个坏孩子;妈妈说我要好好学习;我也能做个天才吗;我要学着照顾自己了:妈妈,其实我懂的也不少”等7个方面,全面表达了3~6岁孩子想说给妈妈的心里话,也阐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让妈妈真正读懂孩子,教育孩子。
《3~6岁,我最想对妈妈说的话》适合3~6岁儿童家长阅读。
《3~6岁,我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由张振鹏等人著,主要内容: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多了解了解孩子的小心思,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教会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信任,他们一定还是妈妈的乖娃娃。
孩子在说什么,在想什么?妈妈要倾昕孩子,才能读懂孩孑,教好孩子;妈妈对孩子要有爱、宥信任、有理解,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