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孝悌新主张/中华家训智慧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郦波
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央视热播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百家讲坛》人气名师郦波老师倾情力作!

名师解说家训文化,展现古代家训文化的大智慧,影响孩子良好性格,改变命运从小做起。

作家旁征博引,以古喻今,语言又不乏风趣幽默,现代感十足。

作者郦波和他的儿子可乐童鞋的“父与子”搞笑逗趣漫画首度曝光,更有作者潇洒题词随书附赠。

《孝悌新主张》从“孝悌”这个主题切入,由古代家训名言作引,以古今中外的知名历史及名人故事为例,用幽默时尚的现代语言,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述家训文化,将经典的历史鲜活再现给青少年读者。

内容推荐

《孝悌新主张》是作者郦波对传统家训中孝悌之大义的理解和阐释。作者分别从孝之源、孝之义、孝之道,兄弟合心,家庭和谐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深入阐述。作者在书中既辩证地分析了孝悌文化的现代意义,同时也就近现代对孝悌文化过度否定的问题进行了评价,也就孝悌文化中过时和迂腐的部分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全书行文轻松幽默,深入浅出,用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目录

孝是一种修炼

孝不教不知

不孝多因无知

孝是感恩是敬畏

感恩是一种卓识

孝顺等不得

百善孝为先

孝不在物质

孝不是盲从

孝不是表演

齐家方能成大业

孝是定海神针

家和万事兴

宽容系亲情

我忍 我忍 我忍忍忍

凝聚家庭正能量

打虎亲兄弟 上阵父子兵

孝在传承

成才 成大孝

心中有孝 如沐春风

试读章节

沧溟先生说:

什么是良心?

“良心”这个词出自《孟子》一书,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注释时说:“良心者,本然之善心。”也就是说,良心是人的天性中本来就有的善的一面。

事实上,孟子之所以会提出“良心说”来,是因为他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在人世中被现实污浊了。只要每个人能找回人性中本来就有的善的一面,那么人人皆善。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会问,既然人性本善,那么恶又是如何出现的呢?能污浊人性的黑暗现实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所以,同为儒家传人的荀子就不同意孟子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本恶。正是因为人性本恶,所以人才需要不断学习,由此来改变自己恶的一面。这样人人修身,才有可能社会和谐。

事实上,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这个问题在人类文明史上已经争论了数千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毫无疑问,人性中一定有善的一面,否则,人们不会把向善作为终极目标;人性中也一定有恶的一面,否则,人们不必把修身作为人生进步与成长的起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良心,既可以是人性善的觉醒与回归,也可以是对人性恶的超越与升华。

所以,刘沅在家训里说“孝在修德,德在修心”,并用天地自然孕育万物的规则做比喻,一方面是提醒子弟不要忘记自己良善的本心,另一方面也是要让子弟不断在现实中去修炼那颗良善的本心,而保持本心与修炼本心的出发点都在一个“孝”字。

这让我想到前些年颇有争议的一件事。

前些年,当各地中小学开始推行孝道教育,提倡孝亲行为时,让孩子为父母洗一次脚成为各地中小学纷纷效仿的一种德育实践活动。

可是,一位知名学者却因此发出批评的声音,说“应该抵制孩子给父母洗脚”,“小学生给父亲洗脚是愚孝”,并引用鲁迅先生批判《二十四孝》的例子说:“小学生给父母洗脚,不就是把我们推翻的东西又捡起来了吗?这种愚孝,已经在鲁迅时代被推翻,为何现在还要去捡起来呢?”

一时间,这样的观点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对此,各方意见纷纭,却也争得不亦乐乎。

对于这位学者的观点,沧溟先生觉得有几个不得不问与不得不思考的地方。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图》,确实专门谈及古代孝道的问题。但就算是二十四孝,鲁迅也主张辩证地看待。像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鲁迅都认为可以效仿,甚至模仿陆绩做了鲁迅怀橘的想象。而鲁迅批判的主要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种为了提倡所谓的孝道,做出不近人情、泯灭人性的伪善行为。因此,就算是鲁迅对二十四孝的故事总体上具有嘲讽与批判的态度,毕竟也没有否定过给父母洗脚的孝行,也没有认为给父母洗脚就是愚孝。

此外,鲁迅所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中并非没有矫枉过正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无知、曲解与破坏更是到了可笑、可叹、可悲的地步,难道这其中所有被我们“推翻的东西”就真的全无价值吗?就真的全无“捡起来”的必要吗?如若如此,又何来复兴国学的必要呢?

何谓愚孝?其实考察中国的历史就会知道,孝本来无所谓愚与不愚。虽然人们对孝道的认识也有不少误区,但愚孝之说主要是因愚忠而起。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主张以孝治天下,其背后不可告人的目的是为了让臣民对其愚忠,而为使民愚忠而提倡的伪孝才是真正的愚孝。可孩子为父母洗脚与否,与这种愚忠愚孝却是半点儿也不沾边的。

P3-6

序言

中华家训别有智慧

家训,对于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古时,却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的家训传统,自古及今,源远流长。

那么,什么是家训呢?

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说过一句名言:“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说的正是早期的家训。《论语·季氏》篇记载:

(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这是一段对话,也是一幕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

有一天,孔子站在院子里,他的儿子孔鲤从庭前经过,孔子便叫住孔鲤问道:“你开始学诗(按:一说学习《诗经》)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于是说:“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呢?”于是孔鲤退下,开始努力学诗。

过了几天,孔子又在院中看见儿子从面前经过,于是又叫住他问道:“你开始学礼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于是教训道:“不学礼,不知礼,怎么能立身于世呢?”于是孔鲤退下,开始努力学礼。

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孔鲤的教育,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所以这段记载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典范之一。而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则成了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

当然,就文献而言,《论语》所载孔子对孔鲤的教育还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家训。作为商周时期文献的合集,《尚书》中收录了更多也更为典型的家训作品。其中最为有名的《无逸》篇,是周公辅政时,周公教导侄子成王如何勤俭执政的。那句“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也成了后世诸多帝王教育后代不要贪图安逸奢华生活的名训。

通过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以及周公所说的“君子所其无逸”,我们可以知道,家训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家庭或家族中的长辈教育子弟或晚辈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十分宽泛,包括家庭生活、言行举止、个体修身、交友处世,乃至出仕从政、建功立业等各个方面。这些内容中的精华被行之于文、传乎后世,便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家训文化。

西汉以后,由于儒家学说渐成社会主流,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仰与素来的家训教育不谋而合,在“家天下”的文明模式中,家训遂一跃成为社会教育的主流。这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家训所代表的家庭教育形式成为当时教育的主流形式。

我们一般以为古代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我们现在一样,是课堂,也就是学校教育。事实上,标准的学校自商周以来确实也早就存在。比如商周时期的庠序、辟雍,两汉的太学,唐宋以后的国子监与书院等。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不论哪个时期,能进入这些学校学习的学生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都是寥寥可数的(古代私塾、族塾、宗塾等俱属家庭教育形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校)。事实上,因为儒家对“修齐治平”“家国天下”信仰的推崇,“修身齐家”的行为模式最终决定了家庭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教育形式。

换句话说,中国人最重家,从来都把家庭教育当作安身立命的根本。《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说明教不教,是父母的责任;教的程度如何,才是老师的责任。所以就“教”而言,父母才是人生第一任重要的老师。推而广之,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这就是中国人所笃信的教育理念,也是家训在中国古代得以昌盛的最关键原因。

二是家训所涵盖的教育内容成为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

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虽然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自颜之推写作《颜氏家训》开始,“家训”才正式得名,但在这之前,大量的“家诫”“家范”与“诫子书”其实都是标准的家训文献。自颜之推后,像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范》、司马光所作的《家范》等,虽然不以“家训”为名,却也都是标准的家训作品。甚至像成册成卷的家书、家信,只要有教育的内容与意义,在古时也一概被视为“家训”。

这样一来,古代家训典籍中所包含的教育内容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狭义地看,囊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处,如何规范,如何发展;广义地看,则囊括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启智,如何修身,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两全。

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莫不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家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教育智慧,也承载着华夏文明独特的历史智慧与人生智慧。

中华家训,别有智慧!

是为序。

郦波

甲午暮春于金陵水云居

书评(媒体评论)

中华家训智慧,不仅是中华家庭教育的精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郦波先生的解读,别有智慧,是父母与孩子共享的好读本。

——著名作家叶兆言

国有法,乡有约,家有训。中华家训文化,经郦波先生解读,生动有趣,饶有兴味。

——著名学者鲍鹏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