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苦涩年华(一个77级大学生的青春记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陆游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内容感人、丰富有趣的书,书中的一个个人物故事,不是刻意写出来的,而是从心灵里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它们像作者成长过程中留下的一串串脚印,深深地刻印在岁月的年轮里。人生的释义古今纷纭流长,有苦有乐才是真人生!张陆游编著的《苦涩年华(一个77级大学生的青春记忆)》这本书就是最好的诠释。

内容推荐

张陆游编著的《苦涩年华(一个77级大学生的青春记忆)》是一本尤其可启迪青少年的书,书中以冷峻的目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故事中折射着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性思考。《苦涩年华(一个77级大学生的青春记忆)》通过书中的一个个片断,一个个事件,一个个人物,读者可以比较客观地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方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大背景,感受中国百姓曾遭受过的苦难,从而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充满希望的生活。

目录

拥抱生命(代序)

飞行

聚会

回乡

父子

六岁远行

母亲的眼泪

童心初开

艰难觅食

土盘练字

刨鼠粮

童趣

看戏

惊险晚餐

放羊

打酸枣

爷爷

挖苦菜

打狼记

病之痛

捞河财

迷惑的年月

恐惧与刺激

跟上疯子扬黄尘

住校辛酸

现行反革命

过年

罪过

荒唐往事

苦境悲欢

彻骨苦寒

喜上南中

红粮面肚子

熬筋练骨

坐车“头一炸”

山沟里的样板戏

乡俗

校花

雪夜担惊

告别校园

夜战

渴望中彩

窝居

奸猾招数

大粪臭五谷香

忍耐是金

满驮大爷

高老婆婆

崩溃边缘

再度厄运

夏泳

驾辕

远方的呼唤

终得远行

风雨行程

雅安风情川西愁

旅途颠簸

高原的人们

生命的“新大陆”

遭遇“小赤佬”

藏族兄弟

兄弟反目

生命折磨费

城市道班

大爹

我爱祖国新西藏

高原画中游

夜过色季拉

色拉寺

苦读

较真

喇嘛爷爷

风雪高原无冬天

一人过大年

与美女擦肩而过

过江历险

灵肉搏击

大篷车上

高山多血症

走过惊险

酒驾惊魂

炸鱼

采访伐木工人

转折

高考

生命的春天

后记

试读章节

父子

1960年,对于晋西北黄土高原的人们来说,可以说是最不幸的年代之一了。

那一年,我五岁。

我记得,那是一个严寒的冬日,快过年了。

每年腊月,临过年那几天,在太原西山煤矿当矿工的父亲就回来了。我印象中,父亲很陌生,他只有过年才回来几天。我盼父亲回来,又怕父亲回来。他嗓门粗大,面容冷峻,对孩子严厉,发起脾气来很是吓人。

父亲回来头几天,我觉得新鲜,他走东门串西门,我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那天,父亲到村里两个下乡干部那里串门,我也跟去了。下乡干部一个黑瘦黑瘦的,留着小分头;一个矮墩墩的,留着寸板头。他们就住在我们隔院墙的旧窑洞里。过年前,村里闲人多了,窑洞里不时人来人往。父亲带我走进去时,下乡干部正在做晚饭,锅盖上腾腾地冒着热气。

父亲坐在炕头上和干部拉话,谈的好像是些煤矿上的事情:挣钱多不多,活重不重,吃得饱不饱之类,兴致勃勃。

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一会儿,让我眼馋的事情发生了:寸板头干部揭开锅盖,拿个大碗,开始从锅里抓蒸熟的山药蛋。山药蒸过了火,一个个爆皮开花,皮上沾着雪白的瓤子。

父亲谈兴很足。大概,他是当时少有的到过太原的乡民。逛过大城市,见过世面,说得很得意。他根本没注意,我正站在墙角盯着,眼馋干部们怎么吃上了山药蛋。

看样子,寸板头干部是饿急了,山药蛋滚烫滚烫,他抓在手上左右捣两下,吹口气,就急急地剥皮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烫得丝丝地吸冷气。

我待在一边眼馋地看着,父亲抽着用烂报纸卷的旱烟有东没西地说着,并没注意到我的神态。

忽然,我看到寸板头干部扔在地上的两块山药皮,上面还粘着雪白的瓤子,我几乎是急不可耐地跑过去,捡起山药皮,连沾在上面的泥都不晓得吹一下,就塞进了嘴里。

我不知道等待我的是父亲劈头盖脸的几巴掌。五岁的我,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人的尊严,更不懂什么羞耻和面子。我“哇”的一声哭开了。

由于羞愧和恼怒,父亲挥起粗糙的巴掌,冲我屁股后面又是几下。

留分头的那个干部蹙起双眉,赶紧阻止说:“孩子甚事不懂嘛,平时饿着哩吧?”说着拿起一个鸡蛋大的山药塞在我手里。

父亲因贫穷而过分敏感的自尊心,大概把别人的给予看成了一种侮辱性的施舍。他一把夺下我手里的山药蛋,放在碗里,急匆匆地拉着我走出去了。出门后,他嗓门更粗大,对我吼起来:“早晨还给你吃过窝窝头,后晌就这么馋,少皮没脸,臊死人了!”

我一路哇哇地哭,父亲瞪着眼威吓:“再哭?还想挨打是不是?”他边走边责骂:“丢人现眼的东西,臊死人了,真是臊死人了!”

回到家里,我一头扑向妈妈,“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妈妈一把把我揽进怀里握着我的小手,问我:“咋啦?咋啦?哭甚哩?”

父亲把刚才我丢人现眼的一幕说给妈妈听,妈没打没骂也没数落我,她一把把我搂在怀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妈妈哄了我一阵,带我去揭开院子里的山药窑,取回了两个山药蛋,那是留着明年自留地做种子的,她毫不犹豫地放锅里蒸了两个,也是蒸得爆皮开花,塞给了我。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想吃山药了,在挨了打、受了委屈以后,两个山药蛋已抹不平心里的创伤。

当天晚上,妈妈把我搂在被子里,慢慢地给我讲起人生的道理:“人活脸面树活皮哩,人家丢在地上的东西,不能捡来吃。在外头一副饿死鬼相,人家会笑话哩。羞哩!”我这才明白,人活在世上,还有一种叫尊严的东西。

但是,我毕竟太小了,那时我无法原谅父亲。一连好几天,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挨打这件事上,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过完年,我怀着对父亲憎恨的心情,看着他离开家,回了西山煤矿。从那以后,连续好几年他回来过年,我都没叫过他一声爹。

你不知道,父亲不在家时,我们是怎样忍受饥饿的。

从开春,家里就有上顿没下顿地喝玉米面高粱面糊糊。夏天,天天是野菜搅糜子面窝窝,野菜多面粉少,和不到一起,只能握成团团。有一天,妈妈捋回一些柳树叶子,洗了洗,放进小罐子里,上面撒上盐,在罐口扣个碗腌上。过了几天,妈妈揭开罐子,用筷子挑出一些柳树叶,放进一个碗里,她试着尝了一口,又把几片树叶夹着塞进我的嘴里。

没想到,树叶苦得要命.根本咽不下去,我立刻吐在地上。我看到妈妈也苦得直咂嘴巴。为了得到一口吃的,妈妈想尽了办法。有一天,她找来一些荞麦秸秆,用菜刀砍碎,拿到石磨上去磨。磨了一遍又一遍,用了最大眼的箩子,筛出半碗碎渣渣上锅煮了,盛在碗里。我从来没吃过那么难吃的东西,那黑色的扎嘴渣渣我根本咽不下去,妈妈却挣扎着全吃下去了。

为什么农村人过的是这种生活?我那时当然不懂,只知道憎恨父亲!

贫困使人没了尊严,饥饿使人丧失理智。在生与死的临界线上,你能从容沐浴亲情、笑对美好或理想吗?人的幸福在大时代面前,展开的画面难以捉摸,唯有自己坚韧的毅力可以抵挡风雨。P10-12

序言

拥抱生命(代序)

王 廉

人生的释义古今纷纭流长,有苦有乐才是真人生!

《苦涩年华》这本书就是最好的诠释。

认识张陆游,是从他早年编导制作的一批电视纪录片开始的。《台湾风情录》、《中国客家人》、《毛泽东与中央领导集体在广东》、《广东IT风云录》、《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叶剑英主政华南》、《泛珠三角演义》……他参与主创的一批电视作品,播出后在社会上曾有过广泛的影响。在电视界静下心来做纪录片,甘坐冷板凳,专啃硬骨头,让我感觉其人有股牛样的韧劲。

我和张陆游先生相处二十年,彼此了解深入,往来密切。当这个专业电视人将一本随笔集《苦涩年华》放在我案头,不经意间读了第一篇以后,思绪像刹不住的车,我被书中朴实细腻、清丽、鲜活的描写深深打动。作者以朴实的语言、散文的笔调,叙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晋西北农村青年在艰难环境中生存拼搏、最终摆脱黯淡人生的故事。

苦难是生命的乳汁,困境是历练生命的熔炉。这不是一般的散记,一般的故事或散文,这分明是一首青春之歌,一个人苦乐交融的青春的脚步。

这是一本内容感人、丰富有趣的书,书中的一个个人物故事,不是刻意写出来的,而是从心灵里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它们像作者成长过程中留下的一串串脚印,深深地刻印在岁月的年轮里。

这是一本尤其可启迪青少年的书,书中以冷峻的目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故事中折射着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性思考。通过书中的一个个片断,一个个事件,一个个人物,读者可以比较客观地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方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大背景,感受中国百姓曾遭受过的苦难,从而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充满希望的生活。

对多数人而言,困境是人生的常态。在困境面前人有两种选择,一是自救和拼搏,一是消沉和自我迷失。作者在艰难困苦的年代,在严酷的人生路上,处处不忘对生活与生命的追求,无论什么情况,无论有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作者就像鸡毛扫拂尘一样,总能尽力弹掉心头的郁闷和沉沦,展示了一颗坚强的心灵。而最终亦如俗语所言: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还不敢说已经领悟透了人生全部的意义,这已经不重要了。人生重要的,正如作者在文中写到的,人生总有许多的不如意、艰难和遗憾,但人生总与精彩伴随,与阳光和幸福伴随,因此无论身处何境地,没有必要悲切,没有必要气馁,没有必要如临大敌,人生的美丑、好坏、幸福与否最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为作者的同龄人,我真诚地推荐朋友们,尤其是年青一代的朋友们读一读这本书。文如其人,你一定会被作者的朴实、真诚、友好、睿智、精彩所打动。本人已经出版了12部文学著作,此外还有经济学专著20部,发表了200多篇论文与文学作品,再读《苦涩年华》,掩卷仍感手留墨香,心里久久荡漾着书中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激励着我更好地面对朋友,面对事业与人生。

是为序。

(王廉,广州泛珠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服务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作家)

后记

蓦然回首,星霜满头,已经是人生的秋天了。

这部随笔集,是我一段青春岁月的真实记录,那是一段异常艰苦的人生历程,人生的历练,苦难的煎熬,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严峻和命运的无情,然而当一切成为过去,便化作了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忘不了,少年时那些晴朗的夏夜,我常常一个人捂着饥饿的肚子,呆坐在自家小土院里,望着头上遥远的星空,听着土墙外草丛里蛐蛐的叫声,陷入一种杂乱的思绪中。那思绪无边无际,悠远绵长,但最终都落脚到人生的基本点——活着怎样才能不饿肚子、摆脱贫困。想来想去,觉得希望很渺茫。

自从改革开放,苦苦涩涩的生活,转眼成了历史。到了儿女和子侄们这一辈,更不知苦难为何物,他们追求消费,崇尚享乐,无论境况如何,惜物节俭已经不是这一代人的版本了。但另一方面,他们对人生挫折和苦难的承受力,却异常脆弱。

其实,当今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压力不小的社会,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事业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竞争,令多少人精神郁闷,思想茫然。他们感到疲倦,感到无奈,感到困顿,感到无助。

缺少挫折教育和苦难教育,正是这一代人命运的短板。

有人说:“幸福之路无捷径,苦难和挫折、挑战和拼搏都是走向幸福人生不可缺少的。”

是的,世界上没有人会喜欢磨难,但磨难确实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促人成长,催人早熟。

我确信,只经历过快乐一种生命元素的人,是不容易体会幸福的,没有艰难坎坷困苦,人很难享受超越它们带来的幸福。

我知道,一个人的经历,在时空的长河面前,仅仅是短暂的一瞬,在时代潮流面前,仅仅是一滴水珠,但是通过一滴水珠,往往可以看到一片河水。

在我们丁家塔那个小山村,小伙伴中当年经历艰难坎坷和痛苦历练、挑战命运的并非我一人。大家脚踏实地拼搏,坚持不懈地奋斗,改革开放后最终走出了黯淡处境。那个100多人的小山村里,我童年的伙伴中,后来走出了宁武县公安局局长、保德县委宣传部部长、华北石油管道局下属物业公司老总,还有县公安局刑警队长、西安武警部队军官,以及几位人民教师等一批摆脱宿命的身影。

人只要有了希望和信念的支持,就不会被命运压倒。

当今世界异彩纷呈,为个体生命的开发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当今的年轻人,经过奋斗和拼搏,有理由生活得更好。

本书中提到的有些人物,故事太沉重、太悲惨了,至今想来让人难过。出于读者可以理解的原因,书中个别人物我未用真名,而用化名代之,以免让当事人家属亲眷看到后悲凉苦痛。

我没有讳言生活中曾有过的苦难,当然不是想渲染它们,而是想提醒人们,也包括我自己,人永远不应好了伤疤忘了痛。

本书付梓之际,我真诚地感谢泛珠三角研究院院长王廉先生,是他在几次谈话中鼓励我写出初稿,并在百忙中对文稿作了认真修改;也感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杂志广东办事处主任刘发良先生,他在阅读初稿后提出了很好的补充意见;更感谢我的朋友、文学博士宁群贤先生,他在细细阅读初稿以后,不光修改笔误、错字,还对行文理念提出指导,对本书修改帮助甚大。在此,我对上述朋友们深深顿首致谢!

借此机会,也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们对本书出版所付出的劳动。

张陆游

2013年3月2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