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文化是一门古老而又时尚的学问,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虽然至今尚未形成一门显学,但生命文化在生活实践中却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经常思考和谈论的一些问题,诸如养生保健、成功失败、幸福痛苦、人生意义、今生来世、解脱永生等,无一不与生命文化相关联。
生命文化作为医科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以感悟生命意义、珍惜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辉煌为主要内涵的校园文化形态。生命文化建设作为医科大学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校园环境内涵,促进学校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的变革,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师生生命质量、促进师生生命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文富主编的《生命文化教育导论》分别从生物学、哲学和社会学等角度阐述生命的意义,阐述文化生命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关系,阐述呵护和敬畏生命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刻体认生命的宝贵,从而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增进生命价值,维护生命尊严。
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的学生要“道”“器”兼备:不仅要有技术,而且要有文化;不仅要严谨实用,而且要可靠好用。江文富主编的《生命文化教育导论》正是立足于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生命文化教育导论》主题包括解读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和延续生命,分别从生物学、哲学和社会学等角度阐述生命的意义,阐述文化生命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关系,阐述呵护和敬畏生命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刻体认生命的宝贵,从而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增进生命价值,维护生命尊严。
《生命文化教育导论》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特别是医科大学进行生命文化教育和伦理教育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生命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参考阅读书目。
第一章 解读生命:生与死
第一节 生物医学领域对生与死的解读
一、人的定义
二、人的起源与进化
三、人体结构
四、人的死亡
第二节 心理哲学领域对生与死的解读
一、传统心理哲学思想映照下的生死观
二、现代心理学视野中的生与死
第三节 社会学领域对生与死的解读
一、传统社会学中的生命观
二、现当代社会学理论中的生命观
第四节 生与死的意义——生当灿如夏花,死亦美如秋叶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意义治疗学
三、生命教育
第二章 尊重生命:人因其存在而被尊重
第一节 尊重生命的本体论镜像:生命主体互认的现实语境与理论进路
一、生命物象化的含义及其理论与政治价值
二、生命主体间互认的四重主导内涵
三、生命主体间不平等的古典与现代语境
四、生命主体互认、团结与和谐人生
第二节 尊重生命的认识论维度:生命主体视角与认知合理性生成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主导内涵及阿尔都塞悖论
二、意识形态主导型知识建构及学理主导型知识建构
三、意识形态牵缠下知识建构合理性的辩证考量
四、生命主体认知由于其生存论的立场而获得合理性
第三节 尊重生命的政治意蕴:和谐社会建构视域中的尊重生命
一、和谐社会建设应当避免生命主体间认同危机
二、和谐社会建设模式应当更加关注生命主体叙事
三、生命安顿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合理的生命内涵建构模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
第三章 关爱生命:发挥人的潜能,提升生命价值
第一节 感受生命,聆听人生的美好
一、认识生命之本真
二、挖掘生命之特质
三、感受生命之美好
第二节 体验生命,发挥人的潜能
一、人的潜能的构成
二、人的潜能的发挥
三、如何开发人的潜能
第三节 感悟生命,提升人生价值
一、生命价值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三、开拓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第四章 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珍爱他人
第一节 生命之困,经历风雨终见彩虹
一、人类社会诞生于战胜困难的创造性劳动中
二、人类社会和民族国家正是在突破重重困境的过程中走向强大
三、科学技术正是在解决各种难题的过程中发展繁荣
四、人类生命在当下所遇到的威胁及反思
五、作为个体的人与生活中的困境
第二节 生命之炼。大学期间的困境与超越
一、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困境
二、在患难与困苦中磨炼健全人格
第三节 生命之灵。回报社会
一、人与社会
二、感恩与回报
三、中西方文化中回报社会的感恩传统
四、当前社会感恩现状
五、生命的价值重在回报社会
第五章 敬畏生命:天地之性,人为贵
第一节 积极心态。幸福生活
一、积极心理学和幸福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张
三、幸福可以提升吗
四、你有多幸福
五、获得幸福的途径
六、幸福的练习
第二节 生命之灵的创伤与修复
一、心理创伤的概述
二、心理创伤的分类
三、引起心理创伤的危机事件
四、心理创伤的机制
五、心理创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六、心理创伤的诊断与评估
七、心理创伤的治疗
八、心理创伤预防与心理危机干预
九、心理创伤的预后
第三节 临终关怀与死亡
一、临终关怀
二、临终关怀实践
三、死亡
第六章 延续生命:文化传承,生命不朽
第一节 代代相传,延续生命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的构成
三、文化传承的规律
四、影响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文化传承,生命不朽
一、文化传承的特点
二、如何促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