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崛起的平民关白,善揽人心的魅力英雄,白手起家、以实力造优势的最佳典范!日本历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从牵马递鞋的仆从到万民之上的关白!日本国民作家吉川英治鲜活再现至情至性的丰臣秀吉,超级热门游戏《太阁立志传》原著小说销量突破1000万册!即使卑微如草,即使身处逆境,也要淬励向上。
丰臣秀吉是白手起家、以实力造优势的最佳典范。一个地位卑微的庶民之子,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日本战国,凭借智慧、机遇、胆识、人缘,将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最终登上时代的最高舞台。每一个有志青年都应该读一读吉川英治的《丰臣秀吉:新书太阁记(上中下)》这部著作。
《丰臣秀吉:新书太阁记(上中下)》由吉川英治编著。
《丰臣秀吉:新书太阁记(上中下)》讲述了:
他,是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他,出身寒微,个性却奔放不羁,幼年凭借敏锐的眼光,选择奇才织田信长作为自己的主君。事业的初期,即使牵马递鞋,也甘之若饴。在信长统一天下的第一战“进攻美浓”中,他独排众议,担当重任,深得信长器重。此后,追随织田信长南征北战,战功卓著。
本能寺之变,信长死于非命,他果断决议,迅捷为主君复仇,力挽狂澜。随后打败信长家宿老柴田胜家,联合德川家康,为动乱的中世画上休止符,开拓新的世纪。他的乐观和坚强令世人赞叹。尽管历经艰辛,他却依然宣称:“可以被称做‘逆境’的日子,一年也没有。”这种面对逆境的从容态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日本文学巨擘吉川英治以温婉之笔,鲜活再现在乱世中崛起,历经坎坷迈向权力巅峰的至情至性的丰臣秀吉。
日轮、月轮
日本天文五年(公元1536年),中国明朝嘉靖十五年。
这年正月,日本尾张三国热田神领(神社的领地)这个仅仅五六十户的村落中,有一户贫穷人家,在他们用茅草搭盖的屋顶下,诞生了一个奇异的婴儿。
他就是后来的丰臣秀吉。
由于母亲可吃的食物非常少,所以呱呱坠地的婴儿皮肤看来有如腌了五年的梅干一般,又红又皱。
这是寒风刺骨的一月天,稻草屋檐一端悬挂着冰柱,而产褥旁边却连个屏风也没有。在这个贫穷的人家中,婴儿的脐带虽已被剪断,却连哭的力气都使不出来。
——莫非刚出生就死了吗?
难免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
当产婆将洗好身子、包在襁褓中的婴儿,交给其父亲弥右卫门时,突然听到了他哇哇的哭声。
虽说是啼哭,声音倒也不大,这婴儿恍似自百年沉睡中醒来一般,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可以活下来了!
帮忙抱着婴儿的产婆,除了安慰孩子的父亲弥右卫门,同时也向产妇祝福。
就在这年,邻邦的中国,不但大同有兵乱,辽东也有战争,尽管如此,代元而起的朱氏王朝所立下的数百年基业,仍未动摇。
此时与前朝的元,甚至和唐、宋等时代比起来,国运更为昌隆。直到近代以来,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仍是明朝的盛世。
黄河的水、扬子江的水,至今仍未改变。
自广大的天地看来,悠久的黄色洪流,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宛如一道鸿沟,不断地奔涌流动着。
※
在天的那端
不断地回顾
遥远的山巅
现在是何月
遥望着日本方向的五郎大夫,经常在脑海中忆起故国,所以一直无法忘怀这首歌。
这是阿倍仲麻吕的歌。
看着月,看着草,看着候鸟,五郎大夫无法对阿倍仲麻吕歌中的望乡情怯感到释然。
可是,明天就要回去了!
他站在已滞留了十二年的江西省饶州府浮梁县(现在的景德镇)。 “明天天一亮……”五郎大夫夜里辗转难眠。
“还在日本的家人,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我还能活着回去吧?母亲还好吗?弟妹们如何呢?”
虽然已是三更半夜,但他脑子却十分清醒——尽管知道为了明天的旅程,不应该这么晚还不睡。
大概是有同样的想法吧!从日本就一直随侍在侧的忠仆舍次郎也未能成眠。
“老爷,你还未睡吗?如果没睡,我……”他在寝室外轻轻叩门问道。
五郎大夫下了床,坐在榻(瓷椅)上。
“进来———你也睡不着吗?”
“没有。”
舍次郎进入房中,站在主人面前。
“我睡到傍晚才起来……不过,我一直担心一件事。”
“什么事?”
“就是你的孩子。”
“……嗯。”
五郎大夫此时也觉得颇伤脑筋。
孩子是五郎大夫在浮梁的这段时间与一妇人所生。
孩子的母亲是从庐山一个称为星子的地方来到浮梁窑场工作的女子。姓杨名梨琴,个性温柔,虽然很美,可惜体弱多病,不适合过于劳累的工作。
事情要从当年说起。
江西省的浮梁,是声名远播至日本的著名瓷器产地。自古老的唐代开始筑窑,到了宋、元时期,成为专烧宫廷御用品的官窑,既是商业区,也是艺匠的聚集之处,堪称当时中国第一瓷府,热闹非凡。
五郎大夫为要了解瓷器的制法,来到异国,忍耐了十二个年头的辛苦与乡愁。
自日本渡海,海上六百里,溯长江而上,还要走四百余里,到浔阳城(今九江)河港,再经水路与陆路,越庐山,过鄱阳湖达乐安河。这千里之旅,总共耗费了他半年的时间。
而明天又要再次历经这些山河路途回日本去了。五郎大夫和舍次郎都兴奋得睡不着觉。但自黄昏起,就躲在低垂的帘帐后哭泣的,正是抱着孩子的梨琴。
梨琴在窑场与五郎大夫熟识亲近,非妾亦非家婢的她,却搬到家中来帮忙。
五郎大夫达到研究的目的之后,很快就要回日本去了。她早已觉悟到这点,想到他多年的苦心,终于可以在回国后开花结果,梨琴虽悲伤不已,倒也能为他的成功感到欣慰。可是再见到怀中三岁的男孩,又会忍不住想:“那孩子该怎么办呢?”
这令她整夜哭泣,悲伤得无法抬起头来。 仆人舍次郎突然来到主人的卧室,就是为了告诉他,梨琴对这个迷惘的问题已经下定了决心。
“刚才梨琴说,虽然前天和昨天她十分坚持,但是后来仔细考虑了孩子的将来,她觉得与其她亲自养育,不如让你带回日本会比较幸福。所以,决定依刚开始时的想法,还是将孩子交给你扶养。”
“哦……她改变了想法吗?”
五郎大夫对于她的体谅非常感动。
“好,去叫她来吧——我是说梨琴。”
“是。”仆人舍次郎走出房间。
这并不是一间很大的房子。
当然,无论是家中的日常用品、家具、主仆的服装,一切都配合了当地的习俗。
“老爷,人带来了。”舍次郎扶着梨琴的手臂进来。
梨琴马上哭倒在地上,哽咽地喊着:“祥瑞大人……”
祥瑞是五郎大夫的中国名字。为了要学习瓷器的烧制秘法,他舍弃了所有的旧习,同化于中国的生活之中。
“噢……刚才我都听舍次郎说了。孩子的问题你不用担心。”
这番话只是空茫的安慰,但五郎大夫也只能这么说了。
梨琴终于止住泪水说:“要和你分别,又得离开孩子,这简直比死还令我难过。不过仔细想想,孩子留在我身边也不行。我体质孱弱,无法顺利地抚养孩子长大成人,说不定孩子会被卖去当奴隶或落人土匪手中,根本成不了好人。”
她已经恢复了聪明母亲的冷静。
“而且,我长年观察大人你的生活,以及主仆二人的人品之后,对于完全陌生的日本,也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在我国,都称你国家的人为倭奴、东洋鬼,听起来很可怕,这是因为看到了在东南沿海,或溯扬子江而来的倭寇,认为日本人都是那个样子……现在我已不这么认为了。”
她一面轻泣,一面将三日来所想的事借此机会一吐为快:
“虽然我从未去日本看过,但很了解你内心的想法,毕竟我住在这个家中也好几年了。尽管你穿着中国的服装、拥有中国的女人、住在中国的房屋内,但血液中仍是不可能改变的日本人。而且,我还知道日本这个国家重情义、擅武勇,是个优秀的国家。所以,我想这孩子留在我身边,不如请你带走更幸福。”
五郎大夫闻言肃然,看着她用力地点头。舍次郎站在一旁,垂首倾听着。
此时,突然听到屋外有声音传来。
仔细一看,窗外不知不觉中已被曙光染白,而外面的声音,是来自那些要送五郎大夫回日本的窑场朋友们。
当然,这些嘈杂的语言全是中国话,五郎大夫也忙打开大门,用流利的中国话和大家打招呼:
“各位早,这么早就麻烦大家,真不好意思。我马上就准备好,请先喝杯茶。”
来送行的众人说:“不用了,茶和早饭,还是在途中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再用吧!准备好就可以走了。”
浮梁是个被群山围绕的盆地形城镇,眼下尽是无数的土堆、柴堆和窑场,好几个窑喷出的烟,直升向破晓的浅黄色天空中。
“祥瑞君,就在这里和你告别了吧!”送行的人们说。
祥瑞五郎大夫站立在山丘小道上,环顾四周,凝眸看着这些人。
“嗯,各位保重了。”
虽然仅是寥寥数语,可是,过去十二年的回忆,却全部涌上心头。
而留在后面的梨琴,更让他万分怜惜。
今天早上,梨琴对他说:“我还是在家里,从窗户目送你吧!我害怕送至途中,就忍不住想跟你回日本去了!”
于是,她留在家中。
P2-5
所谓英雄,有居于万民之上的英雄,也有与民众为伍的英雄。这些英雄有如星辰一般,各具不同的性格与轨道。丰臣秀吉,正是属于后者。
从出生到壮年,以及日后成为太阁,置身在典型桃山建筑的聚乐第中(日本史上将织田信长争霸成功,丰臣秀吉继之而起的二十余年间,称为安土桃山时代。“聚乐第”则为丰臣秀吉于京都所造之城廓,一五八七年竣工),纵使内宅富丽堂皇,外廓坚壁高垒,但他的周围却充满了庶民的气息。他热爱愚众凡俗。
他也了解自己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所以,再也找不到比他更民胞物与的人了。若问最具人性的豪杰英雄是谁?可说无出秀吉之右者。这点正是他日后在民间得以拥有浓厚亲和力的原因。
对于秀吉的这种亲切感,以后也不会改变,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个典型的日本人,大家就是因为这种认同感而喜欢他。他的大凡与痴愚,也令周遭的人产生共鸣。
能够兼具日本人优点与缺点于一身的人,唯秀吉而已。如果光是列举其优点来礼赞,这种方法并不是很好,我认为仅夸耀优点,反而使他的格局缩小,他的伟大,绝不仅止于此而已。
这本《新书太阁记》,并未写到秀吉逝世。英雄也会迟暮,晚年的秀吉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大阪城的斜阳,映照出“落日的庄严”,而我所喜欢的,却是苦难时代的他。在本书中,对秀吉的壮年期着墨颇多,也是基于这个理由。若是只以秀吉的行止为主,《太阁记》是无法成立的,至少自信长出现以后,至天正、庆长年间为止,无数的荧星、惑星的出没也必须触及。尤其是若未写出其中的家康,《太阁记》就称不上完整。
很早以前就有很多类似书出现,如《川角太阁记》、《真书太阁记》、《异本太阁记》等,经转化以后的各书,全将主角秀吉视为主要的描写对象,而有关他的性情方面,可说是集各种幽默、机智、功利主义于一身的相同类型。
过去的太阁记作家,也许并未真正了解秀吉这个人的真面目。我不希望自己也走上这条路,尽管我能力不足,但我深信秀吉和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而这也就是我致力写作的力量所在。
日本战国的实际终结者是织田信长,但新制度的初步建立者是丰臣秀吉。
——历史学家 李明宇
丰臣秀吉是白手起家、以实力造优势的最佳典范。一个地位卑微的庶民之子,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日本战国,凭借智慧、机遇、胆识、人缘,将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最终登上时代的最高舞台。每一个有志青年都应该读一读吉川英治的这部著作。
——企业家 林坦
无论再怎么平凡的人,丰臣秀吉都会试着从对方身上找出胜于自己的特点并加以学习,使其融合成为自己的长处。他这种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特质,是政治人物最难能可贵的成功素质。
——日本问题研究专家 顾仁浩
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十分崇拜丰臣秀吉。松下认为丰臣的气度、果断和充分授权是企业经营者学习的对象。
——历史学家 林景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