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宝贵而又最珍惜
与家人相处的每时每刻都是于湉最宝贵而又最珍惜的时光。于湉的父母是非常开明、讲道理的家长。他们给于湉和他的姐姐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氛围。在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他们很少会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更多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于父于母看来,能让孩子们学会分析问题和自省,远比通过责骂来让他们“长记性”更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于湉的父母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对于他们的错误一味地宽容和理解。在于湉的记忆里,父母对自己也有过几次“忍无可忍”的教训,但这些教训大多是为了迅速修剪掉孩子的坏毛病,就像拔智齿一样,与其纵容,不如短痛。
小时候,于湉和姐姐一起在爷爷家住,大人因为工作忙,很少管他们。早晨奶奶去做摊煎饼,姐弟俩经常会因为抢遥控器、打游戏机、玩过家家等各种理扭打起来,每次打完后,家人会先责备姐姐,要她让着年纪小的于湉,姐姐由此认为家长们都重男轻女,就更加喜欢用欺负弟弟来平衡不满。这种复杂的心情,于湉根本理解不了,他依然单纯地喜欢黏着比自己大的孩子,跟在姐姐后面接触新事物,当好奇心战胜畏惧,便打也打不跑。年纪相对小的孩子大多在这种“捡剩”的循环中成长,无论是音乐、电影或是偶像剧,只要是姐姐喜欢的,于湉都想了解,这种影响一直持续了很久。
《星语星愿》是姐弟在一起看过的电影之一。影片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任贤齐所扮演的角色洋葱头会吹萨克斯,一首《烛光一前奏》不仅让女主角张柏芝感动落泪,也让于湉把任贤齐视为当时的偶像,买他的专辑磁带回家听。当妈妈从日本给姐姐带回一个CD机,于湉便开始转向好奇姐姐每天都在听什么,追着姐姐借机器和唱片,然而,更多的是偷偷“借”来听。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正好在组建铜管乐队,老师们到班上进行宣传讲座,根据同学们的手形给出不同的建议,让大家自愿报名参加学习。老师建议于湉吹长笛,但于湉脑海里闪过电影里任贤齐演奏萨克斯的画面,于是选了萨克斯。这是他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接触音乐和乐器演奏,虽然觉得萨克斯的声音并不是很好听,但一想到是偶像也做过的事情,他便能用心起来,真正让他耿耿于怀的是,任贤齐在电影里吹的是直管,而自己所学萨克斯是弯管的。
后来,姐姐和于湉分别去了外地求学(于湉和姐姐从小学时分开,之后姐姐去了新西兰上大学,于湉则是从唐山辗转到天津再到美国),因为离得特别远,彼此见面的机会少了。随着年纪渐长,两人都懂事了许多,于湉和姐姐再见面的时候,不再会像以前一样打打闹闹,而是转化形成了一种成熟的默契,虽然平时很少嘘寒问暖,但彼此关注动态。姐姐生完小孩,于湉会第一时间发微博宣布自己当舅舅了,姐姐也会看跟于活有关的新闻,询问他的演出进展,亲情就是这样一种平淡却又细水长流的安全感,无需热烈。
爷爷是于湉最敬爱的长辈,很多快乐的童年记忆都和爷爷有关。除了跟爷爷学习认时钟、下象棋,爷爷身上有很多优点,于湉觉得自己可以学一辈子。爷爷儿时并没有念过几年书,却凭借自己的努力,自学成才当了教师,还成为一校之长。那个年代,当地学生能考上大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而考上的又几乎都是爷爷教出来的,这样的爷爷在于湉心中的形象很高大威严。爷爷从未对于湉姐弟发过脾气,因为他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爷爷膝下子女不少,他觉得各家自有难处,所以尽量不给子女们添“麻烦”,身体不舒服也会先自己解决,很少干预子女家庭的家务事,他常说家和万事兴,于湉觉得爷爷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 以前爷爷在外面上班,只有周末才回家。等爷爷退休以后,于湉却在外地上学,变成他周末才回家。初中时,正值叛逆期的于滞在周末都不愿意回家,等爸妈在电话里指出他太久没回家,爷爷想念他了,他才有了回家的打算。于湉家跟爷爷家只有一条小沟的距离,于湉却把大多数时间都直接扎到自己房间里,当他偶尔想起来要去看爷爷时,爷爷却已经先等在楼下了。
还没出国之前,每周两天可以与爷爷相处的机会并没有受到于湉的重视,而且,对于曾经每一次见面时爷爷流露出来的迫不及待,于湉都觉得是理所当然。这种坦然接受关爱的幸福,在爷爷离世后变成了永久的遗憾,于湉忽然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回报爷爷了,因为虽然爷爷需要的并不多,对于滞来说却是难给:陪伴。所以人们才说,时间是最奢侈的赠与,只有长辈才舍得把这份珍贵交予孩子。
以前,爷爷默默地守在身后,自己只要一转身就能得到庇护和温暖,爷爷也会为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而感到快乐,如今,一转身,却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思念之痛被于淮写到了歌里,他把自己的年少不经事称为“糊涂”,因为对世界的好奇而亏欠了身边的真情,在他看来,人生“不怕迷路,只怕糊涂”。所有年轻人“自由自私”的灵魂都遭到过这种来自内心的谴责,矛盾的是,即使时光倒流,也挡不住追逐世界的脚步,如果时间重来一次,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可以做到“父母在,不远游”。内心深处失去了重要的一块,便是用—生时间也填补不了,可能,这种体会便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