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会歌唱的文字(当一位歌唱家沉默的时候)/艺术人生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俞子正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风,吹动瘦弱的银杏树,轻轻发出沙沙的声响。

音乐厅就在院子里,设计得十分精美,音响极佳,从挂在墙上的照片来看,从卡拉扬到我最喜爱的穆蒂,许多音乐大师在这里留下了精彩的时光,难怪德国人把这个音乐厅看得如此重要。

我做梦也没有想过会在他的家里唱歌,人说班门弄斧,我们可是在上帝面前讲道。我们带来了遥远的中国音乐,他没有机会听过,甚至不知道东方还有一个古国,我祈求我长长的《牧歌》能够渗透到院子里的泥土深处,可是,我不知他是否喜欢我在他家这样演唱,因为他喜怒无常。

音乐会上,我尽情地演唱,心虔诚得如同面对上帝一样,像在神圣的殿堂里接受洗礼。可惜,我忘了一件事情,忘了把别人献给我的鲜花插在院子里,我会遗憾许多年,直到有机会再去他家。

从贝多芬家出来,沿着清澈的莱茵河散步,我思索着这条清澈的河、文化的河、音乐的河、艺术的河,她的源头是哪里?她又流向哪里?她怎么就养育了这么多伟大的音乐家、诗人?

我第一次听说莱茵河,是在“文革”时期的废品收购站,随手捡起地上一本薄薄的书藏在口袋里,那是海涅的诗歌集。海涅那些年轻的诗歌,我读了许许多多遍,猜想着诗歌中美丽的景色和陌生国度的风情,激情的想象就像莱茵河不息的流水。可当我漫步在她身边的时候,我把海涅的诗歌都忘记了,只任凭那缓缓流淌的河水,带走心中早已淡忘了的想象。

乘着歌声的翅膀,越过阿尔卑斯山脉,渡过莱茵、塞纳、台伯,我和同行的艺术家们从法兰西到亚平宁,绕了一个大圈,一同感受这片创造了灿烂音乐文化的沃土。

巴黎灯红酒绿的浪漫、罗马震撼人心的废墟、翡冷翠文艺复兴的残影……

终于,到了维也纳,这座我已经梦见过一百次的城市。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跟同伴们说“上坟去”,就是去扫墓,去贝多芬的墓前。

74路电车把我们带到了铁路的尽头,Wiener Zentralfriedhof——维也纳中央公墓。

一场突如其来的滂沱大雨,把我们挡在大门口二十分钟,待雨水把清晨冲洗得干干净净后,我们向墓地中央的教堂方向走去。空气清新,松柏森森,鲜花盛开。

教堂右边,到了,32A座。音乐家们都在一起,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施特劳斯、勋伯格都在这里休息,马勒也在座;尽管他们留下的音乐使整个世界为之激动,可在这里,没有音乐,太安静了,只有敬畏和宁静。

他们都住在一起,虽然生前没能在一起,可死了却在一个地方,这真是音乐家的天堂,一个凝重得让人窒息的地方,我连大气都不敢出,胆战心惊地轻轻站在墓碑前,偷偷地拍几张照片。

舒伯特生前有个心愿,死后葬在贝多芬的边上,好继续崇敬他,人们圆了他的梦。可是,莫扎特不是这样,贝多芬21岁的时候,他就死了。据说他死的时候,没人料理后事,掘墓人匆匆在大雨中随便把他埋在郊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送葬,天晴后去找,已经没有踪影。善良的人们在这里给他立了碑,而且在中间,让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施特劳斯都围着他。如果真有天堂、人的灵魂真的不灭的话,这里一定天天缭绕着美妙的音乐,他们在一起探讨音乐,相互欣赏,友好切磋。可惜,我们都是凡人,听不见天堂里的音乐,只能在苍松翠柏下铺满鲜花的墓碑前,深深地鞠一个躬。

同行无限感叹:如果死了能够葬在这里,该多好啊!

错了,朋友,千万别这样胡思乱想!在这些人面前,我们那两下子,能算是搞音乐的吗?即使活着躺在这里,也就像喜马拉雅山下的乱石头,难得被陌路人坐在屁股下,太阳照不到你,雨露润不及你,度日如年,灵魂不能安息,何况,这根本就是痴人梦语。

我来过了,即使就这一次,已很满足了,在贝多芬家唱歌,然后,到伟大的墓地虔诚地朝拜,难道还不够吗?默默地看着这些墓碑,心静如水。

从波恩到维也纳,这是一条漫长的音乐之路,是贝多芬人生路的两头,我看到了这路的两头,尽管我看到的只是表面,不能接近这条路的精神,但今年的九月,我会记得很深很深。

P4-7

目录

自序

路开始的地方和尽头

孤独的流浪者

VIVALDI家门口的遐想

《大地之歌》随想

钓鱼联想

读书笔记2008

风筝

枫叶红了

干涸了的二泉

古镇的迷茫

假如我是一只鸟

江户川的秋风

金陵感怀

李白和杜甫

梦都

梦语瘦西湖

藤泽海天

闲话自由自在

一个美丽的错误

雨缘

园林漫语

醉话江南岸

遐——听蔡琴

自我和个性——听许忠弹琴

关于“感觉”的感觉

琴怨——音乐会主持

美丽的平静一怀念叶惠芳老师

远去的身影,永远的想念!——悼念恩师温可铮教授

三言两语一为大巍新书序

业余菜根谭

序言

我并不非常喜欢音乐,这听起来有点荒唐,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和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得过国际音乐比赛奖项、在大歌剧院演过歌剧、开过几十场个人音乐会的我,这话说得似乎太虚伪了,其实这是真话实话,所谓自知之明大概就是这样。虽然不是非常喜爱,但我了解自己适合音乐,就如大部分学音乐的人不知道自己不适合音乐一样。许多人热爱音乐却不适合音乐,热爱艺术却没有艺术天赋,在辛苦的海洋里努力挣扎。

热爱并不等于适合,努力并不就能成功,我们都知道不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但我们往往没注意不适合更是不可能成功的。如同小叶紫檀适合做名贵家具、杉木适合做桑拿房,玉可以做挂件、石头可以铺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硬道理,如今太多的人在学音乐而太少的人适合学音乐了。

有时候音乐让人很累,这因为真的理解音乐,心灵融合在音乐里的时候,很伤“气”和“神”,这是许多人不能理解的。学音乐和其他的专业一样,需要具备适合这个专业的特殊的灵感、敏感和机能,适合是本质的,努力是人为的。更多业余爱好者会觉得听音乐很开心、对音乐很迷恋,却不知道对于一个不适合把音乐作为专业的人来说,即使花了毕生的努力,往往只能是平庸甚至是一筹莫展,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我喜爱别的艺术形式,譬如文学、体育、书法,但很显然,体育对我来说那才真是荒唐的梦想。当年上大学的时候,100米考试我可以跑得比女同学还慢。文学和书法对我来说大概可以业余搞得很开心,于是我会用适合我的音乐在艺术的海洋里自信地漫游,同时作为业余爱好,可以自由地写字、自在地写文章,无所谓写得好不好,反正是业余水平,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很不错的雅号“子渔先生”,随心写了这本小书,多轻松!

我觉得音乐的感动和文字的感动是不一样的,文字和语言可以清晰地阐述思想、描写情感,也能够让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些感动需要去体会、慢慢感受。可是,音乐往往不是这样,音乐可以感性、抽象却又具体地表现情感、描写情景,音乐可以在瞬间给你激情、震撼和无名的辛酸,你甚至无法用任何语言描述到底是什么感受!一个要凭想象去细细品味,一个却是迎面而来的,文学语言是在脑海里、在精神层面深刻思考的,音乐常常和精神无关,也不需要思考,直接冲击你的灵魂。

其他学科的人常常说学音乐的没文化,搞音乐理论的又说唱歌的没文化,我觉得这样说很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唱歌本身就是文化,是别的文化形式无法替代的艺术。而且音乐的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没有唱歌哪会生出那么些音乐理论?何况许多音乐“理论家”把音乐分析成音符、把声音变成文字、把激情的情感变成严谨的思想和严密的逻辑。音乐没有声音了,那还是音乐吗?就像在医生眼里,看到的我们都是一堆器官组合和骨头排列,哎哟!

于是,我想用音乐的感性风格来写一些对身边事情的感受,我比专业写文章的幸福,我可以很放松,因为是业余的。我的专业是唱歌,我可以像唱乐句一样悠扬随意、像节奏变化一样有张有弛、像和声变化一样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像转调一样豁然改变,我把随心写的文章和随意写的字,还有随手拍的照片挑了一些,满足一下自己游离在音乐内外的虚荣心,也给表演艺术的同行们增强一点信心:我们也会写文章,呼尔嗨哟!

2010年1月于随园8号

内容推荐

俞子正,教授,男,1954年出生。197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19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198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歌剧系,在国内外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近30余场,曾主演《托斯卡》《茶花女》等歌剧。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声乐教学经验,著有《声乐教学论》《生命的咏叹》等著作3本、参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教育部项目《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一套,教育部审定教材《全国高师声乐教材》二套。在全国各地举行学术讲座数十场,指导的学生多人次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中获奖。《会歌唱的文字——当一位歌唱家沉默的时候》收录的就是他所写的社科类文章,共计30篇,包括:《钓鱼联想》、《枫叶红了》、《梦语瘦西湖》等。

《会歌唱的文字——当一位歌唱家沉默的时候》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推荐

俞子正编写的这本《会歌唱的文字——当一位歌唱家沉默的时候》用音乐的感性风格来写一些对身边事情的感受。这些文字像唱乐句一样悠扬随意、像节奏变化一样有张有弛、像和声变化一样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像转调一样豁然改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