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美)海伦·凯勒编著的《什么是命中注定的结局》精选国内外著名作家的经典散文近百篇,展现人在老年时期,对生命,对人生、对幸福、对归属等问题的一种思考。让我们在回顾过往的一切,让我们回顾自己的一生。我们总是在思索,什么才是我们命中注定的结局,或许在思索中,才能找到我们生命的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什么是命中注定的结局/名家散文经典永恒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周作人//(美)海伦·凯勒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作人、(美)海伦·凯勒编著的《什么是命中注定的结局》精选国内外著名作家的经典散文近百篇,展现人在老年时期,对生命,对人生、对幸福、对归属等问题的一种思考。让我们在回顾过往的一切,让我们回顾自己的一生。我们总是在思索,什么才是我们命中注定的结局,或许在思索中,才能找到我们生命的意义。 内容推荐 周作人、(美)海伦·凯勒编著的《什么是命中注定的结局》是“名家散文经典永恒书系”其中一本 《什么是命中注定的结局》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死亡、关于人生意义的大猜想。这本书,蕴含着生命终极意义的论述和实践,究竟、彻底、圆融、清晰、深远、真实……就像台湾作家简媜所说:我们的生命,是他人死亡之延续,来日,我们的死亡也将启蒙他人。生是珍贵的,死也是珍贵的,生只有一回,死也只有一次,我们惜生之外也应该庄严地领受死亡,礼赞自己的一生终于完成。这便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经典名家一起,让我们感悟老年、生命和死亡的珍贵,而让我们更好的活在现在。 目录 人生如戏 论老之将至 / \\[英\\]罗素003 图画与人生 / 丰子恺006 27年的跑步生涯 / \\[日\\]村上春树011 人生快乐的问题 / 林语堂016 论生命 / \\[英\\]雪莱020 生活的情趣 / 亦舒024 生与死 / \\[意\\]达·芬奇026 人生如戏,导演是自己 / 朱光潜028 今生似被前缘误 / 刘墉031 去世前都可以重来 / \\[日\\]曾野绫子035 人生的境遇 / 周国平037 告别辞 / 金克木041 人生体验白云悠 / 郑元绪046 专心致志于自己所好 / [日]池田大作048 兴趣与人生 / 冯友兰050 何不幽生活一默 / 方成056 不再年轻的乐趣 看人 / 蔡澜061 眼前欢 / 柏杨064 写给生命 / 席慕蓉066 一转眼,五十了! / 胡洪侠071 十种矛盾的快乐 / 李碧华074 长寿的幸福 / \\[法\\]布封079 老年 / 梁实秋081 谈不再年轻时的乐趣 / \\[英\\]C.K.切斯特顿083 论快乐 / 钱钟书087 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 / 王蒙090 活到老是人生的福分 / 王鼎钧096 人生美好的晚年 / [日]池田大作099 与年岁的缘分 我与绘画的缘分 / \\[英\\]丘吉尔103 倘若老来,在京都 / 舒国治107 我与地坛 / 史铁生110 老伴 / 沈从文126 书生意气 / 易中天132 不识 / 张晓风135 一个偏见 / 钱钟书138 婆婆话 / 老舍141 人身上有多少泥 / 蒋子龙145 智慧五个层次 / 王蒙147 玩是要学的 / 过传忠150 访母校·忆儿时 / 林海音153 八百米故乡 / 苏童158 流浪的艺术 / 舒国治162 诗意地栖居 万物皆有它们自己的季节 / \\[法\\]蒙田173 淡定地离去 / 马家辉17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美\\]海伦·凯勒178 女子便是好 / 简媜186 烦扰的心灵 / \\[美\\]霍桑188 在三十岁遥想四十岁退休 / 冯唐192 诗意地栖居 / 周国平194 带上灵魂去旅行 / 毕淑敏197 我的信念 / \\[法\\]居里夫人200 惜福 / 林清玄202 中国之美 / 赛珍珠204 重返书房 / 叶君健213 死之默想 九十述怀 / 季羡林219 多好,五十岁 / 杨照226 论死 / [黎巴嫩]纪伯伦229 论年龄 / \\[德\\]赫尔曼·黑塞231 青春 / 苏雪林234 最后的尊严 / [日]山崎章郎240 沙漏 /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244 老年十忌 / 季羡林258 变老 / \\[英\\]克里斯托弗·本森272 “五十岁的老太婆” / \\[日\\]中村真一郎280 关于死的反思 / 萧乾283 熟年革命 / \\[日\\]渡边淳一288 论老年 / 施蛰存292 老年是如诗的年岁 / 余秋雨298 死之默想 / 周作人303 试读章节 [英]罗素 论老之将至 虽然有这样一个标题,这篇文章真正要谈的却是怎样才能不老。在我这个年纪,这实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的第一个忠告是,要仔细选择你的祖先。尽管我的双亲皆属早逝,但是考虑到我的其他祖先,我的选择还是很不错的。是的,我的外祖父六十七岁时去世,正值盛年,可是另外三位祖父辈的亲人都活到八十岁以上。至于稍远些的亲戚,我只发现一位没能长寿的,他死于一种现己罕见的病症:被杀头。我的一位曾祖母是吉本的朋友,她活到九十二岁高龄,一直到死,她始终是让子孙们全都感到敬畏的人。我的外祖母,一辈子生了十个孩子,活了九个,还有一个早年夭折,此外还有过多次流产。可是守寡以后,她马上就致力于妇女的高等教育事业。她是格顿学院的创办人之一,力图使妇女进入医疗行业。她总好讲起她在意大利遇到过的一位面容悲哀的老年绅士。她询问他忧郁的缘故,他说他刚刚同两个孙儿女分手。“天哪!”她叫道,“我有七十二个孙儿孙女,如果我每次分手就要悲伤不已,那我早就没法活了!”“奇怪的母亲。”他回答说。但是,作为她的七十二个孙儿孙女的一员,我却要说我更喜欢她的见地。上了八十岁,她开始感到有些难以入睡,她便经常在午夜时分至凌晨三时这段时间里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我想她根本就没有功夫去留意她在衰老。我认为,这就是保持年轻的最佳方法。如果你的兴趣和活动既广泛又浓烈,而且你又能从中感到自己仍然精力旺盛,那么你就不必去考虑你已经活了多少年这种纯粹的统计学情况,更不必去考虑你那也许不很长久的未来。 至于健康,由于我这一生几乎从未患过病,也就没有什么有益的忠告。我吃喝均随心所欲,醒不了的时候就睡觉。我做事情从不以它是否有益健康为依据,尽管实际上我喜欢做的事情通常都是有益健康的。 从心理角度讲,老年需防止两种危险。一是过分沉湎于往事。人不能生活在回忆当中,不能生活在对美好往昔的怀念或对去世的友人的哀念之中。一个人应当把心思放在未来,放到需要自己去做点什么的事情上。要做到这一点并非轻而易举,往事的影响总是在不断增加。人们总好认为自己过去的情感要比现在强烈得多,头脑也比现在敏锐。假如真的如此,就该忘掉它;而如果可以忘掉它,那你自以为是的情况就可能并不是真的。 另一件应当避免的事是依恋年轻人,期望从他们的勃勃生气中获取力量。子女们长大成人以后,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如果你还想象他们年幼时那样关心他们,你就会成为他们的包袱,除非他们是异常迟钝的人。我不是说不应该关心子女,而是说这种关心应该是含蓄的,假如可能的话,还应是宽厚的,而不应该过分地感情用事。动物的幼子一旦自立,大动物就不再关心它们了。人类则因其幼年时期较长而难于做到这一点。 我认为,对于那些具有强烈的爱好,其活动又都恰当适宜、并且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人们,成功地度过老年决非难事。只有在这个范围里,长寿才真正有益;只有在这个范围里,源于经验的智慧才能得到运用而不令人感到压抑。告诫已经成人的孩子别犯错误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一来他们不会相信你,二来错误原本就是教育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但是,如果你是那种受个人情感支配的人,你就会感到,不把心思都放在子女和孙儿女身上,你就会觉得生活很空虚。假如事实确是如此,那么你必须明白,虽然你还能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比如支援他们一笔钱或者为他们编织毛线外套的时候,决不要期望他们会因为你的陪伴而感到快乐。 有些老人因害怕死亡而苦恼。年轻人害怕死亡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年轻人担心他们会在战斗中丧身。一想到会失去生活能够给予他们的种种美好事务,他们就感到痛苦。这种担心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对于一位经历了人世的悲欢、履行了个人职责的老人,害怕死亡就有些可怜且可耻了。克服这种恐惧的最好办法是——至少我是这样看的——逐渐扩大你的兴趣范围并使其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直至包围自我的围墙一点一点地离开你,而你的生活则越来越融合于大家的生活之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能够这样理解自己一生的老人,将不会因害怕死亡而痛苦,因为他所珍爱的一切都将继续存在下去。而且,如果随着精力的衰退,疲倦之感日渐增加,长眠并非是不受欢迎的念头。我渴望死于尚能劳作之时,同时知道他人将继续我所未竟的事业,我大可因为已经尽了自己之所能而感到安慰。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