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玺(1897—— 1967) 字尔玉,河北平乡人,出身于农耕家庭,自幼在家乡读书,成绩突出。 1922年,张玺获准公费去法国留学,在里昂大学学习农业,后又从事后鳃类软体动物的研究,1931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他与生物学家贝时璋、林镕、朱洗等发起创建了中国生物学会。
薛原等编著的《张玺传》便是他的传记,如果您想更了解他,就来看看这本书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玺传/九三学社人物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薛原//胡修江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玺(1897—— 1967) 字尔玉,河北平乡人,出身于农耕家庭,自幼在家乡读书,成绩突出。 1922年,张玺获准公费去法国留学,在里昂大学学习农业,后又从事后鳃类软体动物的研究,1931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他与生物学家贝时璋、林镕、朱洗等发起创建了中国生物学会。 薛原等编著的《张玺传》便是他的传记,如果您想更了解他,就来看看这本书吧! 内容推荐 “九三学社人物丛书”选取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早期著名社员、历任社中央领导,以及在本人所从事领域里取得突出成就的旗帜性人物,力图以翔实的史料和平实的语言再现前辈先哲们曲折丰富的人生历程和绚丽夺目的光辉业绩。 本书为《张玺传》,内容包括从平乡到巴黎(1897-1931)、北平研究院时期(1932-1949)、从北京到青岛(1949-1967)、薪火传承、张玺档案。 《张玺传》由薛原等编著。 目录 第一章 从平乡到巴黎(1897-1931) 第二章 北平研究院时期(1932-1949) 第三章 从北京到青岛(1949-1967) 第四章 薪火传承 第五章 张玺档案 附录张玺著作目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从平乡到巴黎(1897—1931) 河北省平乡县,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冲,《畿辅通志》说它“为天雄信都之孔道,山左山右之通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北方的山原风雨锻造了这片地域的精神和文化,从而影响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方民众。 第一节家世 1897年2月11日,张玺出生在一个叫作东田固村的村子里。他的家庭是传统的“敦厚”、“好儒”的耕读之家。张玺名“玺”,字“尔玉”。关于他的名字,植物学家吴征镒先生有这样一段解读: 张玺先生,字尔玉,常以字行。“玺”本是古代皇帝御用的印信,但他的品格却连一点作“素王”、当“素臣”的意思都没有,而是一位脚踏实地的我国老一代科学家的典范。他所以常用“尔玉”这个字,大约取其“守身如玉”、“洁身自好”的本意。 名字上所带的富贵期许和官宦愿望,也许来自于家庭,但一个人的命运最终还是要由自己来书写。综观张玺的一生,是远离金钱与政治的,他自上学开始,便默默地钻进书斋,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孜孜探求。后来,他走出了书斋,又融入江海,做了一个不知疲倦的海边拾贝人,不是“蓝田日暖玉生烟”,而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人生,蕴含着太多的耐人寻味。 据张玺回忆,他有一个不算贫寒但也不算显赫的家庭,因为祖先还是有一些荣耀的。他的祖父是清朝的武举,曾教过武学,但因为吸食鸦片,在53岁时就去世了,那个时候张玺也就刚刚记事,所以还能记得他生病时的情形。张玺的父亲是兄弟二人,子承父业,父亲考中了武秀才,叔叔却没有考中,在家务农。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种还是第一位的。那个时候,他的家中有田地150—200亩,也雇长工,有时一个,有时两个,农忙时候就雇短工,一家人就这样依靠土地维持着生计。闲暇时候,一家人围坐,茶余饭后谈一些本土的掌故、民间的传闻,那个带领黄巾军起义的张角,还有与海瑞齐名的清官罗时中,梅花拳的创始人邹宏义……这些,都是平乡历史的骄傲。 张玺生逢乱世,历经几个时代,最后在“文革”开始时去世,虽非长寿,也算是到了“古稀”之年,他的那些兄弟姐妹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大多以短命告终。像张玺的名字一样,他的兄弟姐妹也都有一个和美玉相关的名字:二弟张瑞,三弟张珍,四弟张琅。大多数中国人的家庭,父母祖辈都希望“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令人感叹的是,除了老大张玺之外,其余的兄弟三人和他的一姐一妹,均在30一40岁间去世,张玺的母亲也在48岁时病逝。 世事如烟,当晚年的张玺忆及这些,应该怀着何等的滋味呢? 第二节耕读 1904年,张玺7周岁,开始入本村私塾读书,这也是当时一般家庭孩童的最好选择。耕田、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耕田的命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但是,时代已经开始发生巨变,古老的清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就在张玺入私塾后的第二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就奏请停止科举,推广学堂。1906年,所有的乡试、会试就一律停止了。这些社会的巨变,决定了张玺后来的人生选择。 但那个时候的乡间私塾,还预见不到未来发展的趋势,新潮的东西还浸润不到这个偏僻的小村落,他们也只是沿袭着古旧的习惯,一如既往地安排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所读之书无非就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几年的时光过去,到了1911年,在张玺14岁的时候,他进入本县城内的高等小学堂。这一年,干支属辛亥,中国的历史因为一场革命而发生了巨变,清王朝被推翻,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随之发生了改变,包括张玺就读的本县高等小学堂。据张玺说:“在学三年,颇知用功,学习中外史地数学,还有物理——当时称‘格致’,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也就是这些因为社会的巨变而带来的学堂教育科目的变化,为张玺后来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做了良好的启蒙。从某种程度上说,张玺是和那个时代无数的杰出人才一样,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了漫漫的求索之路。P1-4 序言 九三学社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和感召下,于抗日战争后期成立的,她参与新中国的建立,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统一战线中八个民主党派之一。在共和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里,九三学社始终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传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国家建设、改革、发展征途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在此历史进程中,九三学社发展成为拥有13万多名社员、组织比较健全、有较强参政能力和较高社会地位的政党。 九三学社走过的历程,是一部无数优秀人物引领广大同仁一往无前、执著追求的奋斗史。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九三学社创始人或多方奔走,参与抗日,或介绍新知,宣传救国。解放战争时期,面对独裁专制、民不聊生,九三学社同仁或大声疾呼民主,反对暴政,或积极主张科学,倡导革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九三学社同仁和全国人民一起殚精竭虑、奋斗不止。九三学社各个时期旗帜性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崇高风范和优秀品质,是我社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顾九三学社的历史,我们有勇往直前、舍生取义的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有淡泊名利、刻苦钻研的科学家,有不畏权势、追求真理的人文学者,有忍辱负重、甘为人梯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共同铸就了九三学社一以贯之的灵魂——爱国、民主、科学,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九三学社中央一直重视整理保存社史、发挥社史资政育人的作用,2007年又启动了以史料抢救和整理为重点、包括七个方面内容的社史工程。几年来,社史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社史研究通讯》的编辑出版、社史专题片的拍摄、口述史工作的启动、社史文物收集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进展。“九三学社人物丛书”作为社史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各方面辛勤的努力,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第一批图书已完成了撰写、编辑,即将出版。这套丛书选取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早期著名社员、历任社中央领导,以及在本人所从事领域里取得突出成就的旗帜性人物,力图以翔实的史料和平实的语言再现前辈先哲们曲折丰富的人生历程和绚丽夺目的光辉业绩。我相信,丛书的出版必将激发我社成员和广大读者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体会他们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感受他们坚毅从容的人格风范,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为巩固、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是为序。 韩启德 2012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