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的历史(第11卷刑法上1981年-2002年)(精)/华东政法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法学创刊五十六周年文丛》编著者孙万怀等。
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于1952年。虽历经“两落三起”,但华政人奋发有为,将单一的法科院校建设成以法学为主,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0多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4000多人,成教生近10000人,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法学》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刊物,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刊最早的两种法学期刊之一,以其特有的方式和风格见证了中国法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的发展过程,可谓辛苦遭逢,矢志不渝。
60年一甲子。艰难困苦,玉汝以成。站在新的起点,学校正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高科研和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式、开放性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华东政法大学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谨以此文集纪念建校60周年!
谨以此文集纪念《法学》创刊56周年!
1982年
论刑法中的类推/朱华荣
抢劫中故意杀人是一罪还是二罪/谢友学 叶松亭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意义/高铭暄
上海三十年来刑事犯罪动态的剖析/邢真
【栏目】同种数罪是否适用数罪并罚
同种数罪不应数罪并罚/宋荣平 罗书平
同种数罪应该数罪并罚/郑培兵
【栏目】对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讨论
也谈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兼与朱晓斌同志商榷/胡显璧 江礼华
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应以是否取得财物为主要标志/张淑文
同经济犯罪作斗争和建设精神文明/赵炳霖
刑事案件中法人的责任问题/朱华荣
一项适时有力的法律措施/苏惠渔张国全陈世友
谈“依法从重从快”与“左”倾错误的界限/刘天兴
谈知情不举的刑事责任问题/郑大群
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再认识/丛文辉
一个19岁的死刑犯人的自白
教训在哪里/本刊评论员
【栏目】关于贿赂罪的探讨
贿赂罪的犯罪构成/刘龙培
析贿赂罪的表现种种/李林森
我对索贿罪的浅见/柯葛壮
贿赂罪的特点与处理/李郊
【栏目】职工受外单位聘用接受高额报酬是否构成犯罪
对技术人员王某一案的剖析/徐方曾敏
受聘职工接受高额报酬的若干类型/李济铃
怎样认定这类案件的性质/韩大南 李林森
处理这类案件不能“一刀切”/卢剑青
试述经济领域内罪与非罪的若干界限/宗允留
治本比治标更重要/刘龙培
【栏目】对抢劫罪既遂、未遂的讨论
从抢劫罪的犯罪形态看既遂、未遂/龚岩
构成抢劫罪是以侵犯人身权利为前提/刘林巨
侵犯人身权利是抢劫罪的首要构成要件/苏 文
要从社会后果来看抢劫罪的既遂、未遂/肖 竹
既遂、未遂的分界线在于是否得逞/田 幸
情节严重的抢劫犯罪同样存在未遂/严为众刘 秦
对我国死缓制度立法意义的认识/余淦财 齐楚珩
坚决打击“地下外贸”犯罪活动/林德明1 02试论套汇罪/钱国耀
受贿罪要以利用职务为构成要件/刘福海郑金钟
谈“毁人容貌”的重伤罪如何认定/朱云洲
同名数罪无须并罚/罗 平
“致人死亡”与“引起被害人死亡”应负不同的刑事责任/周成新
盗窃罪中是否存在间接故意/宋艾森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