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集成》选取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篆、隶、楷、行、草书法帖,采用高科技最新数码还原专利技术,进行放大处理,而不失其真,并有简体释文,供临习者和书法教学工作者作教学辅导和参考,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和具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及初学者研习都不失为良师益友。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而言,由于原帖字普遍较小,对各种笔法和结构往往不太容易看清和理解;放大后,对帖中字每一个笔画用笔的细微之处如提按顿挫、方圆藏露、转折映带等的丰富变化都能清楚地看到,还可以通过对笔画线条外轮廓的分析,还原其用笔过程。同时,对结构的比例、轻重、大小、疏密等也更为直观,更易分析和讲解。对学习者来说,一帖在手,不仅增加了对字形笔画的感性认识,而且对进一步理解技法亦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少走弯咯。许晓俊、袁卫民主编的《张迁碑》就是其中一本。
《张迁碑》全称《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原石现藏泰安岱庙炳灵门内。汉中平三年(一八六)二月刻。隶书。碑高九尺五寸,宽三尺二寸。碑阳十六行,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两列十九行,下列三行。碑额篆书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意在篆隶之问而屈曲填满,有似印文中缪篆,人因以篆目之。碑文系故吏韦萌等对故令张迁的追念。碑文书法多别体,未署书者姓名,刻石人为孙兴,所以有人怀疑是摹刻品,但就端直朴茂这点而言,非汉人不能,所以应为当时之物。碑阴昕刻人名,书法亦雄早多姿。
许晓俊、袁卫民主编的《张迁碑》用笔以方为主,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问,生动自然。结构于端正中见揖让错综,灵活变化,殊多生趣,而又沉着方劲。碑阳之字朴雅秀隽,碑阴之字稍见纵肆,皆高洁明朗。碑中字体大量参入篆体结构,字形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学汉隶者,多以此碑为范则,然得其方秀者多、得其凝厚者寡,盖得形者易、得神者难矣,望智者兼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