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集成》选取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篆、隶、楷、行、草书法帖,采用高科技最新数码还原专利技术,进行放大处理,而不失其真,并有简体释文,供临习者和书法教学工作者作教学辅导和参考,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和具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及初学者研习都不失为良师益友。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而言,由于原帖字普遍较小,对各种笔法和结构往往不太容易看清和理解;放大后,对帖中字每一个笔画用笔的细微之处如提按顿挫、方圆藏露、转折映带等的丰富变化都能清楚地看到,还可以通过对笔画线条外轮廓的分析,还原其用笔过程。同时,对结构的比例、轻重、大小、疏密等也更为直观,更易分析和讲解。对学习者来说,一帖在手,不仅增加了对字形笔画的感性认识,而且对进一步理解技法亦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少走弯咯。许晓俊、袁卫民主编的《米芾蜀素帖》就是其中一本。
《米芾蜀素帖》的主编是许晓俊、袁卫民。
《米芾蜀素帖》:
《蜀素帖》写于哲宗元祜三年(一0八八),纵二十七点八厘米,横二百七十点八厘米,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蜀素【指的是仁宗庆历四年(一0四四)在四川东方所织造的名贵绢,卷上的乌丝栏也是织出来的,可见是专供书写用的。此作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